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a1951 发表于 2009-8-1 00:31

原帖由 okra 于 2009-7-31 23:12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对于一个设计科学的实验,常常需要统计分析。对于其中的差别是否有意义,如果进行显著性检验,>95%或99%或才达到极显著标准。达不到95%一般显著性的实验结果可以认为没有明显差别,不能做为支持差别被成功 ...
极为精辟的分析:43f :handshake ,HIFI是科学也是艺术,但实现HIFI要靠技术,技术的发展要靠科学的进步,必须符合最基本的物理定律,几十年的仪表设计生涯使我确信这一点,任何奇特的物理现象一定能用现有的科学原理解释,如果不能解释通,那么,你就是站在科学新发现的门槛上:43f
如果在学术界,有人认为在构成导体的金属中加上某种不足0.1%的杂质而引起通过的交流信号明显改变,此人一定会被认为是白痴,:lol 但在HIFI界,认为音质不会改变的人会被认为是白痴:funk: :funk: 理由是有那么多天价的线材,如果没有显著效果,只有白痴才会买:asdsd :asdsd
记得导体杂质改变音质是在90年代由<无线电与电视>写手,女大忽悠赵娜丽首先提出的,她是否首创还是批发别人的不得而知:0wa
我一直想设计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实验,彻底解决这个争论不休的白痴问题:43f
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如果加在喇叭上的音频信号的波形是相同的,那么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相同的:loveliness: ,各方应该对此不会有异议.
实验设备,金耳朵们认可的上档次的CD机,功放,音响发烧碟,记忆示波器.
实验方法极为简单,用普通铜线(长度,直流电阻与天价线近似,这点很容易做到,改变导线截面即可),放一段CD音乐(内容由金耳朵决定),用示波器记录喇叭端子上的交流信号的波形.
换上天价线,放同一段音乐,用示波器记录波形.
将两段波形重合,分析其中的一致与不一致点.
如果波形是基本一致的,那么导线杂质决定音质的神话终结:43f :43f ,预料之中,这不是大事,金耳朵总会找出其他理由,说几十万还不够档次,几百万才够,卖咸菜的JS照样发财:lol
如果波形有显著不同,那才是大事:
1.赶紧集资开咸菜厂,准备发大财吧:lol :lol
2.现代物理学的重大新发现,申报2009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吧:lol :lol
我没有上档次的器材与记忆示波器,OK版,J版,W版,T版,OKK,imxp贵宾,你们谁有条件,可以试一下,应该很好玩:43f :43f

维卡亚 发表于 2009-8-1 00:37

一根线材的影响.如信号线.可以通过测量THD来发现其差异.

hya1951 发表于 2009-8-1 00:41

原帖由 维卡亚 于 2009-8-1 00:37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一根线材的影响.如信号线.可以通过测量THD来发现其差异.
本帖讨论箱内线,可以延伸到喇叭线,不包括信号线:43f

苯考拉 发表于 2009-8-1 00:45

“赵娜丽”是田寿宇老师用其夫人的名字发表的文章。:loveliness:

powerriver 发表于 2009-8-1 10:49

那看来JS是不是要下岗了,玩这个变成是身份的象征????????

wzy728 发表于 2009-8-1 14:54

如果一根是纯铜线,一根是纯银线,这1万元的赌可以打打~:43f

如果都是铜线或者都是银线,就不敢打了~

musicsky 发表于 2009-8-1 15:47

原帖由 hya1951 于 2009-7-31 16:08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本人的专业就是做电线电缆的测试仪器,直流电阻测量的最高分辨力在0.01微欧(0.01-199.99微欧),准确度0.05%,可测1000mm平方铜线1m的电阻.仪器为国家电线电缆检测中心指定的型式试验专用仪器.
普通的铜线都是由 ...


赞同,完全支持

okra 发表于 2009-8-1 16:28

原帖由 wzy728 于 2009-8-1 14:54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一根是纯铜线,一根是纯银线,这1万元的赌可以打打~:43f

如果都是铜线或者都是银线,就不敢打了~

有效分辨出来(比如ABX,听10次,9次以上说对哪个是银线)w版得一万,分辨无效(8次及以下)w版赔一万?很好,但我只想看着,哪一方都不跟:lol

91art 发表于 2009-8-1 16:49

wzy728 发表于 2009-8-1 17:01

回复 #48 okra 的帖子

只要稍微熟悉一下系统,然后接上线各听一遍同一首相对熟悉曲子,铜线和银线的辨别率100%:victory:

以上纯属吹牛~

说实在的,跟J版私下交流过,现在的所谓双盲测试未必科学。

搞双盲测试,首先要自己熟悉的系统(包括环境),然后要在皇帝位上,试听的曲目不要多,需要统一音量下,再后几次测试后中间要给试听者一定的休息时间.......

一套陌生的系统,一般我是不会给出什么意见的,因为我不熟悉,所以也不敢到别人的地头去PK,毕竟还有个主客场的分别嘛!:lol

okra 发表于 2009-8-1 17:07

那当然要在试听者最熟悉的环境下进行,用试听者最熟悉的器材,不过用于试听的两根线要另一方提供(符合试听者提出的一根是纯银一根是纯铜的条件,其它特征由另一方决定),这样才合理是吧。

wzy728 发表于 2009-8-1 17:15

回复 #51 okra 的帖子

合理~

wzy728 发表于 2009-8-1 17:37

回复 #41 hya1951 的帖子

实事求是的讲,示波器不够灵敏~

如果能用AP测试一下,多半还是有数据上的区别的~

记得ALONELIE在折腾他的“初啼”的分频器的时候,好像尝试用铁丝做过双线分音的跳线,用测量套件明显测量出高频段频响的不同~

讲讲我自己的事情,大约十年前,在二手元件店淘宝,刚好店主跟我吹嘘淘来的舰艇雷达上的电源线声音有多好,不好还可以退款退货。结果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些。

这种线每股大约6MM平方,镀锡的,拿到家里换了听下,总觉得不对头,那时候拿雨果金碟1测试下,明显能听出63HZ这里比普通线有更多的能量,都有点轰鸣的感觉了。再听下钢琴,明显有问题了,普通的铜线钢琴声有明显的余音和残响,而这种线几乎没有残响,听起来干巴巴的——第二天就去退了。。。比较有意思的是,店主以及另一位音响店的老板根本就没这个感觉,后来我提醒他们注意下残响,总算都不说话了。。。。从此我不碰镀锡线。

hya1951 发表于 2009-8-1 19:52

原帖由 wzy728 于 2009-8-1 17:01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只要稍微熟悉一下系统,然后接上线各听一遍同一首相对熟悉曲子,铜线和银线的辨别率100%:victory:

以上纯属吹牛~

说实在的,跟J版私下交流过,现在的所谓双盲测试未必科学。

搞双盲测试,首先要自己熟 ...
根据我有限条件下的试验,瞬时切换法的区分灵敏度最高,在2k左右的纯音,本人可以分辨约1db左右的响度差别,准确率在90%以上,如间隙1min以上,就下将到65%左右了:funk:
W版不妨自己试试我所用的一个人也可进行的盲听比对,用双刀12掷无限位的分线开关,1,3,5,7,9,11接A. 2,4,6,8,10.12,接B,用纯圆的旋钮,先盲目转个3-4圈,停下,听一段,然后转1格,听同样的一段,自己确定是先A后B,还是先B后A,再看看对不对,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如果W版真能90%准确,那么相关专业人士应该有兴趣介入,一个目前并不知道的科学新发现就在眼前:43f :43f ,因为如果银导电与铜导电产生了人耳可闻的差别,一定还有导电率以外的其他原因,这个发现保不定还能用在尖端领域:43f :43f
这并不是说着玩的,很多大的发现都来之于科学实验:43f

ggggggg 发表于 2009-8-1 20:15

wzy728 发表于 2009-8-1 20:25

回复 #54 hya1951 的帖子

确实,不同材料制作的导线,不能光考虑电阻电容电感,里面应该还涉及到材料科学的问题。可能是我们门外汉不知道而已。而不同材料制作的扬声器振膜具有不同的音质,这个应该已经是具有定论的了吧?或许可以以此类推。

okra 发表于 2009-8-1 21:08

w版有空不妨在家里找你家小公主帮忙来试试。
觉得有几个要注意的地方
1。理论上,两线的直流电阻、容抗和感抗等应完全一致,这个估计太难,尽量一致就好了。
2。分别标记(比如A、B),但外皮尽量一样以免你不小心看到:lol ,最好是你无法看到那线。
让小公主帮你换,但不告诉你是真换还是假换,最好你不能看到她的动作等。换后她要记录每次用的是A线还是B线,并使AB线出场的次数相近。
3。如果做ABX,那就是先明确地用A线听,再用B线听,你听好后让她随她的意换A或B,她记录,你听完后记录,最后比较两份记录。如果你够自信,当然可以只明确地听一次A和B,然后她就开始随意更换。
4。进行20次测试,20次可以不限时完成,记录全部用于分析。

wzy728 发表于 2009-8-1 21:40

回复 #57 okra 的帖子

这个J版曾经跟我吹牛试过了,据说正确率100%,哈哈。

要求不同的线材相同的阻抗参数恐怕很难。

我自己并不是什么金耳朵,普通的纯铜和纯银线的正确率应该也能达到100%,因为音色差异是在太大了。但是我听不出器材增加脚钉,垫材之类后的区别——除了心理暗示。

很多年前曾经玩过一段时间的线,不过貌似98年以后就没有再买,因为觉得性价比太低!!!~以后的线材基本都是淘一些性价比比较高的线材自己做了。

一般情况下,箱内接线就如hya1951所说的,截面积稍微粗一些的,材质稍微好一些的就够用了——特别高班要求的米人除外。但是也不要用那些头发丝那样细的,或者明显氧化的。其实工业上用的很多电缆线都有不错的基本素质,至少中低频还是不错的。

玩线,最好因人而异,也不用投入太多随便玩玩吧,因为有时候花大把的钱得到的改变,还不如DIYER在某些元器件或电路上的一些小改动。

hya1951 发表于 2009-8-1 22:20

原帖由 wzy728 于 2009-8-1 20:25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确实,不同材料制作的导线,不能光考虑电阻电容电感,里面应该还涉及到材料科学的问题。可能是我们门外汉不知道而已。而不同材料制作的扬声器振膜具有不同的音质,这个应该已经是具有定论的了吧?或许可以以此类推。
扬声器振膜是力-声转换,而导体材质仅关乎电学性质,决不相同.
电声技术我是门外汉,我的专业是电阻测量,最低0.01微欧,最高1.999X10E17欧姆(一千九百九十九亿兆欧),目前在国内是最低和最高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导体(超导除外),也没有绝对的绝缘体,金属导电的导电载体是自由电子,而绝缘体的导电载体是离子与空穴.
影响导体直流电阻的是截面,长度,导电率,温度系数,与环境温度.
导体的交流阻抗除了上述因数外,与导体的形状,表面积,以及通过的交流电频率有关,因为除了直流电阻外,分布电感,分布电容,以及交流电的集肤效应都会影响导体的交流性能.
没有任何的科学文献或严肃的科学杂志有报道铜或银制成的导体除了电阻,电感,电容外还有什么影响通过交流信号的特殊性质.门外汉不知道,门内汉也不可能知道,因为根本没有.
因此如果真的证实了银铜之间还有什么特殊的导电机理,确实是个重大的科学发现,我可以担保:lol

Julien 发表于 2009-8-1 22:26

原帖由 wzy728 于 2009-8-1 21:40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J版曾经跟我吹牛试过了,据说正确率100%,哈哈。

要求不同的线材相同的阻抗参数恐怕很难。

我自己并不是什么金耳朵,普通的纯铜和纯银线的正确率应该也能达到100%,因为音色差异是在太大了。但是我听 ...

:lol 不是吹牛,是N多人在的场合大家都见过。

我一个金耳朵朋友,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可以听出中音单元的两根线不同,而且都是铜线。这种情况出现次数较多了,我相信一定有指标变化,不过怎么测量是另一回事。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调查下音箱内部连接线用什么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