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81
- 在线时间
- 1789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5-12
- 阅读权限
- 70
- 精华
- 0
 
- UID
- 22366
- 帖子
- 1301
- 精华
- 0
- 经验
- 1281 点
- 金钱
- 1220 ¥
- 注册时间
- 2007-5-7
|

楼主 |
发表于 2014-4-29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并联式稳压电源中,最大输出电流It由限流电阻Rz限定,理想情况下It是不变的;另外电路一旦定型后,其辅助电流Is也可视为定值。
本电路采用精密并联稳压模块TL431作为基准源,基准电压加在调整管Q的C、B之间。
当外界出现任何可使输出电压Uo产生波动的信号时,此波动将直接在R3上反映出来,加入到调整管Q的B、E并被Q放大,根据波动大小,Q通过调整其自身的工作电流Ia来修正掉这个波动。由于Rz上的总电流It与辅助电流Is是不变的,调整管Q的工作电流Ia只能跟随负载电流Io的波动作流向相反、绝对值相等的变化,即Io增大多少,Ia同量减小多少;反之Io减小多少,Ia同量增大多少,实际上在同一时间里,二者之间进行了同等能耗量的交换,这就是并联式稳压电源工作的简单原理,它通过能耗量交换的方式(甲类)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应用:
在把并联式稳压电源应用于前级前,首先必须了解此前级的工作电压Uo与工作电流Io,并测量好未经稳压的输入端直流电压Ui的值,这3个参数是必要的。其次,根据前级要求,选择调整管Q的工作电流Ia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可选Ia=(0.5~1)Io,Ia取值越大,则可供能耗量交换的功率储备越大,当然Q的功率损耗也越大。最后根据以上得到的4个参数,通过1、2方程式求得限流电阻Rz的值。R1、R3二个分支电路上的电流值可从TL431产品手册中查找到,在此电路中分别取1mA和5mA。完成这些步序后此并联式稳压电源DIY前期工作完成,接下来找元件动手组装就可以了(软档,不板门弄斧了)。
综上所述,可见并联式稳压电源不如串联式稳压电源(随便调节一下可变电阻就能改变输出电压、负载电流在允许范围内使用大小没有限制)那样方便易用。如需改变它的某一参数,得按照前述方法重新来过一遍,故其通用性较差,一般都须根据各自机器的具体情况与所需要求定制。
注意:
1. 在空载(脱开负载)或轻载时,调整管Q功耗达最大或接近最大,功耗将上升一倍(取Ia=Io时)左右,故对调整管Q的选择、散热等都需放一倍以上的余量。
2. 从提高输出电压Uo的稳定度方面考虑,可采用恒流源替代限流电阻Rz,但将带来声音缺乏自然感的缺憾,这是恒流源的转换速率不如纯电阻高所致。特别是当采用模块器件(317/337)组建恒流源时,这种弊端会更加突出。确实需用时,采用分立元件搭建为好。在市电电压较稳定的城市,没必要使用恒流源。
3. 限流电阻Rz上的电压降Ua不能太小,特别是在市电电压不太稳定、变压器输出余量又较小时,会满足不了大动态信号的要求。
4. 在一些高素质的设备中应用时,调整管Q的工作电流Ia可按照最大负载电流Io的2倍来选取,并使调整管Q的工作点处于线性区域中心(这个很关键啊),尽量避免在大动态情况下,其工作点转移到非线性区域,以低效率和高热量来换取快速的响应,同时变压器、散热器、机壳等设计都要跟上。
5. 并联式稳压电源自身具有过载与短路保护功能,即使负载短路也不会损坏,故不需要加辅助的保护电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