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9692
- 在线时间
- 17781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4-25
- 阅读权限
- 150
- 精华
- 17
 
- UID
- 2492
- 帖子
- 18343
- 精华
- 17
- 经验
- 19692 点
- 金钱
- 12949 ¥
- 注册时间
- 2004-12-23
|
回复 #1 octflower 的帖子
我的这款线路,倒相结构来源于 Altec的1568A,参数做过修改。功率级是超线性+阴极反馈。
我简单的描述一下线路的结构组成:
第一级是普通的共阴放大器,直耦到第二级做屏阴分割倒相。由于屏阴分割倒相的上臂驱动能力较弱,输出阻抗不同,所以增加了第三级推动。
第三级推动是通过第二级准直耦过来的。1M电阻用于为上管提供和下管相同的偏压。 仔细看第三级,它的两管分别获得的输入信号是反向的,幅度相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第三级是普通共阴放大器。另一方面,两管的阴极接有“长尾”,因此第三级的设计本意是差分放大器,也就是第二次倒相。第二次倒相的好处在于可以对前面不对称的信号进一步改善,使两臂更对称。并且输出阻抗相同,失真特性也相同,两臂的对称性更好。
之后的功率级是超线性+阴极反馈,由于阴极反馈的作用,功率级也有一定的“倒相作用”,整个线路可以说从头到尾几乎都在反复平衡信号。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降低了电子管配对要求,也不怕电子管老化。
功率级不采用自给偏置的原因是:自给偏置在甲乙类推挽中,阴极偏压电阻两端的平均直流电压是随信号大小波动的,这会给线路带来一定失真。另外,阴极是信号的重要通路,我不想在其中插入过多的非线性环节(我将电解电容看做更不稳定的器件)。
当然,电解电容的存在会带来一定失真,有人偏好自偏,也是这个缘故。
换句话说,用喜欢味道人的话来说,简洁至上。
那么到底什么是简洁至上呢?
我们看一下功率级的信号流程。
自给偏置: 电源+ -输出变压器-功率管-阴极电容(注意交流信号走电容)-通过地回到电源+,这个循环经历4个环节
再看固定偏置:电源+ -输出变压器-功率管-通过地回到电源+ ,这个循环经历3个环节。
我个人的简洁至上理解:信号流程的简洁,才是真正的简洁至上,而我的设计理念也一直是符合简洁至上的。依靠复杂的辅助电路,以获得简洁的信号流程,稳定的电路工作,这是十分值得的事情。
相反,因为辅助电路的复杂而放弃,不得不引入更多非线性环节,这才是对信号的最大污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