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6
- 在线时间
- 373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5-6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109639
- 帖子
- 180
- 精华
- 0
- 经验
- 96 点
- 金钱
- 96 ¥
- 注册时间
- 2009-6-5
|
最近在包括hifidiy的胆机论坛转,经常看到一两点,看得很过瘾。看来还没开始玩胆机就已经中毒了。
很小很小的时候听过胆收音机,现在对胆机都没任何听感。甲类石机都没有听过,暮然回首,发觉自己憧憬音响那么久,居然没有真正聆听过任何有点温度的音乐功放。
对于胆机的好听的音质,可不可以这么理解:甲类功放,高保真放大;高压大功率放大,又能保证足够的能量来应付大动态音乐;胆管工作原理造成的微妙级延时而导致的音质相对晶体管平滑,就顺耳了;音乐与50Hz交流正弦的高次谐波混合调制,微妙到就如大厨炒菜加的各种微量香料调料的微妙混合,只有你用灵敏的味蕾才能品尝出来,那微量的混合调制也只有用灵敏的耳膜和头颅空腔才能感受得出来,从而导致胆机的所谓胆味?所谓泛音?
那玩胆机,到底是追求纯粹的胆味(7成以上的胆味)还是3成胆味+7成德高保真?有人说有的胆机线路响应快了,就没了胆味,所谓的胆味,就真指延时混合和软弹性吗?
胆机的一些经典管子现在居然有炒作和收藏现象,管子价格就不符合我的价值观了,想玩6P3P单端开始。
但现在还是有点迷茫,到底是做全胆前后级呢,还是做 胆前级+大功率场效应管的纯甲类后级?
对全胆机迷茫的原因是:
1.对管子的追求简直无止境,管子对功率、音质的影响如此重要,太难完美,欲烧耗资巨大。
2.输出牛的绕制对音质的影响也是如此重要,欲烧也是耗资巨大。
预想到资金与追求完美的理想的强烈冲突会造成日后的痛苦,不如
1.胆前级+大功率场效应管的纯甲类后级的来得直接,起码,石后级是一个看得比较清楚的洞,而胆则是一个无法看清的黑洞。
2.胆前级有胆味,场效应管纯甲类也2成胆8成石的味道吧,综合估算,胆前级+场效应纯甲类后级应该有7成的胆软弹性+3成的石快反应性吧。
吸毒很愉快也很痛苦,大家给个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