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9692
- 在线时间
- 17781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4-25
- 阅读权限
- 150
- 精华
- 17
 
- UID
- 2492
- 帖子
- 18343
- 精华
- 17
- 经验
- 19692 点
- 金钱
- 12949 ¥
- 注册时间
- 2004-12-23
|
原帖由 ngdyce 于 2009-8-24 19:29 发表 
做胆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做过的机器有807SE,807PP,EL34PP,6C4CSE等,由于谋些方面的限制,无法跟更多的烧友面对的听音交流,而且去现场听又太贵了,故不知道各位烧友除了测试之外,还有没有一台自己的参考机,或者怎样 ...
这是个很好的话题。我且从一个最简单的系统说开去。
将某系统做有限元分析,把一个hifi系统分为:音源、功放、音箱、房间环境、线材附件,这样5个组成部分。
假设其中音源、线材附件、音箱是理想的情况。那么我们来举两个简单的例子看一下功放和房间环境的关系:
1,房间是硬调空间,面积较小。这样的环境低频驻波和中高频的反射干扰都是比较严重的,如果一个放大器能让这个环境的声音比较平衡,那么可以怀疑这个放大器是高低都有不足的,也就是这个放大器其实是“错误”的,多数日本家庭和我国一些家庭都是类似环境。当你看到日本人摆放一对15寸的JBL在10平方左右的空间中的时候,他的放大器一定是低频有所欠缺的,所谓日本声的形成和本国市场的这个需求是有一定关系的,并不是日本设计不出好的产品。比较可笑的是,我看到国内某些杂志的主编听音环境也是没有良好处理的。
2,房间是木质结构,空间较大。这样的环境会损失大量的中低频,如果一个放大器能让这个环境声音比较平衡,往往这个放大器的低频是比较偏多的。美国不少家庭环境是类似于此的,美国声的形成和此有一定关系。
假设音源,线材附件是比较理想的,房间是处理过的。再来看一下功放和音箱的关系:
1,音箱的中高频指向性较弱,类似丹拿的C1。这类音箱的整体房间响应中高频是不足的(人耳听到的其实不只有音箱的直达声,还有反射声等综合结果),容易造成中高频偏黯的情况,如果系统声音平衡,这样的放大器往往中高频是相对突出的,其实也是一种“错误”。
附图:丹拿C1的房间响应
2,音箱的中高频失真较大,类似惠威的M1。此类音箱由于高低音单元素质有限,为了迁就高音或者低音,往往其中另一方负责的频段过多,导致分频点附近低音或者高音的失真较大。一般音箱的分频点位于2-4K之间,正是人耳最敏感的频段。大音量下,声音会比较嘈杂,明亮,甚至刺耳。一些用户会搭配中高频密度较低,比较黯淡的功放去获得所谓的平衡耐听,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
同样的,我们还可以把音源和功放列出来分析,线材和功放列出来分析。目的是为了说明,单纯依靠听感,是比较难判断一台功放是否基本平衡的。实际上,多数系统的环节比上述例子多得多,情况也更复杂,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各个环节综合的结果,很难归罪与某个环节。往往最后结果是平衡的声音,其实反而是错误的。
我在上述例子中的错误打上引号,是为了说明这些系统暂且听起来是平衡的,但错误终究是错误,不在这里体现出来,也会在其他方面体现出来,当然未必能轻易发现。
功放是否具有参考意义,其实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是否能准确判断系统环节的问题,以及把握系统各环节的特性,这才是发烧友应当具备的。
最后,当你拿系统表现去和现场比较的时候,你必须清楚,录音师是否把这张唱片处理得当了?你在听曲目的时候,要明白录音师想要如何处理。有问题的录音是不应该听起来像现场的,否则系统还是错误的。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多数hifi重播,还是止于录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