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件资料] 真空管各廠牌歷史(转贴)

[复制链接] 查看: 6166|回复: 8

23

主题

0

好友

762

积分

等待验证会员 当前离线

UID
34898
帖子
824
精华
0
经验
762 点
金钱
672 ¥
注册时间
2008-1-29
发表于 2008-8-1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空管各廠牌歷史
--------------------------------------------------------------------------------
一、前述
1904年,英國人弗萊明發明的具有劃時代歷史意義的電子二極體標誌著人類進入了無線電時代。

在半導體器件未得到廣泛應用之前的半個多世紀中,真空管在無線電廣播通訊、音頻放大、儀器儀錶和其他工業自動化控制方面扮演著“獨一無二”的角色,為人類的文明進步立下了“赫赫戰功”。 許多人可能不知,1946年美國人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器ENIAC就是由18000多個膽管構成的。
西歐是真空管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生產真空管最集中的地方。 據不完全統計,鼎盛時期的西歐真空管品牌過百,每年生產的各類膽管遍及世界各地,多不勝數。 隨著半導體器件的廣泛應用,西歐的真空管生產廠早在二十多年前已陸續停產。 眾多的著名真空管品牌也因此或改弦易轍,或隨之消失。 幸好如今還能在NOS管上一見其昔日的風采。 真空管逐漸淡出絕大部分應用領域後,一般的人只能在音頻這塊“綠洲”中還能見到真空管的“身影”。

就音頻用管而言,人們公認西歐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凡“年代”均指上世紀,下同)生產的真空管品質超群,無與倫比,一些發燒友更非“西歐”不聽。 也許有人會問,隨著科技的進步,越近期的產品其品質應越好才是。 其實不然,真空管的生產工藝在那時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改進的餘地很有限。 加上當時正值真空管火紅的年代,各品牌之間競爭激烈。 在某些領域如國防、儀器儀錶也需要高品質的膽管。 從七十年代起,真空管需求已逐漸衰落,生產成本能省則省,品質控制也大不如以前。 在西歐各真空管生產廠相繼關閉後,一些品牌雖還在發行真空管,但產品已非原廠產,而是來自“五湖四海”,難循其蹤,品質更是無法保證。 這種情況連一些著名品牌也未能倖免。 因此,玩管者在搜管時,把目光投向早期的產品不無道理。 可惜因停產多年,這些NOS管存貨日減而價格年復一年不斷上漲。 某些牌子響、年份早的音頻用管已屬“古董”,不少擁有者只作收藏而不捨得上機。 其“天價”也並非一般管友所能承受。 這也提示管友,買NOS管時除了留意品牌外,還需看年份和產地。 膽管年份遲或產地不正宗,儘管是著名品牌,其價格也低一大截。 幸好西歐大部分產品的包裝和管身均會標出產地如“Made in West Germany”、“British Made”等字樣供辨認。 有些同品牌同型號的膽管,雖屬早期產品,其內部結構(如屏極、除氣環、支撐材料數量等)和外觀卻不盡相同,價格也有差異。 此外,著名品牌常有贗品,各位管友需留意。

為何許多西歐品牌的管管(特別是小管)喜歡用白色、易被擦去的塗料在玻璃管身上標記型號、品牌和產地等,人稱“粉字”。 這些管幾經折騰後極易成為“光身”管,難辨真容。 因此,管的標記完好程度與其價值關係極大,說不定就這幾行“粉字”就值個幾百元。 也許當初人們並不像當代人那樣在意這一點。
在眾多品牌之間,均有互相貼牌生產的情況,某品牌的膽管不一定是其自己的工廠生產的。 另外,一些西歐真空管的管身和包裝上可看見BVA字樣,這是British Valve Association(英國電子管協會)的縮寫,說明膽管的生產商是該協會成員。 協會各成員在生產膽管時需遵循協會的規矩。

二、真空管品牌
1. PHILIPS (Miniwatt)
Philips 飛利蒲這個響噹噹的品牌。 其照明燈具、小家電、音響電視和電腦配件等在我國幾乎無處不在。 Philips的另一個古老產品——真空管。
Philips成立於1891年,早期以生產燈泡為主。 其後二三十年間,一躍成為歐洲最大的燈泡生產廠家之一。 1918年,Philips開始在其燈泡廠中兼產真空管。 1920年,Philips預見真空管的市場潛力巨大,便另立公司,專門設廠生產。 1924年,Philips註冊了“Miniwatt”(低耗電之意,)商標並一直延用了半個多世紀,直至停產為止。
1934年,由Philips主推的西歐管命名標準出籠,以期統一雜亂無章、各自為政的管型號。 人們熟悉的ECC83、EL34等均採用該標準命名。 這一標準雖未能被百分之百實行,但其基本方法被大多數品牌所採納並一直使用。
從二十年代中起到八十年代止,Philips開展一系列的商業運作,在管界中大施拳腳且連連得勝。 其收購或投資了幾十家膽管公司或生產廠,足跡遍及德國、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巴西、菲律賓和南斯拉夫等近二十個國家,成為名副其實的真空管生產王國。 手中除了自創的“Philips(Miniwatt)”品牌外,旗下還擁有Mullard、Valvo、Amperex、Dario、Adzam、Rogers和Philips ECG等多個品牌。 Philips于五十年代初開發的EL34、EL84五極管至今仍有口皆碑;一些常見的音頻用管如ECC81~ECC83、CCA、E88CC和SQ系列也有很高的聲譽。 其在美國RCA管12AX7基礎上改進、1953年前後由Mullard力推的ECC83,堪稱當時最優秀的同型號管。
Philips旗下各家公司和工廠生產的管子都會在其側面或底部加上兩行ID碼(即識別編碼)用於表示該管的產地、生產年份和型號。 該編碼一般刻蝕在玻璃表面,呈棕黑色,不易擦去。 因Philips(Miniwatt)、Valvo、Mullard品牌的真空管出現得最多,人們常稱之為PVM碼。 其實一些Amperex和日本Matsushita品牌的真空管也有此編碼。 一E80F的編碼“VCB-2G5”。
Philips以“Philips”、“Miniwatt”或“Philips Miniwatt”三種標推出市場的真空管大多產自其荷蘭本土(Made in Holland),也有部分由其旗下的國外工廠貼牌生產。 這在其包裝和管身的文字上可看出來。 Philips(Miniwatt)真空管的名氣似乎沒有Mullard和Amperex的大,但其素質是毋容置疑的。 在市面上,還常可見到Philips ECG品牌的真空管,其來歷大致如此:1959年,美國的GTE(General Telephone and Electronics)公司收購了Sylvania(美國一著名真空管品牌)公司。 七十年代,GTE按業務範圍將Sylvania拆分為幾個分公司,其中負責生產真空管的公司為ECG(Electronic Components Group)。 這樣,該公司當時生產的真空管便打上“Sylvania ECG”的品牌。 大約在1980年,Philips在關閉其歐洲的生產廠後,為續占美國市場,從GTE購買了Sylvania的ECG公司連同其生產廠。 真空管品牌Sylvania ECG也搖身變成了Philips ECG。 該廠直至1987年左右才停產。 此後一段時間,相傳Philips用完自產的庫存管後,從其他生產廠買入真空管,繼續以Philips ECG的品牌在銷售。 許多人均認為Philips ECG的管“不怎麼樣”。 。
2. MULLARD
Mullard,人們根據其管上的標記稱之為大盾 。 其實,常見的Mullard管標記有兩種,這是真正的“大盾”或稱為“老盾”;七十年代後,被戲稱為“小盾”。 當年,Mullard是英國屈指一數的真空管生產廠家。
Mullard由英國人Captain S.R. Mullard創建於1920年。 早年與其合夥公司主要為英國海軍部、英國皇家空軍和其他行業生產接收和發射管,以SR Mullard的品牌銷售。
二十年代,隨著英國廣播通訊業的迅速發展,其生意日益增長。 這使Mullard在資金和技術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難。 因此,Mullard把他的一半股份賣給了Philips。 利用Philips的資源,Mullard推出了低功耗的PM(Philips-Mullard)系列管。 PM系列管採用Philips極力主張的由氮化物工藝生產的鋇塗層燈絲。 該工藝生產的真空管有一個顯著的缺點:玻璃管內部會嚴重發黑(如PM22)。 由於投資巨大,在其競爭對手均轉向更先進的氧化物塗層工藝後幾年,Mullard還一直在使用該工藝。 當其競爭對手炫耀他們的玻璃膽管內潔亮如新時,Philips-Mullard為“遮醜”,竟將其真空管表面塗上金光閃閃的油漆這也成為當時Mullard管的一個特徵,一段軼事。 此後至六十年代,Mullard還在生產這種玻璃表面塗有金、灰、紅色的真空管。 其是否還是為了“遮醜”或另有其他目的(如遮罩功能)。 1927年,為了公司運作的便利,Mullard將剩餘股份全部賣給Philips,但仍保留“Mullard”這個英國著名品牌。 直到八十年代,Philips才將此品牌轉賣給美國的Richardson Electronics公司。
三十年代中後期,Mullard開始生產其擁有專利權的五極管。 EF36、EF37、EF37A、EF50、SP13、 SP13C和SP2等均是十分成功的管子。 特別是低噪音、低麥克風效應的EF37A,被作為高品質的音頻電壓放大管使用;高頻五極管EF50則被廣泛用於無線電收發裝置如雷達和電視等。
進入五十年代後, Philips也許看到英國管市場巨大和競爭激烈而大力扶持Mullard的發展,一些最新型號的管Mullard均有量產。 1953年,Mullard推出了由Philips開發的EL34。 這只赫赫有名的功率五極管隨之風靡全球幾十年。 就是當今的生產廠家,也以標榜“音質最接近Mullard EL34”(不敢說超越)為榮。
Mullard早期的NOS音頻用管如EF86、ECC32(?6SN7GT)、ECC33(6SN7GT)、ECC35(CV569,6SL7GT)、ECC81、ECC82、ECC83、ECC88和EL34等個個都“身手不凡”。 其中五十年代初產的長屏棱紋方環、十字玻璃頂銅柱ECC83是同型號中最好的管之一。 當然其價格也早已是四位數了。 附有塑膠管腳保護座的CV系列盒屏(多士屏)雙三極管如CV455(ECC81)、CV4003(M8136,12AU7WA)、和CV4004(M8137,12AX7WA)等也是Mullard的精品。
在市場上,還可見到標“IEC Mullard”的管子在銷售。 IEC是美國的一家貼牌公司,於六七十年代買得Mullard品牌的使用權。 該品牌的管子來自世界各地:其KT66曾來源於GEC;ECC8X系列有來自印度的BEL和日本廠家。 因此品質參差不齊。 Mullard也推出過特別版本的10M系列真空管,最早見於六十年代初。 該系列管為長壽管(10000小時),低噪音和低麥克風效應且保用2年,屬Mullard的另一傑作,非常少見。
人們稱Mullard的管音色具有典型的“英國聲”。
3. Valvo
VALVO是一個有名的德國老牌公司,其中文譯音為“瓦爾沃”,一些管友給它取了個更好聽的名字大富豪 。 VALVO早期生產的真空管品質完全可與Telefunken、 Philips、Mullard和Siemens的產品媲美。 相傳,Telefunken從上世紀三十年代起就開始向VALVO訂購一些膽管並打上自己的品牌在銷售;1954年,Telefunken推出的第一款金屬座EL34就是VALVO的翻版。
VALVO源自C.H.F. Mueller GmbH Hamburg公司。 該公司早在1914年前就以生產X射線管而著稱,人們稱之為“Roentgen(倫琴)-Mueller”。 1916年,該公司開始涉足通用真空管的生產;1924年4月,Mueller成立了另一家兄弟公司Radio-Roehren-Fabrik GmbH(RRF GmbH),專門生產無線電用管。 1926年,RRF改名為VALVO並起用齒輪狀商標。 “VALVO”與真空管的英文單詞“VALVE”無論讀音還是拼寫均很相近,大概RRF從此獲得靈感而將其公司改名。 1927年,C.H.F. Mueller GmbH Hamburg因財政方面出現問題而被Philips並購。 1932年,VALVO重蹈兄弟“覆轍”,進入Philips集團,成為Philips境外真空管品牌的“三劍客”之一。
VALVO的一些小管常採用印有商標的薄紙加瓦楞紙筒包裝。 雖然VALVO真空管的名氣不算很大,但其早年的EL34、金腳E88CC和ECC81-83等音頻用管也是有口皆碑的;其難得一見的E80CC“束腰”管(玻璃管身中上部凹入)更是人們收羅的物件。

23

主题

0

好友

762

积分

等待验证会员 当前离线

UID
34898
帖子
824
精华
0
经验
762 点
金钱
672 ¥
注册时间
2008-1-29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4. Amperex
Amperex,原是美國Amperex Electronic Corp.的品牌。該公司以生產接收、發射管和一些特種管而著稱。1955年,Amperex Electronic Corp.被Phillips所收購。此後,Phillips一方面擴大和改進Amperex Electronic Corp.在美國的工廠,繼續生產原有的品種;另一方面則藉助Amperex的品牌在北美地區特別是美國的Hi-Fi市場銷售其歐洲廠生產的優質管。
“Amperex”本身就是一個注冊商標。 因此,Amperex前期的多數管無論包裝和管身均只打上“Amperex”和型號等標記。 如是高品質管(Premium Quality),則加上“PQ”標記。 PQ管是標準管的改進版本,噪音低、可靠性高和壽命長。 當時其主要用於工業如儀器儀錶和電子計算器等。
大約在五十年代末,Amperex推出了膾炙人口的“Bugle Boy”(直譯為:喇叭男孩)系列,持續時間約十年左右。 其圖示是一個男孩用雙手在吹一支喇叭,這就是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吹喇叭系列。 據資料介紹,“吹喇叭”管主要源于荷蘭本土,少數出自Phillips的其他成員如英國的Mullard和法國的Dario廠。 在出廠前,每個膽管均進行24小時的滿負荷老化,然後採用當時最好的頻譜分析儀Hewlett Packard 3561A測試噪音和麥克風效應。 出廠時每個管均附有一張“出世紙”,標明該管的實測參數如屏流、柵流、跨導、麥克風效應、燈絲電流、總諧波失真等。 由此看來,“吹喇叭”NOS管如果沒有“出世紙”,至少值得懷疑其是否正宗。
有此一說:Phillips以Amperex品牌推出高品質吹喇叭 ”系列膽管是為了和其競爭對手如Telefunken逐鹿巨大的美國Hi-Fi市場。因此,該系列的真空管均是Phillips的頂級產品,且基本上是音頻常用管。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ECC83 、ECC88和EL34。
1970年前後,Amperex的膽管改用橙色的“地球”標記,即常說的地球標 ”,由於從七十年代起,真空管生產已開始逐漸萎縮。Amperex後期“地球標”管的來源也變得不明不白。有些管標明是荷蘭產,實際是日本Matsushita的貨色。但客觀地說,日本的Matsushita產品並不差到哪兒,因為其工廠是由Mullard建造的。總的來說,Amperex的“地球標”真空管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多少驚喜。
大約在1980年,Philips從IEC收回了Mullard品牌使用權,並將其在英國和荷蘭的生產資產和Mullard、Amperex品牌賣給了美國的Richardson Electronics, Ltd.。 該公司繼續生產、銷售Amperex品牌的真空管,但其品質便更難說清楚了。
5. Telefunken
1903年5月27日,兩個致力於無線電報業的競爭對手Slaby-Arco和Braun-Siemens在德皇威廉二世的建議下聯姻,成立了一個新的無線電報有限公司這就是Telefunken 德律風根 )的前身。 Telefunken由德文單詞Tele(遠距離)和funken(無線電通訊)組合而成。 是Telefunken兩個不同時期的商標。
一個世紀來,Telefunken在無線電廣播電視和通訊、航海導航系統、軍用雷達系統、移動無線電系統、高頻加熱發生器、測量設備、電子聽力系統、家用無線電裝置、電子元器件生產等方面頗有建樹。 這裏略舉幾例大事:“一戰”期間,Telefunken推出了第一款電容話筒、第一個真正的真空管;建立了德國第一個廣播電臺。 在Telefunken供職的Hans Bredow博士被稱作無線電廣播之父。 1928年展出了德國第一台電視機;1935年發明了第一台磁帶答錄機;1936年發明的電視攝像機用於柏林夏季奧運會直播引起轟動;1956年推出德國第一台半導體收音機。 Telefunken和Siemens並稱德國電子行業的兩大巨頭。
真空管生產一直是Telefunken的業務主項。 “二戰”期間,由於生產設備受到嚴重破壞,技術人員流失,生產曾一度停止。 1945年,Telefunken重開“爐灶”直至工廠停產為止。
在管界,Telefunken品牌可謂如雷貫耳,無人不曉。 其音頻用管的特點是音色甜潤平衡細膩,富有音樂味;做工精細外觀玲瓏;可靠性高壽命長;噪音和麥克風效應低。 管界公認Telefunken早年的ECC803s是同型號中最好聲的真空管。 ECC801S、ECC802S、ECC803S、E88CC、ECC808、CCa、EF804S、EF806S、EL34、EL156……恰如一串璀璨的明珠,玩管者無不為之眼亮心動。 可謂款款超凡脫俗,舍我其誰! 據Telefunken網站介紹,其EL34借鑒了EL156的設計精華,有更高的輸出功率,散熱特性好,長壽兼美聲,只有Mullard的EL34能與之媲美。 用過Telefunken管,方知其“英雄本色”。 當然,對大多數管友來說, Telefuken的NOS管實屬“夢中情人”,可望不可及:
有“Telefunken”標記的管不一定是Telefunken原廠產的,因為其有時會向其他廠家購入管打上自己的標記。 例如,Telefunken曾向Siemens訂購過EZ81;向RFT定購過EL84。 筆者有一對E80F也是Philips產的。 沒有“Telefunken”標記的管卻不一定不是Telefunken原廠產的,因為一些自己沒有工廠的管銷售公司或管機廠如Dynaco、Fisher會向Telefunken廠貼牌訂購。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不法商人假冒Telefunken的產品。 Telefunken原廠產的玻璃管其管腳中間有一棱形“◇”標記,通常棱形一角指向管腳第一腳和最後一腳之間。 其實,這棱形本身就是Telefunken標記的縮影。 此外,許多Telefunken原廠管的管身底部玻璃有一圈藍灰色的環帶。 對“粉字”管,原廠的字跡極易擦去而一些贗品則不然。
6. Siemens
其中文名字叫西門子 。
成立於1847年的Siemens從其同年發明生產的指針式電報機起家。 Siemens最初的主要業務是建造遠距離的有線電報線路(包括敷設海底電纜)和工作站。 經過150多年的耕耘,Siemens由一個小作坊變成當今集自動化與控制、資訊與通訊系統、電力、交通、照明、家用電器和醫療器械等多行業的頂尖跨國集團公司。 僅其在中國的員工就已超過2萬人。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Siemens曾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 電工學中的電導就是以“西門子”作單位的。
早在上世紀初,Siemens就涉足白熾燈泡的生產。 因為燈泡和真空管的生產有許多相通之處,Siemens當初介入真空管生產也是很自然的事。 其1936年推出的標記,與現在見到的略有不同。 從手頭的資料和市面的情況來看,似乎Siemens當年生產的真空管數量並不是很大,一些常見的真空管型號也“缺項”,如6SN7,6SL7等。 但這並不影響Siemens成為西歐著名的真空管品牌之一。
Siemens真空管的玻璃透明度很好,製作細膩嚴謹,頗有“大哥大”Telefunken的風格。 這不奇怪,Siemens早年曾擁有Telefunken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可說兩公司曾是“親家”。 該公司在控制真空管的噪音和麥克風效應方面也頗有心得。 Siemens的E88CC..CCa管在我國很常見,價格也適中,筆者先後收藏了十來隻。 這也是筆者最喜歡的同型號品牌。 且不說其音色音質出眾,光看其沙狀金腳、烏黑的大面積除氣斑和小巧玲瓏的外形,就足讓人一見鍾情。 Siemens在生產此類框架柵管方面有豐富的經驗:1926年就開始為其海底電纜的放大器生產過框架柵管。 傳說Siemens的CCa管生產時間比德律風根的要早得多,只是後者名氣更大罷了。 此外, 西門子的此類管在通電時燈絲會瞬間閃亮,有人稱之為“爆煙花”。 其目的是使真空管陰極儘快達到正常的溫度,減輕陰極“中毒”,提高管子壽命。 有這種特性的膽管特別適用於半導體整流電路(其他品牌的某些型號真空管也有此種特性)。

23

主题

0

好友

762

积分

等待验证会员 当前离线

UID
34898
帖子
824
精华
0
经验
762 点
金钱
672 ¥
注册时间
2008-1-29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7 GEC 、 Marconi-Osram、Genelex……
1886年,兩位德國僑民Byng和Hugo Hirst合夥在英國成立了The General Electric Apparatus Company),1889年改名為The General Electric Co. Ltd.(通用電子有限公司),即人們所稱的GEC,總部設在英國倫敦。 1893年,GEC開始投資生產燈泡;1909年將其燈泡公司命名為OSRAM-GEC。 人們常將GEC和美國的GE公司相混淆,其實他們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公司。
GEC初期主要生產民用電子產品特別是燈泡和照明器材,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GEC都是軍方無線電零器件和設備、照明器材等的主要供應商。 GEC旗下的Marconi-Osram Valve Company(馬可尼-歐司朗電子管公司,簡稱MOV)則專門負責真空管業務。 從六十年代起,GEC連續收購、兼併了一系列公司如RAI、AEI(真空管品牌)、English Electric等,成為集英國國防、民用輕重工業為一身的巨頭。 1999年,GEC改名為Marconi plc ,馬可尼上市公司).
MOV由Marconi is Wireless Telegraph Co. 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和GEC (Osram)於1919年在英國組建而成。 Marconi is Wireless Telegraph Company是義大利人Marconi(馬可尼)擁有的公司。 Marconi是現代無線電通訊的奠基人之一(另一位是前蘇聯的波波夫)。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他根據Maxwell(麥克斯韋)的理論,在Hertz(赫茲)實驗成果的基礎上,對電磁波無線通訊的實際運用作了大量的研究和試驗並獲得成功。 1901年2月首先在大西洋兩岸實現了遠距離(198英里)的無線電傳送。 1937年,Marconi去世時(63歲),全世界的無線電臺停播兩分鐘為之默哀。 “OSRAM”來源於Osmium(鋨)和Wolfram(鎢)兩個英文單詞。 鋨鎢是製造燈泡燈絲的金屬材料。 “OSRAM”作為德國三家公司(AEG、Siemens & Halske AG、 Auer-Gesellschaft)共同成立的燈泡公司的名稱。 還能在市場上見到OSRAM牌子(為德國Siemens公司擁有)的燈泡和其他照明器材。
在MOV成立之前,GEC的真空管如最早期的R系列.由其OSRAM-GEC燈泡廠兼產。 後來,則由MOV專門行銷。 從年份來看,MOV是最早涉足真空管生產的公司之一,其歷史也是一部真空管的興衰史,MOV為之增添了多姿多彩的一筆。 MOV的三隻膽界皆知的KT系列束射四極管,更是其昔日輝煌的佐證。 MOV為何將其命名為KT ,這裏有一段小插曲:
三極管因極間電容較大不能工作於高頻;柵極對屏極的遮罩不完善也無法進一步提高放大係數。 後來人們發現在柵極和屏極間加入一網狀電極(即簾柵極)可克服此缺點,這就是一般的四極管。 但這種四極管會產生“二次電子發射”使屏極特性曲線起始段起伏不定,嚴重影響其正常工作。 因此,人們又在簾柵極和屏極之間再加一網狀電極(抑制柵極)來抑制“二次電子發射”,使屏極特性曲線起始段變得平滑。 這種膽管稱為五極管。 然而,還有一種管,它沒有抑制柵極而是在管內加上兩片與陰極相連的集射板,同樣也能有效地抑制“二次電子發射”。 因為其工作時,陰極電子呈束射狀飛向屏極,故被稱為束射四極管。 這種管比五極管有更好的綜合性能,很適合作功率放大。 KT是“Kinkless Tetrode”的縮寫,直譯是“無彎曲的四極管”,意指“屏極特性曲線起始段不會起伏不定的四極管”,即是束射四級管 .
在三十年代,Philips的Mullard擁有五極管的專利權;束射四極管先由GEC于1933年開發出來,但因當時生產困難無法量產而轉給美國RCA發展。 因此,束射四極管生產權歸GEC和RCA共同所有。 RCA大約於1935年推出束射四極管6L6後,GEC的MOV也不甘示弱,於1938年推出KT66與之抗衡;1957年推出KT88與美國TungSol的6550一爭高低;1959年又推出KT77對抗Mullard的EL34。 據介紹,MOV的經典之作KT88是採用英國軍方標準來生產的,足見其素質之高,難怪天下無敵。 GEC的KT88從1957年生產到大約1976年。 1982年曾一度複產,但品質“今非昔比”,最後於1988年“無疾而終”。
根據市場的需要,MOV的膽管以MOV、Marconi、Osram、MWTCo、GEC、Genelex、Marconiphone、Gold Lion作標記。 例如:標記為“Genelex”的KT88主要是銷往美國的,目的是避免GEC與美國的GE品牌相混淆,涉嫌侵權。
8 . STC Mazda、Brimar
英國STC (Standard Telephone & Cables Ltd.)的中文名稱為“標準電話與電纜有限公司”,主要業務如同其名,也是英國軍方的主要供應商。 其與美國的GE、WE、RCA和英國的BTH等公司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早在1911年,STC就得到了美國GE公司生產鎢絲的專利。 STC的膽管生產主要由其下屬公司The Edison Swan Electric Co.Ltd.負責,以STC、Mazda、Ediswan和Brimar(人稱斑馬 )等品牌推出市場。 Mazda源自西域拜火教大神Ahura Mazda的名字;Ediswan由Edison(愛迪生)和Swan兩人的名字組合而成;Brimar則來自British Made American Range(英國生產,美國系列)。 從二十年代起,Mazda和Ediswan一直是STC的兩大品牌;Brimar何時出現則無法確定,從一些資料來看,至少不遲於四十年代。 六十年代初起,STC真空管生產業務歸入Thorn-AEI Radio Valves and Tubes Ltd.運作。
STC在英國和法國均設有工廠。 早期的真空管大部分產自英國,後期的則多來於法國。 STC真空管的許多生產工藝和技術均來自另一真空管發展地美國,加上軍方的嚴格要求和豐富的生產經驗,其真空管素質在西歐也屬一流。 當今深受好評的是Mazda的12AX7S、銀屏12AX7、ECC802S、6V6G等;Brimar的6SN7GT、“T字三角黃標”系列、CV系列和Flying Lead(柔性引線)SQ系列。 Brimar對其Flying Lead系列真空管的內部結構進行了許多改進,管腳也別具一格採用柔性引線以提高可靠性。 該系列具有極低的噪音和麥克風效應,高可靠性,壽命超過1萬小時。 典型的代表有CV4069(12AU7)、CV4035(12AX7)。 Brimar還推出過一隻十分少見的ECC807,其跨導2.4 mA/V,放大係數150。 這是迄今為止筆者知道的放大係數最大的小九腳雙三極管,在電路中可代替兩隻EF86作前置放大。 1951年,Brimar曾在一則廣告中稱“大部分英國最大的飛機均使用Brimar的真空管”,其實力可見一斑。
西歐乃真空管生產的藏龍臥虎之地,本文未提及的品牌如德國的Lorenz和WF、英國的Teonex、Cossor和EEV、義大利的Fivre和ALE、瑞典的Ericsson、法國的RT等真空管品質也十分出眾,只是在當今市場較少見而已。 還有一些公司的品牌,自己無生產廠,純靠貼牌經營,真空管來自各方,也當不在此列。 此外,西歐前東德的RFT品牌在我國甚常見,但其與前蘇聯為首的東歐陣營關係更密切,品質也被人們看低一檔,無法與上述品牌匹敵。

46

主题

1

好友

1221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8301
帖子
1059
精华
0
经验
1221 点
金钱
990 ¥
注册时间
2008-3-23
发表于 2008-8-21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继续啊,期待中。。。
最好来点国产的.....

0

主题

0

好友

311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5989
帖子
3093
精华
0
经验
3114 点
金钱
3112 ¥
注册时间
2008-6-21
发表于 2008-8-21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不顶怎么继续...

老师讲课下面没反应..

0

主题

1

好友

57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5604
帖子
746
精华
0
经验
572 点
金钱
446 ¥
注册时间
2005-9-17
发表于 2008-8-2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继续介绍!

384

主题

1

好友

4649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62
帖子
5835
精华
0
经验
4649 点
金钱
3433 ¥
注册时间
2004-4-26
发表于 2008-8-21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学习了!

1

主题

0

好友

56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1562
帖子
597
精华
0
经验
569 点
金钱
559 ¥
注册时间
2007-4-12
发表于 2008-8-2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河 于 2008-8-21 12:04 发表
楼主继续啊,期待中。。。
最好来点国产的.....

学习了!

7

主题

2

好友

183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1548
帖子
2996
精华
0
经验
1835 点
金钱
1827 ¥
注册时间
2007-4-12
发表于 2008-8-24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再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