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主题

0

好友

42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146
帖子
295
精华
1
经验
426 点
金钱
13 ¥
注册时间
2004-11-14
发表于 2005-11-6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麦景图输出变压器的秘密
作者:  出处:视听玩家  更新时间: 2005年10月14日  
1949年弗兰克·H·麦景图和柯丹·J·高在纽约附近一小城镇创立了Mclntosh麦景图公司。至今已有50年历史的麦景图依然充满活力,不断推出高品味的新产品,成为世界上一流的音响公司。
  很多音响发烧友都知道麦景图的大名,也没有发烧友不知道神秘的麦景图的输出变压器,甚至有很多人把麦景图的成功尽数归功于它的输出变压器。欧美音响传媒把这个输出变压器蒙上神圣的光环,日本发烧友把它当神一样崇拜,并称其“技术高深无法仿制”。
  麦景图的胆机和晶体管机绝大部分都采用了输出变压器,但它们的设计并不相同。晶体管机因为使用大功率晶体管作输出,输出的阻抗较低,可以直接驱动喇叭,因此现在的晶体管机中只有麦景图仍然使用输出变压器。这种输出变压器在晶体管机中主要是用作校声和美化,并不是为了阻抗匹配,因此在晶体管机中使用的输出变压器是自耦变压器,输入与输出共同使用一组线圈,并在线圈的不同长度位置上,分别拉出不同阻抗的抽头。有0、4、8、16Ω的阻抗抽头与扬声器连接。
  麦景图输出变压器的最大特色体现在它的胆机的输出变压器上。麦景图公司成立之初便向美国政府申请了六项专利,其中一项就是引以为傲的变压器专利技术——多线并绕法。
  1951年,麦景图在50W-1的改进型50W-2中开始采用多线并绕的变压器。直到1955年A-116后级推出后的MC系列放大器,多线并绕输出变压器也达到设计与实用的巅峰。在50年代,麦景图及其劲敌马兰士将环型变压器运用在自家的功放上。
  所谓“多线并绕法”,是预先要计算好变压器需要有几组抽头,该抽头需要多大的电流,然后选择好漆包线的规格以及漆包线的数量之后,将这几十条漆包线同时平行绞在一起,成为一大股,然后再将这一大股漆包线紧密缠绕在两个C型铁芯合起来的椭圆形的环形铁芯上。
  由于使用线径较细的漆包线绕制,在相同的截面积中,可以容纳较多的线圈,而线圈与线圈之间的空隙相对减少,让线圈能够更紧密地贴近铁芯,以减少空间的浪费。
  将所有漆包线一起绕在铁芯上的最大好处就是每一组线圈(不论初级或次级)都能够获得平均的电磁感应量,因此不会有因内、外圈感应量不同而造成的误差。也不会有相同匝数的线圈,直流阻抗与交流阻抗不同的情况发生。麦景图的输出变压器制造中最困难的就是把绞在一起的漆包线以每组线圈皆以两根漆包线作为最基本的串、并联单位进行调整,以获得不同的电感量及电流大小。
  由于Mclntosh的输出变压器线圈混绞和并联,使它的线圈直流阻抗很低。有一款输出变压器从B+到KT88阳极的直流电阻,仅有19?5Ω,一般的输出变压器可达近百欧姆。
  正是因为输出变压器的特殊工艺,麦景图放大器的实际输出功率往往大于标称功率,而且频宽甚至超了许多现代的晶体管机。以MC60后级为例,此机使用6550功率管作推挽方式输出。当以60瓦全功率输出时,频率响应为20~30kHz±0?1dB、16~60kHz±0?5dB,当降低输出功率为30瓦时,频率响应为10~100kHz±1dB。
  麦景图还有一项别人难以仿制的技术,就是使用漆包线的耐压及耐热特性相当好。一般胆机的输出变压器容易烧毁,最主要是普通漆包线耐压不足,尤其是高压绕组电压一旦上升至漆包线额定的绝缘电压,线圈之间就会跳电击穿,破坏漆包线表面的绝缘漆,致使短路烧毁。因此大多数变压器,尤其在高压绕组部份都会保护性地加上绝缘隔离层,以降低跳电的机会。
  麦景图输出变压器的特制漆包线不仅耐高压能力一流,耐热性也同样一流。通常麦景图输出变压器故障的原因不是因为电压击穿,也不是过热烧断线圈,而是用来串、并线圈的焊锡耐受不了高温先熔化掉了。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5-11-7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里我要说明一点

如果你把麦景图的变压器拿去放在普通的输出变压器用,很快就会击穿损坏,并且高频非常差,几乎没有.因为它的分布电容非常大

麦景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得电路,他的电路是单端并联推挽电路,可以使变压器的分布电容不产生作用,从而只需要解决漏感问题,并且双线之间处处是等电位的,也不会产生过压击穿现象.

麦景图变压器的神秘是由港台地区流传出来的,由于那里学术水平有限,好为人师的又不少,见到麦景图变压器非常特殊,便认为是变压器导致了机器的优异性能,而不去思索内在原因.
其内在原因就是电路的特殊性保证了优良性能和决定变压器的特殊性

电路是因,输出变压器是果,我们见到的只是表面现象

所以知道了原因要仿制麦景图变压器就不难了,主要是尽量减小漏感.并且可以省略初级间的绝缘层
麦景图的原装机器输出变压器是一个单绕组的单C型变压器

33

主题

0

好友

91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天堂挨踢业者

Rank: 5Rank: 5

UID
1442
帖子
815
精华
1
经验
916 点
金钱
198 ¥
注册时间
2004-9-6
发表于 2005-11-7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人仿制成功啊?

看了这个标题还以为是教你怎么仿制,实际上是告诉你,这个东西仿制不了啊。
倒一个!
“多线并绕法”看起来也不怎么神奇么,不就并起来绕么。。。
至于漆包线的耐压和耐热问题,看看他的供货商不就明白拉?难道他自己做漆包线?

78

主题

4

好友

1822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该用户已被禁言

Rank: 6Rank: 6

UID
5331
帖子
1793
精华
0
经验
1822 点
金钱
1494 ¥
注册时间
2005-8-23
发表于 2005-11-1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次级不接地,如果初级线圈两端压差过大的话

假如大到超过漆包线的绝缘强度,还是有可能击穿的。但因高压无法和喇叭回路,所以仍然不会烧喇叭。击穿原理和电棒两个电极对导体放电相似。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5-11-1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你次级不接地怎么加负反馈

次级悬浮静电也会让人触电的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5-11-1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你次级不接地怎么加负反馈

次级悬浮静电也会让人触电的

36

主题

0

好友

42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146
帖子
295
精华
1
经验
426 点
金钱
13 ¥
注册时间
2004-11-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mzzfg兄,这样的回答才有说服力

如果次级不接地的话,是不是不会击穿,
高频全无,这个缺点可接受不了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5-11-11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麦景图电路只是由于特殊才能这么做

他对分布电容不敏感
其他胆机电路不能用

78

主题

4

好友

1822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该用户已被禁言

Rank: 6Rank: 6

UID
5331
帖子
1793
精华
0
经验
1822 点
金钱
1494 ¥
注册时间
2005-8-23
发表于 2005-11-11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

那个兄弟的绕法我尝试过,用在MIC上效果很好。后来做胆机时又如法泡制结果当头一棒喝,高频全无。兄弟不用再尝试了。至于烧喇叭到还不至于,因为次级有一端是接地的,就算初-次级击穿,因次级的电阻很小,高压已被旁路入地。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5-11-11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初级次级会击穿

36

主题

0

好友

42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146
帖子
295
精华
1
经验
426 点
金钱
13 ¥
注册时间
2004-11-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原理,授人鱼还得授人以渔

107

主题

1

好友

134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009
帖子
1633
精华
2
经验
1345 点
金钱
641 ¥
注册时间
2004-11-2
发表于 2005-11-10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喇叭就准备当“炮灰”吧!

以下是引用hhht0029在2005-11-10 0:01:00的发言:
初级次级并联起来,比如说10根初级和3根次级并联,然后排饶,最后初级串联,次级并联,中间不想加绝缘层了.这样可不可以,J版说说.耐压方面能不能达到/
[em12]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5-11-10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危险的

36

主题

0

好友

42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146
帖子
295
精华
1
经验
426 点
金钱
13 ¥
注册时间
2004-11-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打算这样饶制

初级次级并联起来,比如说10根初级和3根次级并联,然后排饶,最后初级串联,次级并联,中间不想加绝缘层了.这样可不可以,J版说说.耐压方面能不能达到/

107

主题

1

好友

134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009
帖子
1633
精华
2
经验
1345 点
金钱
641 ¥
注册时间
2004-11-2
发表于 2005-11-8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实践远胜于“摇摆不前”。

动手实践



各执一词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5-11-7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用客气,本来是公开的秘密

麦景图电路的好处是初级分布电容根本不起作用,所以不要去考虑分布电容,只要考虑减小漏感,增加耦合就好.

36

主题

0

好友

42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146
帖子
295
精华
1
经验
426 点
金钱
13 ¥
注册时间
2004-11-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7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此帖的目的在于学习

能引来高人的评价,高人的点拨,我就很满足了.这不从版主这里又学到了知识.
不过,说真的,我还真想仿制,兼听则明嘛.唯一担心的是漆包线的耐压,至于分布电容.多线并饶也可以减少分布电容.因为一定程度上线与线实现了交叉(两层之间),分布电容得以减少,同时多线并饶可以实现较好的耦合,漏感也得以减少,发不了图.等试验过以后详细说明,
才疏学浅,欢迎指正







90

主题

0

好友

1358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822
帖子
1021
精华
2
经验
1358 点
金钱
181 ¥
注册时间
2004-10-13
发表于 2005-11-7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响界以讹传讹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务虚的人代代相传

11

主题

0

好友

4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190
帖子
262
精华
0
经验
459 点
金钱
36 ¥
注册时间
2005-2-28
发表于 2005-11-7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李鬼碰见钟魁

94

主题

0

好友

84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4454
帖子
670
精华
0
经验
840 点
金钱
145 ¥
注册时间
2005-6-2
发表于 2005-11-1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要极高技术水平才行!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