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资料] 转一篇文章,可能对大家有帮助

[复制链接] 查看: 21003|回复: 36

19

主题

0

好友

72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土匪

Rank: 5Rank: 5

UID
5180
帖子
529
精华
1
经验
727 点
金钱
249 ¥
注册时间
2005-8-10
发表于 2007-7-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李氏音响marklee5002文

大家都知道Hi Fi的意思就是高度傳真,高度傳真的極限當然是原音重現。
原音只有一個,然而同一張唱片,不同的音響系統播出來聲音往往大不相同。到底那個系統播出來的最接近原音呢?
一個最簡單的測試方法,就是用錄音室最常用的麥克風收自已的聲音給音響系統直播出來,檢察音響系統的信號播出率和聲音調子,也就是檢察音響系統的動態。
信號播出率100%=李氏音響的人聲遮蔽率100%=Westlake的動態完整。

人聲遮蔽率100%的定義如下:
1.在喇叭嗥鳴(回授)前,持麥克風者應感覺自已的聲音完全被麥克風吸掉,聽不到從嘴發出的聲音。
2.旁聽者耳尕在持麥克風者嘴旁20公分,應聽不到從嘴發出的聲音。

如果持麥克風者和旁聽者都會聽到嘴發出的低音,就是音響系統不能完全解析出低音信號。這樣的系統播出來的鼓聲會比較單調
1.鼓聲會層次不分明。例如,有太鼓聲和大鼓聲,因最暗的低音沒解析出來,太鼓聲會沉不下,聽起來像大鼓聲。最糟的狀況是兩個層次的鼓聲,會變成只有一個層次。
2.鼓聲的細節會較弱,甚至消失。例如擊大鼓應該是「咚~~~」,混有鼓皮彈跳聲和振動餘音,是很活的,但變成了「咚~」一聲就止了,像擊鼓後,用手貼鼓皮止音一樣,聲音是死的,鼓皮彈跳聲和振動餘音會很少甚至沒有。擊鋼琴的低音絃,也會有類似的現象,絃振聲會減弱或消失。
對銅管的低音號(土巴),木管的巴松、大提琴、低音大提琴、電子貝斯都有等同的影響。失去層次感、清晰度、細節,也失去低音節奏的重力和速度。
如果持麥克風者和旁聽者都會聽到嘴發出的高音,就是音響系統不能完全解析出高音信號。很明顯的會失去高音的細節,像小提琴的擦絃聲,按絃聲,吉他的滑絃聲,唱歌和吹奏樂器的氣聲等。
吉他的鋼絃聲,會失去清脆。鋼琴高音只會「噹」,不會「叮」。提琴和木管,失去暗中透亮的華麗纖細,只有暗沉,沒有靈氣,濃濃的「松香味」,是死的ㄛ聲,缺少音色的變化。
如果持麥克風者和旁聽者都會聽到嘴發出的高音,而且拷貝聲明顯比原人聲的調子暗,那是中音都變暗了,中音濁了,大鈸變大鑼,只會「匡」,不能「鏘」,沙鈴聲的搖動聲糊而單調,聽不出變化。小號聲像法國號。人聲是悶著的,唱不開,播威爾第的歌劇合唱曲,人聲不但不清晰,還會缺少對比而少氣勢。
賣音響的人,雜誌的器評人,常把不能完全解析出高音信號的音響系統解釋為聲音柔和。把缺點拗成優點。
最糟的喇叭是持麥克風者和旁聽者都會聽到嘴發出的低音和高音,而且中音都變暗的。賣音響的和雜誌器評人會給這樣的評論……中音清純度高,有溫暖的音色,人聲厚,低音豐富……信號播出率低,中音變調的喇叭,反變成了高級喇叭,甚至賣到百萬。
賣這種喇叭的商家,都會特選唱片播放。像「天頂ㄟ月娘」,蔡琴的「機遇」,古璇的「女人花」等類型的唱片,或鋼琴、提琴音樂,輕音樂,小品的古典樂。這些唱片的特色是基本波音域都很窄,演奏的樂器都很單純。音響系統掉了15%的高音和低音信號,也不容易被發現。
以發燒一時的「機遇」來說,歌曲旋律的最低音不會低於200Hz,最高也只1.000Hz上下吧!彈奏的鋼琴旋律,音域也不超出人聲唱音之外。
很多人就「機遇」唱片這樣評喇叭:
1.人聲的低音厚,喇叭有厚而豐富的低音......真相可能是中音偏暗,嚴重音染。播鼓樂比看看,若比人聲低音更低、更暗的大鼓聲沉不下去,人聲厚就是中音偏暗的音染。真正的低音可能連150Hz都沒解析出來。
2.人聲突出,中音清純度高,人聲特別美……真相可能是最高音和最低音信號沒完全解析出來,只播出了中亮度的聲音,喇叭解析力不良,動態嚴重不足。播歌劇合唱曲比對看看,阿依達的「榮耀歸埃及」是大動態的指標性的合唱曲。若人聲合唱糊了,就是喇叭沒有解析大量中音信號的能力,中音清純度低。若女高音飆得不夠亮,小號、鈸聲小,不清晰,不亮麗,就是最高音解析力不良,若鼓聲不夠深沉有力,就是最低音解析力不良。
3.小提琴聲充滿了「高貴的」松香味……真相是小提琴聲只會死ㄛ,細節少或沒有。音色少了一些暗中透亮的光彩,是喇叭中音偏暗,最高音解析力不良的結果。真正美的提琴聲,要會ㄛ,但也要有明暗交錯的音色變化和豐富的細節。
4.聲音柔和……真相是音樂細節沒有或少了,喇叭解析力不良,失真了。
以蔡琴的聲音厚來推定喇叭低音的品質,會不會太離譜?
自然音的低音是20Hz~200Hz,有23個音程,中音是200Hz~2.000Hz,共23個音程,高音是2.000Hz~20.000Hz,也是23個音程,人聲就在200Hz~2.000Hz之間,人聲的低音約150Hz~400Hz,中音約400Hz~800Hz,高音約800Hz~3.000Hz。人聲的低音=自然音中音的下段,人聲的中音=自然音中音的中段人聲的高音=自然音中音的上段。
蔡琴的最低音可能唱不到250Hz,250Hz以上的聲音厚,怎會是喇叭有厚而豐富的低音?要150Hz以下的聲音沉才是低音厚而豐富嘛!
同樣一組喇叭,播同一張唱片,為何會有兩種迥然不同的評論?
第一個問題就是對聲音現象認知的正確性。
人聲厚代表喇叭有厚而豐富的低音,這個觀念是完全錯的。
從五線譜的第一線Mi往下唱到下三線Fa,約為400Hz~200Hz,下三線Fa大約是一般男聲能唱的最低音。「機遇」裡,蔡琴唱的歌,主音域約在五線譜的第四線到下二間之間,約800Hz~300Hz之間。喇叭播出的蔡琴歌聲厚,是代表喇叭的聲音在800Hz~300Hz之間的音色調子暗,如此而已。800Hz~300Hz的音色明暗和低音(200Hz~20Hz)信號有沒有被解析出來並不絕對相干。
人聲突出,不是中音清純度高。
中音清純度高當然是人聲解析特別清晰,然而播單一人聲突出不等於人聲解析清晰。播單一人聲突出通常是喇叭的信號解析力不足,只較完整的解析出了人聲,或較類人聲頻域的聲音,其他的聲音信號則解析量不夠或沒了。喇叭播單一人聲較突出,是不是該問:「其他聲音信號呢?」豈能拗成中音清純度高?
最少也要「榮耀歸埃及」的合唱播得清晰,才能說喇叭中音清純度高。
第二個問題是受評論聲音樣本(頻寬、瞬間齊奏的樂器種類)的代表性。
就音樂的基本波頻寬來論,蔡琴的「機遇」,人聲和鋼琴聲約250Hz~1.000Hz。
阿依達的「榮耀歸埃及」,基本波頻寬約100Hz~3.000(包括鼓聲、低音號、短笛、三角鐵)。
蔡琴的「機遇」是單一人聲加單一樂器聲。
阿依達的「榮耀歸埃及」,是一個大男女混聲合唱團加一個大編制交響樂團。
「機遇」的人聲和鋼琴聲基本波約只250Hz~1.000Hz,遠小於中音頻寬200Hz~2.000Hz,測試的頻寬只是中音的一部份,瞬間處理的信號也太少,若以「機遇」來論喇叭聲音品質,信度很低。
「榮耀歸埃及」,基本波頻寬約100Hz~3.000,比「機遇」高10度音左右,也低10度音左右,加上瞬間齊奏的信號量大,信號差異性大,以「榮耀歸埃及」論喇叭聲音品質,信度就高多了。
用唱片測音響系統,若聲音樣本夠大,其測試結果和「人聲遮蔽率」的測試結果是完全相同的,用「榮耀歸埃及」做比對,可得這樣的結果:
如果持麥克風者和旁聽者都聽不到嘴發出的低音=低音信號播出率100%=鼓聲深沉,節奏清晰,富有重力和速度感。
如果持麥克風者和旁聽者都聽不到嘴發出的高音=高音信號播出率100%=高音細節多,小號、三角鐵、鈸聲都清亮華麗。
拷貝聲和原人聲調子相同=中音清純度高,人聲合唱的清晰度好。
如果持麥克風者和旁聽者都聽不到嘴發出的低音和高音,而且拷貝聲和原人聲調子相同=高、低音信號播出率都100%=真正悠美的提琴聲,會ㄛ,細節豐富,音色有暗中透亮的多變光彩,是「活」而有靈氣的提琴聲。這種提琴聲只有喇叭的低音衰減斜率被補足到40Hz才聽得到。 用唱片測音響系統,若聲音樣本不夠大,其測試結果和「人聲遮蔽率」的測試結果也是完全相同的,但關連性不夠明確,常因「利益」不同,或認知不同,做各取所需的解釋。前述「機遇」唱片的評論正是如此。
人聲厚=低音豐富?或人聲厚=中音濁了?
人聲突出=中音清純度高?或人聲突出=喇叭解不出最高音和最低音的信號?
「人聲厚=低音豐富」的論者,用人聲厚的系統播「鼓樂」,若鼓聲不沉,細節少,也有另一番的說詞……擴大機和喇叭搭配不良,低音沒有發揮出來,若能找到適合的擴大機就能發出「恐怖的低音」……於是很多人就花了「恐怖的錢」升級。恐怖的低音終究是國王的新衣。
當音響系統極趨近於原音時,用麥克風收人聲拷貝直播,應該是持麥克風者和旁聽者都聽不到嘴發出的低音和高音,而且拷貝聲和原人聲調子相同。每一組這樣的喇叭,只要低音單体的口徑和衰減斜率相同,播出來的音樂聲就會相同。不管高音是鈦、陶瓷、鈹的,或軟球型、號角、絲帶式的,低音盆是紙、塑膠、碳纖的,聲音都會一樣。
美西音和英國音的不同,絕對不是文化問題,不是樂風問題,更不是什麼人性化的聲音。簡單說,這只是單純的信號播出率和聲音調子清濁的問題。 1995年,4月號發燒天書有這麼一段文字,「早年喇叭還分『血統』的,迄今,此現象依然部份存在……」。若『血統』真的代表文化、樂風,或是人性化的聲音,那大家最少也為會「文化」努力保持傳統,更會以「人性化的聲音」為傲,怎會在1995年就只「部份存在」了呢?到今天,何以英國喇叭廠也漸漸丟掉「古典的氣質」了呢?
坦白說,『血統』就是失真的印記,早年,各國喇叭廠都各有技術上無法克服的盲點,信號解析率低,製造出來的喇叭南腔北調,有中音暗又缺少細節的,有聲音聒噪吵雜的,在有錢大家賺的默契下,就各據『血統』,以文化、樂風包裝失真。把產品的缺點,型塑成崇高不可侵犯、無可懷疑的圖騰。這雖然是商業史上最成功的廣告包裝,卻是為賺錢不擇手段的「謊言」。
高傳真307期,141頁,江俊德先生也這樣論述:「這些年來音響系統當中,筆者認為進步最多的莫過於喇叭,在各喇叭廠家的聲音越來越精進的情況下,聲音的差異將會越來越小,即使是英國喇叭,也不再保有傳統的英國聲。」
顯然江俊德先生也認為『血統』就是落伍而失真的代名詞。『血統』「依然部份存在」,也就是存在於少部份技術最落伍的廠家。
任何喇叭的聲音差異,都是信號播出率和聲音調子清濁造成的。NOVA Utopia、Zingali的HM115、Sonus faber的旗艦、Avantgarde的Uno、B&W 801、JBL K2等高價喇叭,有些聲音調子很像,有些則別具風格。從測試數據或設計內容來看,這些喇叭並無太大差異,無從解釋聲音不同的原因。若從信號播出率和聲音調子清濁的角度分析,則聲音差異的原因很清礎。品質優劣立判。
1995年Stereo Sound由菅野沖彥和東條碩夫做了13個監聽喇叭的試聽報告,1996年菅野下了這樣的結論:「經過這麼一次試聽,我發現到一個事實,那就是一般都相信監聽揚聲器是帶有很強的客觀性,可是實際上卻幾乎是各種机的聲音皆不相同。如果我們將唱片音樂當作是舞台音樂的過後體驗而將兩者縱向地排列,並且只是以和舞台音樂的近似性來做為唯一的錄音重播優劣判斷、評價尺度的話,那麼在這個科學高度發達的時代所產生出來的揚聲器,到底又該如何加以看待呢?是應該對揚聲器的世界加以肯定,還是加以否定呢?………明白上述道理的只是一部份愛好音響的人士,所以不明白的佔了絕大多數。這種情況也是這次試聽之後才知道的。………有很多不正常的,不明事理的,以及無知愚昧之徒,妄想以定量去控制這些現象………(以下文句不通做了修正)這種高超世界裡面的精英才知道的抽象藝術。」
真正想欣賞唱片音樂和音響趣味的人,最少該學習去理解、辨識音響系統的信號播出率。菅野所謂的「高超世界裡面的精英才知道的抽象藝術。」就能「具象化」,成為可以用「對」或「錯」來二分的,有絕正誤尺度的,人人都能從實驗中釐清的經驗。
「以和舞台音樂的近似性來做為唯一的錄音重播優劣判斷、評價」,菅野出身錄音師,播自已的作品或許辦得到。一般人這樣說,則只是低俗的趣味,沒聽過的舞台音樂如何推論其近似性?直播自已的聲音,聽聽調子對不對,豈不「對」「錯」分明?信度更高。
「科學高度發達的時代所產生出來的揚聲器,到底又該如何加以看待呢?」還是一樣要測它的信號播出率,不必被鈹、陶瓷、鑽石嚇倒,高科技和聲音傳真無直接的因果關係,只有信號播出率才和聲音傳真有直接的關係。
問的人問到了重點,答的人也答的具體,沒有虛假的點出了高級喇叭的設計要點。由於Glenn Phoenix(以下照訪談報導簡稱Glenn)談的技術層次很高,喇叭設計技術和Glenn的層次若差距太大,恐怕是就有讀不會懂了。

19

主题

0

好友

72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土匪

Rank: 5Rank: 5

UID
5180
帖子
529
精华
1
经验
727 点
金钱
249 ¥
注册时间
2005-8-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这么大的字

42

主题

18

好友

30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083
帖子
3409
精华
4
经验
3060 点
金钱
1412 ¥
注册时间
2006-6-12
发表于 2007-7-6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了慢慢看,一点兄

6

主题

5

好友

305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火鸡侠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3515
帖子
3205
精华
2
经验
3052 点
金钱
2782 ¥
注册时间
2007-6-10
发表于 2007-7-6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大的字,看着脖子酸S了 其实没看一个字

117

主题

1

好友

3390

积分
     

超级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238
帖子
3109
精华
3
经验
3390 点
金钱
2964 ¥
注册时间
2006-5-8

优秀设计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07-7-6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给改小了点。

317

主题

0

好友

3848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627
帖子
3388
精华
5
经验
3848 点
金钱
950 ¥
注册时间
2004-9-17

元老级 社区贡献

发表于 2007-7-8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李氏音响marklee5002文

大家都知道Hi Fi的意思就是高度传真,高度传真的极限当然是原音重现。
原音只有一个,然而同一张唱片,不同的音响系统播出来声音往往大不相同。到底那个系统播出来的最接近原音呢?
一个最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用录音室最常用的麦克风收自已的声音给音响系统直播出来,检察音响系统的信号播出率和声音调子,也就是检察音响系统的动态。
信号播出率100%=李氏音响的人声遮蔽率100%=Westlake的动态完整。

人声遮蔽率100%的定义如下:
1.在喇叭嗥鸣(回授)前,持麦克风者应感觉自已的声音完全被麦克风吸掉,听不到从嘴发出的声音。
2.旁听者耳尕在持麦克风者嘴旁20公分,应听不到从嘴发出的声音。

如果持麦克风者和旁听者都会听到嘴发出的低音,就是音响系统不能完全解析出低音信号。这样的系统播出来的鼓声会比较单调
1.鼓声会层次不分明。例如,有太鼓声和大鼓声,因最暗的低音没解析出来,太鼓声会沉不下,听起来像大鼓声。最糟的状况是两个层次的鼓声,会变成只有一个层次。
2.鼓声的细节会较弱,甚至消失。例如击大鼓应该是「咚~~~」,混有鼓皮弹跳声和振动余音,是很活的,但变成了「咚~」一声就止了,像击鼓后,用手贴鼓皮止音一样,声音是死的,鼓皮弹跳声和振动余音会很少甚至没有。击钢琴的低音弦,也会有类似的现象,弦振声会减弱或消失。
对铜管的低音号(土巴),木管的巴松、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电子贝斯都有等同的影响。失去层次感、清晰度、细节,也失去低音节奏的重力和速度。
如果持麦克风者和旁听者都会听到嘴发出的高音,就是音响系统不能完全解析出高音信号。很明显的会失去高音的细节,像小提琴的擦弦声,按弦声,吉他的滑弦声,唱歌和吹奏乐器的气声等。
吉他的钢弦声,会失去清脆。钢琴高音只会「当」,不会「叮」。提琴和木管,失去暗中透亮的华丽纤细,只有暗沉,没有灵气,浓浓的「松香味」,是死的ㄛ声,缺少音色的变化。
如果持麦克风者和旁听者都会听到嘴发出的高音,而且拷贝声明显比原人声的调子暗,那是中音都变暗了,中音浊了,大钹变大锣,只会「匡」,不能「锵」,沙铃声的摇动声糊而单调,听不出变化。小号声像法国号。人声是闷着的,唱不开,播威尔第的歌剧合唱曲,人声不但不清晰,还会缺少对比而少气势。
卖音响的人,杂志的器评人,常把不能完全解析出高音信号的音响系统解释为声音柔和。把缺点拗成优点。
最糟的喇叭是持麦克风者和旁听者都会听到嘴发出的低音和高音,而且中音都变暗的。卖音响的和杂志器评人会给这样的评论……中音清纯度高,有温暖的音色,人声厚,低音丰富……信号播出率低,中音变调的喇叭,反变成了高级喇叭,甚至卖到百万。
卖这种喇叭的商家,都会特选唱片播放。像「天顶ㄟ月娘」,蔡琴的「机遇」,古璇的「女人花」等类型的唱片,或钢琴、提琴音乐,轻音乐,小品的古典乐。这些唱片的特色是基本波音域都很窄,演奏的乐器都很单纯。音响系统掉了15%的高音和低音信号,也不容易被发现。
以发烧一时的「机遇」来说,歌曲旋律的最低音不会低于200Hz,最高也只1.000Hz上下吧!弹奏的钢琴旋律,音域也不超出人声唱音之外。
很多人就「机遇」唱片这样评喇叭:
1.人声的低音厚,喇叭有厚而丰富的低音......真相可能是中音偏暗,严重音染。播鼓乐比看看,若比人声低音更低、更暗的大鼓声沉不下去,人声厚就是中音偏暗的音染。真正的低音可能连150Hz都没解析出来。
2.人声突出,中音清纯度高,人声特别美……真相可能是最高音和最低音信号没完全解析出来,只播出了中亮度的声音,喇叭解析力不良,动态严重不足。播歌剧合唱曲比对看看,阿依达的「荣耀归埃及」是大动态的指针性的合唱曲。若人声合唱糊了,就是喇叭没有解析大量中音信号的能力,中音清纯度低。若女高音飙得不够亮,小号、钹声小,不清晰,不亮丽,就是最高音解析力不良,若鼓声不够深沉有力,就是最低音解析力不良。
3.小提琴声充满了「高贵的」松香味……真相是小提琴声只会死ㄛ,细节少或没有。音色少了一些暗中透亮的光彩,是喇叭中音偏暗,最高音解析力不良的结果。真正美的提琴声,要会ㄛ,但也要有明暗交错的音色变化和丰富的细节。
4.声音柔和……真相是音乐细节没有或少了,喇叭解析力不良,失真了。
以蔡琴的声音厚来推定喇叭低音的质量,会不会太离谱?
自然音的低音是20Hz~200Hz,有23个音程,中音是200Hz~2.000Hz,共23个音程,高音是2.000Hz~20.000Hz,也是23个音程,人声就在200Hz~2.000Hz之间,人声的低音约150Hz~400Hz,中音约400Hz~800Hz,高音约800Hz~3.000Hz。人声的低音=自然音中音的下段,人声的中音=自然音中音的中段人声的高音=自然音中音的上段。
蔡琴的最低音可能唱不到250Hz,250Hz以上的声音厚,怎会是喇叭有厚而丰富的低音?要150Hz以下的声音沉才是低音厚而丰富嘛!
同样一组喇叭,播同一张唱片,为何会有两种迥然不同的评论?
第一个问题就是对声音现象认知的正确性。
人声厚代表喇叭有厚而丰富的低音,这个观念是完全错的。
从五线谱的第一线Mi往下唱到下三线Fa,约为400Hz~200Hz,下三线Fa大约是一般男声能唱的最低音。「机遇」里,蔡琴唱的歌,主音域约在五线谱的第四线到下二间之间,约800Hz~300Hz之间。喇叭播出的蔡琴歌声厚,是代表喇叭的声音在800Hz~300Hz之间的音色调子暗,如此而已。800Hz~300Hz的音色明暗和低音(200Hz~20Hz)信号有没有被解析出来并不绝对相干。
人声突出,不是中音清纯度高。
中音清纯度高当然是人声解析特别清晰,然而播单一人声突出不等于人声解析清晰。播单一人声突出通常是喇叭的信号解析力不足,只较完整的解析出了人声,或较类人声频域的声音,其他的声音信号则解析量不够或没了。喇叭播单一人声较突出,是不是该问:「其他声音信号呢?」岂能拗成中音清纯度高?
最少也要「荣耀归埃及」的合唱播得清晰,才能说喇叭中音清纯度高。
第二个问题是受评论声音样本(带宽、瞬间齐奏的乐器种类)的代表性。
就音乐的基本波带宽来论,蔡琴的「机遇」,人声和钢琴声约250Hz~1.000Hz。
阿依达的「荣耀归埃及」,基本波带宽约100Hz~3.000(包括鼓声、低音号、短笛、三角铁)。
蔡琴的「机遇」是单一人声加单一乐器声。
阿依达的「荣耀归埃及」,是一个大男女混声合唱团加一个大编制交响乐团。
「机遇」的人声和钢琴声基本波约只250Hz~1.000Hz,远小于中音带宽200Hz~2.000Hz,测试的带宽只是中音的一部份,瞬间处理的信号也太少,若以「机遇」来论喇叭声音质量,信度很低。
「荣耀归埃及」,基本波带宽约100Hz~3.000,比「机遇」高10度音左右,也低10度音左右,加上瞬间齐奏的信号量大,信号差异性大,以「荣耀归埃及」论喇叭声音质量,信度就高多了。
用唱片测音响系统,若声音样本够大,其测试结果和「人声遮蔽率」的测试结果是完全相同的,用「荣耀归埃及」做比对,可得这样的结果:
如果持麦克风者和旁听者都听不到嘴发出的低音=低音信号播出率100%=鼓声深沉,节奏清晰,富有重力和速度感。
如果持麦克风者和旁听者都听不到嘴发出的高音=高音信号播出率100%=高音细节多,小号、三角铁、钹声都清亮华丽。
拷贝声和原人声调子相同=中音清纯度高,人声合唱的清晰度好。
如果持麦克风者和旁听者都听不到嘴发出的低音和高音,而且拷贝声和原人声调子相同=高、低音信号播出率都100%=真正悠美的提琴声,会ㄛ,细节丰富,音色有暗中透亮的多变光彩,是「活」而有灵气的提琴声。这种提琴声只有喇叭的低音衰减斜率被补足到40Hz才听得到。 用唱片测音响系统,若声音样本不够大,其测试结果和「人声遮蔽率」的测试结果也是完全相同的,但关连性不够明确,常因「利益」不同,或认知不同,做各取所需的解释。前述「机遇」唱片的评论正是如此。
人声厚=低音丰富?或人声厚=中音浊了?
人声突出=中音清纯度高?或人声突出=喇叭解不出最高音和最低音的信号?
「人声厚=低音丰富」的论者,用人声厚的系统播「鼓乐」,若鼓声不沉,细节少,也有另一番的说词……扩大机和喇叭搭配不良,低音没有发挥出来,若能找到适合的扩大机就能发出「恐怖的低音」……于是很多人就花了「恐怖的钱」升级。恐怖的低音终究是国王的新衣。
当音响系统极趋近于原音时,用麦克风收人声拷贝直播,应该是持麦克风者和旁听者都听不到嘴发出的低音和高音,而且拷贝声和原人声调子相同。每一组这样的喇叭,只要低音单体的口径和衰减斜率相同,播出来的音乐声就会相同。不管高音是钛、陶瓷、铍的,或软球型、号角、丝带式的,低音盆是纸、塑料、碳纤的,声音都会一样。
美西音和英国音的不同,绝对不是文化问题,不是乐风问题,更不是什么人性化的声音。简单说,这只是单纯的信号播出率和声音调子清浊的问题。 1995年,4月号发烧天书有这么一段文字,「早年喇叭还分『血统』的,迄今,此现象依然部份存在……」。若『血统』真的代表文化、乐风,或是人性化的声音,那大家最少也为会「文化」努力保持传统,更会以「人性化的声音」为傲,怎会在1995年就只「部份存在」了呢?到今天,何以英国喇叭厂也渐渐丢掉「古典的气质」了呢?
坦白说,『血统』就是失真的印记,早年,各国喇叭厂都各有技术上无法克服的盲点,信号解析率低,制造出来的喇叭南腔北调,有中音暗又缺少细节的,有声音聒噪吵杂的,在有钱大家赚的默契下,就各据『血统』,以文化、乐风包装失真。把产品的缺点,型塑成崇高不可侵犯、无可怀疑的图腾。这虽然是商业史上最成功的广告包装,却是为赚钱不择手段的「谎言」。
高传真307期,141页,江俊德先生也这样论述:「这些年来音响系统当中,笔者认为进步最多的莫过于喇叭,在各喇叭厂家的声音越来越精进的情况下,声音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小,即使是英国喇叭,也不再保有传统的英国声。」
显然江俊德先生也认为『血统』就是落伍而失真的代名词。『血统』「依然部份存在」,也就是存在于少部份技术最落伍的厂家。
任何喇叭的声音差异,都是信号播出率和声音调子清浊造成的。NOVA Utopia、Zingali的HM115、Sonus faber的旗舰、Avantgarde的Uno、B&W 801、JBL K2等高价喇叭,有些声音调子很像,有些则别具风格。从测试数据或设计内容来看,这些喇叭并无太大差异,无从解释声音不同的原因。若从信号播出率和声音调子清浊的角度分析,则声音差异的原因很清础。质量优劣立判。
1995年Stereo Sound由菅野冲彦和东条硕夫做了13个监听喇叭的试听报告,1996年菅野下了这样的结论:「经过这么一次试听,我发现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一般都相信监听扬声器是带有很强的客观性,可是实际上却几乎是各种机的声音皆不相同。如果我们将唱片音乐当作是舞台音乐的过后体验而将两者纵向地排列,并且只是以和舞台音乐的近似性来做为唯一的录音回放优劣判断、评价尺度的话,那么在这个科学高度发达的时代所产生出来的扬声器,到底又该如何加以看待呢?是应该对扬声器的世界加以肯定,还是加以否定呢?………明白上述道理的只是一部份爱好音响的人士,所以不明白的占了绝大多数。这种情况也是这次试听之后才知道的。………有很多不正常的,不明事理的,以及无知愚昧之徒,妄想以定量去控制这些现象………(以下文句不通做了修正)这种高超世界里面的精英才知道的抽象艺术。」
真正想欣赏唱片音乐和音响趣味的人,最少该学习去理解、辨识音响系统的信号播出率。菅野所谓的「高超世界里面的精英才知道的抽象艺术。」就能「具象化」,成为可以用「对」或「错」来二分的,有绝正误尺度的,人人都能从实验中厘清的经验。
「以和舞台音乐的近似性来做为唯一的录音回放优劣判断、评价」,菅野出身录音师,播自已的作品或许办得到。一般人这样说,则只是低俗的趣味,没听过的舞台音乐如何推论其近似性?直播自已的声音,听听调子对不对,岂不「对」「错」分明?信度更高。
「科学高度发达的时代所产生出来的扬声器,到底又该如何加以看待呢?」还是一样要测它的信号播出率,不必被铍、陶瓷、钻石吓倒,高科技和声音传真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只有信号播出率才和声音传真有直接的关系。
问的人问到了重点,答的人也答的具体,没有虚假的点出了高级喇叭的设计要点。由于Glenn Phoenix(以下照访谈报导简称Glenn)谈的技术层次很高,喇叭设计技术和Glenn的层次若差距太大,恐怕是就有读不会懂了。

92

主题

0

好友

136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7676
帖子
1215
精华
0
经验
1360 点
金钱
879 ¥
注册时间
2006-2-17
发表于 2007-7-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还没有看完

19

主题

0

好友

72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土匪

Rank: 5Rank: 5

UID
5180
帖子
529
精华
1
经验
727 点
金钱
249 ¥
注册时间
2005-8-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楊德宜先生的Westlake Audio訪談報導,內容精采,問的人問到了重點,答的人也答的具體,沒有虛假的點出了高級喇叭的設計要點。由於Glenn Phoenix(以下照訪談報導簡稱Glenn)談的技術層次很高,喇叭設計技術和Glenn的層次若差距太大,恐怕是就有讀不會懂了。

這篇訪談報導談到的喇叭設計技術,都是製作高級喇叭的關鍵性技術,讀了若不懂,真是入寶山而空手回,太可惜了。我盡我所知的喇叭設計技術來解讀Glenn的喇叭設計概念,希望有助於台灣音響界,從聲學原點來認識喇叭,並且認識所謂聲音動態範圍,或者說明暗調子對比的意義。

以下就訪談報導的重點,條列解讀如下:
1.Glenn指出JBL製作的喇叭單體是一流的,但製作的喇叭系統則有許\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在「高功\率驅動下的動態範圍」。
「高功\率驅動下的動態範圍」,這名詞大家都看的懂,但恐怕只知詞不知義,因為這翻譯名詞翻譯得並不好,詞義不清。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看成人聲測試的「人聲遮蔽率」就詞義易解了,但是「高功\率驅動下的動態範圍」,是不是「人聲遮蔽率」?我以一個技術者,對另一位值得敬佩的技術者的技術談話做詮釋,我自信我們有等同的技術認知,有同樣精準的聲音判讀能力,不會錯誤或過度解讀Glenn所談的喇叭技術意境。

我們把Glenn的話綜合敘述如下……喇叭在高功\率驅動下的動態範圍有限,就會造成聆聽的聲音壓縮的現象,聲音壓縮的現象連帶的會造成聲音的不平衡。
李氏音響科技的喇叭聲音設計理論……人聲遮蔽率沒有100%,喇叭的聲音信號解析就不完整。聲音信號解析不完整,拷貝聲和原音調子就不相同。
我們把這兩個敘述做個三段對比如下:

高功\率驅動下的動態範圍有限=人聲遮蔽率沒有100%。
聲音壓縮的現象=聲音信號解析不完整。
聲音的不平衡=拷貝聲和原音調子不相同。

這几乎是完全一模一樣的喇叭聲音理論的論述,只差Westlake 是偏電學為基礎的論述,李氏音響科技則是純聲學現象的論述。

為什麼我們做這樣的闡述?原因是Glenn 接著做了下列的敘述。

「……什麼解決方案,誏監聽喇叭在高功\率驅動下,仍然能夠從容應付劇烈的動態變化?我的作法就是不斷的進行測試,找出每一款單體最擅長、最線性的工作頻率,然後用非常複雜的分頻網路切訓頻率,誏音箱上的每一只單体都盡可能達到完善工作狀態。」

不斷的進行測試,找出每一款單體最擅長、最線性的工作頻率,……這就是我們所做的事,不斷的給喇叭測試改版。Glenn不會無緣無故說這些話,我們也不會無緣無故做這些事,我們都必有所見,對不對?所以我們的喇叭聲音聽起來很傢像而不同於多數的喇叭。

正因為我們做相同的事,所以我認為雙方有相同的喇叭製作經驗,我敢說我知道Westlake,我們擁有相同的技術。只是Westlake 是老廠,經驗豐富,在廠內就把該解決的事弄好了,我們則初達這境界,還不知這境界的最高層次的意境,當然還要摸索。一年努力下來,加上測過了Genesis G300,我確信,我們也已知最高層次的意境了。

NS 101021正式公開的改版,7~8次,背後的測試多少次?最少N次。
喇叭聲音的明暗調子,是指喇叭聲每一頻點音量、音色的分配量和比,這個量和比如果都等值,喇叭播出來的聲音就會和自然音相同。自然音就是動態範圍完整的聲音,就是明暗對比完整的聲音,我喜歡稱為和人聲明暗調子相同的聲音,因為喇叭聲每一頻點音量、音色的分配量和比,是以喇叭拷貝人聲時的共振量讀出來的。

我們用喇叭拷貝自己的聲音聽,如果喇叭拷貝的聲音和人聲共振,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會比較大聲,共振力愈強愈大聲。喇叭拷貝聲每一頻點聽起一樣大聲,表示喇叭每一頻點音量、音色的分配量和比接近等值,是類自然音,動態範圍接近完整,明暗對比接近原音。

在高功\率驅動下的動態範圍有問題的,不只是JBL的喇叭,B&W和ELAC的某些產品也都有相類似的缺點。

在設計NS 81011喇叭的時候,我曾測過JBL十萬元級的喇叭,它的最低音部分,,和人聲沒什麼共振感,因為最低音的調子太亮了,喇叭聲的動態對比範圍不能及於最低音。我也測過兩型B&W的較低價位喇叭,兩型喇叭的高音,和人聲的最高音,共振能量也很低,高音調子偏暗,尤其是雙8吋的高音,高音亮度幾乎少了一半,動態範圍真的很窄,說好聽的,是聲音很柔、很軟,有重低音;說難聽的,是聲音明暗對比不足,高音亮度被壓縮,音樂調子暗而沉悶,缺少激昂膨湃的,雄偉壯闊的音樂情感。至於ELAC的喇叭,我也測過兩型,由於聲音的差異性太大了,令人懷疑這是不同公司的產品,希望有機會能一下ELAC的最頂級喇叭,這樣或許\可以了解ELAC較低價位喇叭調性不統一的原因。

就我的經驗來看,每家喇叭廠的技術層次,看中低價位喇叭聲音動態範圍的完整性即可知道,若中低價位喇叭的動態範圍設定有缺點,則高價位喇叭也不會有什麼優良的表現。

喇叭聲一直有美西音、美東音、英國音、德國音等流派之分,究其原因,就是這些喇叭有不同的明暗調子。至於美西音和英國音被炒的最熱,各被認為是美國文化、美國音樂的最佳詮釋喇叭,或是歐洲文明、古典樂的守護喇叭。這是行銷者編的美麗故事和神話吧!例如:有器評說:英國音喇叭是聽古典樂的極品,世界其他各地所生產的喇叭,大都缺少某種再生古典音樂特質的本事,也就是缺少那種古典的氣質和文化素養,……。如果把喇叭的高音亮度減量50%或30%就叫古典的氣質和文化素養,這是太胡扯了,當然,世界各地的喇叭廠是不會做英國音的喇叭,道理很明顯:

〈1〉真正懂得製造喇叭的人,會避免犯英國音喇叭的錯,製造出來的喇叭高音調子一定會更亮,以免壓縮動態。
〈2〉會以英國音喇叭為藍本製作喇叭的設計師,一定不是技術層次很高的喇叭設計師。既然不能知道英國音喇叭有錯,當然也不會知道自己製作的喇叭聲音有錯,所以製作出來的喇叭,可能比英國音喇叭犯更多的錯。--
英國音喇叭為什麼在美國沒市場?美西音喇叭為什麼在歐洲不受歡迎?與其說是文化差異或是樂風不同,倒不如說是雙方都見到了對方的缺點,拒絕了對方的缺點。

喜歡聽哪一種喇叭聲, 是個人喜好的問題,我們可以喜歡英國音的柔和及淡淡的濛霧感,也可以喜歡亮麗爽朗的美西音,也可以玩碰碰碰的重低音,但回歸原音重現的音響設計原點,我認為聲音動態範圍完整的喇叭,也就是明暗對比精準,70階音程明暗序列排列正確的喇叭,才是最高技術成就,最高藝術成就的喇叭。

19

主题

0

好友

72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土匪

Rank: 5Rank: 5

UID
5180
帖子
529
精华
1
经验
727 点
金钱
249 ¥
注册时间
2005-8-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Glenn給「動態範圍」的兩個註腳。
〈1〉效率很高,音量很大,並不代表這型喇叭的動態範圍就會足夠。
〈2〉喇叭在基礎效率以上能夠發展的動態範圍有限,很可能就會造成聽覺上的聲音壓縮現象。

由此可見Glenn所說的動態範圍,不是純音量對比的動態。所謂基礎效率就是1W的喇叭靈敏度。喇叭播音功\率大於1W以上時,動態發展是否被限制住,是否在聽覺上造成了聲音壓縮現象,最簡單又精準的測知方式,就是拷貝人聲比對共振力,也就是比對人聲遮蔽率。測試時候用SHURE SM-57型的麥克風,搭配日製的卡拉OK擴大機即可,如果喇叭聲音有被壓縮的現象,被壓縮頻段的喇叭拷貝聲和人聲就不會共振,也就是沒有人聲遮蔽現象。像英國音喇叭,高音就和人聲不共振,因為它的高音亮度被壓縮著,不能隨人聲的高音亮度無限延伸。像JBL 4425喇叭,它的低音和人聲也不共振,因為它的低音也被壓縮了,不能跟著人聲暗度沉下來。

從Glenn給「動態範圍」的兩個註腳看,Glenn所說的「動態範圍」這個術語,和我常用的術語「人聲遮蔽率」是同義的,全動態範圍的聲音就是人聲遮蔽率100% 的聲音,也只有這種聲學領域的事,才會困倒像JBL這種超級喇叭廠。
2.Glenn說:不會直接向單體廠購買制式規格的產品。
同樣的,我們也是自己寫規格給單體廠製作單体。我們都不用制式規格的單体,我們寧願付出更多的錢,買我們需要的單体。

喜歡仿製名牌喇叭的人,喜歡用名牌單體假高級喇叭的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吧!其實任何一位真正懂得設計喇叭的人,都不會用制式規格喇叭單體,任何名喇叭用的名單體,和市售的同廠同型單體絕對是不同的。所以要吃蒼蠅自己拍,要設計好喇叭還是自己來吧!

音響玩家也要覺醒了,名單體也要名家設計,才會有好喇叭。無名的單體經過名家巧手,一定會變名單體,你買名家作品,還是名單體作品?

3.Glenn說:「LC系列原則上採二階分音……是要降低阻尼因素,使大部分家用擴大機,都能驅動得很完善。」(阻尼因素數值愈大,表示阻尼因素愈低)。
四階分音的喇叭,阻尼(制動)因素很難控制在10左右,所以Glenn對於用小功\率擴大機推四階分音的喇叭,不以為然,因為會產生較大的「碰恰」聲,使聲音變粗糙。不過諷刺的是喇叭設計者認為不良的聲音,有些「玩家」卻喜歡,這個認知,實在只能說歡喜就好。

因為用小功\率擴大機推四階分音的喇叭,會產生較大的「碰恰」聲,使聲音變粗糙而喇耳,所以不能用標準的小功\率晶體机推,那會很聒噪,只能選高音信號不足的小功\率管机推,把高音切掉一點就不聒噪了,削足適履,Glenn當然嘔,只能說:「我沒有意見。」這樣的音響組合,若用麥克風測人聲遮蔽率,一定高音的遮蔽很差,高音動態明顯不足,而且可能低音的遮蔽也差,聽起來Westlake 的喇叭就像英國音的調調了。几百萬的喇叭這麼搞……???
不過,二階分音的喇叭,也要技術夠水準,阻尼因素才能控制到20或20以上,這樣小功\率擴大機對喇叭的控制力才夠強,才能推出細緻的聲音。
通常家用音響系統,對擴大機的投資都有限,所以家用喇叭不宜做四階分音設計。家用音響系統,如果想玩的好,玩的巧,玩的有專家的風味,玩的有藝術價值,又不花太多錢的話,最好選擇阻尼因素高於20的喇叭。有錢把Westlake的四階喇叭搬到家裡玩,就不要用小功\率的真空管擴大機來搭配,在專家眼裡,看起來是蠻無奈的。

高階分音的喇叭,優點是各單體之間的重疊頻率少,分頻阻抗變化與頻率響應平整。卻有阻尼因素高的缺點,不適合家用擴大機推。低階分音的喇叭,阻尼因素低,適合家用擴大機推,卻有分頻干擾的問題,這的確是兩難的抉擇。

李氏音響科技最先做的喇叭也是四階分音的喇叭,經過3~4年的實驗測試,我們發現用10萬、20萬的擴大機,都很難把這種喇叭推出理想的聲音。回歸現實,我們還是研究用小功\率擴大機可推出好聲音的喇叭……二階喇叭。二階喇叭要消除分頻干擾,得到清純精準的聲音,需要很仔細的比對分音器被動元件的匹配。這是很費工的事。實驗的時間長,費用大。還有就是願意付出高價也很難找到協力工廠配合研究,因為很多小於公差的精密要求都會被視為無理而拒絕。

最近一次我們測MBL 303,發現NS 81011居然和MBL303的聲音一樣亮卻更悅耳,分頻干擾更少,這就是超高精密比對分音器被動元件匹配的成果。

就二階喇叭來說,李氏音響科技是更澈底的精研到喇叭適合30W~50W美聲晶體機推。30W~50W的晶體机,是阻尼因素較高的擴大機(有人說大電流的設計不會有阻尼因素的問題,其實50W就是50W,大電流設計對降低整体阻尼因素幫助有限),只有阻抗平順,阻尼因素極低,分音器被動元件匹配最精密的喇叭,才能誏30W~50W晶體机推出好聲音,李氏音響科技顯然在這領域的研究有優勢,NS 81011才會比MBL 303聲音悅耳。

Westlake 的高階分音喇叭,用大功\率晶體机推當然好聽,用小功\率晶體机推則不免聒噪刺耳。李氏音響的喇叭,則用大功\率晶體机推好聽,用小功\率晶體机推也好聽,這就是高、低階分音器對喇叭最明顯的影響。

用小功\率管机推Westlake Tower-12或Tower HR-7,用Luxman L500推李氏的超級NS121031,那個組合聲音正確?這個就免爭執了,一定是Luxman L500推李氏的超級NS121031聲音較正確,用麥克風測人聲遮蔽率就知道了。

4.Glenn指出,絕大多數的喇叭,都會在頻率數字上作假,甚至號稱做監聽喇叭的廠商,也會畫假頻率響應圖給消費者。
我想Glenn所指畫假頻率響應圖的喇叭廠,是英國廠吧!

音響市場,本來就是充滿了欺騙和謊言的市場。因為不說謊東西賣不出去。例如,床頭音響,15W就標1500W,如果標15W,賣1000年,也沒人買。
像8吋喇叭,有效低頻本來就在45 ~50Hz間,絕大多數的8吋喇叭卻標30Hz甚至25Hz,標得愈誇張愈暢銷。

又例如,一般Hi Fi喇叭的單體,大致上都做30~50W,80W級的單體就不多見了,但是多數的喇叭都標好幾百W的功\率。Glenn可能不知道吧!就連他製造的頂級喇叭,也要標個峰值承受功\率1200W來嚇人呢!內行人都知道,如果一切設計條件不變,30W的喇叭音質一定優於50W,更優於80W,因為音圈線徑愈細,捲幅愈窄,音圈捲幅愈窄,相對的磁隙愈大,電流愈穩定,低音失真愈少。可是市場認知是喇叭承受功\率愈大愈好,音圈衝程愈長愈好,不說謊行嗎?

19

主题

0

好友

72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土匪

Rank: 5Rank: 5

UID
5180
帖子
529
精华
1
经验
727 点
金钱
249 ¥
注册时间
2005-8-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音響界不僅在規格上說謊,在理論上也要說謊,例如,大家都說Hi Fi喇叭不適合唱歌,真理是適合唱歌的喇叭,必須拷貝聲對原音有100%的遮蔽率,全頻等量共振,換句話說,最好唱歌的Hi Fi喇叭,才是品質最高的Hi Fi喇叭,因為大家製造的Hi Fi喇叭,多數品質不夠用來唱歌,也就是品質都不合格,只好騙說Hi Fi喇叭不適合唱歌,一方面打預防針,一方面避免被拿去唱歌,做諧音精準度的比較,做動態範圍的測試。
一張假音壓圖算什麼?

5.Glenn譴責喇叭廠推出「高動態對比」喇叭,更譴責鼓勵消費者買超高音喇叭的做法,指責這是愚蠢到極點的做法。
不曉得Glenn在罵廠商,還是罵消費者。

這就是音響界標準的騙子和被騙子的故事,騙子撈了錢很爽,被騙子有了可以驕於親朋好友,永遠說不完的,前衛的,超現實的,最尖端科學的虛榮話題,更是爽斃了。我也曾碰過DVD-Audio的故事,我告訴朋友,全世界沒有超動態錄音設備,沒有超動態麥克風,所以沒有超動態錄音,可是我的朋友堅定的說,他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不曉得我朋友的喇叭是不是130dB/1W的超動態喇叭。
Glenn對超高音喇叭的深惡痛絕,我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是非常不應該有的欺騙行為。

A.錄音的頻率很少超過16KHz,強調超高音的意義何在?
B.通常品質好的喇叭,最少會符合40Hz~16KHz±3dB的規格,加了超高音,如果是真的超高音,就是20KHz以上的聲音,那是人聽不到的聲音,但我們卻聽到人耳可聽範圍內的高音多了,這是哪門子的超高音,人耳聽得到的高音就是16KHz以下的聲音嘛!這樣做是不是破壞了喇叭全音域基本波的平衡性?
C.如果被加超高音的喇叭,是拷貝聲和原音不全頻等量共振,動態範圍不完整的喇叭,那麼頂多感覺到聽音樂的時候恰恰聲多了一點,有不同的聲音。如果是拷貝聲和原音全頻等量共振,也就是動態範圍完整的喇叭,那聽音樂是覺得高音多了一點,唱歌時歌手卻會覺得自己的高音少了一點,也就高音的拷貝聲和原音的共振弱了,動態範圍被壓縮了,加了超高音破壞了動態諧音的精準度。

一般的喇叭設計師製作的喇叭,拷貝聲和原音是不會全頻等量共振的,也就是說聲音是不完美的,加超高音在他們來說頂多是高音量多了一點,音壓平衡性失去了一點。

Glenn設計的喇叭,一定是動態範圍完整的喇叭,拷貝聲和原音全頻等量共振的喇叭,明暗調子排列整齊的喇叭,一旦加了超高音,高音的拷貝聲和原音的共振性失去了,也就是明暗調子的排列不見了,當然超不爽。
Glenn對超高音問題嚴厲批評,一方面証明他對喇叭聲音的精準度有堅持有理想,另一方面也証實他的聲音判讀精準度確實不含糊。最重要的是他表現出了技術者的驕傲和不妥協的精神,不為多賺一點錢去附和市場口味。

以上五點是Glenn在訪談中談到的最重要音響技術和觀念,其中對JBL和超高音的批判,都涉及喇叭聲音動態範圍的問題,批判的態度也都很嚴厲,可見Glenn對喇叭聲音動態範圍之重視。實質上就喇叭技術來說,喇叭的動態範圍,就是喇叭拷貝聲和原音等量共振的頻域範圍,也就是70階明暗調子的排列順序和間距,音響系統在重播音樂的時候失去了這個要素,就像是聽五音不全的人唱歌一樣,不懂的人是一切不以為意了,懂的人真的就很難忍受。

就我的經驗來說,當我有能力把喇叭聲音設定到拷貝聲對原音遮蔽率100%,全頻等量共振時,我就不再製作遮蔽性和共振性有任何差錯的喇叭,這是技術者的矜持和驕傲,也是同行間定位的競逐和期許\。有理想性格的喇叭設計師,基於自我定位和自我期許\,就算是設計較低價位的喇叭,也絕對不會放棄聲音的精準度。

Glenn在這篇訪談報導中,指名道姓的的批JBL,又以愚蠢至極這麼嚴厲的言詞批判超高音和高動態對比喇叭,除了他有誠實的性格外,大概也有世界第一的自我定位吧!他是個驕傲又自信的人。
文章主題: 駐波
有一次在音響展的某房間內,看到一位先生進來,聽了一下,和服務人員說喇叭擺位不對,就動手把喇叭從離背牆30~40公分的位置移出點,一面移動一面聽,移到室中央區,終於說好了。可是我從頭到尾聽不出喇叭聲音有何改變,太神奇了,我不曉得那位先生聽到了什麼,而且展出的房間只5~6坪,喇叭擺在室中央有何意義?
都市的居家環境都不寬廣,喇叭要背牆超過兩米才有好聲音,這太扯了吧!買這樣的喇叭幹嗎?
我們在設計U-101021、U-121031時,有買家問,用10吋+12吋低音或12吋+12吋低音在3~6坪的空間播音樂不會有駐波嗎?我的回答是「不會」。
是我有問題嗎?還是我的喇叭有特異功能可以去掉駐波?坦白說,都不是。因為我知道音響界俗稱的駐波非真正的駐波,是音響的失真聲和室內共振頻(駐波)偶合放大的聲音。
很多年前,我們的樂團每天在地下室練習,有貝斯、低音號、大鼓,一行20多人,指揮是台灣省交響樂團的人,因為要參加比賽,兩首曲,我們練了一年,在一個約20坪相當密閉的空間裡,沒有任何吸音處理,大家賣力的演奏,室內音量絕對超過110db,聲音是有些混濁,但是我就很喜歡都那種氣氛,熱鬧喧囂,有一股興奮,就是不曾聽過有令人不舒服的「駐波」?有時,我們也會几個人聚在5~6坪的房間裡練習,那聲音就清晰多了。
地下室的四方型房間沒駐波嗎?有!絕對有,5~6坪的房間裡沒駐波嗎?有!絕對有。
是樂器演奏不會有駐波,音響重播才會有駐波?天下有更荒唐的笑話嗎?
我們聽樂團演奏,除了在室外有回聲沒有駐波外,在室內,無論是音樂廳或學校的禮堂,都有駐波,只是駐波集中或分散而已。我們實際經驗聽到的樂器聲,就是樂器聲加駐波效果的聲音。在家彈鋼琴,我們聽到的鋼琴聲,也是混了駐波的聲音。
換句話說,我們習慣的,認為「正常」的樂器聲和人聲都是混有駐波的聲音。現代的錄音有95%以上都是近場錄音,重播的音樂,其殘響和回音的細節很少,相當於現場的演奏的實況,所以………最好的音響系統重播的音樂,加上駐波效應,該等於我們習慣的聲音,若不同,必是音響系統有問題
那麼音響界所謂的令人不愉快的「駐波」是什麼聲音?其實是喇叭,或者說是音響系統的失真聲。
純粹的駐波,房間愈大,聲音愈濁,像沒吸音處理的大禮堂,在裡面講話,就比空盪盪的教室聲音不清晰,在教堂內,也是講話聽來不清晰,這就是真實的駐波影響,聲音雖不清晰,但不會引人不快,尤其是唱歌,有時還令人覺得特別舒服,有柔和溫暖的感覺,所以教堂內唱聖歌音韻特別悠揚好聽。
駐波每一個回盪不超過5/100秒(對牆距離17公尺內),聲音都是人習慣而舒服的。每一個回盪時間愈短(對牆距離愈窄),通常聲音也會漸變清晰。
家庭空間通常最長的對牆不過7~8公尺,駐波每一個回盪不超過1.5/100秒,加上家具的散射和吸音,只要不是正方型或正方體型的空間,那駐波都不會太信集中,是沒理由說駐波惱人的。
汽車空間的駐波增益特大,特別是100Hz以下,最小的駐波增益也有10db(100Hz),很多人就超愛在汽車裡聽音響。鮮少有人說汽車裡音響難聽惱人的吧!
要理解自己音響聆聽環境的駐波特性,可以拿個大鼓去敲。若覺得音響系統播出的鼓聲,和實際擊鼓的聲音結構、比例不同,且令人不舒服,這大致上都是音響系統的失真現象,而非駐波壞了音響重播。
「小空間不要用大喇叭」,想不通是什麼道理?6吋喇叭有效頻寬低達55Hz,8吋喇叭有效頻寬還可低達45Hz,難道就沒駐波?
「硬調子房間宜用柔性喇叭」,什麼叫硬調子房間?什麼是柔性喇叭?是聲音失真變形的喇叭嗎?
「在任何一個房間裡都會有一個位置、一種擺法會讓您的喇叭與房間發出最和諧的共鳴效果,找到共鳴效果最佳的那個點,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喇叭最佳擺位。」要把喇叭擺到離背牆2公尺?
聽個音響還要找擺位真辛苦。找不到擺位怎麼辦?拆房子?
記得這句話「我們習慣的,認為「「正常」」的樂器聲和人聲都是混有駐波的聲音。」下次再有人說「駐波使音響失常」或「找不到好的喇叭擺位」,或許買家該這麼想……是不是音響系統太失真了。
聽音響不是搞錄音,有駐波才「「正常」」。

19

主题

0

好友

72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土匪

Rank: 5Rank: 5

UID
5180
帖子
529
精华
1
经验
727 点
金钱
249 ¥
注册时间
2005-8-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場的定義是什麼?
收音麥克風相對於音源點的距離、方向和高度。
收音麥克風的面,就是喇叭面。麥克風的前方的音源點,會重現在喇叭後方相對等的位置,例如,在海邊錄海鳥的聲音,若海鳥在麥克風左前方20公尺,高10公尺處鳴叫,飛向麥克風上空,重播時,海鳥聲應在喇叭左後方20公尺,高10公尺處鳴叫,飛向喇叭上空。當然錄音經過後製,會有失真,不可能精準的重現左前方20公尺,高10公尺的定位,但夠水準的重播,鳥聲絕不會在喇叭後面,會感覺是在喇叭左後上方遠處向我們頭頂飛來。
又如,錄交響樂團的演奏,兩支或四支麥克風架在指揮的左右後上方對樂團錄音,那麼麥克風的左前方3~4公尺是小提琴,中央前8~9公尺是定音鼓,重播時,小提琴就在喇叭的左後方3~4公尺處,定音鼓則在喇叭後方8~9公尺處的中央。
這樣的錄音叫遠場錄音,會有深度音場,音場的深度就是收音麥克風和音源點的距離。喇叭能重播出愈多的聲音殘響和回音的時間差,這種距離、方位的定位愈精確,而且演奏空間的大小和音響特性都會重現。
現在除了大自然錄音外,很少這樣的錄音了,古典樂很少這樣錄,包括舞台音樂劇的現場錄音,在頭戴麥克風的風行下,也不再這麼錄了。
現代的錄音麥克風離音源點都很近,例如錄鼓聲,不是把麥克風放在離鼓皮邊五公分,就是把麥克風放在鼓裡面(爵士鼓),錄銅管、薩克斯風、黑笛是把麥克風夾在喇叭口,錄鋼琴是把麥克風架在琴絃上方,鈸和大鑼是左右邊各架一支麥克風,長笛是把麥克風夾在入氣孔邊,吉他,提琴是把麥克風架在共鳴箱口旁……等等,收音麥克風離音源點不過几公分,音場的深度不過几公分→0,重播時聲音的音象會在喇叭面,這樣的錄音也沒有左右定位,左右定位是混音時以左右音軌的音量大小調整設定的。錄音師錄音時要先畫下各樂器的相關位置,以備混音時參考。
這種錄音是近場錄音,麥克風太接近音源點,錄下的直接音多,殘響和回音的比例少,所以沒有遠感。
遠場、近場混合錄音是最近常用的古典樂錄音,就是以遠場錄音為基調,每一個主題樂段剪接主旋律的近場錄音,就像電影鏡頭進出一樣,變成一幕幕的場景。主旋律就有拉近的清晰感
有人說喇叭的音場是「固定」在喇叭後方3~4公尺的地方,如果喇叭不能重播出高音細節和低音細節,而且中音調子偏暗,沒辦法播出足夠的殘響或回音細節,就會形成這樣的音場。
給大家參考。
低音單體的振幅和音盆實效半徑的平方成反比,各尺寸低音盆的振幅比例表列如下:

音盆尺寸…………15……………12…………10…………8…………6.5
振幅比例…………1……………1.6…………2.5…………3.7…………7
以上的比例數值是近似值。

音盆振幅越大,音圈跳動距離越長,當然易跳出磁隙範圍產生諧波失真,同時單體的懸邊和彈波,會因音盆大幅振動的拉扯而變形,音盆本身也會變形,這種變形,也是諧波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

音盆急速運動,會引起各種雜音,如空氣的流動聲和音盆的振動聲,這就像搖扇子一樣,輕輕搖,聽不到什麼聲音,急速的用力搖,扇子就咿咿呀呀,而且有呼呼的風聲。15吋低音單體跑1公厘的振動衝程,6.5吋低音單體就要跑7公厘,顯然1公厘只是輕輕的動一下,7公厘可是大大的動作了,所以15吋喇叭播音樂時,聲音很自在,沒什麼雜音,6.5吋喇叭則帶著急動的風聲和急動的音盆振動聲。

15吋低音單體振動小,每一衝程完成的時間就少,每一信號的捕捉,就輕鬆俐落,信號的切割也非常完整清晰,不會有霧濛濛的聲音。

15吋喇叭的最低音衰減斜率的始點也很低,只要收音、放音的量一樣,信號衰減不多,大致都能維持錄音時的高低音量比例和明暗對比度,所以錄音室的主監聽喇叭都用15吋的喇叭。

有人說小音盆動作快,未必是對。小音盆匹配的彈波一定小而弱,大音盆匹配的彈波一定大而強,把音盆拉回定位的力量比是差不多的。

19

主题

0

好友

72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土匪

Rank: 5Rank: 5

UID
5180
帖子
529
精华
1
经验
727 点
金钱
249 ¥
注册时间
2005-8-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低音和真低音:重低音喇叭,現在正流行,但卻很少人知道重低音喇叭的內容是什麼?

目前最常見的重低音喇叭的製作方法,是從約250Hz以下,開始增加低音音量,以100〜150Hz之間做峯點,把低音音量提升1〜2倍,也就是增加6〜12dB的做法。

重低音概念,其實不符合喇叭高低音壓平衡的設計規範,音壓平衡的規範(IEC規範)是40〜16KHz±3dB,重低音喇叭,則把100〜150Hz設定為峯值,音量為平均音量的+6dB或+12dB,甚至設定為更大值。

很多人選喇叭時,很講究音壓差是否為±3dB,卻又強調重低音效果,買的人和賣的人,是否真正知道±3dB的意義,是否知道重低音是什麼?這種生意能成交,一定是一個騙子,一個快樂的被騙子。

真正講究音響品質的做法,是不會在250Hz以下就增加低音量的,應該是在喇叭最低音的衰減斜率的開始點補低音,延續低音到30Hz以下(因為多數人的聽覺只能聽到30Hz左右),這才是真正的低音。設定150Hz為1–2倍的峯值,雖然聽起來低音的打擊力很強,但音量不平衡,易造成聆聽空間隆隆響,令人不舒服。低音通常又不深重,而且唱歌時人聲調子變暗,當然像鋼琴聲、大提琴聲、低音喇叭聲,及巴松的聲音等等,調子都會偏暗,播音樂時,不僅音量不對,明暗對比結構也不對,所以在高級音樂廳,或是錄音室,是絕對不會用這種重低音喇叭的。

真正的低音,除了還原因喇叭低音衰減斜率衰減掉的低音量外,還得注意被還原聲音的明暗調子,是否有連續性。低音的量重新和擴大機的信號畫上等號,或和現場演奏的聆聽氣氛畫上等號的設計並不難,最難的是低音調子如何延續排列到最低音的最暗調子,使低音聽起來又厚又重又深沉,這種低音才算是真低音。

喇叭的低音調子要做的很準,對ATC、TANNOY,或日本先鋒等公司來說,或許\並不困難,但除了高價,高級的型號外,他們未必每型喇叭的低音調子都仔細核對,尤其是量產型的產品,更是低音調子有明有暗,五花八門,但千萬不要因此誤以為喇叭聲音可以自由創造,千變萬化,實際上,仔細品味MBL、Burmaster、Westlake等一流大廠的高級喇叭,就會發現萬象歸一的現象,這些大廠的高級喇叭,只要口徑相同,低音量感一定大致相同,低音調子則無論口徑大小,一律相同,很難分辨相異之處。

這種深沉渾厚的低音由60Hz或40Hz接到30Hz維持在±3dB誤差範圍內的設計,才是真低音。

做這種設計的,首推Genesis和Infinity的頂級喇叭,都屬主動式設計。被動式設計的有Westlake的LC8.1SW,還有就是李氏音響的超級NS101021和。超級NS 121031。

這些喇叭的特色是聲音的明暗調子,被完整的接續到最暗的最低音,但用麥克風拷貝人聲測試時,卻完全不影響人聲的調子,像這樣的低音,才是真低音。

低音不僅要有量感,也要有最暗而深沉的質感,又完全不污染中音的亮感,這才是真正最值得聆賞的低音。
有人說二音路的喇叭只有高、低音沒有中音,三音路的喇叭則高中低音都有,所以三音路的喇叭聲音較完整,二音路的喇叭聲音不完整。這是誤解,二音路、三音路的真正關係應如下列的圖示:

20Hz/ ̄ ̄ ̄ ̄ ̄ ̄ ̄ ̄ ̄ ̄ ̄\/ ̄ ̄ ̄ ̄ ̄\20KHz

20Hz/ ̄ ̄ ̄ ̄ ̄ ̄ ̄ ̄\/ ̄ ̄ ̄ ̄\/ ̄ ̄\20KHz

所謂二音路的意思就是把20Hz~20KHz的聲音分成兩段,一段由低音單體發聲,一段由高音單體發聲,至於三音路喇叭則是把全部的聲音分割成三段,用三個單體發聲。

從20Hz~20KHz,每一個倍頻就是一個音階(7音程),一共有10個音階,就是有70個音程,20Hz~200Hz是低音,200Hz~2KHz是中音,2KHz~20KHz是高音。

20Hz~200Hz=200Hz~2KHz=2KHz~20KHz≒23個音程,很多人誤解20Hz~20KHz的一半是10KHz,20Hz~40Hz=10KHz~20KHz=7個音程才對。

二音路喇叭通常分頻點是3KHz左右,低音單體約發50個音,高音單體則只發20個音,至於三音路喇叭的第一個分頻點約900Hz,第二個分頻點約7KHz,低音單體約發40個音,中音單體則發20個音,高音單體部分是約10個音。

在一般的情況下,二音路喇叭的低音單體發聲範圍,涵括全部的低音和中音,高音單體只限發出高音。三音路喇叭的低音單體發聲範圍則是全部的低音和 2/3的中音,中音單體發聲的範圍是中音的最高段和高音的中低段,高音單體只分攤高音的最高段。

喇叭要做二音路,三音路甚至四音路,主要是因為沒有材料可以製作一個單體,從20Hz~20KHz都響的很完美,但多音路喇叭系統雖然可以解決單體材質限制的問題,卻又會產生其他新問題:
1.各單體間,明暗調子銜接的的問題。
2.各單體間分頻干擾的問題。

在理論上,三音路喇叭應該優於二音路喇叭,但在設計實務上,三音路喇叭卻是毛病多於二音路喇叭,因此,除非設計師真有實力,否則三音路喇叭不容易做好。

所謂做好喇叭,並不是把喇叭接響而已,也不只是把喇叭的基本波調到合乎40Hz〜16K Hz±3dB的規範而已,最關鍵的問題是要把20Hz~20KHz的70個音程的聲音亮度排列出來。

不論設計喇叭的人是以共振理論或遮蔽現象來比對喇叭聲音的明暗序列,對喇叭聲音的明暗序列,一定要有很好的辨識力,拿起麥克風「喂!喂!」兩聲就能立即分辨喇叭聲音亮度是否失調,是哪一個單體失調,在哪一頻段失調,這樣才能正式設計喇叭。

聽不懂喇叭聲音亮度的人,不知道什麼叫聲音壓縮現象的人,最好是試著做二音路的喇叭,有時候瞎摸也會摸出不錯的喇叭,至於三音路的喇叭,瞎摸成功\的機率實在很低。

對買喇叭的人來說,廉價的三音路喇叭還是少碰為妙。喇叭系統用的單體愈多,毛病愈多。

以「完美」來論,到目前為止,我們測過的喇叭何只百個型號,稱得上明暗調子排列精準的喇叭也只有3、4型而已。所以只有兩種人會做三音路以上的喇叭,很厲害的人和不懂喇叭又不知道自己不懂的人。

19

主题

0

好友

72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土匪

Rank: 5Rank: 5

UID
5180
帖子
529
精华
1
经验
727 点
金钱
249 ¥
注册时间
2005-8-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樣為喇叭選擴大機:常常有人問我怎樣為喇叭選擴大機
第一個原則,擴大機的額定功\率,最好是通常聆聽音樂所需功\率的30倍(峰值音壓裕量15DB)。

第二個原則,四階分音或更高階分音的喇叭,最少使用250W以上的擴大機。

第三個原則,使用管机、小廠晶體机、大陸晶體机,或自己DIY的擴大機最好測一下人聲遮蔽率。

第一個原則我們可以這樣算,假定喇叭效率是90DB/1W/1M,聆聽距離4M,聆聽音壓80DB,根據聆聽距離加一倍,音量減一倍(6DB)算,聆聽距離4M,喇叭音量已衰減了12DB,也就是喇叭發出92DB/1M的音量,在距離4M之處的聆聽音壓是80DB。

擴大機加一倍電量,增加音量3DB,所以擴大機以近2W的輸出推90DB/1W/1M喇叭,在距離4M之處的聆聽音壓是80DB。以近2W的功\率乘30倍,擴大機最好選用50W以上的。若考慮室內反射音可增音量2~3DB,那麼用30W的擴大機也可以。

有人認為管机的推力較好,不必用到30W,也有人認為大電流設計的晶體机或A類晶體机不必用到30W,最好不要這樣想。功\率是一回事,推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同樣的聆聽條件,87DB/1W/1M的喇叭,擴大機最少要用60~100W,96DB/1W/1M的喇叭,擴大機最少要用7.5W~12W。從功\率條件上考慮8W的管机300B當然可以推96 DB/1W/1M的喇叭。

以上的功\率匹配條件是喇叭的制動因素(阻尼因素)值,最少為10以上。Westlake 的高階喇叭效率雖超過96DB/1W/1M,但Glenn 不認同用「10W以內的單端真空管机推」,就是喇叭制動因素(阻尼因素)值低於10很多。李氏音響會推薦買家使用50W的美聲晶體机,主因是我們的喇叭的制動因素(阻尼因素)值都控制在10以上,甚至高達20左右。

THIEL和Westlake 的高階喇叭,最好用250W以上的高級晶體机推,才會有正常應有的聲音,要不然低音會隆隆響,fo點前後頻域會凸出几db的音量,甚至多達6~7DB,高音的ho點也會有強烈的「恰」聲,真誏人不舒服。有人解釋這種現象是擴大機推力強,應該仔細思考才好。

有人認為大電流設計的擴大機可把喇叭推得好,這樣的思考是沒錯,但實際上助益不大。

如果我們用50W的Luxman L500推THIEL和Westlake 的高階喇叭,會有較強的碰恰聲,改用250W以上的高級晶體机推,這種不協調的碰恰聲就消失了,換用「10W以內的單端真空管机推」,也沒有強烈的碰恰聲,不是証明10W以內的單端真空管机也有良好的喇叭控制力嗎?

這樣的推論是未必正確,50W的Luxman L500和250W以上的高級晶體机是動態完整的擴大機,換句話說,它們是信號解析完整的擴大機。單端真空管机則未必是信號解析完整的擴大機,沒有強烈的碰恰聲,可能是因為這個管机沒送出最亮和最暗的聲音信號給喇叭,這時,Westlake 喇叭的聲音,聽起來會像英國音喇叭的聲音。

有人就是要Westlake 喇叭聽起來有點英國音的味道,所以這樣配擴大機,對這樣的玩法,我們只能套Glenn 的話說:「沒有意見。」只是奇怪,既然要英國音喇叭的聲音,花5~10萬買英國音喇叭就好了,何必花几百萬買Westlake 的喇叭?這樣玩看起來是很有錢了,但看不出「識貨」的水準了。

所以給喇叭選的擴大機若是管机或是DIY的擴大機,最好測一下擴大機的人聲遮蔽率,在人聲遮蔽率100% 的品質裡選聲音最平順的擴大機才對。

MBL 6010+9011和marantz PM11那個聲音精準,我們沒實測過,不能隨便論斷,若說MBL 6010+9011聲音一定較準,那是未必,我們可肯定的是這兩組擴大機的聲音都極精準了。但MBL 6010+9011對喇叭聲音的控制力較好,則大概是可肯定的。至於兩者推出來的喇叭聲有些差異,比較正確的看法應是史坦威鋼琴VS貝森尕夫鋼琴就好了。

用MBL 6010+9011、marantz PM11、Luxman L500推Westlake 的高階喇叭,和推NS 101021或即將上市的超級NS 121031,會發現三組擴大機推Westlake 高階喇叭的聲音差距大,推NS 101021或即將上市的超級NS 121031,則聲音差距小。這就是喇叭的制動因素(阻尼因素)值對擴大機的影響,marantz PM11雖好,未必能把Westlake 的高階喇叭推得好,至於推超級NS 121031,就能輕鬆的推出好聲音了。前題是要超級NS 121031的聲音能做得精準。

當然也不是所有二階的喇叭都適合Luxman L500這樣的小功\率擴大機推,像日本先鋒公司對分音器線圈的阻抗取0.8歐姆的規範,做出來的二階喇叭就較不適合太小功\率擴大機推了,李氏音響對分音器線圈的阻抗取0.3歐姆的規範,所以較適合小功\率擴大機推,超級NS 121031的低音在550Hz分頻,要用到5mH和3mH左右的空心線圈各一個,我們要求空心線圈的阻抗值最少要控制在0.4歐姆以內,那就是高難度的技術了,這在台灣當然沒有人會去嘗試,在歐美也較少人做,我們會這麼做,一方面是有木下正三的線路參考,另一方面是有超級的捲線技術,在兩年前就已實驗成功\。

過去有大同電音,不知是不是大同公司經營的,我測過他們的分音器線圈,最大的阻抗值約3歐姆,當然什麼樣的擴大機也推不出好聲音的。

19

主题

0

好友

72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土匪

Rank: 5Rank: 5

UID
5180
帖子
529
精华
1
经验
727 点
金钱
249 ¥
注册时间
2005-8-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試聽喇叭:音響雜誌,常常描述喇叭位置怎麼擺\\\來擺\\\去,突然間擺\\\對了位置,音響變得飛天鑽地,非常好聽。也有線材一換,音響脫胎換骨,功\\\力大增的故事。至於喇叭響了幾小時或幾天,突然大顯神威的神話故事,更是屢見不鮮。這些音響奇蹟,奇怪的都不會發生在我們的音響聆聽經驗中,卻常常被那些音響器評人遇上,上帝真眷顧那些器評人。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CD音樂會突然變好聽,我們也不知道用CD音樂評比喇叭的標準在哪裡,用CD音樂評喇叭,就像用一條魚去測磅稱一樣,這台磅稱重九公兩,那台磅稱重是一公斤,九公兩的磅稱正確還是一公斤的正確?用魚測磅稱的精準度,可能每一個人都會覺得荒謬,用CD音樂測喇叭呢?難道就不荒謬嗎?

測磅稱要用砝碼,那麼測喇叭的砝碼是什麼?

測喇叭聲音最好的砝碼是人聲。我們可以用鼓聲、用提琴聲,測喇叭的聲音遮蔽現象,但測不出共振力和明暗調子,只有人聲才能測出喇叭拷貝的聲音和原音的共振現象和明暗對比。

要試聽喇叭,一定要用麥克風直接收人聲給喇叭拷貝,原人聲和拷貝聲直接比一比,這樣比,人聲才拷貝一次,失真最少,可信度最高。

CD音樂可能經過幾次拷貝錄製,面目全非,而且聲音在錄製過程中,不免增刪潤飾,加上原音是什麼?沒人聽過,拿來當評比標準,這是哪來的標準?所以在真正專業的喇叭製造廠裡,是不會用CD音樂測喇叭的。

真正測喇叭的方法,可參考嘉友公司測麥克風的方法,嘉友公司用標準喇叭和標準擴大機測麥克風,測喇叭,就要用標準麥克風、標準擴大機測試。所謂「標準」不一定要貴,只要諧音完整,明暗對比正確即可。測試方法如下:
1.左右喇叭單獨測試,用麥克風「喂」一下,確定一下兩支喇叭是否聲音相同。
2.把喇叭聲音慢慢增強,用麥克風在喇叭前約50公分揮動,確定喇叭回授(嗥鳴)時的單體平衡狀態。喇叭容易回授,是基本波設計不良。最佳狀態是接近回授臨界點時,各單體都會有少許\\\的回授聲,但回授聲很和緩,很小聲,不會迅速嗥鳴尖叫。
3.站在喇叭前約5尺〜10尺,把喇叭聲開到回授臨界點,唱歌試試看麥克風有沒有完全的吸音力,。請朋友在身旁50公分左右聽歌聲,若只聽到喇叭 聲,聽不到人聲,人聲遮蔽率就算100﹪。唱歌時以正常音量唱歌,不可以貓叫。
4.聲音盡量沉,「ㄨ」一下,然後用力「ㄑ」一下,「ㄨ」的音會從低音單體播出來,「ㄑ」的音則從高音單體出來,聽聲音是否一樣響,不一樣響,表示明暗對比有問題,當然也要「ㄚ」,也要「ㄧ」,也要「ㄟ」和「ㄡ」,測中間音色。
5.唱首歌,確定喇叭聲音有沒有雜音,會不會麻麻,會不會鬆垮垮的不結實。
唱歌的測試,不要用音樂伴奏唱歌,清唱比較清晰。

要確定明暗調子是否正確比較難,需要時間練習。喇叭聲音調子愈準,聲音愈清晰,細節鮮明但不剌耳。

試聽喇叭,對我來說,沒有音場成像之類的聽法,錄音的音源點和麥克風距離我們都不知道,誰清礎當初音場是如何?再說,像「阿姐鼓」的錄音,歌是在中國唱的,鼓是在日本打的?它的音場何在?何況12吋的三音路喇叭和12吋的同軸,低音樂器成像的高度會一樣嗎?我的唯一的標準就是聲音像不像而已。用麥克風收我的聲音拷貝一下,像就對了。聲音遮蔽率100%,聲音調子不能比我的亮,也不能比我的暗。

19

主题

0

好友

72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土匪

Rank: 5Rank: 5

UID
5180
帖子
529
精华
1
经验
727 点
金钱
249 ¥
注册时间
2005-8-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謂音響升級?聲音改變了升級了嗎?有沒有人想過可能是降級了?
很多人常常換音響器材「升級」,到底升級的意義是什麼?升了什麼級?有人思考過嗎?

「升級」,這麼說好了:
第一,增加了人聲遮蔽率改善動態了嗎?
第二,加大頻寬了嗎?
第三,有增加聲音清晰度嗎?
第四,改善了制動因素嗎?
對多數的人來說,或許\\\只是……我覺得好聽……所以升級了。

大家最常有的「升級」經驗可能是換線,換喇叭線。我鼓勵大家用336心的普通線做喇叭線,為什麼?
第一,我校準喇叭就用這種線,所以用這種線絕不會改變測試時的阻抗和感抗的平衡關係,可得到原始設計的聲音動態……原始的人聲遮蔽率和聲音調子。
第二,這種線的阻抗約0.0183歐姆/1M,用4M,全阻抗才0.0732歐姆,几乎不會影響音響系統的制動因素值。
第三,效率90DB/1W/1M的喇叭,要把音量推到錄音室一般的監聽音量,110DB/1M,要用100W的功\\\率,線材需裕量4倍的功\\\率,336心線符合這要求。

但是這種線看起來太寒酸了,1M才几十元,沒有Hi End 架勢,一般人就不愛用,總會去弄個蛇線、牛繩來Hi End一番。

一組蛇線、牛繩少則三千,多則數萬,如果接起來和336心的普通線聲音一樣有人會買嗎?不可能,對不對。如果把336心的普通線,換成532心的普通線,阻抗從0.0183歐姆/1M,降到0.0157歐姆/1M,電流量也增量了,聲音會不會變?說實話,聲音會變,但感覺不太出來。因為這兩種線我都有。

可是蛇線、牛繩為什麼接起來會明顯的把聲音「變好聽」?這是線的感抗造成的。絕對不是因為材質更好,屏蔽更好或什麼高科技的應用。

林盟祐先生曾建議大家用太平洋的單心線(舊討論區1337篇),有良好的聲音,為什麼?這也是線的感抗造成的。單心線感抗量小,喇叭聲音會變亮。例如:我們用最高音最低音都有聲音壓縮現象的擴大機推NS 81011T,會覺得NS 81011T的聲音有點像英國音喇叭的聲音,這時喇叭線若由336心的普通線,換成單心線高音就會變亮。高音的聲音壓縮現象就會緩解。

但是擴大機聲音壓縮現象的成因,和用單心線解聲音壓縮現象的原理是不同的,這時用麥克風測人聲遮蔽率,雖然高音的人聲遮蔽率改善了,但麥克風的回授卻會增加,也就是聲音的平衡變差了。這樣的音響系統,聲音就不會細膩。
林盟祐先生的建議,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如果我們用336心的普通線拉長到20M,阻抗、感抗都會增加很多,這時併一條單心線,阻抗、感抗都會降下來,可保持聲音不惡化,這是省錢又有實效的絕妙方法。

話扯遠了。蛇線、牛繩為什麼接起來會明顯的把聲音「變好聽」?通常是線接上去,聲音調子變暗了,商家告訴買家……聲音變厚、變柔、變得更不刺耳……但商家沒有告訴買家,這是喇叭線的過量感抗,切掉了喇叭的最高音信號,所以聲音變厚、變柔、變得不刺耳了。

我們可用麥克風測一下人聲遮蔽率,這時喇叭拷貝聲是遮不到人聲最高音的,也就是高音的信號被衰減了,喇叭的聲音失去了平衡,動態也不夠了。
喇叭的高音信號被衰減了,細節不見了,動態不完整了,聽不到全頻域的音樂了,能算是升級嗎?

是升級還是降級
換擴大機升級。
不要為「不夠力」升級。
最近我去拜訪一位買家,他用marantz 的AV擴大機,有商家告訴他NS 101021是大喇叭,要加個後級才「有夠力」推,商家介紹這位買家買了一個雜牌的後級,接上去聲音是不一樣了,但也糟蹋了NS 101021。

雜牌的產品如果和名牌的聲音不一樣,最好不要買,只會降級不會升級。
除非喇叭是4階以上的設計,功\\\率100~150W/8歐姆的名廠擴大機,不可能「不夠力」,只有喇叭好不好的問題。商家若以「不夠力」的理由要買家換擴大機,只有兩個原因,第一,外行,第二,別有所圖。
家用音響,只要喇叭的制動因素(阻尼因素)值大於10,用50W的擴大機就很夠力了。

名牌晶體机聲音刺耳,升級為管机。
這樣的升級最好先考慮喇叭有沒有問題,名牌晶體机很少刺耳到必需丟掉的。
為什麼把晶體机換了管机,音響系統的聲音就不尖銳刺耳了,最好用麥克風測一下人聲遮蔽率,也許\\\是管机截掉了高頻信號。把高頻信號截掉一點,雖然聲音就不刺耳了,但從此也聽不到最好的音樂重播了。

三萬元的晶體机需要升級到10萬元嗎?
如果精打細算的話,訊源升級比擴大機升級的效果好。
例如,DENON S10 CD机升級S1 CD机,比PMS10綜擴升級PMS1綜擴更實用。3~5萬元的擴大機其實已夠好,換10萬元的擴大機雖會好一點,實效有限,既不增頻寬,也不增人聲遮蔽率。這種升級是改善聲音清晰度,改善制動因素(阻尼因素)值,可列入最後考慮。

甲廠10萬元的晶體擴大機,換乙廠10萬元的晶體擴大機,這種事最好不要做。例如DENON PMS1換marantz PM11,不增頻寬,不增人聲遮蔽率,不改善聲音清晰度,不改善制動因素(阻尼因素)值,換了不痛不癢,一點意義都沒有。如果有人堅持marantz PM11和DENON PMS1聽起來聲音就是不一樣,marantz PM11比較好聽,這種觀點是「升級」之外的事了。

19

主题

0

好友

72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土匪

Rank: 5Rank: 5

UID
5180
帖子
529
精华
1
经验
727 点
金钱
249 ¥
注册时间
2005-8-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喇叭的升級原則
第一個考慮是人聲遮蔽率不足的喇叭換成人聲遮蔽率100% 的喇叭,絕對不能把人聲遮蔽率100% 的喇叭,換成人聲遮蔽率不足的喇叭。
第二個考慮是除了人聲遮蔽率的因素外,只有小喇叭換大喇叭,千萬不能大喇叭換小喇叭。
第三個考慮是家用喇叭的制動因素(阻尼因素)值最好大於10。

有關人聲遮蔽率和制動因素(阻尼因素)值對音響聲音的影響,我們已有充份的論述,在此略去不談,只談小喇叭換大喇叭的問題。
有一個定律,同一頻率,同一音量,錐盆喇叭的振幅,和錐盆實效面積半徑的平方成反比。6.5吋喇叭的振幅是15吋喇叭的7倍,大振幅的運動會造成彈波、懸邊、錐盆的變形失真,也容易因音圈跳出磁隙,導致磁路系統的失真,大振幅也導致大的杜普勒效應,有振動沒聲音,或振動干擾,都使聲音失真或失去豐富感,所以喇叭儘可能選大口徑的。

我們會看到有些器評人評論「長衝程」喇叭如何如何好,最好不要相信這種不合物理原則的論述。

選大口徑喇叭的另一個重大理由是頻寬完整的問題。我們雖然可用多個小口徑喇叭並串,達到減少振幅降低失真的效果,但怎麼並串終不能改變單體的有效頻寬,尤其低頻,錐盆大一寸就多1~2個有效低音程,這是無可取代的鐵律。儘管廠商可以把8吋喇叭的低頻標到30Hz,儘管廠商可以把8吋喇叭的頻率響應圖畫到30Hz,8吋喇叭的低音的豐富感就像12吋了嗎?。我們有各種技巧可以增加小口徑喇叭的低音量感,但是這會扭曲整個聲音的結構,聽起來更怪異又不舒服。

家用喇叭,最好可以有低音補償的設計,因為我們在家重播音樂時,聆聽的音量大致只有75~80db,低音的聽覺量感少了很多,和錄音師錄音時所聽到的低音量感是不同的,把這種聽覺量感補足,就會感覺到聲音又柔和又自然。Genesis 和Alon能先後得到TAS金耳尕獎,和低音補償的設計是非常相關的。

綜觀換線和換擴大機升級的做法,我覺得音響界很多人的升級是在「燒錢」,不是升級。換喇叭也是一樣,我就搞不清礎為什麼會有人把大喇叭換小喇叭。
希望我的觀點能給大家一點幫助。
我為什麼很佩服Westlake
從2004年的楊德宜先生的訪談紀錄裡,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談喇叭聲音整合修正的邏輯,而且前後文意貫串,論述條理井然。我把這紀錄裡有關聲音整合概念摘下來解說,或許有助於大家認識喇叭。
第一點,Glenn說他在空軍和3M公司的資歷,和設計喇叭的工作有關係,但他設計喇叭「也可說是無師自通的」。
他在空軍接觸測試儀器,在3M公司研究喇叭材料,和這工作有關的就是聲音分析。無師自通的,我的推論就是聲音整合,這部份沒有任何文獻可參考。
第二點Glenn把空軍和3M公司的資歷定位為設計喇叭的基礎訓練。這很清礎的說明會用儀器分析聲音,會設計單體,只是設計喇叭的基礎訓練。從這裡開始才能正式進入設計喇叭的工作……聲音整合。參照Glenn的自述,可印証兩年前我說加州理工的Herbert喇叭設計知識只小學生程度,是有所本的。多數的人總是認為會用儀器分析聲音就會做喇叭,早得很呢!
第三點,Glenn談到聆聽的聲音壓縮現象,這是聲音整合學習的開始。這部份就參考我其他相關的論述。Herbert的聲明中,有一個邏輯推論,對照Glenn的論述,是加州理工的Herbert推論對呢?還是Glenn的聲音壓縮現象,李氏的人聲遮蔽率比較對。
我們和數百人一起做實驗檢驗Glenn談到的聆聽聲音壓縮現象,沒有一次失敗,也在台北音響展公開展示這實驗,是加州理工Herbert的想像邏輯推論經得起檢驗,還是李氏公開的實驗經得起檢驗。
第四點,Glenn反對用管機推他的大喇叭,建議用Crown和Bryston擴大機。這是遷涉聲音壓縮現象,用人聲遮蔽率測試即可知其意。
第五點,Glenn反對外加超高音。外加超高音通常是附加一個電容器和可變衰減器。加上去後高音會變,但從那裡開始變?如8歐姆單體,附加電容器約3uF大概在4KHz開始,附加電容器約2uF則是6KHz開始,外加了超高音,我們會聽到的聲音變化實際是可聽聲頻4K、6K~16KHz的聲音變化,和超高音是不太相關的,把附加的電容器換成0.1uF,截頻在約12.5KHz看看。
外加超高音儀測通常是4KHz以上的音壓會增強,但如果喇叭是b出來≒b,會變成b出來c,b出來c的,就變成b出來c1,聽不懂的沒資格設計喇叭。
所以Glenn罵「那是愚蠢到極點的作法」。有98%左右的喇叭是b出來c的,外加超高音可變出c1、c2、c3……。Herbert,這樣好不好玩?
我和林盟祐、林裕龍兩位先生一起做過這測試。
通篇訪談就是一個技術邏輯…聲音整合…貫串,這在Dy、Haberth、B&W的訪談裡是看不到的,誰的技術水準高,非常明顯。
本來是不想對加州理工Herbert的想像邏輯推論做回應的,因為這推論的技術背景太低階了,而且推論也不合邏輯,沒有實驗過,也該知a出來不是c,這是絕不存在的!我們會聽到約98%是(a1×c1+a2+c2),(a1×c1)的比例愈大,聲音愈接近原音。約2%是全共振放大的a×c。因為是a×c聽感是≒a。想想,這些留美的實在自大,我如不回應,就誏這些留美的看扁台灣的喇叭設計實力了,所以還是端出菜來請他們吃。
我很少見有人對自己不懂的事,不曾經驗的事是這樣鐵口斷對錯的,一個加州理工、哈佛是這麼了不起嗎?只憑一張嘴就可否定一個被檢驗了數百次上千次的實驗嗎?術業有專攻,Herbert、CRITICAL BANDWIDTH是精於聲音測試分析了,但白馬非馬,精於聲音測試分析不等於會做喇叭,看看Glenn的論述,我和Glenn的看法一樣「用儀器分析聲音,會設計單體,只是設計喇叭的基礎訓練」,Herbert、CRITICAL BANDWIDTH的喇叭程度,就只完成了基礎訓練而已,也就是我說的,只小學生程度而已。
前後也爭論兩年了,我想事情總要有結綸,不用一張嘴在這裡說大話,相互驗証一下。Herbert、CRITICAL BANDWIDTH既然是同學,就合作複製一個二音路喇叭,我一人也複製一個二音路喇叭。兩位準備好了請告訴我,我寄個二音路喇叭給你們,你們寄個二音路喇叭給我,收到後模仿出來,寄給家庭劇院雜誌社票決,以原喇叭和模仿喇叭的(a1×c1+a2+c2)相似度評價。工作時間7天,以收貨、出貨單日期為準,收貨天為第一天,第八天寄貨。既然是大學、研究所級,還是加州理工加哈佛級的天王競賽,7天夠了吧!
李氏音響所致力追求的,就是製造絕對聲音精準的喇叭。所以李氏音響的喇叭交貨標準是「邁克風接收的是聲波b,經由電子器材、喇叭轉輸出聲波c,c≒b,a經由電子器材、喇叭轉輸出聲波是(-c)=a×b。」
所以在雅虎拍賣網,李氏的商品都聲明「產品如果沒有100%人聲遮蔽率,保証退貨」。也就是若非c≒b,(-c)=a×b,保証退貨。像JBL、B&W、Haberth、Tannoy、Dynaudio、KEF、Proac、ATC、JM Lab、Elac、Avalon………這些喇叭廠,大概不做這樣的品質保証。
全世界只有很少的喇叭廠有能力製造c≒b,(-c)=a×b的喇叭,在台灣上市的喇叭中,Westlake應屬第一,李氏緊跟其後,MBL又次之。
像JBL、B&W、Haberth、Tannoy、Dynaudio、KEF、Proac、ATC、JM Lab、Elac、Avalon………這些喇叭廠,其聲音品質的差異,只是C1、C2、C3、C4、C5………的差別而已。這些喇叭廠接受訪談或介紹產品時,談的都是單體技術,從無涉及聲音整合的概念。像Elac還推出「外加」的超高音,在在顯示他們不脫「邁克風接收的是聲波b,經由電子器材、喇叭轉輸出聲波c」,C=(C1、C2、C3、C4、C5………)的層次。如果有c≒b的概念,絕不會這樣做。
我不是吐嘈Dynaudio,Dynaudio說他們用多少種擴大機測喇叭,甚至自已造擴大機測喇叭,這就顯示他們沒有c≒b的概念,有c≒b的概念,只要找一個c≒b的擴大機來測出喇叭也c≒b就可以了。所以Dynaudio各型喇叭呈現出來的就是C=(C1、C2、C3、C4、C5………)的面相,如果有c≒b的概念,每一個c都是≒b,測聲音調子一定會統一。

19

主题

0

好友

72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土匪

Rank: 5Rank: 5

UID
5180
帖子
529
精华
1
经验
727 点
金钱
249 ¥
注册时间
2005-8-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Westlake說JBL喇叭有動態問題,就是指JBL造出來的喇叭不會c≒b,在聆聽上都有聲音壓縮現象。
論壇的劉漢盛先生,推廣「雙擴大機療法」,劉漢盛先生可能是沒有c≒b概念的人。雙擴大機,高低音比例可增增減減,變出N個c出來,那個c趨近於b?我沒看到劉漢盛先生說出個所以然來。消費者最好不要這樣做。有時好好c≒b的喇叭,就變成了C=(C1、C2、C3、C4、C5………),糟蹋了好喇叭。
用唱片播音樂來判讀喇叭聲音準不準,講白的就是騙外行,邏輯上就是C1、C2、C3、C4、C5………之中找一個而已,找到的C是c≒b嗎?沒聽過的b,怎麽斷定c≒b?而且b還可能被變造過(錄音後製)。Genesis的Nudell說他腦子裡有一團管弦樂團比對聲音,哈哈!聽聽就好!至於他的伺服式擴大機,充其量也不過是個精密的、固定的線性低音補償而已,Genesis消失的很突然,也許是因「伺服式擴大機」的問題吧!
誰自信能用唱片播音樂判讀出喇叭聲音是c≒b?我們用一個(-c)=a×b喇叭,和5個(-c)=(a1×c1+a2+c2)喇叭,播音樂找(-c)=a×b喇叭,連選兩次都中者。我就承認是有用唱片播音樂判讀聲音的能力。我練習判讀(-c)=(a1×c1+a2+c2)或a×b已10多年,還不敢用唱片播音樂判讀喇叭聲音是否c≒b呢。
把音響雜誌的器評人都請來,在一個(-c)=a×b喇叭,和5個(-c)=(a1×c1+a2+c2)喇叭中,播音樂找(-c)=a×b喇叭,相信台灣必無一器評人有這能力,然而他們卻以播唱片音樂評器材,所以器評讀讀就好,別太相信。日本Stereo Sound的菅野,出身錄音師,則似乎是具有以播唱片音樂評器材的能力。器評人為了雜誌的廣告收入,器評難免偏於彰揚優點,不評缺點。Stereo Sound 118期150頁,菅野雖對B&W的Matrix801讚譽有加,但仍這樣檢視B&W:「在目錄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製品,或許會感到這裡主張、個性的一貫性難以掌握」、「(製品)各自的技術思想,個性魅力的差異,大概在作為廠家即使看到缺乏首尾一致但也沒有辦法。」菅野的意思是不是指B&W喇叭尚處於C=(C1、C2、C3、C4、C5………)的狀態,無法達到c≒b的境界呢?
我想,菅野會強調產品的技術思想,個性魅力缺乏首尾一致,則未必他能從唱片音樂確定喇叭播出的c是否為≒b,而是聽得出每一型喇叭的c是不相同的c,當一家喇叭廠的各型產品是C=(C1、C2、C3、C4、C5………)的狀態,技術層次是不高的。
做為器評,菅野能從唱片音樂透視喇叭產品的技術思想,個性魅力的差異,菅野應該是成功的、見過大場面的錄音師。絕大產多數的喇叭設計師和工廠,可能都還不知道製品各自的技術思想、個性魅力的一致性是指什麼。
加州理工Herbert的邏輯推論;就是他個人的技術思想,以這個技術思想背景造出來的喇叭聲音,就是他產品的個性魅力。再讀一次他的邏輯推論:

假設你自己聽到自己的聲音是聲波a
朋友聽到你的聲音是聲波b
a和b是明顯不同的,
因為傳輸界質不同:b的界質是自由空氣,a 除了自由空氣,還經由身體,如耳咽管傳輸
邁克風接收的是聲波b,經由電子器材、喇叭轉輸出聲波c
而c可同時將a,b遮蔽,就證明了聲波遮蔽不是一對一的!

這個邏輯推論連a經由電子器材、喇叭轉輸出聲波為(-c)都推錯了,可見其技術思想是非常低階的。當初Herbert自稱是留美學人,來論人聲遮蔽率,但是論述層次低又自大,我們無法相信他是留美學人,所以被誤判是同行來搗蛋的。
菅野說,B&W可能已見到了產品的技術思想,個性魅力首尾不一致,但也沒有辦法。但加州理工的Herbert,在我看來是喇叭的聲音測試分析值和聽覺值的對映關係都還不知道,所以我給Herbert的評價是:「你對喇叭的認識頂多只有JBL、B&W的程度」。對照起來看,我對Herbert的評價是很客氣的。從「喇叭的聲音測試分析值和聽覺值的對映關係都還不知道」,要進到「見到了產品的技術思想,個性魅力首尾不一致」,那是路途遙遠的。
以產品的「技術思想,個性魅力」的一致性來檢驗李氏音響的產品,李氏喇叭是基於c≒b,(-c)=a×b的絕對聲音精準技術層次製造的,所以各型喇叭的c皆為≒b,也就是說每個產品的個性魅力……聲音調子……是一致的。
在台灣上市的喇叭廠,各型喇叭的個性魅力……聲音調子……最一致的,而且c皆為≒b的,就我們目前測得資料分析,Westlake應屬第一,在產品技術論述上,Westlake也是李氏之外,唯一對聲音整合技術……聆聽聲音壓縮現象……有完整認知的廠家,且論述的技術背景連貫、技術思想統一。李氏音響的產品,聲音調子的統一性和Westlake實在相差不多,李氏網站和在雅虎的拍賣網頁,所有論述的主軸就是一個技術思想……c≒b,(-c)=a×b……聲音調子統一。
全世界的人都會認為JBL是喇叭大廠,產品也備受推崇,但是Westlake認為JBL喇叭有很多缺失,最大的問題在「高功率驅動下的動態範圍」。同樣的,李氏音響也認為JBL的喇叭技術尚處於C=(C1、C2、C3、C4、C5………)的狀態,(-c)一直是(a1×c1+a2+c2)的混合音,存在有聽覺上信號播出不正確的a2頻域。
JBL的單體技術是可敬佩的,但喇叭個性魅力……聲音調子……的一致性,顯然不及李氏音響了。
李氏的企業規模很小,知名度很低,沒有華麗的展示場,沒有名筆背書,很少人相信李氏音響有好作品。如果從日本Stereo Sound的首席器評人,菅野沖彥先生的廠商技術檢視標準……產品的「技術思想,個性魅力」的一致性……來評價,在台灣市場除了Westlake比李氏音響大外,可能難再找出第二大了。
最近我們打算派人去讀聲學研究所,這是對2012年的準備。
半年前,我測Westlake的BBSM小喇叭,曾寫了一篇報導,指出李氏的喇叭聲音準度和Westlake喇叭差不多,但是聲音的平衡性稍差。
我曾和何志誠博士說,這一點點的差距可能10年都趕不上。
喇叭聲音的準度,就是設計者本人的聲音判讀力。聽了Westlake喇叭,我們很確定,李氏和Westlake一樣強。
聲音的平衡性雖也和設計者本人的聲音判讀力有關,但在同是100%的聲音遮蔽率下,就不是聲音判讀力的問題了。這遷涉到設計知識和單體知識了。這方面不能不承認Westlake是強多了。

19

主题

0

好友

72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土匪

Rank: 5Rank: 5

UID
5180
帖子
529
精华
1
经验
727 点
金钱
249 ¥
注册时间
2005-8-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何Westlake喇叭聲音的平衡性比李氏好?簡單說,就是Westlake喇叭的聲音遮蔽力強大。上次測Westlake的BBSM小喇叭,因為不被歡迎,匆匆忙忙,只知道Westlake喇叭的聲音遮蔽力比李氏的強大,聲音的平衡性更好。現在李氏做出了聲音遮蔽力和Westlake喇叭一樣強的喇叭,仔細的品味,有幾個聲音現象值得向大家報告。
第一,聲音遮蔽力愈強,高音愈亮麗,但尖銳度卻降低,變成華麗而柔和。這就是大家追求的極品高音。歐洲名牌喇叭,常降低高音信號播出率到不能遮蔽人聲最高音,使喇叭聲變偏暗,假裝柔和,這意境實有天壤之別。
第二,人聲遮蔽率低,播音樂細節少,人聲遮蔽率100%,音樂細節很豐富,但人聲遮蔽率100%後,聲音遮蔽力愈強,並不增加多少音樂細節,卻會增加一點音色的豐富感,只是淡淡的一點差別,聲音少一點生硬感,就誏人覺得心平、寧靜、耐聽。
第三,低音質感超好,結實深沉,層次鮮明。是我聽過的喇叭中低音最深沉而乾淨的。屏工張校長很滿意這種超炫的低音,他說,鼓聲令人血脈賁張,意氣飛揚,所以要買回去給學生聽,給學生學擊太鼓。

19

主题

0

好友

72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土匪

Rank: 5Rank: 5

UID
5180
帖子
529
精华
1
经验
727 点
金钱
249 ¥
注册时间
2005-8-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總之,聲音遮蔽力愈強,高音愈亮麗而柔美,低音愈深沉而純淨。音樂的動態對比也就愈完整。
請大家來聽超強聲音遮蔽力的喇叭。
我會給大家先聽一個人聲遮蔽率100%的喇叭,再比對沒有人聲遮蔽率100%的喇叭,最後聽超強聲音遮蔽力的喇叭。李氏是全世界唯一提供三種不同級喇叭供大家鑑賞的廠家。
聽完了,音響鑑賞力增加一甲子修為。

117

主题

1

好友

3390

积分
     

超级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238
帖子
3109
精华
3
经验
3390 点
金钱
2964 ¥
注册时间
2006-5-8

优秀设计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07-7-9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观点独特,值得大家仔细的品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