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94
- 在线时间
- 58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0-10-29
- 阅读权限
- 150
- 精华
- 0
 版主
当前离线
贵为穷人
  
- UID
- 64075
- 帖子
- 465
- 精华
- 0
- 经验
- 594 点
- 金钱
- 407 ¥
- 注册时间
- 2008-11-19
|

楼主 |
发表于 2014-5-10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战羽 于 2014-5-10 09:48 编辑
开阔,温润,清甜。
同CC311搭配,110一开声便展现出开扬,温润,爽朗的特质,极富现代感的音乐演绎,三段表现均衡,即便扭大音量也不会某个频段凸显,整体流畅明快,声音表现可谓“明朗流丽,空灵蕴藉”。高频细腻幼滑,分析力出色,有着开阔的音场,全然没有过往Class D的生涩刺硬,这也是本次试听的关注的焦点,CLASS D类功放虽能轻易将功率做大,但声音始终无法脱离生涩冷硬的窠臼,Devialet自家ADH技术确实不简单,得益于A类和D类放大线路的共同作用,目前看来解决了传统上Class D声音较机械的问题,它既不像传统的纯甲功放那么温暖饱满,也不似许多数字类功放那么清脆透明,而是在两者之间取一个平衡点。传统的A类或者AB类功放,通过零件的选择和线路的设计来实现设计师对平衡度的把握,很大程度反映了设计师的音乐取向和内在修为,而Devialet的ADH线路,或许开辟了另一条不同的路径,即通过A类和D类混合的比例来调整,既能拥有A类的温润细腻又获得Class D优秀的工作效率与输出功率,这无疑是两全其美的作法,事实上,帝瓦雷的表现果然是甜润通透依旧,加上可信的驱动力,真是不简单的入门机种。聆听穆特《卡门幻想曲》将穆特冷峻而又不失女性柔情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提琴的质感及音质、音色亦至真至美。列文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充满生机,全频相当均衡,动态对比强烈,声场定位均为一流。独奏乐器与乐团的比例恰当,表现出了穆特小提琴的丰润和韵味,音乐的张力十足,棱角分明,311给人格外松透的感觉,细节纤毫毕现,“松香味”十足。穆特的演奏个性强烈、突出,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听第四首Ravel: Tzigane 10:01/拉威尔:《茨冈》已是十分明显,这是一首供音乐会演奏用的小提琴狂想曲,乐曲吸收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匈牙利吉普赛音乐的特点,乐曲结构呈现自由奔放的风格,使人联想到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作者又将它配器成为小提琴与乐队的协奏曲,显得更为华丽辉煌,十分考机,帝瓦雷显然没有让人失望,一开始奏出的小提琴运用了吉普赛音乐特有的风格,自由的节奏、快速的双音进行及晶莹的泛音音响,311的高音华丽中带着坚定沉稳,使音乐色彩绚丽,展示出乐曲中豪放的一面。后面的小提琴旋律亦用泛音奏出,给人以很深的印象,伴随第二主题的再现,很快变成热情洋溢的倾诉,经过数次变奏,越来越华丽,仿佛置身吉普赛人歌舞飞扬的场景,抑扬顿挫中直达狂热的顶端,最后以三个有力的和弦结束全曲,十分钟仍是意犹未尽。
人声的表达自然明亮,有着积极向上的健康沉稳,结像稍有靠后,尤其将人声挖出背景的功力令人侧目,层次感优越,演绎爵士堪称一流,一张丹麦女爵士歌手ANNEKEI专辑《tsuki》的诠释柔婉优雅,声线之迷人,节奏之掌控律动让人拍案叫绝。低频不以坚狠沉实为诉求但颇具气势,线条清晰,钢琴表达形体感优越,质感通透。接下来的爵士名伶苏菲·蜜儿(Sophie milman)的一曲“I can’t make you love me ”,这首被众多大牌(Kenny rogers,Adele,Boys II man)等演绎的经典名曲,苏菲·蜜儿宽厚大气略带沙哑的嗓音听来缠绵悱恻,柔肠寸断,演绎极具功力的,110+311表达出了歌中的万般无奈和依依不舍,表情生动,轻易便带你融入这充满淡淡忧伤的歌曲意境中去,是啊,未想这么一部小小的110,竟然拥有如此丰饶多彩的音响底蕴。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