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592
- 在线时间
- 13293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7-3
- 阅读权限
- 120
- 精华
- 0
 
- UID
- 61271
- 帖子
- 5297
- 精华
- 0
- 经验
- 3592 点
- 金钱
- 5084 ¥
- 注册时间
- 2008-11-1
|
发表于 2023-9-6 21:3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u 于 2023-9-7 03:57 编辑
卫中 发表于 2023-9-6 18:53
请教:没有音调调节,小音量时如何保持充沛的高低音,增加等响度?
對,使用響度控制。但別期待聲音會上層樓。
聲音不是簡單的高音,中音,低音。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低音和高音範圍。響度控制從何頻率以上或以下開始增強會最合適呢?(事實上是衰減某一段中頻)
所謂的聲音清楚,指的是樂器整段頻率,和人聲整段頻率清楚,也就是響度的提升必須包含某樂器全頻段。好比中低頻提升若不夠,吉他內部就像塞了棉被,活潑的聲音就沒了,
即使同樣的樂器,不同的錄音,頻寬也不同,因此很難面面具到,
而複雜的錄音,好比古典音樂,包含多重樂器,不同樂器的頻寬還會重疊。這時,響度控制和音調控制都會顧此失彼,總有一個樂器聲音會變形。音調控制和響度控制若這麼有效的話,那何必使用更高級的機器呢?
我在 1980 年時迷上響度控制。記得我最喜歡的組合是 50k 的電位器,中央抽頭接 0.1uf/10k, 5.6k/0.047uf, 6.8k/0.068uf
前者低音彈跳在很多錄音都非常好,但當時流行的 ABBA 卻有氣無力,這就是頻寬不對的後果,Polar 唱片的錄音師有不同的品味。後兩者是低音充足,適應不同種類的錄音較強。
當時也想跨入古典音樂,除了少量特殊效果的序曲之類,其他都聽不下去,響度控制也無能為力。
所謂的大聲聲音比較好,是利用你耳朵在大音量時,飽和的容忍度高,這樣在小音符時,雖然能量不成正比,仍然有足夠能量去體會。
解鈴人要繫鈴人,你一定要從源頭找出問題。遇到沒高音沒低音的情況,響度控制不是解藥。
這很難,論壇沒人討論,大多 DIY, 看到 RMAA 的頻響平坦之後, 就放手不管了。
我也注意到有論壇常客,討論非響度控制不可的做法,他們的工藝卡住了,這樣不會再進步了。
我從 2015 年起寫的調音心得,以及後來在不同回文的場合,都在討論可能出錯的地方。我不是郎中,不會拍胸脯保證藥到病除,若您的工藝有十個錯誤,那就要一個一個慢慢修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