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放耳机] 47耳放折腾贴 47耳放DIY详细操作指南

  [复制链接] 查看: 66601|回复: 165

35

主题

6

好友

578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9884
帖子
6062
精华
5
经验
5780 点
金钱
5563 ¥
注册时间
2008-4-9
发表于 2011-8-30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虫虫小林 于 2011-8-30 06:29 编辑

(一万字的文章写出来不容易 如果大家觉得对DIY有帮助 请多多支持。。。)

虫版47耳放折腾说明 虫虫小林版本47耳放DIY详细操作指南

  大约在一年前,本人开发了一套耳机放大器。其原型是比较著名的47耳放。原版47耳放是由外国朋友设计的,由于电路中有很多以47为参数的元件所以取名为47耳放。本人在原版47的基础上,对布线、参数、以及电路结构做了一定的优化并同时开发了耳机保护电路和稳压电源。为了和大家分享已经公开了全部技术资料,详情请察看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439295
  自本人开发47耳放以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由于结构简单、元件好配、设计合理、工作稳定等诸多优点得到了不少朋友的支持。一部分朋友已经装出来了并向我反馈了装机心得,还有一些朋友装好后一直使用至今。
  但当初设计47耳放的时候并非只想让它成为单一用途的47耳放,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此电路的兼容性很强,能够使用现有的47耳放PCB板并通过简单的修改轻易的改造成其他结构,而且品种很多,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出板至今却很少见到有人发现这一强大动能,更别说完全发挥出47的能力来了,有的改造也仅仅是更换发烧零件等投入大且效果不明显的方案。毕竟DIY在于折腾,通过自己的改造得到自己最满意、最适合的声音,并从中得到快乐才是DIY的意义所在。所以今天发一篇文章详细的介绍47耳放应该如何折腾,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由于本人论坛ID为:虫虫小林,所以下文中本人设计的47耳放简称为“虫版47”)

  PCB是电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电路中元件的参数不会是唯一的。为满足不同需要使用者在必要的时候会对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自己的要求,所以本人设计的PCB从来都是不标参数的,但是会标明元件符号并提供电路图。这样就能看清楚元件在电路中的位置,改进或维修也会比较方便。

  言归正传,首先看一下虫版47的原电路图。为了方便大家看清结构,用一个基本电路结构表示两个声道的放大电路,元件符号为一个声道并用括号标注另一声道元件符号。C05、C06两个超前补偿电容对电路结构影响不大,所以为看清结构直接删掉。浮地电阻和电源部分也直接无视了,仅讨论放大部分。

电路图1.jpg
  看电路结构U1是基本的正相比例放大结构,U1输出端经过47欧电阻连接至电路输出端同时也把输出的电压信号直接输入给U2。U2是电压跟随结构,功能类似缓冲器。U2将U1输出的信号“复制”了一遍后同样也通过47欧电阻连接至输出。这样U1、U2 形成并联结构但又并非完全同步,感觉U2好像是在U1有动作之后才动作的,给人一种步调不一致的错觉。而其实际上这两个运放只有少许的相位差而已。这样做的特点是为了增加了运放的电流输出能力,同时也对整体电路的声音进行的修饰。
U1、U2分别是两个运算放大器,在设计PCB的时候采用双运放芯片。其中一个芯片进行两声道的放大部分,另一个芯片进行两个声道放大后的电压跟随。这样分工明确,两声道也相对对称。更重要的是可以更换不同的运放而不用担心左右结构不对称。
接下来分别说明一下虫版47可以构成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修改方式以及方案扩展。
  方案1
  标准版的虫版47耳放
  没什么好介绍的,之前的文章已经详细地介绍过了,直接上实物图。

照片1.jpg
  左边为裸板,可以看清元件符号;右边已装好,可以看清元件内容。互相对照,方便弄清符号对应元件。
  此方案是最初开发虫版47的标准电路,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大家直接按照电路图焊接即可。运放使用飞利浦拆机的5532,成品电路可稳定工作。适合推动大部分高阻耳机和一部分低阻高灵敏度耳机。对于声音因每个人口味不同暂不作评价,大家可以自行测试。

  方案2
  更换电容(新手专用,大侠请无视)
  这个方案说来比较蛋疼,操作作方式也十分简单。换电容也是发烧友磨机必备的一项工作。由于电容对音频信号影响比较大,所以更换电容相比那些更换电阻、线材、接线柱的做法来讲要理智的多,得到的改善也是相对比较明显的。
  操作方法:找电容换上去就行了。
  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在此就不作说明也不上实物图对照了。虫版47中有4个对信号有较大影响的电解可以换,分别是 C01(C02)、C03(C04)。更换时要根据整体电路注意参数的选择,参数过小很可能会影响低频。具体参数选择参考方案3。
  方案3
  更改放大器放大倍数
  耳放也是放大器的一类,既然是放大器那就一定会有一个稳定的放大倍数。但是由于使用情况的不同,比如耳机阻抗及灵敏度不同,需要的放大倍数也不是唯一的。标准版虫版47放大倍数为2.4倍左右,适合目前大部分高灵敏度耳机。但是如果使用阻抗较高且灵敏度偏低的耳机,2.4倍就显得不够了,那么就需要通过修改参数来提高放大倍数了。
  放大倍数主要是通过R03(R04)、R05(R06)两个电阻决定的,其倍数为R05(R06)的参数除以R03(R04)的参数的结果再加1。根据公式可知若想增加放大倍数则可以通过增大R05(R06)或者缩小R03(R04)来实现。相反要想缩小放大倍数缩小R05(R06)或者增大R03(R04)即可。
  当然参数也不是可以胡乱修改的。电路反馈结构为交流反馈,R03(R04)、C03(C04)两个元件的参数会影响反馈的截至频率。如果想通过缩小R03(R04)来提高增益又不改变其截至频率的话,C03(C04)的参数也要以同样的比例增大。
  若想通过增大R05(R06)来增加增益的话就没有那么麻烦了,直接增加参数即可。不过这里要说明一下,有些极少数运放输入阻抗较低需要的反馈电流较大,增大R05(R06)会降低反馈深度甚至引起电路故障。另外,运放反馈电阻的参数我习惯和运放输入对地的电阻保持一致,这样可以统一两个输入端的偏执使运放工作更稳定。也就是说如果修改R05(R06),我会把R01(R02)也修改成相同的参数。而C01(C02)与R01(R02)构成输入端的滤波电路,增大R01(R02)会降低输入滤波的低频截至频率,虽然不会对声音有什么严重影响,但是在这里还是提一下比较好。
  操作方法:更改R03(R04)、R05(R06)参数至放大倍数满足个人需要,必要时对C03(C04)参数做调整以便使电路正常工作。
  方案扩展:方案3可以与方案2搭配使用。具体操作参考前文。
  方案4
  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
  47线路最早是老外设计的,现在的虫版47是本人在老外设计的电路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所得的。与老外的电路相比有几点明显改进。首先增加了浮地电阻修改了参数,其次增大了两个退藕电容,最后更换了运放同时使用了交流反馈线路。当然PCB布线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 然而为什么要改为交流反馈呢?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运放在此电路下工作的更稳定。原版47使用OPA2132这个失调电压较低的FET输入型运放,在直流反馈模式下输出中点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使用NE5532这类失调电压较高的BJT输入型运放在直流反馈模式下问题就会比较大了,会有较高的直流输出,有时候甚至高达50MV!毕竟每个运放的指标都不会那么完美,但又不能因为指标上的不足放弃一种运放特有的音色,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把线路改为交流反馈。于是虫版47变以交流反馈的结构出现了,同样使用5532的条件下,交流反馈结构可以把输出中点控制在1MV之内,相对于之前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改善。如果大家使用漂移较小输入阻抗较高的运放,或者不喜欢此类结构的话可把交流反馈改为直流反馈。
  操作方法:直接把C03(C04)拆掉原来的位置用导线短路。

电路图2.jpg
  在电路图中用灰色表示删掉的部分,用红色表示新添加的部分。

照片2.jpg
  方案扩展:此方案可以与方案2、方案3任意组合搭配使用。具体操作参考前文。另外可以在改为直流反馈的基础上短路伏地电阻修改电路参数为原版47结构。
  方案5
  RA1结构
  RA1是歌德的一款经典耳放,其知名度非常高而且电路非常简单并且非常廉价。看到内部机构的人都大呼坑爹。RA1的本质就是一个4556运放为核心的最基本的比例放大电路。要说“特色”也只能说前面两个电容比较有特色了,别的真的没有什么玄机,完全可以靠虫版47经过删减得到同样的结构。
  修改电路结构后

电路图3.jpg
  操作方法:拆掉C03(C04)、R07(R08)、R09(R10)、U2,短路C03(C04)、R07(R08),最后,运放用NJM4556D。
  上一张实物图

照片3.jpg
  这样一来电路结构就和RA1一样了,但是参数还是有些差距的。如果想继续向RA1靠拢可以把参数也一起改了。
  操作方法:C01(C02)取5UF,R01(R02)取100K,R03(R04)取122K,R05(R06)取465K。
  方案扩展:此方案可以与方案2、方案3任意搭配使用。也可以参考方案4将C03(C04)装上变为交流反馈结构,便可适应更多运放并对声音润色。具体操作参考前文。
  方案6
  更换不同运放
  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在PCB设计时考虑到U1、U2两部分可能使用不同运放所以把前后分别设计成两个IC。这里介绍一下如何更换不同运放使用。主要讲的内容并非简单的把运放拆下来再换上去,而是如何将两个参数不同的运放更合理的并联起来。
  并联大都是为了提高电流输出能力,但是像运放、二极管三极管这类非线性元件是不能够直接并联的。以运放为例,两个运放指标并不可能完全一致,输出电压若有微小差异都会使得电流从一个运放输出端流入另一个运放的输出端。静态下会大大增加整体电路的功耗,负载情况下不但不能提升输出电流,还会使其中一个运放损耗另一个运放输出的电流。所以通常放大器并联都会在输出端串联一个电阻匀流。作用就是平衡两个运放的输出电流。
  虫版47电路的两个运放就是分别串联47欧电阻后并联的。第二个运放为电压跟随结构使得两个运放输出端电压基本一致。两个运放输出端分别经过47欧电阻后汇合,两个47欧电阻上承担的电压也是基本一致的,这样两个47欧电阻上的电流,也就是两个运放输出的电流也会是基本一致的。就算两个运放输出会有不同,在静态环境下也是一个运放的输出端经过94欧电阻缓缓流入另一个运放的输出端而不是直接流入(运放输出漂移大都是毫伏级别的,夹在94欧电阻两端通过的电流也是毫安级别甚至是微安级别的所以很安全),在动态环境下也能保证两个运放可以大致平分输出电流而不会互相抵消。
  但有的时候并非需要两个运放输出电流保持一致。前面说了由于两个运放功能不同可以更换不同的运放改善其声音,由于两个相同阻值的匀流电阻存在即使更换了不同的运放,前后两个运放输出的电流也基本是一样大的。所以很多朋友在U2处使用了大电流的运放后声音还是显得有气无力。如果想要两个运放根据自身的条件合理分配输出电流的话,就要改变R07(R08)、R09(R10)两个电阻的参数了。
由于R07(R08)、R09(R10)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基本一致的,所以流过R07(R08)、R09(R10)两个电阻的电流和电阻本身的阻值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U1输出电流与U2输出电流的比值为R09(R10)与R07(R08)阻值的比值。
  知道了上述比例关系便可以按照自己需要的比例控制两个运放的输出电流了。当然若想制定出合理的参数还需要参考运放的资料,了解需要使用的运放的输出电流能力。
  有些运放在资料里面注明了短路限制电流,比如AD827:平均32ma;LF353:最小10ma,平均40ma,最大60ma;NJM4558:最小5ma,平均25ma,最大60ma;NE5532:最小10ma,平均38ma,最大60ma。有些给出了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比如OPA2132:输出+-10V电流为45ma左右。还有些直接给出了输出电流,比如OPA2604:输出电流35ma,短路限制电流40MA;NJM4556D:输出电流70ma,输出+6V可达到100MA,输出-6V可达200MA。
  看了上面的数据也明白了为什么原版47会使用OPA2132,歌德RA1为什么会使用4556。
了解大致参数后就要确定电阻的取值了。比如U1使用AD827,U2使用NJM4556。AD827短路电流平均为32ma,若想稳定工作必然不能使他工作在极限环境下。NJM4556输出电流可以大于70ma。假设当4556输出50MA时827输出5MA,那么R07(R08)就要是R09(R10)的10倍大小。考虑到电阻太大会引起较大的电压损耗,所以建议两个电阻并联后的整体参数不要大于30欧。这里R07(R08)取220欧,R09(R10)取22欧即可。
  操作方法:更换R07(R08)、R09(R10)至合理参数即可。
  电路图就是虫版47电路,结构上没有变化只是参数做了修改。
  直接贴出实物图来供大家参考。

照片4.jpg
  实物图仅供参考,参数需根据个人需要选择,若是用其他运放请自行取值。
  方案扩展:此方案可以与方案2、方案3、方案4任意搭配使用。具体操作参考前文。
  方案7
  运放前推后结构,大环反馈模式
  一段时间之前,一个朋友使用虫版47之后和我分享使用心得。他说把电路中的R07(R08)拆掉后声音会变得比较好听。一开始我还觉得他把电路装错了,但仔细观察电路之后恍然大悟,原来漏装R07(R08)两个电阻之后电路变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结构。

电路图4.jpg
  前面说到,U2为电压跟随结构,总体上看类似缓冲器。而U1是比例放大结构,将反馈取样点设置在U2之后。虫版47去掉R07(R08)后总体电路便形成了运放推缓冲器且大环反馈的前推后结构。这样前面运放U1只进行放大不承担电流,而后面的U2只输出电流不进行放大,分工明确。大环反馈稳定整体电路的增益,所以此时电路结构合理不但没有因为漏装两个电阻引起故障,反而得到了一个全新的电路结构。
  同样,这个电路也可以用方案6的思路去解释。R07(R08)去掉相当于R07(R08)的阻值无穷大,而R09(R10)为47欧,按照比例 U2输出电流应该是U1的正无穷倍,也就是说U2输出电流而U1不输出电流。
  由于是大环反馈所以R09(R10)不会影响到输出,此时R09(R10)位置上的47欧电阻不再起到匀流作用,在这里会增加输出的损耗,所以最好将它短路。

电路图5.jpg
  操作方式:拆掉R07(R08)、R09(R10),用导线短接R09(R10)。
运放还是选取方案6所使用的AD827+NJM4556DD,827指标高作U1,4556电流大作U2。

照片5.jpg
  方案扩展:此方案可以与方案2、方案3、方案4任意搭配使用。具体操作参考前文。另外还可以选取不同运放测试,具体参考方案6且不需要修改电阻参数。
  方案8
  运放前推后结构,小环反馈模式
  在方案7中已经详细地介绍了运放前推后结构大环反馈模式电路的修改方式以及工作原理,在大环反馈模式中U1只进行放大,U2只负责输出电流。最后输出的信号是反馈给U1的,也就是说最后输出的声音理论上是U1的声音,U2的存在只是让输出电流的能力提高了而已。现在有很多耳放线路为了追求声音的风格放弃了稳定的大环反馈结构,而是采用小环路局部反馈加缓冲的结构。于是我们也可以根据虫版47的电路修改为这样的结构。
  前面的方案7已经形成运放推缓冲的结构,在方案7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改进即可变为小环路局部反馈的结构。
  若小环路反馈,U1便可以独立工作单独完成放大部分,将放大后的信号传递至U2,U2再将输入的信号进行缓冲。都说一种运放一种声音,虽说电压跟随结构可以按照前面的信号输出相同的信号,但也是不会和前面的完全一样的。所以使用这种结构会对音色造成一定的润色而不会对失真度有太大的影响。综合来看这种结构还是值得尝试的。
  通过观察电路可以发现,要想实现小环路局部反馈结构只需要在方案7的基础上将R15(R06)接在U2输出端的那一脚连接至U1输出端即可,而U1输出端刚好有之前拆掉R07(R08)电阻的脚位可以利用,所以改起来非常方便。

电路图6.jpg
  操作方式:拆掉R07(R08)、R09(R10),用导线短路R09(R10),将R05(R06)靠近板子边缘的一脚接在已经拆掉的R07(R08)位置上靠近IC的焊盘上即可。

照片6.jpg
  由于两个焊盘距离太近只能将电阻立起来,电阻立起来之后高度会增加不少,如果要使用单运放转双运放的转换板,或是使用虫版47专用的扩展板(下文会提到)的话这两个立起来的电阻的存在显然造成了很多不便。这时不得不把早已经被我们无视的C05(C06)的位置拿出来是用一下了。R05(R06)与C05(C06)靠近IC一边的焊盘是连通的,我们可以将R05(R06)靠内侧的焊点向下移动到C05(C06)的位置上,这样电阻就可以躺下了。只是方向是斜的。
照片7.jpg

  如果觉得斜的不好看可以继续发掘资源,将刚才移动的焊点继续下移,与R03(R04)共用一个焊盘。

照片8.jpg
  方案扩展:此方案可以与方案2、方案3、方案4任意搭配使用。具体操作参考前文。另外还可以选用不同运放测试,具体参考方案6且不需要修改电阻参数。
  方案9
  输出串联电阻作用及取值
  说到输出串联电阻,很多人应该都会表示很疑惑。通常为了减小线路损耗都会尽量降低线材的电阻,现在为什么还要在输出增加一个电阻呢?当然这个电阻不会是那么随便加上去了,增加电阻肯定有它的作用所在。
  首先要从耳机单元的阻抗说起。阻抗并非耳机的直流电阻,阻抗的定义是在线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单位还是欧姆。阻抗由电阻、感抗和容抗三者组成,但并非三者直接相加。现在常见的动圈耳机单元内部主要是由线圈、永磁铁和震膜组成,交流信号流过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与单元内部的永磁铁产生相互作用推动震膜并发出声音。
  既然是线圈,那么线圈本身就可以看成一个电感,是电感就会有感抗。那么在交流条件下内部会产生反向电压对传入电流产生阻碍使阻抗增加。另外线圈在磁场中震动切割磁力线,做类似发电机的运动,内部也会产生电压影响传入信号造成阻抗变化。当然影响耳机阻抗的因素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做重点介绍了。耳机阻抗较高,功率较大,单元尺寸较大的耳机这类现象就越明显。
  我们看到耳机包装上面参数介绍的阻抗,实际上是耳机在1KHZ正弦信号下的阻抗。为了反应耳机在各频率下的阻抗特性,可以用阻抗曲线在表示。
  从网上搜索到了几款常见耳机的阻抗曲线,其中有我正在使用的森海塞尔HD595,还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HD600、HD650、拜亚动力DT990。

曲线图.jpg
  从图中可以出,几款耳机的阻抗特性趋势都很类似。在100HZ前后会有一个明显的高峰,然后逐渐降低恢复正常。10KHZ左右开始,基本是随着频率增加阻抗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低频和高频部分相对阻抗会比较高。
  大部分放大器都是对电压信号进行比例放大的,输出的是一个电压信号。而作为负载的并非是一个纯电阻元件,由于耳机在不同频率下电阻不同,所以即使输出相同大小的电压信号不同频率下功率也会不同。结合阻抗曲线图中的趋势不难想象出这样的曲线给人的感觉就会是低频和高频的功率相对较弱(这里暂不讨论其他因素对听感的影响,比如频响等,只以功率为基准进行讨论)。一个功率放大器输出按照一定比例放大的电压信号却因为负载阻抗在各频段的不平衡导致输出功率的不平衡,这难免让人感觉有些别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在输出端串联电阻。这样在负载中串入电阻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阻抗变化导致的功率不平衡。
  工作方式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一个定值电阻和一个可变电阻串联,并给其施加恒定的电压。当可变电阻的阻值减小时虽然整体电阻减小,电流增大,但是由于该电阻分压也会随电阻的减小而减小,所以功率不会明显增大。反之当电阻增大时虽然整体电阻增大,电流减小,但是由于该电阻分压随之增大,所以功率也不会明显减小。这样便可以使耳机在工作时不会由于阻抗的变化而造成功率上的相对的大幅度变化。
  就拿HD595为例,如果不在耳机上串联电阻,由于100HZ下阻抗较大,几乎是1KHZ的4倍。如果直推耳机,在100HZ下输出功率会是1KHZ下的4分之一。
  串联电阻后会对上面的现象进行修正使得阻抗在升高时依然保证输出功率的相对稳定。HD595的阻抗根据频率的变化大致在50~220欧之间变动,根据计算串联电阻选用100~120欧比较合适。此时不论耳机阻抗在50~220之间如何变化,功率依然可以保持稳定。
  为了说明问题自己绘制了HD595在1V交流信号输入时串联不同阻值电阻下阻抗与功率对应关系的曲线图。
  首先,没有串联电阻时耳机阻抗与功率关系如图。

曲线图1.jpg

  可以看出在耳机阻抗为50欧时功率约为20mw,功率算比较大了,但当耳机阻抗变为220欧时功率却不到5mw。基本上有4倍多的差距,可见如果放大器直推,100HZ左右的声音功率会小很多。
  若串联50欧电阻耳机阻抗与功率关系如图。

曲线图2.jpg

  这时我们发现不平衡现象已得到明显的改善,耳机阻抗在50~220之间变化时功率的差距不到2倍,虽然还是有较大差距但是相对于之前直推造成的4倍差距来讲已经很不错了。而功率也由之前的20mw~5mw降低到了5mw以下。
  串联电阻阻值继续增加到100欧。
曲线图3.jpg

  此时功率的不平衡现象有了极大的改善,曲线基本上是平稳了,在阻抗变化的范围内功率仅仅在2.3mw~2.5mw之内小幅度的变化。此时整体功率也随之剧烈的减小。
  若使用先前计算的120欧电阻进行串联,曲线图如图。

曲线图4.jpg

  此时整体功率变化幅度依然保持稳定,与之前串联100欧电阻相比会有些许改善。而此时功率已经下降到了2mw左右。
如果使用这个耳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100~120欧电阻串联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继续增大串联电阻的阻值以便弄清其变化规律。
  增加电阻至200欧。
曲线图5.jpg

  此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功率随阻抗的增加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原本直推功率随阻抗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不仅仅被改善可以说被彻底逆转了。为之付出的代价就是功率减小到了1MW左右,已经比值推功率小了很多倍。
  最后用220欧电阻进行测试。
曲线图6.jpg

  220欧电阻串联后经过参数计算验证了上面的说法,功率随阻抗升高的幅度变得更大,整体功率也变得更小。
  根据前面几个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耳机原本由于自身阻抗增加导致功率下降的问题可以通过串联电阻得到改善。而串联电阻的阻值越大对此现象改善的效果就越明显。但是随着电阻参数的增加会产生越来越大的损耗,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耳机输出功率越来越小。所以串联这个电阻时不但要考虑耳机的阻抗特性还要考虑放大器的输出能力。对于一些输出电压幅度较低功率较小的耳放应该尽可能的减小串联电阻的阻值,这样才能在改善功率波动的同时满足正常使用的需要。
  比如HD595耳机,如果放大器使用双15V供电下的47耳放,输出可以达到12V的最大值,其有效值至少也有8V。按照8V计算串联120欧电阻后也可以在耳机端输出100WM以上的功率。所以在这里100~120欧都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本文中讲述的主要是以功率平衡为目的计算串联电阻的取值。但是如果考虑其他因素,比如放大器和耳机的频率相应。就算功率平衡了声音也不一定是平衡的,所以具体取值不能只考虑功率波动,最重要的还是根据声音来调整参数。如果使用其他耳机和放大器的组合,请参考前文自行取值。该方案主要介绍串联电阻的作用及取值,接下来介绍各种电路下增加输出电阻如何修改PCB电路,具体应用电路见下文。
  方案10
  RA1结构增加输出电阻
  在方案5中已经详细介绍了如何将虫版47修改为RA1结构。结合方案9可以在RA1电路的输出端增加电阻来改善功率波动。电阻取值参考方案9,在这里面就先使用100欧电阻做示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自行选取合适的参数。

电路图7.jpg
  操作方式:拆掉C03(C04)、R07(R08)、R09(R10)、U2,短路C03(C04),将R05(R06)靠近板子边缘的一脚接在R07(R08)靠近IC的焊盘上,输出串联的电阻装在R07(R08)位置上。

照片9.jpg
  方案扩展:此方案可以与方案2、方案3、方案4任意搭配使用。具体操作参考前文。另外还可以选用不同运放测试。调整R07(R08)大小到自己喜欢的声音,具体参考方案9。
  方案11
  运放前推后结构,大环反馈模式输出串联电阻
  该方案同样也是对方案9的典型应用。前面的方案7中提到的运放前推后结构大环反馈模式也可以经过修改得到输出串联电阻的结构。通过观察方案7的电路发现,只要在方案7的基础上将R05(R06)连接至输出端的一脚接在R09(R10)与U2输出脚的交点上即可。

电路图8.jpg
  操作方式:拆掉R07(R08)、R09(R10),将R05(R06)靠近板子边缘的一脚接在R09(R10)靠近IC的焊盘上,输出串联的电阻装在R09(R10)位置上。
照片10.jpg

  方案扩展:此方案可以与方案2、方案3、方案4任意搭配使用。具体操作参考前文。另外还可以选用不同运放测试。可调整R09(R10)大小到自己喜欢的声音,具体参考方案9。
  方案12
  运放前推后结构,小环反馈模式输出串联电阻
  既然运放前推后结构大环反馈模式输出可以串联电阻,那么小环反馈也是可以通过修改电路实现输出串联电阻的结构的。而且该方式更简单,不需要两个脚挤一个焊盘。方案8的电路已经是小环反馈结构了,取样点并不在输出端。所以在输出增加电阻的时候并不需要修改反馈环路。只需要在方案8的基础上将输出串联的电阻装在R09(R10)位置上即可。

电路图9.jpg
  操作方式:拆掉R07(R08)、R09(R10),将R05(R06)靠近板子边缘的一脚接在已经拆掉的R07(R08)位置上靠近IC的焊盘上,输出串联的电阻装在R09(R10)位置上。

照片11.jpg

  方案扩展:此方案可以与方案2、方案3、方案4任意搭配使用。具体操作参考前文。另外还可以选用不同运放测试。可调整R09(R10)大小到自己喜欢的声音,具体参考方案9。
  方案13
  虫版47耳放U2扩展板
  大家可以看到虫版47耳放的结构为前后两个运放,而第二个运放为电压跟随结构,U2的作用类似于缓冲器。现在市面上很多耳放都是采用运放推对管的电路形势。我们能不能在虫版47的基础上通过通过简单的修改实现上述结构呢?答案必须是肯定的,而且可以有很多种折腾方式。
  首先用一种最基础的运放推对管缓冲电路形势举例。
电路图10.jpg

  这是一个比较基础的运放推管大环反馈结构的电路。对管部分用了最简单的结构,两个二极管做大管偏压,R1、R2提供偏流,R3、R4两个输出电阻与对管形成局部反馈稳定三极管工作点。前面方案7中介绍的前推后结构大环反馈模式与这个结构上完全一致,区别只是第二级的内容不同。方案7中使用的是运放而现在这个电路中用的是红色部分的电路。我们便可以通过转接板的形势将电路中的红色部分做在一块小电路板上,在把输入端、输出端、电源端按照运放的脚位以插针的形势引出,便制成了这个U2扩展板。
照片12.jpg

  U2扩展板本质上是一个用于代替U2的小电路板,本质就是一个缓冲器。照片中所展示的是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缓冲器结构,我们也可以使用其他电路结构制作U2扩展板,比如两个单运放、两个缓冲芯片,甚至使用更复杂的线路将虫版47变为莱曼、SOLO、拜亚A1等名厂名机的结构。如果今后有条件会开发更多的扩展板并向大家公开电路和PCB以满足大家的DIY需求。

  操作方式:根据需要使用虫版47U2扩展板(可自行设计制作),拔下电路中的U2插上扩展板即可。
方案扩展:该方案的兼容性很强,可以与方案2、方案3、方案4、方案7、方案8、方案11、方案12互相搭配使用,在标准版虫版47还可以更换运放并参考方案6调整合适的电阻值分配运放和扩展板的输出电流。

  虫版47目前能折腾得而且比较方便折腾的感觉已经都总结出来了,几种方案互相组合最后也能有几十种电路出来了。能提供的资料大致也都发出来了,希望对大家DIY有帮助。
最后发几张虫版47-U2扩展板配合方案7的照片供大家欣赏。


照片13.jpg

照片14.jpg

照片15.jpg

照片16.jpg

照片17.jpg

照片18.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0经验 +66 魅力 +11 收起 理由
carlsa + 1 构思严谨!
tbbrln + 2 乐于助人
yacasu + 2 + 2 精品制作
music02 + 1 用心啊
bigeyesming + 1 专心,专业,专注。。。

查看全部评分

196

主题

1

好友

343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广州石牌水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140
帖子
4155
精华
0
经验
3437 点
金钱
2071 ¥
注册时间
2005-5-7
发表于 2011-8-30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样子不能赶上暑假结束前做试验了

35

主题

6

好友

578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9884
帖子
6062
精华
5
经验
5780 点
金钱
5563 ¥
注册时间
2008-4-9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样子不能赶上暑假结束前做试验了
OIL 发表于 2011-8-30 07:30 AM



    悲剧 这只是一部分 把比较好折腾得方案总结了- -

1

主题

0

好友

10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33352
帖子
114
精华
0
经验
102 点
金钱
102 ¥
注册时间
2009-9-19
发表于 2011-8-30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够能折腾的   嘻嘻

3

主题

0

好友

12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82851
帖子
130
精华
0
经验
127 点
金钱
125 ¥
注册时间
2010-3-19
发表于 2011-8-30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强大!

3

主题

1

好友

49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50052
帖子
523
精华
0
经验
497 点
金钱
488 ¥
注册时间
2009-11-25
发表于 2011-8-30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啊。。看完头就晕了。

33

主题

17

好友

1584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69406
帖子
1853
精华
0
经验
1584 点
金钱
1568 ¥
注册时间
2010-12-7
发表于 2011-8-30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好帖,记号...跟踪看下去
头像被屏蔽

4

主题

1

好友

202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71882
帖子
281
精华
0
经验
202 点
金钱
179 ¥
注册时间
2008-12-30
发表于 2011-8-30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

主题

0

好友

54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90652
帖子
587
精华
0
经验
548 点
金钱
548 ¥
注册时间
2011-2-10
发表于 2011-8-30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有意思,随便折腾,乐趣无穷。

15

主题

4

好友

24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15989
帖子
4636
精华
1
经验
2465 点
金钱
2245 ¥
注册时间
2009-7-4
发表于 2011-8-30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因看了一半有事,记号下有时间再学习~~~

168

主题

3

好友

319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82890
帖子
3107
精华
0
经验
3198 点
金钱
2854 ¥
注册时间
2010-3-19
发表于 2011-8-30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收藏

53

主题

2

好友

376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989
帖子
3963
精华
1
经验
3763 点
金钱
3684 ¥
注册时间
2005-12-28

社区贡献

发表于 2011-8-30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杰仔 于 2011-8-30 10:50 编辑

我来说个真话,本来PCB的作用就是尽量简化内外部连接,用PCB来承担大量的走线,降低更多连接带来的负面影响。小林这个接线柱太多,要外置 许多副板才能工作,如保护、整流滤波、稳压,音量等等,连接的线一大堆,不利于提高性能数据,也不利于安装使用。虽然说便利性很好,但难不成天天把这块板拆下来换别的地方上用?灵活性再高,也是为了机器本身服务,没事不会把机器其中一部分拆到别的机上用吧?以上是以朋友角度给小林一个建议!

35

主题

6

好友

578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9884
帖子
6062
精华
5
经验
5780 点
金钱
5563 ¥
注册时间
2008-4-9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说个真话,本来PCB的作用就是尽量简化内外部连接,用PCB来承担大量的走线,降低更多连接带来的负面影响 ...
杰仔 发表于 2011-8-30 10:46 AM



    以后会考虑用某一种定型的方案设计成一体的

0

主题

0

好友

71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5334
帖子
74
精华
0
经验
71 点
金钱
71 ¥
注册时间
2010-12-24
发表于 2011-8-30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有意思....

13

主题

0

好友

122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2201
帖子
1440
精华
0
经验
1225 点
金钱
1239 ¥
注册时间
2008-11-8
发表于 2011-8-30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了,还没时间装,我的耳机是铁三角的ATH-A500,日本货,看中了Φ53mm钕磁铁单元结构,才买的。希望听到好声音。

3

主题

1

好友

22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12366
帖子
2003
精华
0
经验
226 点
金钱
224 ¥
注册时间
2009-6-16
发表于 2011-8-30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号下,慢慢学习

2

主题

0

好友

91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65821
帖子
93
精华
0
经验
91 点
金钱
89 ¥
注册时间
2010-11-27
发表于 2011-8-30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楼主也开始折腾了。。

35

主题

6

好友

578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9884
帖子
6062
精华
5
经验
5780 点
金钱
5563 ¥
注册时间
2008-4-9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楼主也开始折腾了。。
karajanlee 发表于 2011-8-30 01:18 PM



    早就 开始折腾了 -

2

主题

0

好友

91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65821
帖子
93
精华
0
经验
91 点
金钱
89 ¥
注册时间
2010-11-27
发表于 2011-8-30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再做一个莱曼的那种扩流的模块试试。。

32

主题

4

好友

192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14497
帖子
1713
精华
0
经验
1926 点
金钱
1713 ¥
注册时间
2009-6-27
发表于 2011-8-30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板子,可以做很多事情。对云放的工作也可以了解很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