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主题

0

好友

12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01268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127 点
金钱
125 ¥
注册时间
2010-5-14
发表于 2010-8-29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浏览了很多坛子里功放板装机实物图,发现很多板子的推动管和输出管是装在同一散热器上的,众所周知,晶体管属于负温度系数的,也就是说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晶体管的内阻在下降,导通程度在不断增加,如此一来,后级输出管基极得到的电流在不断增大,通过输出管的放大作用,流过集电极的电流也将大幅增加,温度上升,最终陷入热失控的恶性循环,导致输出管的热击穿。
个人认为,推动管还是各自独立安装在一小散热片上更妥当些,而利用晶体管的负温度系数特性,将偏置管紧贴于输出管散热器上,这样更利于输出管工作温度的稳定。
个人见解,欢迎PK

18

主题

0

好友

65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9483
帖子
792
精华
0
经验
652 点
金钱
663 ¥
注册时间
2009-11-23
发表于 2010-8-29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甲类是不提倡这样,散热器比推动管的温度还高了,就失去意义了。

2

主题

0

好友

12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01268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127 点
金钱
125 ¥
注册时间
2010-5-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甲乙类也不提倡这样,除非散热器足够的大

1

主题

1

好友

26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3321
帖子
307
精华
0
经验
266 点
金钱
264 ¥
注册时间
2008-1-3
发表于 2010-8-29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浏览了很多坛子里功放板装机实物图,发现很多板子的推动管和输出管是装在同一散热器上的,众所周知,晶体管属于负温度系数的,也就是说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晶体管的内阻在下降,导通程度在不断增加,如此一来, ...
hongxinlz 发表于 2010-8-29 17:24

同意LZ的观点。但晶体管是正温系数。温度高,电流大。

2

主题

0

好友

12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01268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127 点
金钱
125 ¥
注册时间
2010-5-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LZ的观点。但晶体管是正温系数。温度高,电流大。
ly008041 发表于 2010-8-29 17:54

理解不同而已,温度上升,内阻下降,从这个层次上讲属于负温度系数

51

主题

1

好友

1742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18164
帖子
5484
精华
0
经验
1742 点
金钱
1783 ¥
注册时间
2010-7-8
发表于 2010-8-29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39

主题

2

好友

1451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3591
帖子
2563
精华
0
经验
1451 点
金钱
1442 ¥
注册时间
2007-6-12
发表于 2010-8-29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学习了,甲类的话的确是个错误的做法

59

主题

0

好友

121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805
帖子
1439
精华
0
经验
1210 点
金钱
1079 ¥
注册时间
2005-7-2
发表于 2010-8-29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楼主意见相反:1,便于安装,2,便于温度补偿设计。

2

主题

0

好友

12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01268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127 点
金钱
125 ¥
注册时间
2010-5-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楼主意见相反:1,便于安装,2,便于温度补偿设计。
xmhdxx 发表于 2010-8-29 20:35

便于安装这是真的,还节省了不少PCB空间,但便于温度补偿本人就不敢苟同了,请问楼上的怎么个补偿法?

把偏置管紧贴或是固定于输出管散热器上才能起到真正的温度补偿作用,若是把推动管与输出管装在同一散热器上岂不是越补偿温度越高了么?

14

主题

0

好友

63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06703
帖子
207
精华
0
经验
63 点
金钱
59 ¥
注册时间
2010-5-31
发表于 2010-8-29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赞同

2

主题

0

好友

12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01268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127 点
金钱
125 ¥
注册时间
2010-5-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赞同
Dream1 发表于 2010-8-29 22:32

请给出你的理论依据

53

主题

0

好友

130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41493
帖子
5955
精华
0
经验
1300 点
金钱
1201 ¥
注册时间
2009-10-21
发表于 2010-8-29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常我都不太喜欢讲理论的,也不喜欢看人家讲。光说不做永远是原地踏步。怎么样好,做过的都知道!

20

主题

0

好友

370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3519
帖子
4105
精华
0
经验
3705 点
金钱
3522 ¥
注册时间
2008-1-6
发表于 2010-8-29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说了嘛,温度越高,内阻越小。

用你的方式来想,内阻越小偏置电压不就越低啊,不就平衡了啊。

2

主题

0

好友

12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01268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127 点
金钱
125 ¥
注册时间
2010-5-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说了嘛,温度越高,内阻越小。

用你的方式来想,内阻越小偏置电压不就越低啊,不就平衡了啊。
TDA-7294 发表于 2010-8-29 22:54

我说的是推动管,请你看清楚再发表意见

47

主题

1

好友

99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穷烧一族

Rank: 5Rank: 5

UID
4520
帖子
1025
精华
0
经验
997 点
金钱
887 ¥
注册时间
2005-6-8
发表于 2010-8-30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动管独立散热问题依然存在,它本身也是发热的

20

主题

0

好友

370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3519
帖子
4105
精华
0
经验
3705 点
金钱
3522 ¥
注册时间
2008-1-6
发表于 2010-8-30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后级输出管基极得到的电流在不断增大
hongxinlz 发表于 2010-8-29 17:24

电流怎么就大了,人家是竖着流,横着流的很小。况且输出级电流只决定于偏置管,你管他推动管静态是多少啊,升到1安都不影响功率管的静态。
我说的是推动管,请你看清楚再发表意见
hongxinlz 发表于 2010-8-30 00:16

哦。

3

主题

0

好友

110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11516
帖子
1141
精华
0
经验
1105 点
金钱
1094 ¥
注册时间
2009-6-13
发表于 2010-8-30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不清楚最基础的知识。

温度补偿概念的工作原理?推动管安装在输出管一起的原因是什么?

请问为什么需要温度补偿,是补偿什么东西的?推动管温度与大功率管不同会导致何种参数不同?

射极跟随器输出级有几处需要补偿的?

这些具体 理论还是 请先找本书看一下。不要犯这种低级错误。这里就不想说这种基础理论了。

不过楼主观点我还是顺便说一句的。

当TRANSISTOR 的E 级电流一定的时候,温度增加  HFE 增大,   B极的电流是减少。

另外,晶体管  和 二极管   电压降是不随电流增大而增大,也就是没有欧姆定律 的内阻概念。

发热而增大内阻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而且晶体管是正温度系数,不是负的。  


换句话说,楼主的判断,依据,和结论,一无是处。学习和讨论是好事,

但是刚刚识字便说牛顿的理论是错误的,为免太过了。

0

主题

0

好友

22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32719
帖子
274
精华
0
经验
226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10-8-23
发表于 2010-8-30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需要PK,而且这样写标题和内容,等于是在胡说八道和歪解引导。

首先,推动管不是温补管。这是原则性和概念性的错误。

其次,在有温补管的电路里,温补调节作用的起因是温补管本身,不关推动管的事。

第三,温补管进行温补的过程中,其温补结果,将同时影响到推动管和输出管。

最后,合理安排温补管的物理位置和温补电路的响应速度,才是有效温补的关键。这一点理解好了,尤其是对达林顿管输出级这样的电路在实做时候才有真正实践意义上的帮助,否则只会落得在原理图图纸上的口舌之争而最终流于空谈。
头像被屏蔽

15

主题

0

好友

909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40853
帖子
871
精华
0
经验
909 点
金钱
906 ¥
注册时间
2009-10-19
发表于 2010-8-30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15

主题

0

好友

909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40853
帖子
871
精华
0
经验
909 点
金钱
906 ¥
注册时间
2009-10-19
发表于 2010-8-30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