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602
- 在线时间
- 5701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1-10-11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UID
- 15264
- 帖子
- 8412
- 精华
- 0
- 经验
- 2602 点
- 金钱
- 2193 ¥
- 注册时间
- 2006-11-27
|

楼主 |
发表于 2008-4-1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一楼
二.元器件的选择
在装配这台机的时候,笔者选用了很多旧装的零部件。经过二三十年甚至更久,这些零件已经经过了时间考验,经实测还完好的话,可靠性应该是比较高了。6J4P我们用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南京产品,FU-29和WY-2用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北京产品,6P1是20世纪70年代的上海产品。电阻也都是用仪器上拆下来的碳膜和碳质实心电阻,要注意的是这些旧电阻都应该经实际测量过才能上机使用,特别是一些碳质电阻,有些因变质而误差很大,有些误差甚至达到100%,使用前一定要经过筛选。C12、C13是两只飞利浦高压电容,蓝色外壳,四周夹有6道凹槽,品质不错,价格低廉。C14、C15、C16是罐装油浸电容,耦合电容C1、C2采用的是瓷管封闭纸质电容,纸质电容的技术指标不高,损耗大,正切角比聚苯乙烯电容和聚丙烯电容大1~2个数量级,但在声音上却有独特的风格,醇厚而不乏通透,这也是我们比较喜欢的电容之一。当然如果有优质的油浸电容,那更好。输出变压器是我们专门设计制作的,实测一次侧电感量253H,漏感35mH,初级单臂直流电阻112Ω,两臂误差在0.5Ω以内。用兆欧表测试,一、二次侧间的绝缘电阻在100MΩ以上。输入变压器可以使用拆机品,比如美国UTC旧输入变压器,市场不难找,价格可以接受,品质也较满意。当然也可以按照1:1的比例自行绕制。
三.整机的装配和调试
装配和焊接质量主要看个人的焊接工艺和布线经验。元器件的选择、焊接工艺和布线对音质都有影响。有人说,同样的东西,100个人做出的机器有100种声音,这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制作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元器件的精选之外,在布线上还颇费脑筋。地线的布局要做到每个声道、每个放大级都有单独的接地,最终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零件的安置上尽量减少小信号和大电流零件间的影响,提高声音的纯度。
调试过程应十分小心,一定要注意安全,虽然外壳不带电,但整个机芯都是带电的,所以务必要小心,身体任何部位不能触及机芯。特别是手持表笔测量的时候,最好能将表笔之一换成鳄鱼夹,实现单手操作。当然如果有一只大功率220V离变压器,调试过程就会安全很多。
在所有元件都焊接完毕之后,在插电子管之前先通电。如没有冒烟、打火、烧保险等现象,再测量两组高压,应该在300V和600V附近,再测量3组6.3V灯丝交流也正常的话,下一步就可以插电子管了。先插上两只6J4P,观察灯丝正常点燃之后,测量屏极、帘栅和阴极,如果电压在135V、110V、2.5V左右,那电压放大级的工作基本就正常了。接着可以插上两只离子稳压管,分别测量两管的阳极和阴极两端电压,每只管应该在105V附近,然后插上6PI,测量阴极电压大概有220V,接着将W2调至最大,W1调到中点,接上负载,就可以插上FU-29了。最后调节W2使R19、R20上的电压为0.2V,这个时候FU-29的栅极电压大概在-26V左右,调节W1使FU-29的两个屏极电流平衡,喇叭里的交流声最小。热机半小时后反复调整W1和W2,使FU-29的工作点正常,调试结束。但是要说明的是,每一次插电子管,都要在断电状态并且等高压电容里的电能释放完毕后才能进行。
四.听音评价
在这次视听中我们除了CD外都是采用“自摩”器材,按标准只能算是Hi-Fi入门,但整体却显现出高档器材的“贵气”。这台FU-29给入最初的印象是“底盘”很稳,有种“霸气”,在听《The King of Bass》第二首“Sming Low,Sweet Charriot”时,低音提琴牛筋般地和大提琴相互映衬,在室内回旋;第六首“LaListe Deschingler”是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主题曲,在这里由大提琴演奏,旋律奏出顿生苍凉感;在放八只眼《青叶城之恋》中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演唱者浑厚连绵、中气十足而又充满磁性的男低音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听Salah Brightman的《Liluna》第三首“Scarborough Fair”,Salah以糅合了古典和流行的唱腔,不食人间烟火般的飘渺,如同就在面前深情款款地徐徐而歌,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本机有如此表现。实在是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FU-29的表现让我们有一种意外的惊喜。和300B相比,各有所长:分析力不相上下,细腻度及人声300B略胜一筹,中频两者较为接近,都有致密的质感,但略逊于300B,低频也似乎相当,但说到后劲和力度,那300B就不知道要落后几个级别了,特别在推一些低效率音箱和播放大动态软件的时候特别明显,毕竟两者的功率相差了好几倍。当然把300B和FU-29放在一起比较是不公平的。
五.结束语
任何有源器件,无论晶体管还是电子管,工作条件不是单一的。本机的FU-29是工作在高屏压、高负载阻抗的条件下,目的是高效率和大功率。同样是FU-29,帘栅压保持在225V,屏压降至300V,接5kΩ的输出变压器,输出功率接近17w,据说声音有种独特的风味。本机仅将电源中倍压整流改为桥式整流,再改用5kΩ的输出变压器即可。5kΩ的输出牛比较好找,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试。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机在调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刚装配好的时候没加环路负反馈,6J4P的阴极电阻R3、R4上也并有电容,整机的增益虽然很大,但听感却不是太好,声音偏硬,有明显的失真,后来将两只6J4P接成三极管状态,取消并在R3、R4上的电容,感觉有所改善,最后是加上R10、R11和C3、C4,引入环路负反馈,并将两只6J4P接回五极管状态,听感才感觉满意,因此只有当正确灵活地使用负反馈,才会制作出好的机器。有人认为,加了环路负反馈的机器声音不够“活”,这可能对如300B这样的线性很好的三极管来说是正确的。和三极管不同,五极管和束射管不加负反馈会产生很大的失真。在应用得恰当的时候,负反馈的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