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机基础] 无取向矽钢片退火工艺

[复制链接] 查看: 4020|回复: 2

80

主题

3

好友

94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91505
帖子
1065
精华
0
经验
940 点
金钱
875 ¥
注册时间
2011-9-5
发表于 2012-2-18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取向矽钢片退火工艺
1、 退火温度

温度不宜选得过高,以能够恢复到原磁性水平为限。退火温度偏高,固然可以进一步改善磁性,但相应会影响绝缘涂层或使叠片粘结。冷轧取向电工钢带(取向硅钢片)一般选用800±10℃。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片(无取向硅钢片)选用680-750℃,退火温度高于750℃,应严格控制炉内保护气氛为无氧化气氛。

2、 退火时间

指炉内温度达到设定退火温度后的保温时间。实际退火时间是根据退火方式、退火炉型、装炉量、装炉方式以及铁芯尺寸等因素而定。为了防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热应力导致铁芯冲片变形,必须适当控制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加热方式最好选用从铁芯冲片侧面加热,以实现均匀快速加热。冷却速度视装炉量而定,应低于30℃/时,装炉量更大时,还应该更低些。

3、 退火气氛

选用以铁芯冲片不氧化、不渗碳和电工钢带片(硅钢片)表面绝缘涂层无明显恶化为原则。最好选用含氢2-10%的氢氮混合气体。加入少量的氢可确保铁芯冲片不氧化。保护气体中的露点一般应在0℃以下。

4、 严防渗碳和氧化

冷轧电工钢带片(冷轧硅钢片)含碳量一般小于0.003%,因此在消除应力退火时,必须严防渗碳,以免恶化磁性。炉用材料,如炉罩、底版应选用低碳钢材,冲片表面的残余油脂,应在退火前清除,防止冲片氧化是消除应力退火效果的重要措施。除合理选用退火气体外,在实际操作时,首先要确认炉膛密封是否完好。同时,在送电升温前,先通入保护气体进行炉内清扫。

这个也可以参考下,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一、 将待退火硅钢片装入铁盒(按硅钢片尺寸大小,注意装箱最好不要超过三层),装架,每箱硅钢片上覆盖一张略小于铁盒的盖板(最好用硅钢片材料做),吊至炉膛内,锁好炉盖.
二、 将大华表的三只热电偶安装在炉体上,装上烟囱,打开排气阀门.
三、 检查电气柜的电压、电流、仪表是否正常,装上大华表的记录纸,检查记录纸的正常走纸(首先打开电源开关).
四、 将温控表的初始温度设定为400℃,检查功率表的各项电流是否一致,在确保调整一致后,打开加热开关进行加热.
五、 检查电房仪表的正常与否,进行煺火炉的功率调整.
六、 接好氮气,检查是否漏气,并检查循环水的正常供给.
七、 在温度升至400℃时,打开氮氮气阀门,注入100-200ml的氮气,此时将循环水的阀门打开.
八、 温度确定升至400℃时,进行恒温,恒温1小时左右,并确定大华表温度也在400℃左右(此时废气不是很多).
九、 保温完毕后,将温控表设定为500℃,进行加热,此间注意电流表的状况是否一致,有问题及时处理.
十、 温度升至500℃时进行恒温45分钟左右,此时看炉体有无变化,是否有漏气现象,循环水供给是否正常.
十一、 恒温完毕后,将温控表设定为600℃,进行加温.将氮气调压阀调大,注入200-400 ml的氮气,此时废气较多.
十二、 温度升至600℃时,恒温45分钟左右,此时看一看电压是否正常.
十三、 最后将温控表设定为680℃-750℃(根据硅钢片材质而定,冷轧无取向硅钢片低牌号国产B50A600、50W600、50AW600、50WW540以下一般退火温度在680℃左右,进口同等材质可适当+20℃,无取向高牌号一般退火温度在750℃左右.冷轧取向硅钢片一般退火温度为820℃左右).氮气可以开大一些,或保持400 ml的氮气,此时废气较多.
十四、 温度升至设定温度后,恒温时间不可少于2小时,大华表也应在设定温度上下,此时可将排气阀门关小一些.
十五、 结束后,将排气阀门关小(不关闭即可),氮气注入在100-200ml,循环水阀门可关闭(出水阀门一直是打开的),关闭加热开关、电源开关.
十六、 检查无误后,该炉硅钢片去应力退火过程进入自然冷却状态,当炉内温度降至380℃以下(最好是350℃)方可出炉.

80

主题

3

好友

94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91505
帖子
1065
精华
0
经验
940 点
金钱
875 ¥
注册时间
2011-9-5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虎胆龙威 于 2012-2-18 22:21 编辑

输出变压器与硅钢的关系(二)
这就是用有输出牛的功放硅钢片(胆机或石机),重播CD、VCD、DVD音乐要比石机“好听”许多(显得不那么刺耳)。故有些名厂的石机也采用“牛”做输出如McIntosh(麦景图)。有些中低档胆机之输出牛,干脆就只照顾低频,高频到那里一概不管。此类胆机虽有充实的低频但高频暗淡,久听会感觉“闷”得难受(如今发烧友的耳朵已修炼的挑剔的很)。现今的音箱好象在
暗中为胆机弥补这“高频不足”,把音箱的高频做的较靓,甚至用高灵敏的号角单元,那种“不足”也就不显得那么突出了.

一支宽频响的Hi-Fi输出牛,其电感漏感(leakageinductance)比(LL)很大(即较大的电感(inductor),极小的漏感)。故通常用电感漏感比(LL)来衡量一个输出牛的优劣。下面我给大家谈谈对输出牛具体的要求:

初级电感(pri-inductor)LL=K·(Ra-r1)/2πfmin其中:Ra是放大器的最佳负载阻抗(optimumplateload),r1是输出牛的初级直流电阻。K是一个系数,当

要求频响曲线不均匀度为-3dB,或允许初级阻抗变化30%时,K=1;当要求-1dB或允许阻抗变化10%时,K=2;要求-0.5dB或允许阻抗变化5%时,K=3;fmin:所要求之最低频率。

初级漏感(pri-leakageinductance)Ls

Ls=K·Ra-r1/2πfmax

其中:fmax系所要求之最高频率,当允许初级阻抗变化30%时,K=0.8;允许变化10%时,K=0.5。

输出牛直流电阻

单端(single-ended)输出牛,初级电阻r1=0.5·Ra(1-η);次级电阻r2=r1(N2/N1)

推挽(push-pull)输出牛

初级电阻r1=0.414·Ra-a(1-η)

次级电阻r2=0.586·Ra-a(1-η)(N2/N1)

其中:Ra系单端放大器(single-ended)最佳负载阻抗(optimumplateload);Ra-a系推挽放大器(push-pull)最佳负载阻抗;η为变压器的效率(efficiency),一般取0.75~0.9,功率越小η取值越低。

输出牛直流电阻不宜过大,否则将影响瞬态(transient)、解析力及动态范围(dynamicrange)。

由于变压器中存在电抗(reactance)成分,其感抗(inductivereactance)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使得其输入阻抗(inputimpedance)亦随之变化,一般中频段呈一定值不变。而低频段,随频率的降低而急速下降,高频段又随频率的上升而升高。当阻抗偏离放大器的最佳负载阻抗(optimumplateload)较多时,放大器将产生严重的波形失真,且输出功率亦下降。故一般要求变压器的输入阻抗(inputimpedance)变化<30%。

1

主题

0

好友

29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10998
帖子
405
精华
0
经验
298 点
金钱
295 ¥
注册时间
2011-10-8
发表于 2012-2-18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