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823
- 在线时间
- 17247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5-13
- 阅读权限
- 150
- 精华
- 0
  
- UID
- 507776
- 帖子
- 7262
- 精华
- 0
- 经验
- 6823 点
- 金钱
- 5986 ¥
- 注册时间
- 2012-7-1
|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26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马飞云 于 2013-12-26 08:48 编辑
首先,我们解释一下“交流实效负荷电阻”的概念。以后为了区别起见,我们用Rac代表交流负荷电阻,而用Rdc代表直流负荷电阻。图5是一个电子管放大器的实际线路图。构成6H9C(即国产管6N9P或欧美管6SL7)管的屏极输出回路的,有Ra,Cc和Rc等元件。很显然的,电子管的直流屏流部分只通过Ra,不会通过Cc而跑到Rc里去,所以Ra就是直流负荷电阻Rdc。我们说过,随着交流栅压变动的屏流,可以分成为一个直流屏流和一个交流屏流相加。因此,除了上述的直流屏流还有一个Cc不能阻挡的交流屏流。换句话说,交流屏流不仅通过Ra,它还通过Rc。通过Ra后的交流屏流是经电源Eb和机壳的连接回到阴极、通过Rc的交流屏流,也是经机壳的连接回到阴极(图中代表接机壳)。所以对交流屏流来说。Ra和Rc实际是并联起来的两条通路,它们的并联电阻:RaRcRa+Rc就是所谓“交流实效负荷电阻”Rac。即Rac=RaRc;Ra+Rc。交流屏流在Rac两端的变动,引起屏压作相应的变动,所以我们绘动态曲线,必须把Rac当为真正的负荷来看待。在Ip,Ep坐标纸上所绘的动态曲线,是一条直线,换句话说,由各个变动着的栅压,屏压和屏流所决定的各点,恰好都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的绘法很简单(参考图6)。假定不加交流栅压时的屏压是250伏,屏流是2.5毫安,栅压是-2伏,我们很容易定出Q点如图4乙。现在假设由于栅压的变动,使屏流增加了3微安,而使屏压减低了3×Rac毫伏,假定Rac=40000欧, 则3×Rac=3×40000=120000毫伏=120伏。因此我们在Q点可绘一垂线,顺这垂线向上量一距离等于3毫安的变化,得点C,再经C点绘一水平线,并顺这水平线往左量一距离等于120伏的降压,得点D。然后通过D点和Q点绘一直线,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Ip—Ep动态曲线,也就是交流负荷线。
利用Ip—Ep动态曲线,我们很容易绘出Ip—Eg动态曲线(同时看图4甲和乙)。即把Ip—Ep动态曲线上各点的屏流和栅压值移到Ip,Eg坐标纸上,然后把这些点联起来,就是同一电子管的Ip—Eg动态特性曲线。例如图2甲中的1′,2′,3′,4′,5′各点就是这样从图4乙中的1,2,3,4,5各点决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