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40
- 在线时间
- 345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5-6-25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398080
- 帖子
- 922
- 精华
- 0
- 经验
- 640 点
- 金钱
- 578 ¥
- 注册时间
- 2011-9-16
|
唱盤的工作不僅要提供唱片準確穩定的轉速,並且還要支援唱臂與唱頭循跡,唱臂的性能受到唱盤的限制,實際上唱盤唱臂和唱頭是三件不可分離的東西,因為當你想測試其中一樣的性能時必須與其他兩樣一同工作。今日傳統式唱盤主要分膠帶驅動和直接驅動兩種設計,它們各有自己的優點,如果設計和製造精確,帶動和直驅唱盤都能達成理想的工作。
70-80年代,直驅唱盤雖然流行,但並未影響高級帶動唱盤的地位,如今許多聲譽昭著的帶動唱盤仍受到發燒友的熱愛,事實上帶動唱盤可以做到最佳的避震效果,尤其是越來越流行的副底座(Subchassis)懸掛設計特別令人滿意,副底座是一塊用彈簧支持的懸浮式板,彈簧安裝在唱盤主座上,由於轉盤和唱盤都安裝在副底座上而馬達則裝在主座上,馬達與轉盤之間用膠帶環套,因此有效地隔離了馬達振盪,同時副底座也可以避免受外來的機械振盪和音波振盪影響,對重播音質的清晰度可以明顯改善。目前不少採用副底座的帶動唱盤為三點式彈簧懸掛設計,但是單用垂直彈簧支援副底座還會發生搖擺,為了進一步穩定唱針循跡,有些唱盤還採用了水平彈簧懸掛系統。
為了要保持唱針準確循跡,唱臂的軸承必須穩定和摩擦力低,此外唱盤的軸承也一樣重要,在轉動時一定要十分順滑,絕不能產生任何振盪,摩擦力也需要儘量減少,帶動唱盤可以用較重的轉盤增加轉動的慣性來達成持續速度穩定效果,直驅唱盤的轉盤直接安裝在馬達軸上,用石英鎖或其他侍服系統控制速度的準確,直驅唱盤只能靠避震腳隔離外來的振盪,因為馬達與轉盤直接耦合在一起,如果馬達工作不夠順滑寧靜必然影響轉盤和唱針循跡,幸而直驅馬達轉速很慢,但仍然有超低頻振盪問題,一般直驅唱盤為了減輕馬達的負荷,所用的轉盤重量較輕,雖然用電子化控速,從測量數值來看似乎甚佳,但用輕轉盤因慣性動力少,會產生動態扭力變化問題,並且也容易在轉盤和唱臂上產生諧振,這就是許多輕型直驅唱盤音質欠清晰的原因。
唱針在唱片上循跡時每平方寸面積上的壓力高達三百噸,因此經過高電平訊號刻紋時,唱針與片紋的磨擦力增加可能將轉速拖慢,這種現象在輕轉盤上最明顯,如果採用重型轉盤由於慣性作用可以矯正速度變化保持轉速持續穩定,使抖擺率減少,所以高價的發燒級唱盤多數均採用重唱盤的設計。
唱頭與唱臂配合需要注意低頻諧振點
唱針裝在針杆上,針杆與唱頭內有彈性的物質連接,這個彈性的大小即為唱頭的柔順度,唱臂質量輕重與唱頭柔順度高低配合會產生不同的低頻諧振點,如果唱頭與唱臂的諧振頻率在耳聞範圍以內就會對唱頭的輸出頻應有很明顯的影響,諧振頻率導致唱頭輸出頻率範圍中在某幾點特別增強,例如在極低的耳聞頻率中諧振增加了唱針活動幅度,在最高的耳聞頻率中則使唱針的振動速度提高,這都影響到唱頭的循跡性和音質。
如果唱頭和唱臂配合所產生的諧振低於耳聞頻率範圍和高於彎曲或偏心唱片產生的超低頻,就可以避免影響循跡,唱頭的輸出也可以更平直,理想的諧振頻率應在10Hz附近,不宜低於7Hz或高於15Hz,這個諧振頻率是由唱頭柔順度與唱臂質量的配合決定。一般而言,高柔順度唱頭應配輕質量唱臂,低柔順度唱頭宜配重質量唱臂,唱頭的柔順度在說明書規格上可以找到,唱臂質量雖然在規格上不常注明,但憑唱臂的形狀與結構可以估計,通常直線形唱臂和唱管較細的一類多屬於輕質量唱臂,有些臂管用碳纖維或聚合石墨等原材料製造更能減輕質量,S形唱臂的質量多數會比直線形唱臂重,當然也有些例外的情形,總之,如果唱臂的質量集中在接近軸承部分它的有效質量一定較輕,一般唱臂為了配合唱頭柔順度的提高都趨向減輕質量設計。
唱臂循跡誤差應小心調至最低
固定框軸的唱臂因為活動是弧線性,所以不可以在整個唱片紋範圍保持無軌誤差,不過只要唱頭的位置適合與唱臂補角正確,就可以將軌誤減至最小,調校軌誤需要用一種簡單的測量器,價錢不貴,HiFi迷不可缺少,如果在距離唱片中心二寸半位置將軌誤角調到接近零,在片紋的其他部分軌誤亦不會太大,假如不超過2度是不易聽出循跡誤差失真,唱臂的有效長度減少軌誤,但卻增加了唱臂質量,現在多數唱臂的有效長度為9寸左右,很少有超過12寸的設計。
唱臂向心力需要偏壓補償
弧線循跡唱臂的另一個問題是會產生向唱片中心活動的趨勢,稱之為向必力,唱臂上心須裝置偏壓補償,調准後才可保持唱針對兩邊音槽有均衡的針壓,由於唱臂向唱片中心活動時向心力逐漸改變,所以唱臂的偏壓補償也需要隨著唱臂活動位置而改變,目前的設計不外三種,包括靜態,動態和磁抗原理,只要設計和調校準確,均可達成正確的補償效果。
直線循跡唱臂理論上可以達成無軌誤的循跡,實際上今日最精密的直線循跡仍然會有0.2度左右的軌誤,當然這樣小的誤差是可以忽略,直線循跡唱臂一般都採用光電感應伺服系統控制用馬達驅動唱臂活動與唱針在片紋中活動速度同步,光電伺服系統的工作原理並不複雜,當唱臂無片紋的正切循跡角出現偏差時,就會有一個微小的光速照在光敏電阻止,這個訊號策動伺服馬達稍為移動唱臂直到光敏電阻不再受到光束照射為止,但因為馬達矯正唱臂活動和停止的時間總有一點延遲,所以不可能保持軌誤絕對為零。
抖擺率數值可作參考不同測量方法不能比較
唱盤的抖擺率數雖然需要參考,但抖擺率卻不能表示唱盤重播音質的優劣,而且測量抖擺率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用不同的方法測出的數值有很大的分別,所以只有用相同方法測量的抖擺率才可以比較,一般廠家喜歡用WRMS數值,因為百分率是抖擺變化的平均值,它的數值較小,顯得更有吸引力,但卻沒有太大的意義,德國工業標準(DIN)方法測量抖擺率是連峰值計算,故百分率數值較大,可靠性亦較高,不過通常測量唱盤抖擺率均採用一個固定音調,這與實際使用時播放音樂的複雜音調有差別,因為當循跡時針壓隨著片紋的電平改變也會影響輕轉盤的速度穩定,只有重型轉盤才能保持穩定轉速,抖擺率也真的降低。
隆震與訊噪比表示噪音高低
唱盤的隆震(RUMBLE)是規格中更重要的一項,採用分貝數值表示從馬達和轉盤軸承產生的振盪,嚴重時可以用耳朵聽出,想知道唱盤隆震多少只需在播唱靜樂段時扭大些擴音機的音量,應該聽不出低頻哼聲增加最理想,假如有明顯的哼聲從揚聲器播出,唱盤便會較高的隆震。
另一與噪音有關的數值是訊噪比,這是測量音響系統中連接上唱頭後的背景噪音,只要將擴音機與唱盤連接,輸入選擇調在唱盤位置,開啟電源掣不用轉動,將音量逐漸扭大,如果只能在距離揚聲器很近時才能聽出嘶聲或輕微哼聲那已合格,假若扭大些音量已聽到哼聲,表示唱臂馬達洩漏磁場被唱頭拾取或者其他部分產生交流聲影響唱頭。
還有一點很值得注意的特性,這就是唱臂諧振,測量時需要用特別的試測唱片,這個測量可以顯示唱盤與唱臂受音響回授的影響,但一般唱盤的規格中多不將它列入。不過自己也可以用簡單方法試測唱盤回授的敏感性,只需將唱臂降下使唱針壓著靜止的唱片上,將擴音機音量扭到正常聆聽位置上,用手指連續敲唱盤面板,如果聽到揚聲器發出清楚結實的聲音屬於正常,若發出拖長的顫抖聲而且混濁不清,那就是有音響回授問題,墊上特製的避震腳可以改善。
唱片發生諧振亦能影響音質
唱片膠本身是一種容易產生諧振的物質,在重播時如果發生諧振必須使唱片緊貼著唱片墊,因許多唱盤上的墊都做成脊紋形,雖然比較美觀,但卻使唱片與墊之間有空氣存在,結果更容易使唱片諧振,較佳的設計是用平面墊接觸唱片紋,更有效的辦法應採用唱片穩定器,有些設計良好的穩定器還能矯正不太彎曲的唱片,如果你的唱盤馬達扭力較弱,應避免使用金屬餅型唱片裝,否則可能給馬達帶來過多的負荷以致影響速度準備,但可用塑膠制的唱片鉗,現在也有附加式真空吸力唱片墊,不過有的唱盤不合用,而且售價十分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