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339
- 在线时间
- 730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8-31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UID
- 19433
- 帖子
- 11516
- 精华
- 0
- 经验
- 4339 点
- 金钱
- 4042 ¥
- 注册时间
- 2007-2-28
|
在发此帖子之前,有感于家电论坛的一个帖子,一个卖家说他的露华士H2读碟性能很好,就是对黑胶碟不感冒.这时有个网友说:千万不要再读黑胶碟了,再读光头就要废了!
CD对于怎样的碟,工作起来肯定是有区别的.完全关闭功放音量,打开你的CD机盖,仔细观察机芯和尤其是仔细听光头的机械声音,放一张原装正版碟,会发现光头移动快速准确,托盘电机转动稳定轻松,整体安静平稳;这个时候再放入一张D版碟,如果质量是过关的话,会发现区别不大,尤其是早期的如八九十年代的大量流行歌曲D版碟,说真的音质还是非常好的.现在由于CD不流行了,D版也少了,质量也更差了;再放入刻录碟,会发现刻录碟对读曲最大影响的是刻录碟的重量,片基过厚和过薄的,都没有那么流畅,甚至会引发噪声.
以上都是在光头秒杀正版、D版和K版的中档CD机的观察结果。现在回到话题,话说所谓的黑胶碟。
黑胶碟一经面世,赞美得很厉害。首先引用它的介绍:“黑胶CD兼容黑胶的高保真和CD的低噪音,开创靓声新纪元后期母带德国精制 革命性的唱片制作新技术 录音现场并赋予音乐本身。首先,制作人和录音师等人自行开发了音频处理软件,在纯净电源及高精确度的数码规格,并从艺术的角度调整与处理能量的密度,动态及频宽等。在压制CD时以特殊的材料和工序,提升镭射光束读取讯号的精确度,降低因CD及机械振动造成的失真等。并以最直接及最耗时的方式,制作出比一般CD母盘还要精确数十倍的黑胶CD 碟。黑胶CD采用独家专利的生产技术,它不存在压铸损耗和格式转换而导致音质劣化的弊病,特殊材料的运用让黑胶CD更经久耐用。简单的说,黑胶CD采用独家专利的技术,加上艺术感觉的处理,即使在普通CD机上亦能取得(黑胶唱片)般的音乐享受。开声确为惊人,音场超级宽阔,人声真实,实在是不愧为黑胶CD 。”
实际上我们经常碰到的黑胶CD是怎么样子的呢?我测试了3张所谓的黑胶碟,一张是刻录的,许冠杰88年演唱会现场LP转录,广州富盛峰哥的作品(此哥在广州音响界基本无人不晓了);一张是古璇黑胶CD;一张是国内引进版黑胶CD《荷塘月色》。可以说分别代表了刻录、D版和正版了。测试机器是马兰士CD-16F,这里不讨论音质,讨论的仅仅是读曲对光头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哪种碟,“总有不爽的时候”。这种不爽跟普通的D版或者刻录碟是有区别的。普通的读曲困难的碟,状态一般总是一样,但黑胶碟不一样。可能这次畅顺些,但下次会卡卡卡的响(一定要关闭功放仔细听否则不能听到),问题非常严重。最后把手头所有的约20张黑胶碟换来换去,结果是一样的,经常会出现问题,读取不畅,转动有比较大的噪声。注意:这些状况,在平时听歌的时候你不一定会发现,必须关闭音量,甚至打开CD盖去观察和聆听才能发觉。
越是高级的CD机,区别应该越加明显。为了你的CD机,不妨仔细观察一下它对黑胶CD的感冒度,心里有底。
网络除了一大堆赞美词之外,也有给出黑胶CD实际的现状是:黑胶CD其实是为了迎合部分发烧友对黑胶LP的臆想,其实就只是黑色的朔料材质做的CD盘,是盘基加了深色染料而已。这种深红色的染色盘基依然可以让光头读写染料层上的数据,但那是光头为抵抗反射率的折损,加大输出功率的结果,让光头短命是一定的。
初步结论是:黑胶碟CD应该是个迎合心态的伪产品,反面影响应大于正面,综合性能还不如普通CD。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