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遥plus 于 2012-8-7 14:42 编辑
朋友购买了琴谱d1 ,朋友看上了d1小巧的外观,不错的音质,就买了一台,搭配琴谱的v6音箱。可听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推v6并不合适,
v6是中庸的低音,看样子其实就是peerless的3寸全频喇叭,这喇叭素质其实很不错的,就是灵敏度不高,d1那1.5w的功率确实费劲,后来在我的推荐下,
他用d1来推一对灵敏度105db的飞利浦全频喇叭。过了段时间,朋友还觉得不够完美,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
1声音不够柔顺、甜美,高频有点毛糙,解析力不够
2 v6灵敏度低,噪声很低,但是推了灵敏度105db的全频喇叭,噪声有点接受不了。
3 左右声道对称度不高
唉,发烧路漫漫,慢慢来吧。对于6n3推6p1这种电路,也不用太用什么补品原件。
拿来机器后,拆机,发现我靠,琴谱这东西板子连线竟然都用胶水粘着,不好拆啊,用的双面板,而且想拆板子的话,
必须得把上面焊的引线全部焊下,废了半天劲才拆下来。有的地方不得不用暴力拆解:
板子是双面板,查起电路比较费劲,首先解析力的问题, 输入电容和极间耦合电容原机用的是这种cbb电容 直接更换,直接更换为意大利av的发烧耦合电容。
阴极电阻我加大了一点,加大到350欧,减小了一点点屏流,因为推灵敏度特别高的喇叭,细腻是最主要的,功率足够。 尤其这个阴极旁路电容,泄特!这么重要的地方用了个这电容: 直接换掉,换成了化工顶级的BP无极电解,中高频都有提升,容量实验后,减小到47u ,计算下截止频率为9.6hz 完全足够,但对中高频的提升很大。如图: 阴极电阻、阴极旁路、输入和极间偶合电容的位置:红圈里面的
原机用的直流供电,直流供电声音比较死板,当然不会特别甜美了,变压器灯丝输出交流电压为6.6v,直接供灯丝没问题。 灯丝已经一端接地,不用担心灯丝引入的噪声。图为拆下直流的桥和电容:(拆下后在桥的地方做了两个小跳线,保证灯丝接通) 电路上的音质问题基本解决。 噪声问题: 把板子拆开后,双面板需要两面看,才能弄明白电路的连接: 如图我标的四支电容从左到右为1234 都为400v 100uf
输出变压器B+的滤波电路为 CLC电路 滤波电路已经在图中标出 用示波器测量在B+处有将近60mv的交流脉动,这是噪声的主要来源。 电感的位置不能增加更大的,那我们只能增加电容,2号电容为前级供电,测得6n3的屏极脉动极低,不用管它。1号电容为电感前电容,不用太大,那我们需要加大的就为3、4号的并联电容,从板子下面引双绞线到板子前面,我并联了两支450v220u的红宝石电容, 这样总的L后的电容量加大到 640uf原机并联了一支cbb电容提高电容速度,我们就不用再增加薄膜电容了。电容没有地方安放,只好用热熔胶粘住: 更换完电容和电阻的样子: 此时测的B+处的跳动降低为峰值15mv左右,如图: 输出端子处的交流脉动也降低到峰值15mv左右:耳朵离喇叭很近才能听到一点,完全满足夜间推高灵敏度音箱的条件使用。 声道不对称问题: 这个简单,直接用一支双声道对称度高的alps16型电位器换掉原版上一般的国产电位器,问题解决,但是alps的轴很长,锯掉了一块:
最后更换了电子管: 前级管更换为美国GE的5670 后级管更换为俄罗斯的6n1n : 完毕,最终音质基本是预期的效果。可能还有点小惊喜呢,呵呵 更改后的外观: 试听: 总结: D1的电路设计略有复杂,比如用直流供电,直流供电的声音虽然可以更纯净,但是声音中却缺少了灵气,不鲜活,而交流供电中,处理好接地和灯丝连线双绞等问题,灯丝交流噪声基本可以避免。我们为的不就是音质么。 D1的偶合电容确实得改,改成mkt或者mkp材质的发烧电容,会给你带来惊喜。 阴极旁路电容一定得改,改成无极电容或者高素质电解电容并联小薄膜电容的形式,容量根据自己所好,容量大对低频有帮助,容量小中高频好些。 滤波电容确实小点,造成B+处滤波不干净,最终使底噪变大,适当加大滤波电容是有好处的。 更换管子后,确实提升明显,尤其5670比6n3确实细腻不少。 此机器拆主板非常费劲,我是做了吃螃蟹的人,弄清楚电路后,其实如果摩我说的那几个主要位置,可以不用拆主板的,主板后面除了管座什么都没有。增加滤波电容可以直接在电感的引脚处加,其他的拆件时直接暴力拆下,原件也不很发烧,不值什么钱,大可不比惋惜,呵呵。祝大家玩的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