73

主题

5

好友

8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1120
帖子
1068
精华
0
经验
898 点
金钱
780 ¥
注册时间
2009-10-2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1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ngli999 于 2021-9-11 22:05 编辑

13DR7 STC05.jpg

楼上的图添加目前使用的电源部分就成这样了,看上去复杂了很多。玩音响就是玩电源的说法再次得到体现。

灯丝是接13V输出的DC/DC模块,为了简化线条,就不画在图上了。

目前各元件和工作点的取值是为了验证电路是否可以正常工作,以及受到现有元件条件的限制,并不一定是最佳。

4

主题

0

好友

36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744422
帖子
366
精华
0
经验
364 点
金钱
363 ¥
注册时间
2014-8-25
发表于 2021-9-12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jingli999 发表于 2021-9-11 22:01
楼上的图添加目前使用的电源部分就成这样了,看上去复杂了很多。玩音响就是玩电源的说法再次得到体现。 ...


楼主好!请教R1,R4的作用是什么,阻值怎算出来的?用了固定偏压,可不可不要?谢谢!

73

主题

5

好友

8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1120
帖子
1068
精华
0
经验
898 点
金钱
780 ¥
注册时间
2009-10-2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2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牛 发表于 2021-9-12 08:43
楼主好!请教R1,R4的作用是什么,阻值怎算出来的?用了固定偏压,可不可不要?谢谢!

R1、R4是给两个栅极提供负栅压啊!就是栅极电阻。取值不能大于手册规定值,如果太小就把栅极的信号短路到地了!固定偏压的电源也是接地的。另外C1/R1之间的谐振值决定T1输入部分电路的频响,C2/R4同理。R4同时作为T1的负载电阻,和R2是并联的关系,一起决定T1的工作点。我这里R4的200K应该是取得小了点,500K左右可能合适。

我知道的大致是这些,各种元件的取值会在后期调试中调整。

73

主题

5

好友

8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1120
帖子
1068
精华
0
经验
898 点
金钱
780 ¥
注册时间
2009-10-2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2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ngli999 于 2021-9-13 21:07 编辑

141楼的电路只能证明电路可以工作,电路结构没有大的问题。

实测每个声道的静态电流约0.6A,整机通电超过10小时,状态稳定。但是输出和失真情况跟我期待的差距不小;目前输出6W左右时,失真已达到10%。

下图为在7.5Ω电阻上输出约6W时的波形(示波器探头经过了11倍分压)
6W01.png

下图为切换到频谱分析的界面,可以看到还是以偶次谐波失真为主,总失真已经达到10%
6W02.png

接音箱没有听到50/100Hz的交流哼声,示波器上也几乎分辨不出低频的波形,看来主要的电源及滤波电路基本合格。意料之中的是通过示波器能看到输出端有20~30mV的MHz级别的高频脉冲,来自DC/DC模块 ,这些波形不可听见,还是应该想办法消除。 听感上,在1W左右输出时,是清新甜润的风格,与13DR7特性吻合。

下面分析一下现状成因和改进的方向:

1、主电源电压比设计的低,仅有60V。这个问题造成工作点偏离设计值,输出功率减小,失真增大。
     机箱内的主电源其实有49V和64V交流输出,因为我找到的DC/DC模块标称最高工作电压是72V,如果用64V交流绕组整流滤波后会远超72V,有可能损坏DC/DC模块;所以我暂时用49V交流绕组来试机。
     有一个过程值得注意,由于电子管灯丝通电到工作正常有几秒钟的时间,这段预热的时间里,末级晶体管的静态电流也是从0开始逐步上升的,所以喇叭里听不到开机的冲击声;但是带来一个问题是,刚刚开机时,使用49V交流绕组的情况下,主滤波电容两端的电压会最高会达到68V左右,然后随着静态电流的增加逐步降低到60V左右。相关元件的耐压应该考虑这个电压高峰。如果一开始就接64V交流绕组,那DC/DC模块生死难料。

2、高压电源电压偏低,仅有230V,不足以让T1工作在比较好的工作点,导致失真增加。
     从141楼的电路图可以看到,高压供电来自背靠背连接的变压器TR1和TR2,虽然TR2的18V绕组接上了TR1的18V绕组,但是在TR2的高压端只得到了180V左右的交流电压(看来小型变压器高压转低压和低压转高压的效率差异很大),整流滤波、带负载之后只有230V左右,远低于300V左右的理想值。下一步想办法提高TR2的输出电压。

3、晶体管的Hfe低,仅有100,而不是前面测量曲线时所用晶体管的150。这造成了电子管+晶体管的复合管内阻增加,跨导减小;减小了输出功率,增加了失真。
     MJ15025是早先固定在散热器上的,手头没有Hfe更高的金封管替换;看来得做点金工活,把Hfe更大的塑封管子换上。但是也不是Hfe越大越好;Hfe越大,静态电流越不容易稳定。

另外,采用DC/DC模块给灯丝和负偏压供电是不得已的方案,为了看不见那讨厌的高频脉冲干扰,还是考虑怎么用上线性电源吧。

73

主题

5

好友

8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1120
帖子
1068
精华
0
经验
898 点
金钱
780 ¥
注册时间
2009-10-2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ngli999 于 2021-9-13 21:16 编辑

今天,通过变换电源牛的绕组,实现了主电源电压68V,高压电源电压330V。通过电源牛的18V绕组整流滤波后得到约25V(比标称的26V少1V,但是在电子管的允许范围内)的工作电压给串联的灯丝供电,同时供给负栅压。这样就取消了DC/DC模块(那些MHz级别的脉冲干扰也消失了),各部分电压也更接近设计值。

金封的MJ15025先继续用着。

下图为在7.5Ω电阻上输出约6W时的波形,蓝色为输入波形(示波器探头为1:1),黄色为输出波形(示波器探头经过了11倍分压)。此时输出约10W。
10W01.png

下图为切换到频谱分析的界面,输出约10W时,总失真达到10%
10W02.png

调试结果比昨天有点进步。

补充内容 (2021-9-23 08:48):
更正本楼第一图的说明:下图为在7.5Ω电阻上输出约10W时的波形,蓝色为输入波形(示波器探头为1:1),黄色为输出波形(示波器探头经过了11倍分压,即输出电压为806*11=8866mV)。  

73

主题

5

好友

8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1120
帖子
1068
精华
0
经验
898 点
金钱
780 ¥
注册时间
2009-10-2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ngli999 于 2021-9-14 10:24 编辑

看楼上波形图下方的电压测值,输入电压约146mV,输出电压约806*11=8866mV,电压增益约60.7倍。增益储备比较宽裕,具有使用负反馈改善失真的良好条件。

22

主题

2

好友

208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6676
帖子
2545
精华
0
经验
2083 点
金钱
2017 ¥
注册时间
2008-3-4
发表于 2021-9-14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迟到了看到兄弟的好帖子!
旁热管还是比直热管处理简单了不少。
回想《音响中国》的帖子,bielx大侠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实际测试过这种复合管的曲线,由于三极管低内阻引起的深度负反馈,复合管的每条屏阴曲线非常均匀,绝不仅是三极管电流放大到β倍这么简单!
bielx大侠还有个有趣的发现,在be结并联一只电阻能有效改善复合管的内阻,反映到测试曲线上,就是每条曲线拐点变得陡峭。
音响中国网站关闭太可惜了!

73

主题

5

好友

8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1120
帖子
1068
精华
0
经验
898 点
金钱
780 ¥
注册时间
2009-10-2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西 发表于 2021-9-14 19:04
迟到了看到兄弟的好帖子!
旁热管还是比直热管处理简单了不少。
回想《音响中国》的帖子,biel ...

看来您最近挺忙!假期要天天加班吧?

“bielx大侠还有个有趣的发现,在be结并联一只电阻能有效改善复合管的内阻,反映到测试曲线上,就是每条曲线拐点变得陡峭。”这就是我在53楼提到的电流坐标平移法,本想在后期调试时再做说明和分析。

刚刚在试加反馈的情况,效果不错,稍后上图。



4

主题

0

好友

36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744422
帖子
366
精华
0
经验
364 点
金钱
363 ¥
注册时间
2014-8-25
发表于 2021-9-1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jingli999 发表于 2021-9-14 10:19
看楼上波形图下方的电压测值,输入电压约146mV,输出电压约806*11=8866mV,电压增益约60.7倍。增益储备比较 ...

大师好!我没有示波器,如何计算增益呢。这个电路只有调末级电子管工作点,没有其他可调的。如末级电流就不知怎调了。望指教,谢谢!

73

主题

5

好友

8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1120
帖子
1068
精华
0
经验
898 点
金钱
780 ¥
注册时间
2009-10-2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ngli999 于 2021-9-14 21:01 编辑

尝试着给电路加点负反馈,就是增加了下图中的R6、R7。
13DR7 STC06.jpg

从下图看到,输入电压约360mV,输出电压约808*11=8888mV,此时在7.5Ω负载上输出约10.5W。
10W03.png

切换到频谱分析界面,看到此时的总失真约为4.3%,比昨天状态好多了。看来还可以进一步加大反馈。
10W04.png

73

主题

5

好友

8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1120
帖子
1068
精华
0
经验
898 点
金钱
780 ¥
注册时间
2009-10-2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牛 发表于 2021-9-14 20:51
大师好!我没有示波器,如何计算增益呢。这个电路只有调末级电子管工作点,没有其他可调的。如末级电流就 ...

您好!我不是什么大师,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有关增益的计算,想必大师们真的可以从电子管及外围电路的参数计算出来,而且过程比较复杂。我真的还没有这个本事

我边做边学,努力理解实测参数与理论值的差距,努力理解电路图与实物的关系……

我是这样调末级电流的:
1、先测量输出牛初级的内阻Ra;
2、在晶体管不接入电路的情况下,调整电子管的负栅压绝对值大于设计值几伏(在本电路中设计为-10V,我就先调到-13V,以保安全);
3、接入晶体管后通电,在调整电子管负栅压的同时,万用表监测输出牛初级两端的直流电压Va(此时电压Va/Ra即末级静态电流);

此贴就是为了把摸索的过程记录下来,敬请路过的大师们指点!

243

主题

28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发高烧

Rank: 8Rank: 8

UID
85790
帖子
15435
精华
0
经验
12937 点
金钱
12224 ¥
注册时间
2009-3-6
发表于 2021-9-15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STC的电路也不少只是做的人比较少,原来我也做了几台效果尚可但是被人骂不伦不类最后放弃了,我的是高压供电200V左右使用两级6N11小九脚管子,后面使用3998或是场馆都可以输出牛也可以使用成品的2a3单端的输出牛效果还可以

243

主题

28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发高烧

Rank: 8Rank: 8

UID
85790
帖子
15435
精华
0
经验
12937 点
金钱
12224 ¥
注册时间
2009-3-6
发表于 2021-9-15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混合推挽.jpg.thumb.jpg 胆结石6L6单端.png 111209211616da0ebb618f1bc4.jpg 223416onmdik8wzjfr20hh.jpg 163846vrr0z4zh5bfz5tl5.jpg 6P1驱动场管2.png 6J1复合管单端.jpg 6J1复合管单端2.jpg 6P1驱动场管1.png 6J1复合管单端2.jpg 6J1复合管单端.jpg

243

主题

28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发高烧

Rank: 8Rank: 8

UID
85790
帖子
15435
精华
0
经验
12937 点
金钱
12224 ¥
注册时间
2009-3-6
发表于 2021-9-15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以借鉴一下都很简单并不复杂

73

主题

5

好友

8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1120
帖子
1068
精华
0
经验
898 点
金钱
780 ¥
注册时间
2009-10-2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6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火星计划2009 发表于 2021-9-15 18:42
楼主可以借鉴一下都很简单并不复杂

感谢火星大师莅临指导!

您是玩STC电路的先驱,在别的帖子里看到过您的作品,非常感谢您的指点!

粗看了一下153楼的图,大概第1、7、8、10、11图符合我个人对STC架构的认知;也就是说在这5个图中,复合管是以电子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形态工作的;听到的声音才有电子三极管的特点。

其实电子三极管复合NPN晶体管还能从结构上跟电子三极管复合电子五极管的STC概念扯上点关系,但是运行机理已有不同。因为晶体管是电流驱动,电子五极管是电压驱动。如果是电子三极管与PNP晶体管复合,跟纯电子管的STC结构差异更大了。所以,在私下交流时,有朋友提出,电子三极管复合晶体管根本就不是STC电路,应该另起一个名字。我觉得,暂时叫STC可以方便大家理解电路;再说,新名字也没想好。

补充内容 (2021-9-22 19:36):
而且,符合STC架构的上述5个图,都是采用近似常规胆机的高压供电,输出牛也是普通胆机的阻抗比,个人觉得跟做纯胆机区别不大。      

6

主题

0

好友

895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556603
帖子
882
精华
0
经验
895 点
金钱
882 ¥
注册时间
2013-1-2
发表于 2021-9-16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指标和听感可能不如反相输入并联LM1875。

73

主题

5

好友

8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1120
帖子
1068
精华
0
经验
898 点
金钱
780 ¥
注册时间
2009-10-2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7 11:27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ngli999 于 2021-9-17 19:01 编辑
q956270350 发表于 2021-9-16 10:29
指标和听感可能不如反相输入并联LM1875。


请教!反相输入并联LM1875的指标如何?请您给一组实测数据,我想办法超过就是了。哪怕真的超不过也当练手玩。

关于听感,恐怕两台功放在一起盲听才好分个上下,且个人喜好会有不同。

还有一个问题是成本,我这个电路超过1875的概率大。

73

主题

5

好友

8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1120
帖子
1068
精华
0
经验
898 点
金钱
780 ¥
注册时间
2009-10-20
 楼主| 发表于 2021-9-22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10W05.png

10W06.png

今晚终于有空坐下来,进一步修改反馈电路。将150楼的R6改成5.6KΩ,R7改成100Ω。得到上图的结果,即输出10W时,失真约2.9%。输出2W时,失真约0.9%。而且是明显的偶次谐波失真。

73

主题

5

好友

8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1120
帖子
1068
精华
0
经验
898 点
金钱
780 ¥
注册时间
2009-10-20
 楼主| 发表于 2021-9-23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ngli999 于 2021-9-23 11:44 编辑

找来一对塑封的晶体管,Hfe有160;把金封管拆下来,塑封管上!

IMG_20210923_105509.jpg

结果符合预期

在7.5Ω的负载电阻上输出约917mV*11=10V,也就是大约13W。此时失真也比前面有改善,仅2.26%

10W07.png

10W08.png

相信,进一步调试会有更好的结果。


42

主题

1

好友

61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sniper

Rank: 5Rank: 5

UID
422551
帖子
558
精华
0
经验
618 点
金钱
442 ¥
注册时间
2011-10-26
发表于 2021-9-23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jingli999 发表于 2021-9-23 11:37
找来一对塑封的晶体管,Hfe有160;把金封管拆下来,塑封管上!

好像正弦波正负半周略有不对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