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367
- 在线时间
- 11283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7-17
- 阅读权限
- 120
- 精华
- 0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 UID
- 910
- 帖子
- 4627
- 精华
- 0
- 经验
- 4367 点
- 金钱
- 4051 ¥
- 注册时间
- 2004-6-27
|
依照5楼的图,静态电流的调节是比较运放同相输入电压与电阻R3\R4上的电压来实现的。换句话说就是:运放的同相输入端的直流电压,就是R3\R4上的电压。
按照图中的数据,把W1\W2调节到中点,那么电压大约是12*50/5100,大约等于118MV
118MV/30=3.93MA-----这是流过T1的电流,如果这个电流经过T3放大,假设T3的放大倍数是100,那么T3的静态电流就是大约393MA,看来这个电流还比较合适啊~~~
但是问题来了:
1、因为T3只受到T1的集电极电流影响,主要是与自身的HEF有关,虽然我们可以保证T1的集电极电流比较稳定,但是T3的电流放大倍数可是有很大变量存在的,这样电路的稳定性很难保证。
2、假定T3的HFE恒定不变,如果运放的供电电压变化了,实际上对于我们经常用到+-22V,在其他情况都不变的话,T3的静态电流就要增加将近1倍了(相对于原机设计的+-12V)供电。这样T3的工作恐怕就不稳定了。
3、这个电路中没有有关温度的补偿。
以上也只是粗略的推算,得到的结论恐怕就是:这种电路的架构很难保证工作点的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