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48
- 在线时间
- 307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7-30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566906
- 帖子
- 107
- 精华
- 0
- 经验
- 148 点
- 金钱
- 65 ¥
- 注册时间
- 2013-2-20
|
本帖最后由 danway2013 于 2013-10-19 10:20 编辑
“煲机”与“煲耳” 有时候,新买回来的音响设备,包括音箱、功放等,需要进行煲机,对此,我似乎不太理解,特别是功放,还需要煲?
最近,我从货场淘得建伍A5蘑菇头一对,回来用于替代平板电视机的声音。接上后一听,觉得比电视机声音改善太多了,特别是低音,那种大动态,完全显露出来了,而原来电视机里几乎听不到的。然而,高音却很不爽,高底音很不平衡,我甚至怀疑高音喇叭坏了。
听了几天以后,高音渐渐显露出来了,声音也趋向自然平衡了,真的有很大的变化,此时,我终于相信有煲机一说了。
于是,我回想两年前我淘得JBL4206箱子一对,拿回来后接上去一听,觉得满耳朵的音箱声。与此相同,一对英国JWP-1箱子也是如此,声音听起来也不爽,没有细听,很快就拆下来打入冷宫至今。
昨天,受这对建伍蘑菇头A5的影响,想弄回A7听听,结果网上有人说,CM-11“秒杀”A7,劝说我买来了CM-11。正好办公室桌面上有对先锋SN-701箱子(组合机套件)。替代后,速度和解析力改善了,但听起来怎么都不如先锋的箱子舒服。是CM-11本身不好呢,还是听习惯了,自己的耳朵也要“煲呢”?
结论是,机要煲,耳也要煲,因为听觉习惯也会影响对器材的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