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经验] 玩HIFI心得(重新梳理)

[复制链接] 查看: 26300|回复: 203

4

主题

1

好友

6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51011
帖子
61
精华
0
经验
62 点
金钱
54 ¥
注册时间
2022-2-26
发表于 2023-8-27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过些现场,没听过能表现出现场的音响。只能在力所能及不影响家庭的的情况下追求自己喜欢的声音了。各大顶级音响器材厂家都说自己声音才是正确的。各流派的烧友都说自己的设备才是正确或接近正确的声音。什么是正确的声音?谁才是标准呢?
关于设备,个人还是觉得音箱素质才是第一位,占整套系统的6成以上,或者说8成都不为过。至于咸菜,不做评论。我是听不出什么区别。1木耳。2设备不够档次。3不懂。4穷
本人新手,多嘴几句。见笑了。论坛是交流学习的地方,有不同意见正常。不争输赢、不分高下。

1

主题

0

好友

17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964400
帖子
17
精华
0
经验
17 点
金钱
15 ¥
注册时间
2022-5-15
发表于 2023-8-27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很多原理都是半懂不懂,佩服敢写这么长经验总结文章,我却不敢化时间仔细看怕被混杂中的错误误导

11

主题

0

好友

94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10676
帖子
931
精华
0
经验
949 点
金钱
920 ¥
注册时间
2021-6-26
发表于 2023-8-27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老新手 发表于 2023-8-27 02:06
听过些现场,没听过能表现出现场的音响。只能在力所能及不影响家庭的的情况下追求自己喜欢的声音了。各 ...

音箱素质决定了声音重现。
人耳听觉灵敏度(警觉度、失真度)在音频范围内不是平均分布,主要集中在2~5kHz之间。间接的证明是----婴儿哭啼声音落在这一频段,等响曲线标准ISO 226 (2003)显示人类听觉在这一频段最敏感。在这一频段音箱素质影响特别明显。
常用喇叭振膜能否将弦乐器瞬态如实重现,只要将振膜的质量和弦线质量对比,它们振动起来有什么不同就可想而知。

11

主题

0

好友

94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10676
帖子
931
精华
0
经验
949 点
金钱
920 ¥
注册时间
2021-6-26
发表于 2023-8-27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头有个资料介绍过60至70年代间,美国一些录音行业工程师面向消费者推出一些复制的母带作品,这些录音工程师提出了“高保真”概念,指出社会上的音响系统性能太差,无法将录音效果发挥出来。这个资料忘记出自在书堆里具体那部书里。
国内曾经风行过一段时间母带热,可能是几十年前国外的余波传到国内。
家用音响是否HI-FI,最直接方法与音乐厅作比较。HI-FI不仅仅是音质、音色,还有立体感、现场感,更重要的真实感。如果自己认为做到了,并不是重大发现,几十年前出色的发烧前辈们都做到了。
如果有人听过优秀的录音效果在某些方面比音乐厅更出色,恭喜您,这一点几十年前的很多发烧前辈们可能不容易做到,因为当时除母带外最好的音源是黑胶LP,物理上被限制了。如今sacd唱片能够将录音效果发挥出来,当今HI-FI烧友是幸运的。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一直在折腾电源线。目前折腾到把别家1W多的线都PK下去了。
于是发现开篇说的关于高保真还是高好听的分歧,其实是高好听一派错了。高保真=高好听。当系统素质高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现越保真越好听。很多人系统素质不够,非要追求高好听的捷径,只有加味精:滤波或偶次谐波失真,于是离HIFI越来越远。
要高保真到高好听的程度,线材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相信电源线价值的人,永远得不到真正的高保真。
有缘的朋友,私信留个地址。我发个电源线过去你试听,来回邮费我出。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ab-cd 发表于 2023-8-27 07:29
手头有个资料介绍过60至70年代间,美国一些录音行业工程师面向消费者推出一些复制的母带作品,这些录音工程师 ...

交响乐的最佳听音位置是指挥,非常尴尬。。。
小提琴的最佳听音位置在琴手斜上方。有些独奏场地,琴手在最低处,观众一圈一圈往高坐。
所以,理论上优质的录音,是可以高于现场的。
特别是现在有了全景声技术,只需要分别录每一个乐器的声音,然后后期把这些乐器在(虚拟的)舞台上摆好,调整好音量和辐射方向,就可以随意渲染舞台效果。
顺带说一下,交响乐团为什么有那么多把小提琴,是因为单把小提琴的音量太小。但是多把小提琴合奏,音量加总之后,频率越高损失越大,外加揉弦不可能整齐,所以听感是很差的。理论上,通过录音,每个声部只有1把小提琴(其它乐器同理),则整个交响乐会更加好听。

24

主题

6

好友

250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37173
帖子
408
精华
0
经验
250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17-8-25
发表于 2023-11-21 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有点帮助

11

主题

0

好友

94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10676
帖子
931
精华
0
经验
949 点
金钱
920 ¥
注册时间
2021-6-26
发表于 2023-11-23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xu2gang1 发表于 2023-11-21 01:38
交响乐的最佳听音位置是指挥,非常尴尬。。。
小提琴的最佳听音位置在琴手斜上方。有些独奏场地,琴手在 ...

"交响乐的最佳听音位置是指挥",赞同。经常到音乐厅听演奏,也常幻想能在指挥的位置听演奏就太好了,无他高音传播损失大使然。
“通过录音,每个声部只有1把小提琴(其它乐器同理),则整个交响乐会更加好听”。音效会很好,但与真实管弦乐团演奏效果不同了,小提琴组齐奏会有同频相干性干涉,单只小提琴演奏就没有(或者不明显)。
小提琴组高音齐奏时对音箱中高音瞬态响应是一大考验。文字难以表达,如果做过瞬态响应改进会有所体会,其中用粉红噪音脉冲信号测试喇叭的响应波形会有帮助。

25

主题

5

好友

50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53395
帖子
485
精华
0
经验
501 点
金钱
451 ¥
注册时间
2018-9-24
发表于 2023-11-23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学到不少东西

18

主题

1

好友

87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63901
帖子
884
精华
0
经验
872 点
金钱
838 ¥
注册时间
2022-5-12
发表于 2023-11-23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xu2gang1 发表于 2023-6-9 00:40
11 解码器
先说解码器,再说连接
解码器的用途,是把音源发出的数字音频信号,转化成模拟的音频信号

前后买了4台1794的解码,也有1798的解码,,被最近的双AK4499秒了,提升的不是1,2级的档次,发现之前的精心调功放音箱匹配大多是多余的,就像以前用普通单元diy音箱,怎么也调不出合适自己的声音,直到有一天拆了一对进口原装的音箱单元,更换了箱体和分频器,声音真的差别很大....所以这点个人观点不同,除非后面的功放音箱保真度不足。

18

主题

1

好友

87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63901
帖子
884
精华
0
经验
872 点
金钱
838 ¥
注册时间
2022-5-12
发表于 2023-11-23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lancelothy 发表于 2023-6-9 09:14
由于多个芯片并联会增加信噪比、增加左右对称程度,所以2x1794肯定比单个1794好听,4x1794肯定比2x好听。由 ...

大师说芯片的数量不能是6倍,要4倍或8倍   
话说还真好奇12颗芯片做出来是什么样子的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3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gzchanson2022 发表于 2023-11-23 12:35
前后买了4台1794的解码,也有1798的解码,,被最近的双AK4499秒了,提升的不是1,2级的档次,发现之前的精 ...

真正的区别在于外周电路,比如运放极度重要。芯片区别没那么大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3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clark8888 发表于 2023-8-27 07:08
楼主对很多原理都是半懂不懂,佩服敢写这么长经验总结文章,我却不敢化时间仔细看怕被混杂中的错误误导

电源线好歹我还半懂,别人是完全不懂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3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ab-cd 发表于 2023-11-23 07:32
"交响乐的最佳听音位置是指挥",赞同。经常到音乐厅听演奏,也常幻想能在指挥的位置听演奏就太好了,无他高 ...

对啊,我说的就是同频干涉,会大幅降低听感。过去是为了音量没办法只能一大堆小提琴合奏

11

主题

0

好友

94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10676
帖子
931
精华
0
经验
949 点
金钱
920 ¥
注册时间
2021-6-26
发表于 2023-11-23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xu2gang1 发表于 2023-11-23 12:54
对啊,我说的就是同频干涉,会大幅降低听感。过去是为了音量没办法只能一大堆小提琴合奏

管弦乐(交响乐)与多重奏(如4重奏)表达效果有点差别,管弦乐合奏产生强大声浪表达出作曲家强烈感受,单乐器就做不到了。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3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一点我对线材理论的理解:
首先,所谓电学,是电子量子行为的宏观统计学规律。电压、电流、电阻、电感、电容、趋肤效应。6大理论。
”科班“的线材制作理论,只关注电阻和趋肤效应:总线径够、总表面积够,就万事大吉。
但是,摆在明面上还有第7个理论啊:单位截面积最大承载电流。铜的单位截面积最大承载电流是3A/平方毫米。注意,这个值和电压无关,和电阻也无关。线材最少2.5平方,对应7.5A承载电流,如果功放60V,则对应450W,远超喇叭最大功率,绰绰有余。
但是,可但是,他们忽略了触点。触点处的接触面积别说1平方毫米了,可能0.01平方毫米都不一定有。因为它是微观上的接触。那么,实际电流远超最大承载电流。当电流超过最大承载电流后,经典电阻理论失效。局部变成了一个电容。电容是高通的,所以低频就过不去了。于是很好理解触点油的价值了。
继续,铜线是拉丝拉出来的,拉伸过程中必然发生断裂,断裂处的有效截面积大幅减少,又阻挡低频。这个就没法靠触点油了。解决办法是再结晶,即拉丝后让铜半融化,然后再冷却。商业术语叫单晶铜。
以上两点,都是基于最大承载电流推导出来的,怎么能当成玄学一棒子打死呢?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3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2gang1 于 2023-11-23 13:47 编辑

再说电源线的理论。
音箱就是个蓄能器。振膜一动,音箱就蓄积能量,然后带动振膜像个弹簧一样的振动。功放推动振膜是电流与磁场作用形成推力。那么音箱释放能量就反过来,线圈切割磁力线形成电流。由于电路是闭环,变压器和大水塘是巨大的蓄能器,这个电流被变压器和大水塘吸收后,又会再释放出来,然后推动振膜运动。这个振膜运动就是纯粹的杂波噪声了。而且,这个杂波电流会干扰功放的反馈,导致后面的正常声音出现颤动。
不单音箱是蓄能器,振膜、折环、弹波和磁体(感应涡流)也是,房间也是。而且这几个蓄能器的释放能量频率还不同。所以这些全部叠加起来,声音就变糊、拖尾,不通透。
这个问题咋办?功放和音箱都没辙。唯一的办法就是”排污“--把杂波的能量分散到市电网络里,让所有的邻居都分担一点,这样反流回音箱的杂波电流就小很多了。既然要”排污“,那么”排污管“就要尽量”粗“--电源线需要针对”排污“来做对应的设计。
说到这里,不能再把电源线理解为玄学了吧?
一旦发现了电源线”排污“的奥秘,就好理解了,不管多高档的系统,如果不”排污“,声音都会糊,必须要充分”排污“,声音才会通透。而且这个杂波是全频段的,不像喇叭线是频率越低影响越大。所以,电源线的价值是任何高价值器材都无法替代的独到价值。
不用多说了,剩下的靠耳朵体会提升程度吧。
有兴趣的烧友,私信留给地址。我寄个电源线你试试。来回邮费我出。试试又不会逝世,你又不是杨振宁,咋就对物理学那么自信呢?

18

主题

1

好友

87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63901
帖子
884
精华
0
经验
872 点
金钱
838 ¥
注册时间
2022-5-12
发表于 2023-11-23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xu2gang1 发表于 2023-6-10 23:50
20 听音术语
网上鱼龙混杂,有的人戴个几十块的耳机就敢大谈声场、密度、线条。所以需要提醒新烧友,得先 ...

这个章节梳理得很好,学习了

106

主题

0

好友

573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45782
帖子
439
精华
0
经验
573 点
金钱
333 ¥
注册时间
2022-1-26
发表于 2023-11-23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响器材就像【村超】一样,得弄出一些精彩的成品扬名国际,自然会吸引更多人的兴趣,我根本不认为发烧是小众这么一说,饱暖思音乐嘛

11

主题

0

好友

94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10676
帖子
931
精华
0
经验
949 点
金钱
920 ¥
注册时间
2021-6-26
发表于 2023-11-23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xu2gang1 发表于 2023-11-23 13:33
说一点我对线材理论的理解:
首先,所谓电学,是电子量子行为的宏观统计学规律。电压、电流、电阻、电感、 ...

提出2个思考点,市电回路是功放等效电路组成部分,存在R、L、C等因素。接触电阻不容易被重视,用微欧姆表(测量电流1安培)可以看到万用表显示不了的真相。另外变压器有相移特性与市电相位不同步,影响如何?似乎很少有讨论,当功率因素调整到1时,HI-FI表现如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