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转]音响基本知识概述

[复制链接] 查看: 3342|回复: 2

29

主题

0

好友

71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39573
帖子
1239
精华
0
经验
719 点
金钱
652 ¥
注册时间
2010-9-12
发表于 2011-3-7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看到的资料,觉得对我这样的新手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对音响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对放大器制作有更好的理解,所以转过来,如果论坛有类似的文章,请版主删掉本贴。

原文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第一集到第四集,下篇是第十一集到第十七集,不知是否有缺失。我直接转过来未做修改。


音响基本知识概述(上)


第一集
文中会把发烧音响和家庭影院结合起来介绍。

1、HI-END的由来
HI-END起源于美国音响界。上个世纪20年代,一些美国DIY迷定期举办音响交流社交活动,大家一起交流观摩。由于爱好者们平时少有聚会的机会,故大都借此交流经验。有些地下杂志的新闻记者也趁机来挖掘一些新闻素材,为记者们做报道,于是就有些音响迷因看到了报道而去向玩家们订购。玩家自己也是接到了订单之后才开始买零件,在他们家里的车库内组装然后卖出。所以有很多器材仅做一件而已。这些器材中有的是设计非凡,有的是用料猛狠,也有的是造型奇特。如果数量少,生产的成本也就特别高,售价也就随之抬高。所以后来有些地下杂志就把这一类的产品叫做HI-END器材。

2、音响的构成:音源、功放、音箱、线材
1> 信号源可分为音频信号源和视频信号源,包括CD机、AM/FM调谐器(即收音头)、激光视盘机、盒式磁带机(即卡座)、电唱机、高保真录像机等。音源负责读取信号,并通过解码器将原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个误差都会被功放放大,而且功放功率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在嗽叭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音源的每一个缺点都会清楚的展现在听音者面前。因此选择质量较好的音源十分重要。视频信号源也同样如此
。 2> 功率功放主要是将音源器材输入的较微弱信号进行广大后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指示器进行声音的重放。劣质元器件会产生开关失真、瞬态失真、交越失真、谐波失真、非线性失真、相位失真……再加上每个劣质零件都可能是一个噪声源,所以功放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听音质量。
3> 音箱是整套器材中唯一直接发声的器件。而电动扬声器又是目前抢失真最大的器件,所以中低价位的音箱往往都带有明显的声音走向,这也是一种折衷,一种无奈。而音箱又是一件纯被动器材,在整套器材的最后一关。所以要通过其它手段来调校它的声音走向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挑选一对体符合自己听音喜好的音箱就格外重要。
4> 线材对声音的影响是很大的,在高档器材中由为突出。有同线材不仅电阻不同,而且电容、电感也各不相同。由于电容、电感的存在,就有了与频率有关的容抗、感抗。这样滤波的作用就产生了,不同的线材对不同频率信号表现出不同的阻抗。因此,线材就不只是一条通道了,它还有滤波的作用,这足以“偷”去不少有用的信号,而使听音效果发生明显改变而下降。因此,挑选适当的线材是必要的,对整套器材有互补作用。

名词解释:
声波:弹性媒质中传播的一种机械波,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声波范围为20Hz—20KHz,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中有频率在两者之间的声波才能被人耳听到。我们把能够听到的声波称为音波或可听声。
响度感:对微小的声音,只要响度稍有增加,人耳即可感觉到,但是当声音响度增加到某一值后,即使再有较大的增加,人耳的感觉却无明显的变化。通常把可听声按倍频关系分为三份来确定低、中、高音频段。即低音频段20HZ~160HZ、中音频段160HZ~2500HZ,高音频段2500HZ~20KHZ。

音响发烧友中的一些“行话”
神经线:低电平、小电流的信号线
发烧线:截面较大、股数较多的音箱线
煲 机:短时间内完成器材磨合期的过程
摹 机:Modify,对音响器材的改造过程
胆 机:电子管功放
石 机:晶体管功放
胆石机:电子管、晶体管混合功放
环 牛:环型变压器。环牛漏磁较小。
大水塘:一万微法(uF)以上电容滤波的电源系统
补 品:高档元器件


第二集
浅谈功放

功放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将音源播放的各种声音信号进行放大,以推动音箱发出声音。从技术角度看,功放好比一台电流的调制器,它将交流电转变对直流电,然后受音源播放的声音信号控制,将不同大小的电流,按照不同的频率传输给音箱,这样音箱就发同相应大小、相应频率的声音了。由于考虑功率、阻抗、失真、动态以及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控制调节功能,不同的功放在内部的信号处理、线路设计和生产工艺上也各不相同。按当前音响消费的需求,民用音响中的功放已基本定型为两大类,即纯音乐功放和家庭影院AV功放。
1、 纯音乐功放
纯音乐功放在设计上强调最低的信号失真,忠实地表现出音乐的场面、细节和演奏、录制的技巧以满足人们对音乐的最佳欣赏要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HI-FI(hi-fidelity,高保真)。在设计和生产上,纯音乐功放的要求极为严格。纯音乐功放品质的高低并不完全由它的技术指标所决定,不能简单地看它标注的功率多少高,频响多么宽,失真多么低,而应该特别注重其设计生产工艺和音乐的解晰力。比如技术指标并不太高的胆机就要比很多晶体管功放声音好听。
2、AV功放
一般来说包括功放部分和信号处理部分。其功放部分原理上与传统功放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增加了几个声道,也就是将几个功放结合在了一起;其信号控制处理部分涉及信号的音频、视频选择、信号解码处理、信号声场处理以及收音、监听等功能。一般一台高品质的AV功放首先应该在影视节目的信号处理上有较好的声场还原,声道隔离度要高,气氛渲染也不能太夸张;其次在功放部分的音质表现上,尤其是主声道的音质要求尽量接近较好的纯音乐功放。

功放的分类
功放一般分为前级功放、后级功放与合并级功放合并机就是把前级、后级集于一身的机器。前级是用来把信号作初步放大、调节音量的;而后级则是把前级来的信号作大量放大来推动扬声器。
前级也分为有源及无源两种。有源的前级是使用电源把信号放大,而无源的前级就只有调节音量的功效。老实讲,现今成功的无源前级不多,因为音源与后级的内阻有很大分别,只靠一个音量开关把音源与后级连接起来,内阻的差别会使动态、细节、频应尽失!有源的前级除了调节音量外,还可作初部广大及降低音源及后级间内阻之别,即用作缓冲。
后级是把从前级来的信号放大给杨声器用的,后级必须够力去推动扬声器。所谓够力,不是指越大声越够力。必须有能力去支持整个乐团的大场面而不失其细节。
分开前、后级比合并机好,因为各自有更大的空间去造得更精密。而两者间也更少干扰,细节表现较多;而且,分开前后级会发烧友有更多推动机的选择,更多东西可玩儿。

功放的工作方式
1、A类功放(又称甲类功放)
A类功放输出级中两个(或两组)晶体管永远处于导电状态,也就是说不管有无讯号输入它们都保持传导电流,并使这两个电流等于交流电的峰值,这时交流在最大讯号情况下流入负载。当无讯号时,两个晶体管各流通等量的电流,因此在输出中心点上没有不平衡的电流或电压,故无电流输入扬声器。当讯号趋向正极,线路上方的输出晶体管容许流入较多的电流,下方的输出晶体管则相对减少电流,由于电流开始不平衡,于是流入扬声器而且推动扬声器发声。
A类功放的工作方式具有最佳的线性,每个输出晶体管均放大讯号全波,完全不存在交越失真(Switching Distortion),即使不施用负反馈,它的开环路失真仍十分低,因此被称为是声音最理想的放大线路设计。但这种设计有利有弊,A类功放放最大的缺点是效率低,因为无讯号时仍有满电流流入,电能全部转为高热量。当讯号电平增加时,有些功率可进入负载,但许多仍转变为热量。
A类功放是重播音乐的理想选择,它能提供非常平滑的音质,音色圆润温暖,高音透明开扬,这些优点足以补偿它的缺点。A类功率功放发热量惊人,为了有效处理散热问题,A类功放必须采用大型散热器。因为它的效率低,供电器一定要能提供充足的电流。一部25W的A类功放供电器的能力至少够100瓦AB类功放使用。所以A类机的体积和重量都比AB类大,这让制造成本增加,售价也较贵。一般而言,A类功放的售价约为同等功率AB类功放机的两倍或更多。

2、B类功放(乙类功放)
B类功放放大的工作方式是当无讯号输入时,输出晶体管不导电,所以不消耗功率。当有讯号时,每对输出管各放大一半波形,彼此一开一关轮流工作完成一个全波放大,在两个输出晶体管轮换工作时便发生交越失真,因此形成非线性。纯B类功放较少,因为在讯号非常低时失真十分严重,所以交越失真令声音变得粗糙。B类功放的效率平均约为75%,产生的热量较A类机低,容许使用较小的散热器。

3、AB类功放
与前两类功放相比,AB类功放可以说在性能上的妥协。AB类功放通常有两个偏压,在无讯号时也有少量电流通过输出晶体管。它在讯号小时用A类工作模式,获得最佳线性,当讯号提高到某一电平时自动转为B类工作模式以获得较高的效率。普通机10瓦的AB类功放大约在5瓦以内用A类工作,由于聆听音乐时所需要的功率只有几瓦,因此AB类功放在大部分时间是用A类功放工作模式,只在出现音乐瞬态强音时才转为B类。这种设计可以获得优良的音质并提高效率减少热量,是一种颇为合乎逻辑的设计。有些AB类功放将偏流调得甚高,令其在更宽的功率范围内以A类工作,使声音接近纯A类机,但产生的热量亦相对增加。

4、C类功放(丙类功放)
这类功放较少听说,因为它是一种失真非常高的功放,只适合在通讯用途上使用。C类机输出效率特高,但不是HI-FI放大所适用。

5、D类功放(丁类功放)
这种设计亦称为数码功放。D类功放放大的晶体管一经开启即直接将其负载与供电器连接,电流流通但晶体管无电压,因此无功率消耗。当输出晶体管关闭时,全部电源供应电压即出现在晶体管上,但没有电流,因此也不消耗功率,故理论上的效率为百分之百。D类功放放大的优点是效率最高,供电器可以缩小,几乎不产生热量,因此无需大型散热器,机身体积与重量显著减少,理论上失真低、线性佳。但这种功放工作复杂,增加的线路本身亦难免有偏差,所以真正成功的产品甚少,售价也不便宜。
有一些D类功放集成块音色音质很好,不过它们现在还只应用在汽车音响中,一些有兴趣的DIY高手把它们改制到了家用音响中。

一部功放从外表虽然不能断定音质,但如能观察到供电变压器和滤波电容的大小,便已先对此机的性能或素质略知一二。A类功固然需要巨大的供电器,即使AB类机也是愈大愈好。今日许多优质功放都采用环形变压器,取其效率较方型变压器高而漏磁少。滤波电容等于水塘,储水量越多,供水量越足,功放的供电充足稳定,才能保证输出晶体管输出最大时仍有取之不尽的电能。
许多英国制造的合并式功放虽然功率并不太大,但却有一个非常充沛的供电器,配合简单的讯号通道可以达成优异的声音。有些产品的面板上除了音量、平衡、讯源选择和电源掣外,其它的控制全部取消,令讯号通道尽量缩短。为追求声音纯美,不惜牺牲控制功能。


第三集
《胆机与石机》

电子管功放俗称胆机,素以声音阴柔见长;晶体管功放俗称石机,则以阳刚著称。晶体管机的长处在于大电流、宽频带、低频控制力、处理大场面时的分析力、层次感和明亮度要比电子管功放优越,但电子管机的高音较平滑,有足够的空气感,具有一种相当一部分人所喜欢的声染色,尽管声音细节和层次少了些,但那种柔和而稍带模糊的声音却是美丽的。

1、胆和石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在晶体管器件的不断冲击下,生产电子管这种高成本器件的厂家越来越少,电子管器件成为稀有之物,即便不存在胆管绝迹的忧虑,现在胆机高昂的价格和难以承受的后期费用(高能耗、换胆费用)的确让普通音响爱好者却步,这也是导致其市场无法扩展的原因。
称为“石”的晶体管的诞生虽然要比电子管晚40多年,但它的发展却非常快。在上个世纪70年代,晶体管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论在稳定性和音质上都可以与胆机一比高低。在技术指标上,晶体管机的失真远低于胆机,而且由于半导体器件生产的成本低、产量高,晶体管在价格上远低于电子管,更适合大工业化生产。

2、胆机的价格
(1)机壳的造价
现今,厚铝合金面板、镜面不锈钢机机身已成为中高档胆机的标配。就国内知名的胆机生产厂家而言,其外观的生产工艺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胆机的价格中自然包含了这些机壳的模具投资。
(2)电源变压器和输出变压器的造价
输出变压器是决定胆机音质的关键所在。输出变压器不同,音色肯定不同;没有优质的输出变压器,其它制作环节再好也没有意义。因此,凡是有名的胆机厂家无不在输出变压器上下足成本。
(3)电器器件和胆管的价格
随着晶体管生产的崛起,电子管的地位也被晶体管取代。国内外生产电子管的厂家屈指可数。现在胆机常用的电子管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地方: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存货,二是一些音响公司向电子管厂专门订货。因此,奇货可居,一部胆机大大小小的管子的价格至少要占整机价格的二成以上。

3、石机相比胆机的优缺点:
(1)电子管是一种工作在高电压、小电流状态下的电子器件,其输入阻抗较晶体管大得多,和多种信号源都能达到较佳的阻抗匹配,声音较为舒展自然;由于工作在数百伏的高压下,用它制作的功放具有电压动态范围大、不易产生削波失真、声场延伸性好的特点。
(2)电子管承受过载能力强,即使在使用中不慎输入极强的信号,也不易瞬间击穿短路而损坏电子管,只要外围电路不损坏,其工作状态会自动恢复;在输出过大的情况下,电子管产生的失真递补增较缓慢,在听觉上不易察觉,使声场表现不会生硬刺耳,比较细腻温和;另外,相同型号和批号的电子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的一致性较好,即使发生损坏,互换也非常方便。
(3)电子管在正常工作状态时温度特性很稳定,因此其放大电路也远比晶体管电路简单,符合简洁至上的原则。
(4)由于胆机通过输出变压器和场声器相连,输出变压器可以看成一个电圈,在输出变压器阻抗端选择正确时,和嗽叭的音圈(也等效为一个电感线圈)容易达到较佳的信号耦合,即使小口径的喇叭也能得到较丰满的声音。因此,一些效率很低、晶体管难以驱动的小型书架箱用胆机推却十分靓声。

4、电子管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主要有几下几点:
(1)电子管电路工作时需要多种电源(如灯丝电源、帘栅极电源和阳极电源等),费电,供电电路复杂、产生的干扰不易完全消除,效率和信噪比较晶体管机低。
(2)电子管寿命受阴极材料的限制,使用几千小时后开始趋于老化。
(3)电子管发热量大,除风冷外无法彩其它散热措施,必须有足够的散热窨。
(4)胆机必须通过输出变压器才能驱动场声器。而决定音质的输出变压器无论选材如何优质、制作工艺如何考究,都无法避免分布电容与漏感分量的存在,从而产生相位失真;输出变压器作为感性组件,对不同频率的信号传输具有不同的感抗,对不频的瞬态响应不如晶体管机,因此胆机的声场解析斩不如晶体管功放,显得较为圆滑。
(5)胆机使用的变压器除电源变压器外,还有输出变压器,使其重量十分可观,功率较大的胆机可重达数十千克;由于在生产上多采用人工搭棚工艺,生产效率低下,制作成本很高。
下一篇《功放指标浅析》,将对频率曲线、输出功率、阻尼系数、失真度信噪比等一些常用且大家较为看中的指标进行较浅层次的说明。我想比本篇相比,大家可能会对下一篇更感兴趣吧。


第四集《功放指标浅析》

1、频率曲线
大多数功放是指在额定输出功率时的频率特性,如标出20HZ~20KHZ,±0.1dB。有些功放高频端标到了100KHZ,这个100KHZ必须小心看待,因为有的功放在制造时是靠整体零件的特性来保证做到此高频,而有的堵塞是靠负馈技术来达到100KHZ,可以说这两台功放的音质会有明显的差异。有一个倾向值得注意,目前不少功放的高频越标越高,它和音质的提高是否有必然的联系,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2、输出功率
这是一个牵扯到不少相关因素的指标,如失真度指标的限制、音箱阻抗的不同也会带来输出功率的变化等。假设某台功放标出2×50W,THD<0.1%,1KHz,8Ω时,我们就知道这个输出功率数值是在音箱阻抗为8Ω时测出的。音箱的阻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值,有的音箱采用多单元驱动,它的常规阻抗就可能是4Ω。另外,当音箱工作于低频段时,它的阻抗有可能降低至4Ω,甚至2Ω。功放对这种低阻抗音箱的驱动能力,指标中并未标出。此外,THD为总的谐波失真,如果失真达1%,对应的输出功率极有可能会上升,可能会达到2×80W,这时输出功率的含义就明显变化了。另外不同的一种情况是,我们用全频带的信号输入,负载阻抗固定为8Ω,你会发现频率越低,功放的输出功率越会下降,这是因为声音的能量大部分集中在低频段,因而用上述的中频信号(1KHZ)来表示功放的输出功率那就很片面了。如果有一台功放是这样标法:2×50W/8Ω,2×100W/4Ω,THD<0.1%(20HZ~20KHZ输入时),那么这台功放指标就明显优于上一台。

3、阻尼系数
这项指标反映了功放对音箱扬声器单元的控制能力,这是音箱的阻抗与功放的输出内阻的一个比值。一般认为大一些较好,但须注意,这项指标测试时往往没有将功放至音箱的连接线的内阻算进去,而恰恰是这个内阻对阻尼系数有较大影响。在我们平时试听系统时,如果换上几根不同品牌的喇叭线,就会发现音色会有偏软或偏硬的区别,这就是线的内阻影响了阻尼系统进而影响了系统的音色。

4、失真度
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指标,它包含的种类较多,如互调失真、瞬态互调失真、相位失真及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在音响说明书里标示的谐波失真。功放的指标里标明的总谐波失真事实上一个比较“死板”的失真,它是用单一的频率输入,检测功放输出端的多余成分去和原波形比较而得出的一个百分比。由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声响会同时有许多不同频率的万分,因此,针对谐波失真的单调性,有的功放标出了互调失真指标。它是用两个不同的频率如用70HZ和6HZ,并按一定的强度比例输进功放检测输出的失真成分,尽管仍不够全面,但毕竟实用些了。瞬态互调失真检测则更进了一步,它用一个猝发的互调信号输入,能检测出功放在瞬间输入脉冲信号时,输出会不会出现削波现象。至于相位失真是检验功放对不同频率输入时产生的输出相移,它对音色的还原有较大影响,可惜许多功放都未提及,Hi-Fi系统谐波失真一般小于1%。

5、信噪比
信噪比是指功放输出的有用信号与无用的噪声的比值。目前的功放信噪比指标已完全能应付一般的音乐类节目,所以我们更应关心本底信噪比,可试验一下将功放音量放至最大,听听噪声的大小,当然是越小越好。

29

主题

0

好友

71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39573
帖子
1239
精华
0
经验
719 点
金钱
652 ¥
注册时间
2010-9-12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响基本知识概述(下)

第十一集 如何选择让您满意的音箱

音箱大多具有个性,也就是说每种音箱都有某种特殊的音色,这在选择时是一定要加以注意的。因为不少音箱之间往往只存在个人爱好问题,而不是优劣之分,而且在商店的环境下,对音响器材的音乐性、声像定位和立体感的差别又很难听得出来。不同音箱的表现坐有不同特质的美,可以说各有所长,声音之美与其他艺术一样,随着拥有者的美感认知而展现不同的美感。

小型音箱原是供流动录音时方便监听之用而制造,随着居住环境趋于小型就逐渐流行起来。书架型(bookshelf)音箱,原系尺寸相当于飞机场大小,容积在9L左右,放在书架上的小型扬声器系统。它们的高、低频单元辐射的声波浑然一体,辐射图形大致呈球面波,所以小型音箱的声辐射更接近理想的“点”声源。这就改善了立体声重放的定位感和声场感,而且小型音箱瞬态反应好,体积小巧,摆位容易。可见小型音箱特别适宜在小居室作近距离聆听,播放动态不大的弦乐、人声和古典小品。但一般小型音箱的低频表现,与大型音箱是有差距的,特别是要求动态气势的场合,只要环境条件许可,不应考虑使用小型音箱。

落地型(floorstander)音箱大多使用口径较大的扬声器单元,如165MM、200MM、250MM,在大房间里可发挥它低频浑厚、气势磅礴的特点,所以大型音箱富有真实的现场感。但它在小房间使用时,则会有问题。因为在聆听距离较近的情况下,标准声村的驱动功率就减少,这样音箱的气势就出不来,反而不低音不足感,而离音箱过远时,房间内墙面、家具等反射造成的非直达声又较多而干扰直达声,反而影响音质。

一些高度在0.5米左右,介于小型和大型音箱之间的中型音箱,在国外称为座架型(standmount),需放在适当的脚架上使用。它们的表现介于小型和大型音箱之间而兼有它们的长处,富有一定特色。
有些低效率的昂贵书架型贵族音箱(以难推闻名),对功放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输出功率足够大,还要求输出电流要足够大,并且阻尼特性好,否则其效果往往还不如一般音箱。属于这类音箱的品牌有DYNAUDIO Acoustics、Morel、ATC、Lynnfield及Ensemble等。

在购买音箱前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除了要预算好开支外,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准备。这里的准备指的是:第一,你要等到你对音响有了足够的认识后,才能着手购买,绝对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进行;第二,购买前一定要考虑家居环境,不能说家里连家具都很难摆开,却非要买回一对落地箱。
2、 在购买前一定要位好你的音响是什么性质的,这样选择音箱才会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3、 购买前要多听、多看一些品牌,最好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或音乐爱好者陪你去。但音箱选择的主观性很强,即便是使用同样的功放和音源搭配同一对音箱,也可能有很多发烧友、音乐爱好者甚至专业人士对它的音质评价持有不同意见。所以大家在经过细致认真的选择,并得到周围多数人士的认可后,应该靠自己的耳朵来欣赏、鉴别,多听听音乐,在不断的欣赏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第十二集 线材

一、音响线材分类
音响用线有两大类,一类是屏蔽线,另一类是非屏蔽线。一般除功率放大器和音箱之间的连线之外都是屏蔽线。
1、低电平传输线
一般来说,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只有话筒线和高档密纹模拟唱机的输出信号线,只不过后者除迪斯科以外已很少用到,但就实质来说,它们应该是一回事。
话筒和高档LP唱机的输出信号都很弱,一般输出信号只有零点几到几个毫伏,和外界的杂散干扰电磁信号相比,其差距不是很大。这样,当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一同进入放大倍数很高的前级放大后,噪声是很容易被听出来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低电平的传输线路上很容易拾取干扰信号,最常见的干扰信号就是50HZ的交流声。所以,低电平的传输线一定要用优质的屏蔽线。优质屏蔽线的金属屏蔽层紧密,芯线较粗,在低温下线质仍然很柔软。由于话筒要经常移动,线也容易打结,讲究的线往往在里面夹些纤维以增加强度。

2、标准电平传输线
这类线使用最广,音响器材之间一般都用它连接。由于其传输电平多在1V上下,因此还是使用屏蔽线为好,以锡拾取干扰信号。令人感兴趣的是,标准电平传输所选用的线与话筒用线无多大差别,也就是说,话筒可以用的线也一定可以用来作标准电平传输线。
标准电平传输线有平衡与非平衡两种,而在非平衡线中,又要分模拟信号用和数字信号用两类,后者多做成同轴式,特性阻抗为75欧姆。

3、高电平大电流传输线
这类线只用于功率广大器与音箱之间的连接,一般不需要屏蔽。这种线的选用原则是线径要粗,铜质要纯,线要柔软,决不能图便宜用一般的电源线代替。目前市场上的高档成品音箱专用线品种也很多。
当然,对音箱线来说,高档线材对声音的影响是存在。但换用线材以后声音的改善和换线所付出的代价相比是否值得,这决定于个人在这方面的价值取向:有人认为在花费了很大代价后声音哪怕只有一点儿改善也是值得的,也有人持相反意见;这都是正常的。

二、信号线的选用
纵观音响线材市场,不外乎有用以连接激光转盘等数字音源设备至数字音频解码器,传递微弱高频数字信号的数码线;用以连接激光唱机或其他具有模拟音乐信号输出音源设备至音频功率放大器,传递模拟音乐信号的音频信号线;用以连接功放至音箱,传输大电流音乐信号的音箱线;用以连接每部器材至220V交流电源,以提供器材工作能源的电流线。另外还有各类用以AV视听组合的视频连接线等。
1、数字信号线的选用
对于一台中档以上含有同轴RCA/75欧或AES/110欧数字信号输出端口一体CD来说,在购买了合适的音频数字解码器后,选择一款合适的数码经是非常重要的。从基本技术要求来讲,如果以同轴RCA/75欧数码线形式连接,要做到抗干扰线本身是75欧,必须在保证基本传输规格的同时,特别要重视线材的屏蔽,因其所传递的是极微弱的高频数字信号。

2、音频信号线的选用
与数码线相同,音频信号线也由导线和插头两上基本部分组成,同时要求插头是高纯度优质材料制品,能与插座紧密接合,减少接触界面传输损耗。从线材本身角度来讲,材质、纺织方式、长度等不同,会造成各种音频信号线在组合中还原效果的不同。音频信号线的基本材质,有以金属制成的传统线材,也有以非金属制成的线材,另外还有用普通铜材和高纯度无氧铜、银制成的线材。
作为发烧友选用线材在试听搭配中注意线材是多支细芯绞合线,或是音支硬芯线,可取前者浑厚或后者清通的声音走向,来“调和”整套组合的还原效果。如购买的是成品信号线,使用中要注意线身或插头上所标式的使用方向,并且也不应过度弯曲线材,因为某些高纯度线材一经弯曲易引起金属芯线材料晶体破裂,从而降低原有传导性能。


第十三集 音箱线的选用

连接音频功率广大器与音箱的音箱线,把衬守着整套组合连接的最后一关。与音频信号线相同,音箱线也有金属材质密度、纺织方法、长度等区别。对音箱线的选用,因其关系到音箱与功放相对位置多变,选用散装线材自己来制作较为合适。但使用中必须注意的是,功放相对左右声道音箱位置是否对称,两个声道音箱线不能有长有短。对于线材的长度,一般家庭以每声道2到3米为宜。与音频信号线相同,音箱线也可通过不同的长度和“调和”整套组合的还原效果。(他人补充:某些烧友心目中线材长度的黄金比例是信号线1.5M,喇叭线5M。)

一、音箱线品质
多数人都认为音箱线股数越多,音质越好,而对股数极少的顶级音箱线视而不见。另有一部分人,片面迷信高纯材料制成的音箱线。可是换来换去,音响系统还是不出好声。对于音箱线应该科学地加以分析,掌握其技术实质,在了解器材特点及问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合理用线。
音箱线股数越多,音质越好吗?不完全是这样。大凡各线材名厂商的顶级音箱线,几乎清一色采用单股或仅3~7股粗线。多股线(指过百股)大多是低档次的音箱线。音箱线纯度越高越好吗?也不是,越时空的顶级线材为合金材料。合金材料够7N吗?不够,连4N都不够,但其音质比有些高纯材料好得多。大多数人认为芯线越软,音质就越好,如果你真的见过美国线圣的顶级线,原来每根芯线都是又硬又粗,它的声音反倒比那些芯线极办的线材好很多。
为此,我们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线材科技的实质。
1、每种单一材料的线材其声音表现都有个性。材料越纯,个性越明显,所用材质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个性声音表现。
2、每种单一材料的线材,芯线越细,股数越多,低音越肥越浑浊,中高音的解析力及控制力越差!相同导线横截面积的条件下,音股粗线的解析力及控制力好于多股细线。
3、不同材料的线材混合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调整音色,改善音质,最好的线材要用不同材质的材料所组成的合金材料制成。当然合金材料会造成材料晶体的不同变化,这一点只有靠高科技手段才能做到。而且可改变复合合金材料的导电特性。
4、采用高科技手段改变材料的物理结构从而改善线材的音质。现代的高档音箱线有些已使用了音晶铜材料以改善线材的音质。这类材料构成的线材上面标有方向,需正确使用。这是由于单晶材料对不同方向的电流导电性能不一样的原因造成的。目前市售线材有一部分标有方向,但很多都不是单晶铜材料,而是假冒的。辩别方法是变换方向去试听,方向不同声音差别较大者为真货,没有变化者为假货。9点,公交驾校,二层教练员第一休息室。

二、电源线的选用
市场上各种发烧电源线中较具代表性的日本Furutech(古河电工)的335P、G20S乃至专门用以连接家用度表至器材电源插座的俗称“五彩金龙”的连接线、美国Taralabs(超时空)的P系列、方芯铜系列、和谐合金系列等。尽管售价不菲,但产品本身的研发过程及当代线材高科技理论的运用,无一不是为了将电源线在整套音响器材组合中的效果作最大程度的发挥,最终使整套器材的音乐还原效果从基本的电源传输这一环节就得到高质量的调整。
在选用各类不同品牌、型号的电源线时应本着以“调和”器材本身的声音走向为基本着手点去选用。像著名的美国NBS(蛇王)电源线,对整套系统声音走向的改变极大,淳厚饱满而又不失解析力是它最大的特色。

三、线材的使用
在使用线材时,有以下一些经验要提醒发烧友们,特别是喜好自制线材的朋友们:
1、信号线长度以1M~2M为宜。很多朋友因为机子叠放在一起而焊制很短的信号线,殊不知,因阻、容值的改变,太短了反而对声音不利。
2、音箱线的长度尽量做到左右一致。
3、自制信号线或音箱线时,尽量不要使用免焊接头,因为其内阻相当大。最好还是焊接,且以德国WBT或日本含银锡为上选。焊接时即要避免虚焊,也不可焊太久,以免高温破坏线材的分子结构。

一些小知识:
1、发烧线始于70年代末期,始作俑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怪兽线MONSTER CABLE。若非怪兽线早期大力鼓吹线材的重要性,现今也不会有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线材牌子。
2、震动对数字信号的传输影响比较明显,为提高数字信号的传输质量,高档数码线的避震处理都很讲究。
3、丹麦Ortofon、日本Acrotec均是以含量高达99.99999%的无氧纯铜为基本材质组成,俗称“8N”音箱线;有美国Audio ZQuest 等品牌的Hyperlitz形成绞合纺织的单支硬芯线;也有像美国Kimber Kable的多支硬芯纺织绞合线和英国AudioNote的带屏蔽层同轴多支细芯绞合线等产品。这些线材在各类不同声音走向的组合上的运用,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4、最初,人们发现导线的铜质对声音有影响,铜的质地越纯,声音相对也就越好,于是就出现了基本不含氧化物(杂质)的铜线,称为无氧铜,英文简写为OFC;后又发现由于铜的晶体之间存在界面,对声音有一定的影响,于是又研制了大结晶无氧铜线。在同样长度的线材中铜晶体的数量比普通铜线少了许多;最后又研究出了单向性、单结晶的无氧铜线,其中以日本古河电工研制出的音结晶边疆铸造式无氧铜线为有名。
5、音结晶线整个一根只有一个铜晶体,完全消除了所谓晶体界面对声音的影响。同时又因为其单向性,在使用时要按照信号线外皮上的箭头方向传输信号。


第十四集 AV系统与HI-FI系统的区别

一、标准考核上的不同
1、频响范围:HI-FI系统要求是在20HZ~20KHZ +/- -3dB。对于AV系统,杜比AC-3、DTS各声道均应有35HZ~18KHZ。低音炮的频率范围为20~200HZ。
2、信噪比(S/N):音响系统重放音乐时,除了音乐信号之外,还有一些不应该出现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噪声,它包括热噪声、交流噪声和机械噪声等。信噪比是信号电平功率与噪声电平功率的比值,其数值越大越好。HI-FI系统要求在90分贝以上,而AV系统达到85分贝就可以了。
3、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音响系统重放时最大的不失真输出功率与静态时系统噪声输出功率之比的对数值,单位为分贝。对于HI-FI系统要求90分贝或更高,AV系统则达到100分贝以上。
4、失真:失真是HI-FI系统的大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重要性甚至远远超过了前三项指标。一般而言,HI-FI系统总失真应小于1.5%;AV系统总失真亦不应大于3%。

二、功率放大器
AV系统放大器在结构和功能上与HI-FI放大器完全不同。AV放大器其功能容量较大,以满足提供大动态、大声压范围节目的要求。HI-FI功放设计力求简洁,以免引起调制失真;尽量减少放大环节。AV功放与HI-FI功放在音色与听感上也有明显差异。HI-FI功放是以解析力出众,音色纯美,音乐表现力丰富著称;而AV功放是以大动态时脚不软,低频有力度,声场强大著称。二者各有千秋,不能互相代替。

三、音箱
HI-FI系统音箱虽然只有两只,但更讲究音质的逼真和完美,要求很高的保真度和瞬态响应。而AV音箱是渲染大场面,表现大动态,因而不强调音色表现细致入微、丝丝入扣。倒是在灵敏度上AV音箱要求高一些,因为AV系统要求提供强大的声压,如用HI-FI音箱则由于灵敏度低而无法达到,在重放大动态信号时易产生削波失真。AV音箱灵敏度一般超过90分贝,有的甚至有92分贝。


第十五集 功放与音箱系统的适配

功放与音箱系统的适配,主要指阻抗适配、功率适配、灵敏度适配和音色适配等。

一、阻抗适配
功放与音箱要适配,阻抗匹配是最重要的。音箱的标称阻抗应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相等或相近。晶体管功放是低阻抗输出电路;而电子管功放是高阻抗输出电路,它对音箱的阻抗值要求十分严格。但晶体管低阻抗输出功放仍对负载阻抗值提出了一事实上的要求。例如,原设计功放的输出负载应为8欧,趋于理想的功放电路,且配接16欧的音箱时,其输出功率约减少一半,而配接4欧音箱时,输出功率经增加一倍。但绝大多数功放都不是理想的顶级设备,其输出内阻不可能无限小,其放大环路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电流增益,稳压电源也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工作电流。当此功放接入过低阻抗的音箱时,瞬态特性变坏,失真程度将增加,本应有更大的功率输出,却造成功率值上不去。当功放连接高于其额定负载阻抗的音箱时,额定输出功率下降,对其他性能指标影响不大;但若电源电压裕量不大时,可能沿未达到额定功率时,已经发生过载失真。

二、功率适配
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与音箱的额定输入功率应当相互适应。功放的额定功率应稍大于音箱的额定功率的1/4,例如,125W的功放宜推动100W左右的音箱。实用音箱都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其允许值为额定放放的1.5倍左右。晶体管功放的过载能力较强,当过载时,其失真度变化较小。

三、灵敏度适配
功放的输出功率大并不等于音箱的推动力强。强大的推动力与功放的输出功率有关系,还与其他多种因素有关系,尤其是与音箱的灵敏度有密切关系。音箱灵敏度是决定功放输出功率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高灵敏度的音箱已达到95dB/W/m,有的甚至超过100dB/W/m,而低灵敏度的音箱仅有82~86dB/W/m。许多用于听音乐的HI-FI音箱灵敏度较低(约82~84 dB/W/m);AV功放应尽量配接灵敏度较高(90 dB/W/m左右)的音箱。但灵敏度过高时,音色偏薄、偏亮、重现音乐的细节、韵味不够。音箱灵敏度的差异,对音箱驱动苏州的要求产生了重大影响。音箱的灵敏度每减少3dB,为了达到同样的声音强度,需要将功放的输出功率增加1倍。例如,音箱灵敏度由90 dB/W/m降到87 dB/W/m,原来使用50W功放,现应使功放功率增加到100W。同样,若音箱产生相同的声压级,驱动功率应增加为16倍;当音箱灵敏度不相同时,所需驱动功率不相同;灵敏度高的音箱可使用较小的推动功率,就能取得所要求的音量。在音响器材搭配时,音箱灵敏度适配问题十分重要。

四、音色适配
音色适配的问题在坛子里其实一直在讨论。器材的音色具有主观性,不同的人喜爱不同的音色。音色搭配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往往需要仔细聆听,多加品味后,才能准确地体会到音响的音色特点。


第十六集 如何安置音响

如何安置音响需要花些工夫,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听音室的处理,第二环是喇叭的摆位,第三环是操控音响器材自如。

1、听音条件对音效有极大的影响。
听音室并不一定要有黄金比的比例,也不一事实上要十几二十几平方米大,但也不能只有一二平方米大。房间最好能对称,尤其是放喇叭的区域。如果不对称的话,例如左边是门,右边是水泥墙;又有左喇叭后面的墙有窗,而右喇叭则无的情形。这样就难以营造出平衡的音场来。所以选喇叭摆放位置时最好尽量选取左、右喇叭附近都对称的三面墙,目的是能营造出对称音场。
再来就是对房间驻波的处理。在喇叭发声区的两侧墙角与背墙的上方安置声弧。这样除了可以打散驻波之外,也可以扩散声音。然后再在背墙中央与两侧墙上安装一些吸音材料,背墙可在两个喇叭的中央处铺上吸音材料。至于两侧墙则可用一面镜子,人在听音位置,由侧墙上的镜子来看喇叭的中高音部分。如果看不到,就高速镜子的位置,直到看到为止,这是中高音的反射区。贴上一些吸音棉,两侧墙都要求对称。若音响组合的声音特性过于明亮,可加装厚质窗帘,吸收过量的高频反射;听音室的大小对低频素质及量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音箱越靠近后墙及侧墙,低频分量相应增加;听音室内的每个小摆设,包括窗帘、书架、家具等,对音效有着不同的影响。多数情况下,较多、较杂乱的对象对音效有下面的帮助。您可通过尝试不同的摆放位置,加减室内的摆设,以调节达到理想的音效。

2、喇叭摆位
把喇叭直接贴墙放,只能捉音乐的弦律而无法听到音场,低频太多也太浊。破坏频率响应的平衡及平坦。所以喇叭一事实上要离背墙有一定的距离。距离多远,就要视房间的环境与使用的器材了。
两个喇叭的距离可在1.5M至3M之间选,视听音室的尺寸而决定。原则上不要放在两侧墙1/4的位置。然后找一张唱片而听,主要是听音域的平衡性。如果觉得低频比高频多,就把喇叭距离背墙远些。如果觉得高音太吵太突出,就把喇叭往背墙靠近些。觉得差不多了,可试试进一步的调整。方法是坐在听音位置上,把身体向前一些听,然后再移后一些听,如果觉得身体前移声音好,就把喇叭再向前稍稍移动一点点;反之亦然。
高速喇叭的高度,把喇叭的高音或中、高音的中心用喇叭架或其它的垫材垫到与听音位置的耳朵高度差不多高。稍高一点或稍低一点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另外在调喇叭时也要高速向内倾的角度。内倾角度大的话,聚集比较准,但声音也会变紧。

3、操控器材
操控器材是为了让既有的音响器材能昼发挥它本身的潜力。首先器材与器材之间不得重叠,并要找一张稳而重的音想架放置器材,并把每一个器材都用三角锥之类的小道具垫起来,以避免听音室的声波影响到器材本身。软橡皮脚尤其差,只会使声音模糊,虽然好像有使用声音变得柔和的假象。


第十七集 器材的避震问题

许多高档的CD机采用悬浮式转盘结构来避震,许多音箱箱体内灌封水泥、沥青或采用大理石、玻璃等作为箱体材料,从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震。
而业余发烧人士不可能有很好的条件去追求至臻至善的避震手段及效果,只能以一些常用方法来改善器材的避震措施。

1、听音环境的共震特性
从环境的共震特性来讲,房间的比例以长方形比较容易处理,最忌的是四方形的房间,驻波特别多而且强烈,难以处理,稍懂音响的朋友都知道这差不多是死症,很难玩得靓声。

2、外来震动
有些听音室邻近路边或贴近工地,诸如此类,很多时候都受到汽车经过时的机器开动所造成的噪音或超低频影响,令音响器材受到震动而声音模糊不清,这种情况看来只有搬屋或模仿录音室设计,在屋内做一个与屋外隔绝而浮起的房间,做足隔音措施。

3、声音的回输震动
当音响工作时,声音会震动墙壁、天花板和地面,更有部分直接或间接冲击音响器材,这些震动经由不同的媒介,例如音响架、空气等以不同的速度和强度先后回馈到器材上,引起器材震动和产生自身的谐振,导致工作中的器材线路上产生微妙的电子流动变化而令声音变化,结果使声音模糊的现象。

摆放的第一步就是把器材放稳。首先,我们选择置台时,应选择与器材相当且抬面较平坦的物件。当器材放稳的时候,声音会稳定,而且定位、音像轮廓也会明确些。我们须检查台面,有时候可能台面是平的,而器材的脚不平,这最好用东西将承脚塞垫稳。这种情形比较常发生在落地式扬声器或嗽叭架与地面接触的部分,至于功放、CD,一般若是与台面平,大都能放得稳,若是不然,也可如法炮制。

接下来是找寻恰当的垫材。好的垫材不但能降低振动,而且会制造出好的音色来。材质以天然材料的为佳,如钢板(不锈钢)、原木板,天然石材。最好也要有相当的厚度量。以钢板来讲厚度最好在1CM上下,天然石材约2CM左右,原木板3CM到5CM可以接受。至于大小最好只比器材大一点就好,每边多个3CM到5CM是不错的尺寸。

钢垫材的声音,密度高,速度快,音像清楚。不过有瘦及冷的缺点。如果您的器材不是很清楚,想提高音响特性,钢是很好的选择。天然石材的声音,有钢类似清楚的特性,效果略逊于钢,不过有石材特有的磁性,不难听。石材中以南非黑为最佳,由于是天然的材料,某些石材会有些共震,可在背面贴些胶带来消除,贴法须视材料的情形。

天然原木材的声音温暖,松香味足,声音柔软,不过音响性没有钢或石材来得好。我们宜选择材质较硬的用料。木料当然首推紫檀。紫檀的声音还算清楚,同时拥有它独特高贵的音色,听起来感觉好,耐听又带有个性,没有任何器材音色可与之比拟。不过紫檀不易寻得,价钱也不便易,其它材料如黑檀、酸枝木、花梨也都不错,是值得投资的配件之一。

其它垫材的部分,如玻璃、亚克力,也都有它们的特色及效果,是值得一试的东西。

有些人怕震动,时常将CD、功放直接放在地上,甚至用地毯做垫,希望有吸震的作用。理论上好像地板硬,震动最小,似乎行的通。但在实际实验中,效果却是最差的一种。一方面地板是最大面积的声音面,震动的能量相当大,另一方面声音的分布低频民是在下方。

如果是因窨及使用的因素不得不放,最好也是用垫材将其撑起。垫材下面再用三个垫物将垫材与地面隔开,撑的东西用随手可得之物即可,如橡棋子、木块、铁件、石子都行。当然锥是最好的了,只不过要花点银子。另外有许多人会去家具行买市场上的成品音响柜,大部分这些做家具的厂商对音响并没有钻研,仅考虑到方便美观,就声音的立场,未尽善尽美。许多的音响柜将器材密封在柜子里,柜子又是用薄薄的夹板来做,对声音的负面影响太大了。最好的办法是买专门为音响设计的音响架,也可以依需要自己订做。

2

主题

0

好友

20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6879
帖子
205
精华
0
经验
202 点
金钱
202 ¥
注册时间
2007-9-6
发表于 2011-3-8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基础贴,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