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C77
发表于 2015-6-23 22:47
ywazy
发表于 2015-7-2 17:52
太精辟了 我只能鼓掌赞同了
a枫行天下
发表于 2015-7-2 22:12
跟茶一样…越老越醇厚
jxldz
发表于 2015-7-3 06:17
我听过开盘,用母带翻录的带子播放,几十万的CD要靠边站
mb040691
发表于 2015-7-3 09:01
最好的解析,我個人認為懷舊合適HIFI界,比如之前AD1865,TDA1541,PCM1710,1728,WM8741.........這些DAC作品真的不可挑剔。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5-7-3 10:29
wima552 发表于 2013-10-20 09:14
就算SACD做的多好,指标有多高,它也是非线性。也是存在误差、抖动、取样、精度等。现在做很多的发烧SA ...
我感触很深的是, 几个月前我在路边听老外玩萨斯风, 论质感,远比音响上大家非常熟悉的 “白教堂” Antiphone Blues好得多, 虽然这个名满天下的录音是数以万计的烧友的“宝典”. 为了确定我没听错, 回家后我找出最少5个不同版本小心的听。 萨斯风响起不到3秒钟, 我已明确的确定, 这个名满天下的模拟录音一定败北 。 萨斯风的质感,厚度,现场赢定。所以高端开卷模拟录音真的那么好? 那不过是过时,腐朽的言论。 昨天, 我听了另外一个录音, 1997 年在挪威 Avaldsnes Church, (阿发申教堂)由 Kirkelig Kulturverksted 发行, Tore Brunborg 演奏萨斯风, 与白教堂雷同,也是管风琴伴奏的 Prima Luna 。 萨斯风响起的第一刻, 我马上觉察到, 哦 ! 这个萨斯风质感好啊 ! 远比白教堂好啊, 非但萨斯风, 连管风琴都录得比白教堂好得多。 这个实例告诉我们什么? 数码录音真实捕抓声音的能力,已把模拟远远抛在后头, 即使最辉煌的模拟录音都未必及得上普通数码录音。 有关节目我们要分开讲, 你或许很喜欢白教堂里的曲目 (也真的挑得很好), 声音是另一回事。 二十年后, 我们再看世人对老旧录音的评价, 当知,我没乱讲话。 数码录音真实捕抓现场的真实感觉已不是任何其他形式可以取代的。
说到 SACD, 1990年代,刚发行的时候,的确不好, 论自然,论真实,我认为都有更好的选择。 但时隔二十五年后, 今天我听回高端的SACD 就一扫以往的不良印象。 对于那些还认为 SACD 不如黑胶,或开卷录音机的言论, 我也只能说 “醒醒吧”, 放眼看世界, 人家(数码)已不知道进步到哪里了 !
wima552
发表于 2015-7-3 10:53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5-7-3 10:29
我感触很深的是, 几个月前我在路边听老外玩萨斯风, 论质感,远比音响上大家非常熟悉的 “白教堂” Anti ...
SACD无疑是现在数码最好声的了,但论到和模拟比,还是有差距的,你听听高级的LP系统出来的声音吧!单单动态就已经SACD没有得比的了,还没有比其他的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5-7-3 12:42
本帖最后由 红山老猫 于 2015-7-3 13:29 编辑
wima552 发表于 2015-7-3 10:53
SACD无疑是现在数码最好声的了,但论到和模拟比,还是有差距的,你听听高级的LP系统出来的声音吧!单单动 ...
这是不能更错的看法了, 不多说, 您就自己听听 马勒第八(千人)交响曲,(模拟录音里,最优秀的 Sir George Solti Decca 1971 版本,当然在黑胶下) 对比现在的数码录音就知道了, 完全一面倒。 如果不是当时的伟大录音师 K.Wilkinson 力挽狂澜, 录音前小心的研读, 总谱, 清楚知道, 哪里可以调校录音电平,又鬼斧神工的做到“几乎”不露痕迹, 使乐队小声的时候有足够的音量, 千人在终章吼出的音量又不使磁带饱和(而失真) 这个伟大的演出, 录音根本无法留下来 ! 然而,有K.Wilkinson 如此丰厚音乐知识的录音师, 几乎是凤毛麟角, 万中无一。 这是 K.Wilkinson了不起的地方, 然而有没有破绽呢? 无法避免的, 还是有。 反观数码录音, 根本毫无破绽的就把马勒第八留存下来了 。
我对黑胶的感情 ,是许多人无法理解的。 因为在我生活的时代, 是黑胶最黄金的一刻,(也是老猫最发烧的时候) 当年,我承认,我败家得很, 优秀的动圈唱头是我的最爱, 什么 Fidelity Research FR-1MkIIIF, Supex, Linn, Dynavector... (这些都是冰山一角) 都是曾经在我用的唱臂上出现过的唱头, 问题就在, 你听黑胶, 一定会有迹可循, (不是杂音, 是声音的个性) 知道这是黑胶重播, 你听CD,一样的有迹可循, CD的个性出现在声音里, 到你听高端 SACD 时, 声音的个性消失了, 这使我们更贴近演员, 与他们的精神交流更清楚。 这不是进步,不是超越黑胶及普通CD 是什么 ?
补充几句: 不好误信传言, 动态是模拟录音最弱的一环, 有限得很, 我听过,在黑胶最可怕的动态是 Telarc 没有正式发行的录音, (只在他们的唱头调校黑胶出现过 ~ The Good Vibration ! 那种低音,简直像你的“王帝位”下面忽然腾空, 整个人马上有下坠的感觉, 我首次听到,真的被吓到)这是及后都未曾在其他录音听过的惊人效果, 母带当然是数码录音 动态宽广对数码而言是轻松不过的。 即使是 TAS 的 HP的“黄金一打”黑胶唱片,(GoldenDozen)是模拟录音里或许人世间最优秀的软件,HP当年(在80年代初,数码技术初期)都说, CD播放的木管,不像木管, 小提琴不像小提琴,此乃过往的故事, 他都不敢批评数码的动态。。。。这些优秀的模拟录音的最大约制就是在动态范围, 如果你拿一个小提琴演奏,模拟录音要想超越数码录音还不那么困难, 在动态上,模拟录音想讨数码录音的便宜, 是天大的笑话。
wima552
发表于 2015-7-3 14:29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5-7-3 12:42
这是不能更错的看法了, 不多说, 您就自己听听 马勒第八(千人)交响曲,(模拟录音里,最优秀的 Sir...
LP比SACD好这是事实,不和你争了,你听你的SACD吧!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5-7-3 18:40
我也不与wima552 争论, 反正他都无法知道, 好的声音是啥回事 !我自己现在还有许多好唱片, 但唱片的局限, 我已了如指掌!
xzhizhong
发表于 2015-7-3 21:47
xzhizhong
发表于 2015-7-3 21:49
xzhizhong
发表于 2015-7-3 21:50
20-20
发表于 2015-7-4 12:05
20-20
发表于 2015-7-4 12:06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5-7-6 15:36
为了证明数码录音完全没有问题, 我十七年前, 帮一位朋友在 Thorens TD160 上,安装了一只 Grace 707 唱臂, 及一个天龙 TD160 (旧款) 动圈唱头, 把黑胶的声音用数码保留下来, 详细的讯息看下面的链接。 这是我认为,数码绝对不在模拟技术之下的证据。。。。多讲废话没用的。最少大家都可以下载听到黑胶的声音。
http://bbs.hifidi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07385&extra=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5-7-6 15:40
听完这个录音, 还有胆说数码技术不如模拟技术的再来讨论 !
jinghu1980
发表于 2015-7-6 15:42
xiaowu0750 发表于 2013-10-9 16:42
以前人均寿命多少现在人均多少?
现在出现食品安全期间的人很多都还未走到人生的最终,你有命看到再说吧!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5-7-6 15:50
更不客气的讲, 当年我给自己乐队做的数码录音传真度,也不在你听到的邓丽君唱片之下。
op111op
发表于 2015-7-6 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