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a 发表于 2009-8-1 22:39

原帖由 wzy728 于 2009-8-1 21:40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J版曾经跟我吹牛试过了,据说正确率100%,哈哈。

要求不同的线材相同的阻抗参数恐怕很难。

我自己并不是什么金耳朵,普通的纯铜和纯银线的正确率应该也能达到100%,因为音色差异是在太大了。但是我听 ...

我很想看到经过严谨设计的实验的结果:)
BTW,不必是100%,20次实验的80%比5次的100%要有说服力得多。

hya1951 发表于 2009-8-1 22:41

原帖由 Julien 于 2009-8-1 22:26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lol 不是吹牛,是N多人在的场合大家都见过。

我一个金耳朵朋友,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可以听出中音单元的两根线不同,而且都是铜线。这种情况出现次数较多了,我相信一定有指标变化,不过怎么测量是另 ...
这真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搞懂了弄通了,真可能有大的收获:43f ,输掉1W元:funk: ,也值:43f

hya1951 发表于 2009-8-1 22:44

原帖由 ggggggg 于 2009-8-1 20:15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HAHA>...今天去买音箱内的连接线..老板给推荐2.5一米的音箱线.. 我说买2.5平方的空调专用线就行了..结果这个老烧老板说你什么样的箱子..用这空调线浪费了...听老板这样说就专门问了这个坛里讨论的问题...结果老 ...
这个老板下的赌注可比1W元大多了:lol :lolW版接招?

Julien 发表于 2009-8-1 22:45

回复 #62 hya1951 的帖子

:lol 我就不知道了,也懒得关心,谁爱研究谁研究去。爱信不信的。总有人能研究出理论的,要相信科学。不管是什么原因,哪怕不是线材的原因,但首先要承认事实。

hya1951 发表于 2009-8-1 22:49

这个帖子火,各种咸菜可能卖得更好,以前有过这样的报道:lol

Julien 发表于 2009-8-1 22:53

回复 #65 hya1951 的帖子

:lol 我不信,我只信技术。将来一定能解释的,最多是现在无法解释罢了。

coffemao 发表于 2009-8-1 22:54

hya1951 发表于 2009-8-1 22:56

关于盲听,有许多骇人听闻的结果,都是在全国性媒体上正式报道的,对金耳朵可能有打击,姑且听之:
怪兽线不敌3根晾衣架铁丝拉直拼焊当喇叭线:lol :lol
各种系统音质评价,结果长虹电视机夺冠:lol :lol

okra 发表于 2009-8-1 22:57

原帖由 Julien 于 2009-8-1 22:53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lol 我不信,我只信技术。将来一定能解释的,最多是现在无法解释罢了。
有个包含统计分析的结果就非常好了,还没有结果时要求解释有点奢侈了。

wzy728 发表于 2009-8-1 23:02

原帖由 hya1951 于 2009-8-1 22:44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老板下的赌注可比1W元大多了:lol :lolW版接招?

哈哈,大家都是在吹牛,不必当真~

有兴趣可以把线材接到好的声卡或者AP系统,用RMAA或者AP测试下,看看不同的线材是否有不同的失真数据~

有时候我也在想,就FFT下那些数据的小变化,换算成失真估计都在0.01%以下,为什么会有听感上的变化?我自己所能想到的解释也就是谐波成分的变化——大家都知道,同一音高下,区别不同的乐器的就是谐波成分的不同,而各次谐波的变化也许就造成了听感的不同...

wzy728 发表于 2009-8-1 23:08

回复 #68 hya1951 的帖子

哈哈,这个比较搞笑。幸好我不是金耳朵~

比如高盈杯的盲听测试我就觉得很搞笑,为了盲听,居然遮挡了一大片,这种情况下,音箱还能出原来的频响么???确实够搞笑的。

okra 发表于 2009-8-1 23:08

说个正经的,w版说到不要用头发丝一样细的多股线(这种线满大街都是),这个确实应该避免,还那些容易发黑的线也应该避免,哪天突然断掉都有可能:L

wzy728 发表于 2009-8-1 23:16

原帖由 hya1951 于 2009-8-1 22:49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帖子火,各种咸菜可能卖得更好,以前有过这样的报道:lol

呵呵,咸菜JS基本是无视DIYER的。

经济能力基本决定了消费水平,像我这样的,顶多也就买买几十元一米的散线,动辄几千的成品线,现阶段是不敢想象的。或许那天中奖几千万,可以考虑一下:43f

annder 发表于 2009-8-1 23:20

长见识了~

hya1951 发表于 2009-8-1 23:38

原帖由 wzy728 于 2009-8-1 17:37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实事求是的讲,示波器不够灵敏~

如果能用AP测试一下,多半还是有数据上的区别的~

记得ALONELIE在折腾他的“初啼”的分频器的时候,好像尝试用铁丝做过双线分音的跳线,用测量套件明显测量出高频段频响的不 ...
必须声明一点所有的线头必须焊接或压接,表面氧化的影响太大了
国家标准GB/T3048.4规定在测量多股铝线时必须压"铝鼻子"否则测量误差很大,W版用的镀锡线表面很容易氧化:lol
大家可能想不到,银的接触电阻性能并不好,因为银很容易在空气中氧化.
这个特性是在吃了大亏后才知道的,有个仪器在振荡回路中用了个普通继电器做停振控制,结果仪器不能正常工作,查下来是继电器的接触电阻竟高达10欧,拆下放在检验台上试验又很正常,10毫欧不到,怪哉!折腾了好久,损失挺大的.后来才知道,银触点的普通继电器是不宜用在低电平回路中的,因为弱电击不穿氧化层,在1V或1mA以下的电平要用镀金触点的继电器,看了欧姆龙继电器的手册就彻底明白了,银触点继电器明明白白标明了最大使用电流与电压,还标明最小使用电流与电压,日本人做事还是严谨:) :) :)

wzy728 发表于 2009-8-1 23:52

回复 #75 hya1951 的帖子

确实,镀锡线很容易氧化,但是上面说的那次表面是铮亮的~至于在这之前曾经有一次用过表面氧化的镀锡线来做箱内接线而造成声音惨不忍闻的秘闻就不说了——因为这个不怪线,怪我自己用了不合格的线材。

至于银线这个东西,我最喜欢的是那无比的透明纤细,不过附带的坏处就是低音也是轻飘飘的——其他的镀银线,包银线不在此列。

其他关于材料的我也不懂,不过我知道目前所知的“超导体”都是合金。

hya1951 发表于 2009-8-2 13:41

原帖由 wzy728 于 2009-8-1 23:52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确实,镀锡线很容易氧化,但是上面说的那次表面是铮亮的~至于在这之前曾经有一次用过表面氧化的镀锡线来做箱内接线而造成声音惨不忍闻的秘闻就不说了——因为这个不怪线,怪我自己用了不合格的线材。

至于银 ...
超导最好,不过最高温的超导材料也要液氮做冷却,放个液氮瓶把:lol :lol :lol :43f :43f

林子风 发表于 2009-8-2 13:52

林子风 发表于 2009-8-2 13:52

hya1951 发表于 2009-8-2 14:28

原帖由 林子风 于 2009-8-2 13:52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顶起:victory:
:lol 这个帖版主经常出没,小心扣分成乞丐:'(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调查下音箱内部连接线用什么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