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82
- 在线时间
- 2151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12-13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AUDIOALMA 肇庆「藏峰音响」
 
- UID
- 105848
- 帖子
- 1442
- 精华
- 0
- 经验
- 982 点
- 金钱
- 879 ¥
- 注册时间
- 2009-5-21
|
我敬爱的黄生新贴:
我常說﹕
買音響要用耳朵,要用心聆聽感受,不能用眼睛看對眼了就買
因為有時候眼睛所見與耳朵所聽到的感受可能大相徑庭,不可不慎!
話說
不久前洪弟兄從錦全二手店買了一套yba簽名前後級
後級是左右單聲道各自獨立mono/mono兩部
洪弟兄是名符其實的好奇寶寶
抱回家後迫不及待,趕緊拿螺絲起子來打開箱蓋
欲窺簽名內部的佈局與他的現役yba 1號MONO/MONO有何不同?
結果
眼前所見,令他大失所望
因為他發現簽名後級內部所用的零件反而比1號後級少
譬如﹕1號後級的大電流功率晶體每聲道用12顆
但簽名系列每聲道只用了6顆,足足少了一半的數量
審視完後他馬上打電話向我請教為何如此?
這問題問的很好,請容我花點篇幅來做個解釋:
Yba
所用的鐵殼功率晶體是MOTOROLA公司的全對稱功率晶體
這顆功率晶體上市時間已超過二十年以上
但對一些老設計師而言,它是不可多得的寶物
每顆可提供10A的電流,而且耐壓又高,極適合用來做大功率放大器
通常設計一部每聲道100瓦的放大器只要用上4顆就綽綽有餘
但是
YBA 1號「立體二聲道後級」每聲道用了6顆併聯
YBA 1號MONO/MONO則每聲道用了12顆併聯
然而,簽名系列MONO/MONO單聲道後級與1號後級相同
每聲道卻只用了6顆功率晶體
記憶中
最早喜歡在功率晶體上拚數量表現的是美國THRESHOLD公司
當時的THRESHOLD後級
洋洋洋灑灑每聲道併了拾幾顆到幾拾顆的鐵殼功率品體
其實不用聽聲音,光看這樣的陣丈就能迷死一堆發燒友排隊購買
基於這個賣點的啟示
國產雅×音響後來居上,乾脆直接公然宣稱他們的後級是仿THRESHOLD線路
當然,拜THRESHOLD的福氣,也曾經造成短暫的轟動
那麼
是否功率晶體併聯越多聲音就越好聽呢?
對YBA來說答案是否定的,反而併聯愈多,聲音的品質愈難掌控
因此,為了忠於原音,以及基於聲音藝術工作者的良知
在YBA最高旗艦的簽名後級上每聲道他只用上六顆功率晶體
因為他本人很清楚,用過多的『數量』是基於商業賣點考量
是為了商業利益,不是真正為聲音的「質量」思考
在我職退之前
當然我們也有做過晶體『數多』這樣的實驗
結果與YBA的理念不謀而合,確實數量用愈多質地愈差
尤其是聲音的『聚焦』愈不精準,還有低頻的層次愈模糊愈不自然
就如同投影機,投影倍數愈大,影像愈模糊不清
還有,如同騎協力單車,愈多人同時騎,愈難同步協調合作
但是
有沒有優點呢?當然有,『數大就是美』
這很容易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進而達到創造佳績的目的
當然,在技術上而言;併聯愈多驅動電流愈大
低頻的控制力及衝擊力也愈大
這很容易
讓人有力大無窮的感覺,但其實這只是一時的錯覺假像
怎麼說呢?放張鼓聲還可以蒙混過關
來張長笛、豎琴、或大提琴之類的獨奏就HOLD不住馬上會露出馬腳
好友
孫超大師不久前寄了一封MAIL給我
在附加檔案裡有幾張他的攝影作品,檔案名稱「颱風過後的荷花依然美麗」
池塘的荷花拍得美極了,與他的陶版畫同樣迷人
我去電跟他請教用什麼廠牌相機及鏡頭拍的?
他是這樣回答我的「好作品不一定要用好相機及好鏡頭,端看您對美學的素養夠不夠」
唉!
真是一語提醒夢中人,聽君一席話勝讀萬卷書
這讓我回憶起當年我曾問YBA
為何簽名後級用的功率晶體反而比1號後級用的數量少
YBA的回答是「不在於數量的多寡,端看你要的是什麼聲音?」
結論
孫大師與YBA兩位重量級人物是我在不同領域的導師
而兩位在藝術的素養與見解方面竟然不謀而合
這讓我更加學會如何謙卑更加敬仰兩位藝術大師的風範與風骨!(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