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6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04-7-28
- 阅读权限
- 40
- 精华
- 0

- UID
- 319
- 帖子
- 15
- 精华
- 0
- 经验
- 46 点
- 金钱
- -10 ¥
- 注册时间
- 2004-4-9
|

楼主 |
发表于 2004-4-9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迄今为止,使用得最普及的音调控制电路,就是相对于
迄今为止,使用得最普及的音调控制电路,就是相对于1KHz中音频率分别对高低音频率进行提升或衰减的经典音调控制电路。按照实现的具体方式,可将其分为无源衰减式、有源反馈式与专门的直流音调控制IC三种方式。总的来说,这三种方式都可以获得比较好的音调控制效果。而作为在原理上已属于误解的“等响度补偿”控制电路,实际上仍是让高低音的提升与总音量的改变进行联动控制,以便在人们调节改变输出音量大小之时,能够随着总音量的减小自动将高低音成份相对于1KHz中音进行提升。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常用带中点抽头的电位器来作音量控制调节装置,从而使音量减小时高音成份反而得以增加。但此种方式有其致命缺点,就是音量调节电位器的动触头转过中点位置再继续减小音量时,高音成份仍然将跟着大幅度减小。尤其对于低音成份的连动提升要求,虽然可以通过一个低通网路把低音成份并联到带中点抽头的音量控制电位器中点抽头之上,使音量减小时高低音成份都同时自动得到相对增强,但由于引入的低通网路会产生相位移动而导致最后相加合成的音频信号幅度在200Hz~500Hz之间呈现大起大落,重放出来的低音听起来明显发散,实际感受并不良好。故此,人们并没有在实际的音响产品上推广采用这种经典的“等响度补偿”控制电路。而由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与荷兰非利普公司分别生产的LM1036与TDA1524直流音调控制IC,虽然都称已将“等响度补偿”控制功能做在了芯片内部,但实际的使用对比结果表明:上述直流音调控制IC的“等响度补偿”功能启用效果与不启用状况几乎听不出有显而易见的差别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