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596
- 在线时间
- 399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3-12-31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UID
- 88039
- 帖子
- 4948
- 精华
- 0
- 经验
- 4596 点
- 金钱
- 4505 ¥
- 注册时间
- 2009-3-14
|
本帖最后由 dyh8283221 于 2014-2-19 12:44 编辑
烧友们通常所说的东芝管,其实就是C5200,A1943,准确的说,是2SC5200,2SA1943,但这对“名管”在几年前出现了兄弟:TTC5200,TTA1943,给烧友们带来了很大的疑惑,他们采用相同的To-3PL封装,大致参数相同,TTC5200,TTA1943没有根据放大倍数范围再进行细分,Ic=1A的放大倍数在80到160,和O档的2SC5200,2SA1943相同,差距比较大的参数是Cob ,分别是145和200;
从Ic-Vce曲线来看,似乎是TTC5200,TTA1943要好些,但是Ic-Hfe曲线则显示2SC5200,2SA1943在大电流的时候放大倍数相对更坚挺一些,TTC5200,TTA1943的Ic-Hfe要痿得要早些。
大家对TTC5200,TTA1943和2SC5200,2SA1943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两者相同,是因为日本电子器件型号注册委员会解散了,所以东芝开始独立命名,而不再使用传统的2S开头的命名;又有人说,后生产的TTC5200,TTA1943是缩水产品,品质和参数相对老版有下降;还有一位玩管子比较多的达人,说两者的管芯面积都有区别,TT开头的要比2S开头的要小。总的规律就是:卖2S的就说2S好于TT,而卖TT的,就说两者性能完全相同。这些争论让买管子的烧友比较为难了,首先,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肯定在进步,买新产品性能有保障,且离散型控制更好,但如果新产品是以缩水为目的而产生的,就比较麻烦了。相信我们DIY坛子里面有深藏不漏的高手,帮我们解开这个迷雾吧,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