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82
- 在线时间
- 2151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12-13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AUDIOALMA 肇庆「藏峰音响」
 
- UID
- 105848
- 帖子
- 1442
- 精华
- 0
- 经验
- 982 点
- 金钱
- 879 ¥
- 注册时间
- 2009-5-21
|
寫這篇文章的用意只是用來傳達我的「理念」與澄清事實
無意引起筆戰,若有錯誤之處敬請指正!
想寫
這篇文章的動機是,因為下篇「調音實例」的主人是位A類嗜好者
他現有的二套系統,後級全是A類
一套是PASS的ALEPH 5 另一套是KRELL的大怪獸A類後級
認識我之後,經我詳細的解釋
他對於A類的崇拜似乎開始有點動搖,想換機的念頭正逐漸萌芽
我告訴他
如果只有A類或管機的聲音才會溫暖好聽
那全世界的音響廠商一定會奉為圭臬,一窩風都只做A類擴大機
其他AB類D類H類擴大機一定乏人問津
沒有廠商願意投入生產行列
記得二十年前,很多初入門者最常問我的一句話是「老板,有賣管機或A類擴大機嗎?(
通常
對於初入門者我都會耐心解釋
首先我會先解釋何謂「A類擴大機?」
簡單說就是把擴大機的工作偏壓電流調大,只要開機隨時處於A類工作狀態
好處先不談
因很多設計優秀的擴大機都做得到,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如
那壞處呢?很燙,耗電較兇,不環保,零件燙久會氧化變質,聲音也會跟著變
平常開機就很燙
到了夏天更燙,大人或小孩只要一不小心,很容易被燙傷
總之
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AB類的設計及零件搭配得當,同樣能發出好聲
那做A類除了違背環保法則之外,其他一無是處
此外,那A類就一定會好聽嗎?
舉個實例
當年我在 當時A類擴大機受雜誌的鼓吹
確實也風光一陣子
當然我也隨消費者的意識一起加入A類擴大機的熱銷行列
當時
最轟動賣最好的A類擴大機就是MF的A1 A類15瓦擴大機
當時的零售價不及萬元
此機一直是我店中的暢銷機種,雖然賺的利潤不多,但供不應求
直到後期,情況開始改觀,到後來愈賣愈少,愈賣愈心虛
因賣愈多售後服務的機會愈多
最後連廠商都不得不停產,因大燙了,散熱不夠,常有機會燒功率晶體
其實
除了A類散熱及耗電的問題是我所不能容忍之外
主要原因是
我在仔細及很客觀的比較之下,發覺A類擴大機並不如傳說中的美好
這句話如果有人不認同
那我肯定你可能沒聽過好的AB類擴大機,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每次
解釋完A類的缺點之後接著我會做個實驗印證
我拿MF的 A1與 綜擴做比較
先讓客人聽A1的聲音,然後再聽 綜擴的聲音,然後問何者佳?
八九成的客人都說 的聲音好很多
好在哪裡;層次、光澤感、通透度、空氣感、活生感,尤其活生感好最多
而A1除了溫暖較引人注目之外其他項目SOSO
但溫暖感 照樣不缺呀!而 一直都只做AB類呀
可見問題不在於線路設計是A類或AB類
而在於音響設計者對聲音know how的掌控及認知
我曾問 對於A類擴大機有何看法?
他竟然很直接的說;就是把能量消耗在散熱片的低效率設計
以上所寫出的是過去所經歷的經驗分享
逝者已去
那遠的不談我們就來談前陣子發生的事實
很多人都知道
K.FENG在未結識我之前用的是某國產A類25瓦綜合擴大機
而且似乎對它很忠誠;情有獨鍾,一用很多年
記得
第一次去他家調音時我花了不少精神來調音
但除了溫暖感之外,我要的「活生感及靈氣感」始終一直欠缺
我告訴K.FENG是否可以考慮換機
我想K.FENG是內行人,他曾在我的試聽室聽到令人感動又鮮活
又令人難以忘懷的聲音竟然是發自平價的器材
返回家後曾讓他挫折一段時間
他當時聽了我的建議決定換機,原本有意換我的綜擴,我予以婉拒
請他直接換 前後級
終於有一天讓他在二手區挖到寶,以40K代價買到 前後級
收到貨當日馬上與他現役的A25相較,A類再度對上AB類
結果呢?還用說嗎?
過沒幾天
在MY/AV二手區就見K.FENG在賣他的那台A25綜合擴大機
直到今天
KEFENG換來換氣還是在用他的 前後級
再次印證A類或AB類跟聲音無關
還是那句老話「黑白貓理論」;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才是好貓(
談完
A類擴大機
我們接著來談管機,過去在台中電子街經營「
經常也會碰到客人問我「管機好或晶體機好?」
每次聽完這句話
我通常會很直接地反問客人「你認為外國人好還是本國人好?」
然後
緊接著再問他「我現在說話的聲音是晶體機聲還是管機聲?」
當我問完這兩句話
客人總是笑笑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
我向客人解釋;管機也有調得很好聽的產品,也有聲音很爛的產品
並非只要用管子做放大就是「好聲」的保證
就
如同外國人也有好人也有壞人,本國人也有好人也有壞人
管機或晶體機只是用來達到音樂訊號放大的手段之一
所以只能算是方法並非是結果
就像
我現在講話的聲音,無論好不好聽,有沒低沉,有沒有磁性
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就是屬於我自己原來的聲音
絕不會是屬於管機的說話聲或是晶體機的說話聲
所以
好器材的基本條件至少應該做到忠於原音「傳神又傳真」
如何才能達到終極目標「重現原因」
不在於使用何種方式;晶體或管子
端視於設計者調音的功力及對音樂的認知及對聲音需具有敏銳的辨識能力
過去
曾有機會問過 本人對於管機的看法
他說「管機就像你吃了沾蜂蜜的糖果」
坦白說
這句話我無法完全認同
因過去經營音響店時我也曾聽過很多優秀很忠於原音的管機
我們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我想 欲表達的或許是說管機較有音染較不夠中性的嫌疑
其實
我個人一開始也是管機的愛好者,不過我個人較偏愛前管後晶的玩法
因管機後級在低頻的衝擊力上有它的天限
我的第一台管機前級
是我從日本秋葉原電器街買回來自己DIY的LUX管機KIT
而且
我在 音響店時,起先也都是以賣管機為主力產品
因當時所碰到好的晶體機實在很少
普遍的晶體機都是偏瘦偏乾少溫暖也沒什麼三D空間感
爾後
會遠離管機的原因是晶體機後來愈來愈進步越做越好
加上賣管機的售後服務較多較麻煩
還有就是不環保,很燙,燙久了管子會老化,需換管等等,很不方便
最後
因緣際會下接觸到 更讓我決定耍更換跑道
因我發覺所有管機的優點
都可以在 找得到
此外 AMP絕對不燙,冬天溫溫的,夏天也是溫溫的,絕不燙手
就如同我的平價AMP[也一樣
絕不用擔心耗電及溫度的問題
之前
有很多人拿同價位管機來跟我 綜擴PK
個個都是灰頭灰臉的回去
高雄WESO及ERWIN SU兩位網兄之前也都是管機的愛用者
之後換了我 綜擴
才知道原來他們的管機,除了有管味之外其他都不如我的綜擴
到底
我收藏 前後級有何不同,請看前級的內照圖
機內用了很多RIFA的高級電容
還有,電源部份用了大電流的方形橋式整流
我這台還有唱頭放大線路
這台
是 剛出道時的產品,當時為了打響知名度
補品好料不計成本
結果上市後才發現周遭的產品都是用料及聲音平平
不必大費周章花心血用好料增加成本即可輕易勝出
因此就縮手不再用同樣的補料
以致
後來的 產品最多只用WIMW及ROE電容
與我相同用料的3號前級
全球可能不超過10部
之前曾有意出售,但內人反對
她說再過幾年要搬回宜蘭定居養老,要用它來當床頭音響
至於聲音呢?內人與我都承認比2號的韻味好很多
所以
常說東方人喜歡用眼睛買音響
如果要好看
最好機內多設計一些觸控電路或保護電路
塞得滿滿的鐵定會更有看頭
但試想
我們養一個小孩比較好調教,還是養一堆小孩比較好調教?
所以好零件要用到「對」的地方才有效
知道如何調音才是藝術與技術的最佳呈現
通常一台前級只要兩個穩壓IC
加幾個濾波電容即OK了
大陣仗的電源供應可確保聲音的密度與收放自如的控制力
這才叫錢要花在刀口上,好零件用到對的地方才是重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