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主题

1

好友

29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055
帖子
3732
精华
0
经验
2996 点
金钱
2795 ¥
注册时间
2008-11-30
发表于 2011-6-20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inyue 于 2011-6-20 09:25 编辑

这是我的功放机 末级单元电路及前面的推动电路单元,为了减少看得混乱,我特意涂抹掉一部分外围电路比如保护电路等等..烦请您及各位高手多加指点

48

主题

1

好友

29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055
帖子
3732
精华
0
经验
2996 点
金钱
2795 ¥
注册时间
2008-1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图片是末级单元..

1.JPG

48

主题

1

好友

29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055
帖子
3732
精华
0
经验
2996 点
金钱
2795 ¥
注册时间
2008-1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张是推动级单元电路

2.JPG

48

主题

1

好友

29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055
帖子
3732
精华
0
经验
2996 点
金钱
2795 ¥
注册时间
2008-1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图中最后的对管实际上是一对达林顿复合管..(仅是一个声道)
先理顺一下信号走向:

图一中左侧标识的两条绿色线A1、A2接自前面推动级也即图二中IC的2、3脚也即+VE0UT和-VEOUT;图一左侧中间线A3接自图二中IC的5脚也即NF .

48

主题

1

好友

29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055
帖子
3732
精华
0
经验
2996 点
金钱
2795 ¥
注册时间
2008-1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inyue 于 2011-6-20 09:18 编辑

请教问题如下:

1 图一中D501、D502二极管串稳压管 为何? 右侧跨接的电容C520为何?
2 Q504、Q505 标注LIMITER意为限制?为何?
3 末级对管集电结上电容C521、C522 为何?


4 图二中反馈电阻R503上并接的电容C504容量为4pF 是超前补偿?
5 推动级IC的5、6脚也即NF反馈输入端与信号输入端接的100pF电容C539为何?
6 作为正/负推动输出,为何仅 -VEOUT端与4脚接33pF电容C503而正输出端无雷同?

烦请老师指教以上问题,并且说明上述的阻/容期间改变参数值,比如加大或减小 对声音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多谢!多谢!

48

主题

1

好友

29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055
帖子
3732
精华
0
经验
2996 点
金钱
2795 ¥
注册时间
2008-1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让更多高手老师看见

250

主题

39

好友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如果拥有金耳朵,只能花更多金钱 ¥ $去折腾.

Rank: 8Rank: 8

UID
261072
帖子
28672
精华
0
经验
24208 点
金钱
22722 ¥
注册时间
2010-11-14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6-20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shinyue

为何不报上IC型号?

250

主题

39

好友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如果拥有金耳朵,只能花更多金钱 ¥ $去折腾.

Rank: 8Rank: 8

UID
261072
帖子
28672
精华
0
经验
24208 点
金钱
22722 ¥
注册时间
2010-11-14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6-20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xwmke1 于 2011-6-20 21:06 编辑

umb.jpg

48

主题

1

好友

29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055
帖子
3732
精华
0
经验
2996 点
金钱
2795 ¥
注册时间
2008-1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inyue 于 2011-6-20 22:08 编辑

谢谢楼上老师指点,有请详解:

1 电容C520相位补偿是何意?此电容的容量变化比如增大或减小,或者换成无极性电解,对声音会有何影响?

2 限幅三极管的作用是限制输入信号的幅度防止末级管过载? 钳位二极管作用呢?

3 消振电容的容量变化对声音有何影响?实际中是瓷片电容,为何耐压要500V 那么高?

推动IC是uPC2581

73

主题

4

好友

1834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55074
帖子
2471
精华
0
经验
1834 点
金钱
1754 ¥
注册时间
2008-9-19
发表于 2011-6-21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路有误:D501与D502要对调,同理D503与D504也要对调!他的作用是把达灵顿管基极电压限制在3V之下,若这两个管不对调将失去保护作用!

122

主题

5

好友

6117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86495
帖子
10889
精华
0
经验
6117 点
金钱
5574 ¥
注册时间
2011-1-26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1-6-21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楼说的详细。

139

主题

11

好友

330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036
帖子
4977
精华
1
经验
3306 点
金钱
3017 ¥
注册时间
2005-7-26
发表于 2011-6-28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luo 于 2011-6-28 17:08 编辑

1 图一中D501、D502二极管串稳压管 为何? 右侧跨接的电容C520为何?
用于限制前边推动IC的最高输出电压,超过限制时会导通,保护后边的管子。C520给推动信号提供一个交流通路,此电容不装时,交流通路由Q504提供,对声音有些影响。

2 Q504、Q505 标注LIMITER意为限制?为何?
此部分组成Vbe倍增电路,一般Q504会与输出管装在同一散热器上,做热反馈来控制未级电流。

3 末级对管集电结上电容C521、C522 为何?
消振,防自激

4 图二中反馈电阻R503上并接的电容C504容量为4pF 是超前补偿?
是的。

5 推动级IC的5、6脚也即NF反馈输入端与信号输入端接的100pF电容C539为何?
补偿电容,限制整机放大带宽,调整音色。

6 作为正/负推动输出,为何仅 -VEOUT端与4脚接33pF电容C503而正输出端无雷同?
这个要问看IC内部的电路如何,这样看不出什么。

48

主题

1

好友

29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055
帖子
3732
精华
0
经验
2996 点
金钱
2795 ¥
注册时间
2008-1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1 图一中D501、D502二极管串稳压管 为何? 右侧跨接的电容C520为何?
用于限制前边推动IC的最高输出电压, ...
haluo 发表于 2011-6-28 15:52



    多谢!多谢!
实际中Q505 --- 2SD2012 与末级达林顿对管并排安装于散热片上,可能你笔误吧

请问: 末级管基极电阻R524/R525 若由原180换成100 会不会起到增强电流驱动能力,尤其利于低音的提升?
此电路如何有效改善低音增强?

139

主题

11

好友

330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036
帖子
4977
精华
1
经验
3306 点
金钱
3017 ¥
注册时间
2005-7-26
发表于 2011-6-28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shinyue


    呵呵,是打错了,已修正。

180换100是否如你设想中那样,需要自己去验证,换两电阻也不难,
试下,个人觉得有可能会有改善,但很可能还是达不到你要求那种。

48

主题

1

好友

29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055
帖子
3732
精华
0
经验
2996 点
金钱
2795 ¥
注册时间
2008-1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hinyue


    呵呵,是打错了,已修正。

180换100是否如你设想中那样,需要自己去验证,换两 ...
haluo 发表于 2011-6-28 17:15


谢谢!我试试

48

主题

1

好友

29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055
帖子
3732
精华
0
经验
2996 点
金钱
2795 ¥
注册时间
2008-1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inyue 于 2011-6-30 17:06 编辑

haluo 老师请教您:

首先清晰说明的是: 此机的中/高音尚可,暂不需要改变.

只是明显低音不足: 虽不至于非常弱,但三频比较起来,低音总是不够“突出”---虽然可能有人觉得这样比较平衡,但我个人总希望通过改变而使得低音“凸现”..

通过加倍级间耦合电容容量、加倍负反馈电容容量,结果发现低音改善很有限!从听觉上来说.低音部分顶多算有些“质” ,但缺“量”.

参照2楼图示,把末级对管基极电阻R524/R525 由原180改为100 后,似乎低音稍好一点?(不确定是不是自我心理暗示) 想来想去,是不是末级管的工作电流偏小,不足以产生大电流驱动力?

请问: 通过增大R523阻值,来改变末级电流是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可以的话,是把R523换成可调电阻还是串接一只可调电阻?

注1: 实际中Q505 -- TO220塑封 安装在散热片上温补. Q504为普通小型塑封三极管安装与电路板上.
注2: 音量约在10点位置(此位置已超出我平常听音的音量了)长时间聆听,手摸散热片甚至末级对管表面,温度很低,虽不至于像散热片边缘那样冰凉,但只是稍稍温温的感觉.

调整阻值时,是不是mV档直跨在末级对管的基极之间测量?还是跨接在R524/R525 左端测量? 测得的mV电压如何计算从而得出静态电流?您觉得根据原图设计及我试听感受,调整为多大电流值最理想?
末级对管是塑封三肯 MN2488 / MP1620 达林顿 Vceo-150V 、Vebo-5V、Ic-10A、Ib-1A (图示中简画成了普通三极管) 2楼图片中关于保护电路部分为避免看得眼花缭乱,已被我涂抹掉了. 若需详细电路图,我可以上传..

117

主题

0

好友

1194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70736
帖子
2604
精华
0
经验
1194 点
金钱
1174 ¥
注册时间
2010-12-11
发表于 2011-6-30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测量静态可以,就测量R526 0.22欧姆电阻上的压降,I=u/r,如果测得为22mv,那么电流就是100ma,以此类推。R523换成1k精密可调。C520可不是什么补偿电容哦,哪有那么大的。就是对Q504的Vce起到一定的稳压作用,不要也可以工作。附图。
11062021054253f613e5e09e96_jpg_thumb.jpg

48

主题

1

好友

29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055
帖子
3732
精华
0
经验
2996 点
金钱
2795 ¥
注册时间
2008-1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2.JPG

48

主题

1

好友

29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055
帖子
3732
精华
0
经验
2996 点
金钱
2795 ¥
注册时间
2008-1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kzar老师的指教!请看我刚上传的18楼的图片,是末级管子的特性MN2488 的,P管也即MP1620的特性与此一样,只是全是负值而已..

请多指教我在16楼的问题.. 多谢!

48

主题

1

好友

29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055
帖子
3732
精华
0
经验
2996 点
金钱
2795 ¥
注册时间
2008-1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inyue 于 2011-6-30 17:33 编辑

刚才实测了一下: 数字表直流mV档,开机继电器吸合之后,R526 0.22欧姆电阻上的压降两个声道均是2.3mV 居然没上十,也即静态电流仅有10.5mA ?? 多次检查确认测量点没错,显示数值没看错.
再次把表笔直接跨在两管的基极上测得直流电压约2.23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