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utau
发表于 2014-5-19 05:35
lirongxiang 发表于 2014-5-19 02: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G版您好,这唱头似乎己不抵玩了,最近入了个Ortofon2M蓝,玩玩再说!
是贵了点,印象中约6000~6400港元。
etboy2003
发表于 2014-5-19 13:14
本帖最后由 etboy2003 于 2014-5-19 13:22 编辑
感谢楼主的分享,学习中。
近期我也在着手搞个运放的MC唱放,但目前仍有一个问题仍在考虑中,就是唱头与运放的直耦问题,如果运放输入端出现稍大的失调电压,又或开关机过程中,双电源电压上升不一致导致正负供电不对称而导致输入出现失调电压,这个电压加在唱头上可能会造成唱头的损坏,这种情况会不会存在,请楼主指教。
steve211
发表于 2014-5-19 19:59
etboy2003 发表于 2014-5-19 13: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楼主的分享,学习中。
近期我也在着手搞个运放的MC唱放,但目前仍有一个问题仍在考虑中,就是唱头与 ...
这种情况很少发生。MC输入端最好还是要加一个22欧姆电阻。
Gautau
发表于 2014-5-20 02:26
etboy2003 发表于 2014-5-19 13: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楼主的分享,学习中。
近期我也在着手搞个运放的MC唱放,但目前仍有一个问题仍在考虑中,就是唱头与 ...
本人曾因此而燒燬(在貼近唱头时嗅到有焦味)一只 Ortofon MC25 FL。
当时輸入端已反向串接了湿鉭,但仍难逃劫数 . . . . . . 因购入后少于14天关系,代理商认为应提供无偿更換(节省了三百多英鎊)。
etboy2003
发表于 2014-5-20 12:59
Gautau 发表于 2014-5-20 02: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本人曾因此而燒燬(在貼近唱头时嗅到有焦味)一只 Ortofon MC25 FL。
当时輸入端已反向串接了湿鉭,但 ...
是啊!就算串接了电容,当输入端出现失调电压时,但唱头线圈与电容也是形成一个回路,在电容充电的瞬间,唱头的线圈也会有电流通过,电流可能对细小的线圈造成损坏或线圈在电流通过时产生磁场与磁铁互斥,也会造成唱头的机械损伤。
steve211
发表于 2014-5-20 17:48
etboy2003 发表于 2014-5-20 12: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啊!就算串接了电容,当输入端出现失调电压时,但唱头线圈与电容也是形成一个回路,在电容充电的瞬间, ...
这唱头太娇气了,比女人还难伺候!
Gautau
发表于 2014-5-20 18:24
etboy2003 发表于 2014-5-20 12: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啊!就算串接了电容,当输入端出现失调电压时,但唱头线圈与电容也是形成一个回路,在电容充电的瞬间, ...
正常使用便没問題,只是勿用太多次数将电源开关便应OK。
而本人会用一秒兩次的开关速度、每次用40秒。
每组会作20次的破坏测试。
但那是替一家英国细厂设计的唱放组件,要求便苛刻点 . . . 例如会蓄意将其中一组(+或-)电源断路,以检测后果是否可以承受 . . . . . .
kenny
发表于 2014-5-21 18:42
本帖最后由 kenny 于 2014-5-21 18:44 编辑
用场管缓冲输入。再入运放。我的运放版MC前前级就是这样设计的。
kenny
发表于 2014-5-21 18:45
实际上当然K170是和J74搭配,J108只是因为没有模型。
steve211
发表于 2014-5-21 20:11
kenny 发表于 2014-5-21 18: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用场管缓冲输入。再入运放。我的运放版MC前前级就是这样设计的。
2SJ170,189属于J型场效应管,对弱电压信号的感应不是很敏感,微弱信号的捕捉不如直接用LT1028直接耦合效果更好好。
kenny
发表于 2014-5-21 20:45
本帖最后由 kenny 于 2014-5-21 20:58 编辑
这点我和楼主观点不同。JFET输入阻抗极大,基本无需电流驱动(pA级),LT1028等低噪双极管输入级的,需要几十nA的驱动电流。输入阻抗相比JFET也小得多。JFET在M欧姆级,LT1028等20-30K。应该是JFET更能拾取弱信号。
只是JFET的夸导远低于双极管,从噪声模型的角度来说,自身噪声比双极管大。不适合在MC头这种低电平下单个使用或是有电压增益地使用。我这个图并联、推挽加跟随,就是为了降低JFET的噪声。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同时,把信号低阻抗地提供给双极管低噪运放实现电压增益,比如图中的AD797,当然LT1028也可以。这样还可以实现全直藕。
steve211
发表于 2014-5-21 23:04
kenny 发表于 2014-5-21 2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点我和楼主观点不同。JFET输入阻抗极大,基本无需电流驱动(pA级),LT1028等低噪双极管输入级的,需要几 ...
结果到底如何,最好还是做一下对比。
卡西利亚斯
发表于 2014-5-22 02:16
;P
G版被SONY忽悠了,DSD64绝对无法比拟PCM24/192。其实际性能仅仅与20bit 88.2k相当。
他最大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动态,而是他的带外噪音极其高。
其速度快一倍的DSD128依然若于PCM24/192。
但是又有多少CD和SACD完全是直接从LP上翻录的。
kenny
发表于 2014-5-22 07:10
steve211 发表于 2014-5-21 23: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结果到底如何,最好还是做一下对比。
高灵敏度收信机晶体分立元件时代第一级都是用场管,刚开始是JFET,后来是绝缘栅。
绝缘栅的微信号捕捉能力更强,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音频低噪的。
kenny
发表于 2014-5-22 07:12
卡西利亚斯 发表于 2014-5-22 02: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G版被SONY忽悠了,DSD64绝对无法比拟PCM24/192。其实际性能仅仅与20bit 88.2k相当。
他最大的问题其实 ...
其实DSD的效果也不错,耳听为准。
要说信噪比,DSD、PCM都轻松胜过LP。现在都是母带了,LP翻录是为了早期孤版吧。
Gautau
发表于 2014-5-22 07:31
卡西利亚斯 发表于 2014-5-22 02: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G版被SONY忽悠了,DSD64绝对无法比拟PCM24/192。其实际性能仅仅与20bit 88.2k相当。
他最大的问题其实 ...
本来768/24的效果更佳,但佔用的记忆太大。
DSD确實有点問題 - 早期的SACD便很易烧高音喇叭。
身边的朋友已转玩数码,但多只玩至384/32(或24)。优秀的軟件也不多。而本人也只属到此一游 . . . . . .
個人仍然屬意黑胶,可以在听音乐时同时阅读 跟随唱片 的內容介绍 . . . 乐事也 - 首先要关掉所有 wifi 及一切的开关電源(电恼也不能用)。
卡西利亚斯
发表于 2014-5-22 12:13
kenny 发表于 2014-5-22 07: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DSD的效果也不错,耳听为准。
要说信噪比,DSD、PCM都轻松胜过LP。现在都是母带了,LP翻录是为了早 ...
:loveliness: “原装高清”只有蓝光电影碟带的那些吧,淘宝所谓的“高清母带” 我认为来路不明。
所以SACD还是不错的音源,前提是要处理好带外噪音,无论是用数字技术还是模拟技术。
卡西利亚斯
发表于 2014-5-22 12:18
Gautau 发表于 2014-5-22 07: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本来768/24的效果更佳,但佔用的记忆太大。
DSD确實有点問題 - 早期的SACD便很易烧高音喇叭。
身边的朋 ...
G版请教一个问题,
MM头所标输出信号电平通常为5mv,那么根据RIAA的曲线,20KHZ位置是否可能有5mvx10(20dB)的信号强度?
steve211
发表于 2014-5-22 17:42
卡西利亚斯 发表于 2014-5-22 12: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G版请教一个问题,
MM头所标输出信号电平通常为5mv,那么根据RIAA的曲线,20KHZ位置是否可能有5mvx10(20 ...
实际测试的结果没有超过50MV
卡西利亚斯
发表于 2014-5-22 18:40
steve211 发表于 2014-5-22 17: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实际测试的结果没有超过50MV
:lol 那就可以安心用OP来做了唱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