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党 和 耳朵党 我们应该统一思想 团结起来------
建设性的意思是用能掌握的条件 影响事情的发生过程 达到控制事情的结果或者接近想要结果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是设计 制造一个参考级别的功放
听觉最终决定取向但是纯粹按听觉来规范这个过程受到得影响太大太难了
一个系统的任意一部分都将极大的影响听感
声源 软件 前级 后级 箱子 摆位 环境 再YY一点的话 还有线啊 钉子 水电 火电 什么的 你要是想要有个参考环境 来设计一个机器的话
那么 我想投资应该不会少过 100万左右(不包括低噪音环境房子) 为什么都要参考级因为耳朵好的高手能分辨任何东西都影响到听感 要是都不参考的话 那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问题影响了最后的声音你要说你能听出 到底是前级问题 后级问题还是CD问题 我就没话说了 也就是说要耳朵为主的设计调试体系需要100万 环境也要参考级的随便装修下也要点钱 你要够专注最好是专业的不能有小孩 还有其他的东西影响你的心情因为不管什么系统难免有听什么都烦躁的时候还有你要有优越的耳朵 和所谓的音乐鉴赏能力
我做最大胆的估计 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 论坛不超过个位数
要更加严格的说 世界上能满足这个条件的也不多
要达到这个目的还有其他的更简单的办法我们用示波器 和 信号发生器材模拟一个最大限度接近音乐放大过程的测试环境 让这个过程可视化 并且最大限度的 高手 把可视数字模型 和 听感喜好联系起来建立一个体系那么 这个成本 和门槛 将 大大降低所有的成本加起来 不会超过5000人民币 最便宜的 在功能上也完备的 价格不超过1000人民币 而且不受环境影响不受其他设备是否参考级别影响 不受心情影响 不受听力影响不受音乐鉴赏能力影响而且所有的JS都将无处藏身不会说是你其他的东西配合不好 不会有接地噪音的机器出现 因为示波器可以清楚分辨不会让你再被忽悠了这样就有了一个共同进步的环境 我们才能进步
这才是有建设性的 可操作 可推广的一个过程 我二边党都不是:lol 俺是以仪器为基准,耳朵为主! :lol 我是木耳朵, 也没有仪器, 你们怎么吹我就怎么信,呵呵
专业的人士都是仪器加耳朵的 我只知道,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是可以看到科学的不断发展的,仪器也是,但并不见得能看到自己的耳朵的功能能发展多大,要说有发展的话,就只能是“每年进一步——男人小便时”——不断地“微软”。 俺是相信名机和名线路,加上自己元件认真选择和检测,相信不会差哪儿去,当然后期校声还是靠耳朵,毕竟音响是用来给自己听的,呵呵。 高文
高文公司网站上抄来的
音响是一门科学.
重播的唯一目标是再生真实声音,而不是艺术化创作.制造较好声音的音响不是很高的技术,但制造再生真实声音的音响就要求超高的技术.
在Goldmund,我们追求的是再生真实.
我们取得的每次进步必须以它能用科学解析、证明、和测试为前提.我们拒绝神秘化.对于任何不能确保测量参数得到改良的"声音更好"的现象,我们抱怀疑态度.
我们信赖测试性能多于盲听.因为人耳更易于被误导,而示波器就不会!
若有Hi-End音响厂家告诉你说他们以试听为指导设计产品,这意味着他们相信音响是魔术并且不可测试.或者简单地说,他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技术知识.
当然我们也会试听!但我们每次只是为了检验某一参数而听,目的是验证试听和测试的相关性.
在未有认真的科学验证之前,我们不会认同一般发烧友的论点.例如:电子管好还是晶体管好?模拟好还是数码好?因为这些口舌大战并无科学根据.我们喜爱模拟也喜爱数码,我们喜爱晶体管也喜爱电子管.它们都各有优缺点,只有科学利用它们才能挑出最佳方案.
http://www.goldmund.com/cn/technology/ 有的时候是境界问题,要说统一起来,谈何容易?! :P
回复 #1 antiga 的帖子
读了一段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lol :victory:好象是讲第n次 # * 合作:) 高文的这段文章讲得很好 拒绝神秘化.对于任何不能确保测量参数得到改良的"声音更好"的现象,我们抱怀疑态度.:lol 也许有未知的量化指标还没发现也说不一定:18f 原帖由 ljm_ljm 于 2009-4-30 17:23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拒绝神秘化.对于任何不能确保测量参数得到改良的"声音更好"的现象,我们抱怀疑态度.
:lol
:victory: :lol 原帖由 iop 于 2009-4-30 17:30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也许有未知的量化参数还没发现也说不一定:18f
高文的仪器很爽的。可以测量到0.000000001秒/单位的信号值。
其实不是未知参数没发现。。至少在这里是:很多参数不了解。
我们耳朵听的东西。都是可以测到的。
就连超声波都可以测量。人耳朵那20K 的极限简直小儿科。 原帖由 ljm_ljm 于 2009-4-30 17:23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拒绝神秘化.对于任何不能确保测量参数得到改良的"声音更好"的现象,我们抱怀疑态度.
:lol
同意这句, 抱持怀疑态度是好的,
連Goldmund這樣技術純熟,經驗豐富,設備精良的團隊都要" 验证试听和测试的相关性 "了,
這理突然出現這麼多堅決完全不用聽的專家高手真是可喜可賀.:lol 可见人有多么不理智 :lol 弱弱的问一句,音色如何量化?:(
个人倾向于把声音分为音质和音色两部分来评价,音质是其目前可量化的部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呵呵 原帖由 iop 于 2009-4-30 18:22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弱弱的问一句,音色如何量化?:(
个人倾向于把声音分为音质和音色两部分来评价,音质是其目前可量化的部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呵呵
音色、音质的确很难量化,不过一定有大致的标准。
如果企鹅唱片的主编来这里谈音质音色和分级,会是怎样的场面。 ;P 原帖由 ljm_ljm 于 2009-4-30 17:23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拒绝神秘化.对于任何不能确保测量参数得到改良的"声音更好"的现象,我们抱怀疑态度.
:lol
哎吔,原來高文還會"为了检验某一参数而听,目的是验证试听和测试的相关性.",那么你昨天還高舉他老總的什么"宣言",現在又是什么心情呢請問?!;P ;P
原來據說連什么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都能測得出的儀器結果,還要靠耳朵來"验证试听和测试的相关性.",開什么玩笑呢即是?!;P ;P
不是儀器說了算嗎?:lol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