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后级] 教科书里介绍的最简单的放大器

[复制链接] 查看: 23507|回复: 65

27

主题

1

好友

68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777546
帖子
640
精华
0
经验
680 点
金钱
619 ¥
注册时间
2014-12-22
发表于 2015-4-16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tsyg99 发表于 2015-4-16 17:17
增益计算有那么复杂吗?

理想化时,LZ图一的增益是16倍;图二的增益是40倍

16 倍与 40 倍是根据什么电阻组合?
增益算式是如何?
算式的原理又是如何?
从我做过的仿真看来,每个电阻数值都可以对增益有明显影响。

34

主题

3

好友

215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3591
帖子
2563
精华
0
经验
2152 点
金钱
2080 ¥
注册时间
2014-2-15
发表于 2015-4-16 18:29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xi 发表于 2015-4-16 10:13
温漂可以加热敏电阻偏置和加大散热器解决,至于输入牛,许多电子管电路都有,影响是肯定,但未必不讨好耳 ...

试过普通石机加个输出牛会圆润些,但高、低频已衰减好多,专业点的输出牛会好些,只是好些,但还是缺两头,加了电感的电路,基本先天不足!
头像被屏蔽

54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32
帖子
14140
精华
0
经验
14228 点
金钱
14167 ¥
注册时间
2009-7-18
发表于 2015-4-16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6

主题

1

好友

208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0444
帖子
1987
精华
0
经验
2086 点
金钱
1917 ¥
注册时间
2008-8-10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xianrenb 发表于 2015-4-16 17:44
16 倍与 40 倍是根据什么电阻组合?
增益算式是如何?
算式的原理又是如何?

那些偏置电阻不参与反馈,按电流负反馈来计算增益

20

主题

0

好友

17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90046
帖子
291
精华
0
经验
177 点
金钱
163 ¥
注册时间
2011-2-8
发表于 2015-4-16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xi 发表于 2015-4-15 23:00
直接要一个成品的坡莫合金的牛吧,自己上X宝查坡莫合金输入变压器,这个甚至有人做了PCB在卖,反正我没买 ...

好的

27

主题

1

好友

68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777546
帖子
640
精华
0
经验
680 点
金钱
619 ¥
注册时间
2014-12-22
发表于 2015-4-16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xi 发表于 2015-4-16 18:42
那些偏置电阻不参与反馈,按电流负反馈来计算增益

即是怎样算?

我试试分析为何所有电阻都与增益相关。

按原图。
假设 T1 基极电压上升了一点, T1 之 Ic 电流就会增加, R5 电压会增大。
但整体而言,喇叭/输出点电压应会上升。
但同时, T1 之 Ib 亦会上升,即是流经 R1/R2 的电流会有变化,成为一种反馈效果。
而喇叭/输出点电压上升,则意味 R1/R2 分压亦会造成另一种反馈。
下半臂亦有类似情况。

换言之,所有电阻都会明显影响电路运作。
我看就不会如一般反馈运作般,增益一般为两个电阻的比例。

12

主题

7

好友

87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786723
帖子
837
精华
0
经验
878 点
金钱
824 ¥
注册时间
2015-3-9
发表于 2015-4-16 21:43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R1 R2 R3 R4构成标准的电压并联负反馈。

76

主题

1

好友

208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0444
帖子
1987
精华
0
经验
2086 点
金钱
1917 ¥
注册时间
2008-8-10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发烧 发表于 2015-4-15 16:45
不成熟看法:提高偏置应该能决少交越失真,R1 R2 改成1.2k到1.5k之间应该差不多,同时能增加电压并联负反 ...

深度反馈的也有,就是这个电路。
2015-04-16_213043.jpg

27

主题

1

好友

68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777546
帖子
640
精华
0
经验
680 点
金钱
619 ¥
注册时间
2014-12-22
发表于 2015-4-17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发烧 发表于 2015-4-16 21:43
R1 R2 R3 R4构成标准的电压并联负反馈。

如果是标准反馈,则增益只可能是 -R1/R2 , (1 + R1/R2), -R2/R1 , (1 + R2/R1)等等可能。
但如果网友有做过仿真,应当发现增益不是这些数值。

我看标准的反馈,最重要一点是电路会比较某两点的电压来运作,并时刻保持该两点的电压相若。
但上文中的电路就肯定不是这样的形式。

46 楼有试过解释这电路的古怪反馈模式。
或者把所有运作上的参数都考虑的话可以组成一组算式出来,不过我看就一定会不是简单的反馈或者用两个电阻值就能算出增益了。

12

主题

7

好友

87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786723
帖子
837
精华
0
经验
878 点
金钱
824 ¥
注册时间
2015-3-9
发表于 2015-4-17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理想发烧 于 2015-4-17 09:18 编辑
xianrenb 发表于 2015-4-17 08:38
如果是标准反馈,则增益只可能是 -R1/R2 , (1 + R1/R2), -R2/R1 , (1 + R2/R1)等等可能。
但如果 ...


深度负反馈才能这么个算法。标准不等于深度。

2

主题

1

好友

73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509314
帖子
824
精华
0
经验
737 点
金钱
737 ¥
注册时间
2012-7-7
发表于 2015-4-17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耦合变压器难搞。什么同名端异名端。一搞头就大了。

27

主题

1

好友

68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777546
帖子
640
精华
0
经验
680 点
金钱
619 ¥
注册时间
2014-12-22
发表于 2015-4-17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发烧 发表于 2015-4-17 09:16
深度负反馈才能这么个算法。标准不等于深度。

既然称得上标准,就应该有个标准算法。
而我所了解的标准、关于反馈的增益算法就只有上述那几款。
别于上述那几款的,我看就不能称得上是标准了。

这个电路初看简单,相信不少人会像我,起初总会估计是某种简单运作模式的想法。
运作原理大概不能算复杂。
但之后如果仿真过,细心分析过的话,就会发现此电路运作的数值算式算是很复杂的,原先的简单想法是错的。
相信不用仿真方法不可能人手算出其增益。
头像被屏蔽

54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32
帖子
14140
精华
0
经验
14228 点
金钱
14167 ¥
注册时间
2009-7-18
发表于 2015-4-17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7

主题

1

好友

68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777546
帖子
640
精华
0
经验
680 点
金钱
619 ¥
注册时间
2014-12-22
发表于 2015-4-17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tsyg99 发表于 2015-4-17 09:53
实际计算增益是按2个电阻计算,第三方电阻是干扰增益的,想不被干扰可以在47欧上并大电容即可,否则不仅 ...

试过了。
低频不变,较高频率的增益会上升。
但仍然是看不出关系。
头像被屏蔽

54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32
帖子
14140
精华
0
经验
14228 点
金钱
14167 ¥
注册时间
2009-7-18
发表于 2015-4-17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

主题

7

好友

87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786723
帖子
837
精华
0
经验
878 点
金钱
824 ¥
注册时间
2015-3-9
发表于 2015-4-17 12:52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xianrenb 发表于 2015-4-17 09:51
既然称得上标准,就应该有个标准算法。
而我所了解的标准、关于反馈的增益算法就只有上述那几款。
别于 ...

这个电路流行的是时候还没有仿真软件 ,甚至没有微机,你是说设计者也不会算吗?我说的标准是说电路结构标准,你的那个算法不是标准算法,只是一个近似算法。

27

主题

1

好友

68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777546
帖子
640
精华
0
经验
680 点
金钱
619 ¥
注册时间
2014-12-22
发表于 2015-4-17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发烧 发表于 2015-4-17 12:52
这个电路流行的是时候还没有仿真软件 ,甚至没有微机,你是说设计者也不会算吗?我说的标准是说电路结构 ...

任何算式总会有误差。
意思明白就可以了,不应误导其他初学者让他们以为该设计真的是标准反馈呢!

而且设计者会算又如何呢?
这里不是要比较谁计算能力较强。
我只是指出电路实际上的运作其实并不简单。
初步看要考虑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各电阻值的互动/反馈效果。
就算能列出算式计算增益,其近似值算式亦不大可能像一般标准反馈那样简单。

此电路与现代一般设计的最大差异,在于用上了变压器。
而且变压器次级线圈的其中一端不是接上固定的电压,变成两端电压都在“浮动”,相连的电阻又有连到输出端,基本上各接点电压都在变,所以运作起来就较为古怪了。
头像被屏蔽

54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32
帖子
14140
精华
0
经验
14228 点
金钱
14167 ¥
注册时间
2009-7-18
发表于 2015-4-17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6

主题

1

好友

208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0444
帖子
1987
精华
0
经验
2086 点
金钱
1917 ¥
注册时间
2008-8-10
 楼主| 发表于 2015-4-17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tsyg99 发表于 2015-4-15 10:35
失真是按不小于6%设计的

不过这电路又简化了,所以失真应该在8%以上

您再估计一下这个采用MOSFET管无反馈功放电路的失真,会超过1%吗?也有实测值对照。
zeus-1.gif
头像被屏蔽

54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32
帖子
14140
精华
0
经验
14228 点
金钱
14167 ¥
注册时间
2009-7-18
发表于 2015-4-17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