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69
- 在线时间
- 259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5-11-17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33763
- 帖子
- 570
- 精华
- 0
- 经验
- 569 点
- 金钱
- 569 ¥
- 注册时间
- 2008-1-1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2-29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桥,具体计算我不多展开了,附录里会有一点,需要更详细的话呢,可以Email跟我要资料。我就拿几个结论出来。
通俗来讲,需要L2/C8=R38*R20//R30。为什么要用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呢?首先桥的稳定性需要Z2(及C8的阻抗)非常大,其次要A类放大有足够大的放大倍数(开环),另外L2的通直流还可以平衡几个零点。好吧。
考虑实际情况下,L2会有一点实际电阻,可以在C8旁边并联一个200K左右的电阻加以平衡(其实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只图个心里舒坦)。
TR9的E极是零电平,所以当B极为2V时会导通,这时TR7的C极电压为2+0.6+0.6=3.2V,这时流过R38的电流为3.2/47=68mA,当所需通过的电流大于68mA时,多余的部分会由TR9来提供。负的情况,TR8的E极为零电平,当B极为-0.6V时TR8、TR10会导通,这时TR7的C极电压为-0.6+0.6+0.6=0.6V,这时流过R38的电流为0.6/47=13mA,再往下低的时候,会由TR10来提供“倾注电流”,而且正负两种情况下,倾注的电流大小刚好可以消除失真(费话,否则谁用你这个“烂”桥)。
这里需要强调几点,一是TR7~TR10这四个管子的速度不要太快,频率不要太高,我们通常来讲,都希望频率高一些,可以更好的放大所有频率的信号,但正如405电路的设计者peter所说,没有必要(至少在这个电路中)使用过高频率的管子以达到超出听觉范围的频率,而且当这四个管子的速度过快,由于C8的原因,在桥的作用下,A类放大器会有不必要的相位失真。一般选用4-8M的管子就可以了。二是在有的版本里没有L3和R41,这个组合和L1、R37的组合都是为了放慢管子的速度的。因此没有必要对L2、L3的大小精度作过度的担心(说笔者呢,哈哈),另外,L1的大小很重要,选得不好会使输出波形有毛剌生成,因时间较短,所以对失真测试仪测出来的失真度只有一丁点儿的影响,选用的时候选好些,好多喇叭烧掉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TR9和TR10这对互补推换管是工作于C类状态的,为什么?因为在输出电流在上面算到的13mA~68mA时,这两个管子都是不导通的。因为这里有CD原理,所以不必担心失真,另外,B类放大器确实有它的缺陷,首先当然是我们都知道的交越失真,这个失真是没有办法绝对消灭的,因为管子的导通电压根本就是一个随便温度变化而变化的量,另外B类工作的管子在温度升高的时候,Vbe会下降,这样呢,Ice会增大,会进一步使管子工作增大,这样,管子想不烫都难,我们都知道,功放要做到一定阶段,温度是最大的敌人之一!所以这个C类还是挺可爱的呢。
最后我们来说说第四点,其它电路
哎,其实都在前面说得差不多了,留得不多了,看官看到这里的话再忍一小会儿就结束了。
R26、R24、D3、R27和R28、R25、D4、R29是两边的“倾注管”保护电路,你看哦(刚跟大学时的同学喝了点酒,头有点晕)R26上边分得的电压(这时把R35忽略)掉为50*75/15.1K~=0.25V。这样,当R35上分得的电压为0.35时TR5的Veb就为0.35+0.25=0.6V,于是便将接下来流过TR7基极的电流短路,使得TR9的电流不再升高,也即通过R35的电流,限制在0.35/0.091=3.8A以内(要是觉得小可以适当调小R26,我试过,在旁边并联过几个电阻,完全没有问题)。R28、R25、D4、R29也是一样的分析。D3在这里是怕TR7极电压过大,限制R26的压降最大为0.6*75/(75+22)=0.45V 。
C10是自举电容,两个560的电容实际过程中发现功率不少,笔者用3W的金属镆在一个小时后手指放上去坚持不了一秒,C19可要可不要,虚线框里的T1、T2等部分为保护喇叭的电路,我们在这块板子上略掉了它,R40和LP1为通电发光二极管提醒,个人偏爱蓝色,大家看着办。桥式整流滤波电路产生正负50V我就不多说了。图中还有一个小电阻R2,可减缓电源地对信号地的干扰,也可用2R2大小,只是最好选用稳定性好点的的类型。
装机篇
如上所述,最早是出于毕业设计的课题,我试图把时间跟精力花上它上面,后来一直到毕业了,才有时间着手真正的弄它。
初时简单分析了一下它的原理图,大概知道了点,就想弄搭一台出来试试,于是开始找PCB板,出于各方面原因,最后决定自己“画”一个,其实是抄板,只改了一根线,就是原机上右下脚那根跳线,我咋也不懂它为什么要弄成一个跳线,明明反面就可以直接通过铺铜线连起来的嘛。
网上找抄板经验,还有网友介绍我抄板方法,开始死得很惨,花了好多好多时间也没画出一个满意的,最后一狠心,吃了N顿泡面,愣是抄出了一个八九不离十的版本。偷偷的小笑一把。
用ProtelDXP(SP4)画出来后,我交给厂家做板,一礼拜后,我去拿板,天!缺块,本来一大块铺铜,只给我弄成一小块,更有一处断路。厂家惊了,说是打开文件时版本不支持所致,于是答应再给我做一批。害我又拿回来用Protel99再改了一篇,这回熟了一点,泡面少吃了几包,又过一礼拜,再去拿,还有一个小问题,有一个孔给我打大了,累了,懒得跟他们理论了,以后不敢让他们做板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让它用蓝色板还真挺漂亮,另外,我觉得需要通过大电流的地方统一让它渡层锡以便加厚,普通线条我也让厂家用加厚的铜板。上两张图:
板子弄好以后,开始找器件了,电阻电子市场找了一圈,找了一些“真的”六环金属镆电阻(后来一老手也说有假,不过在我加温之下,阻值还挺稳定,我满意了),电容我也没用什么极品电容(缺米是一个原因,另外杭州还真难找好东东),买来后用电桥仔细的测(其实从原理图上看没什么必要,管它呢,反正没坏处)。小功率管,针对原理,凑了一下,中功率管,40872听都没听过,找也找不着,最后选用的是TIP42C,大功率管用15003,均经过很好的配对(刚好有台晶体管测试仪,大概让不少人流口水了)。
电感让我头疼了不少时间,找了些制作电感的资料,包括专门针对405的电感的资料,可难题实是地多。首先是漆包线的问题,少量的没地方买,一买就得买一公斤,其次,我买到两种,第一次买的线内阻太大……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网上的方法我都试过,所测得的电感值都不准,而且随便着测试电压的变化,电感值变得离谱。最后我以3A为标准,把1mm的漆包线绕在小磁柱上,总算处到了大小和参数都可以符合要求的电感。这玩意儿,还真难弄。
接下来是散热的问题,导热的铝板,我买的一块很厚,回来后过几天在实验室找到一块薄一点的,最后用了这块好处理的薄点的铝板,用剪刀剪出合适的开头,打洞,加云母片,螺丝固定……这里有几点需要提醒一下,其实没必要把四根管子(两中功率两大功率)放在一块铝板上,因为对于稍厚点的板子剪形状很头疼,完全可以给两个小功率管单独加散热片,散热效果绝不逊色,不过这时需要注意多连一根C极的线哦。需要注意的第二点就是,打洞的时候,难免会打歪,这非常正常,怎么办呢?我建议大家把洞大打点,这样就算歪了一点,还是可以使TO3的管脚悬空,否则如果碰到了散热铝板,嘿嘿,等着烧玩意儿吧。原机上的散热是两声道分别用一块导热铝垂直连到共公的一大的散热块上,我目前用的是两块稍小点的散热块把导热铝夹紧而成,听到现在都还行,不会太烫,有机会再换大点的。这里只在能散热,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手头情况加以发挥。完了发点图上来参考参考 :)
电源的处理,我用的是两根15000U/63V,加一个桥整,测试的时候没有特别做板,后来就一直用着,不过据我所知,用四罐10000U两座桥分别给两个声道供电,效果会更出色,我是找到好电容立马就要改的。这里是参考板图:
好,全部搞定后,装元件,试声,烧东西,查原因(就是上述我的一些提醒,都是代价呀!)并作出相应处理,再试声。
最后,一切终归太平,自然是暴爽于自己的成果之中了!听音效果是吧?62块钱的二手箱子我听得已经比较满意了,等哪天有了好箱子我再补上,要不由看官来写,哈哈。
Mod篇
过程中,我对一些摩机都进行了偿试,现回忆如下:
一是运放,我换过两块,一块是5534,一块是797,不管有没有补偿电容,都是一样的自激,调电容大小?我好不容易弄到这对箱子,坏了我就没了,等俺有了好箱子,一定重温这一课。
二是C2的升级方法:要不换成无极性,要不换成两个220串联,无极性电容我没找到,两个串联的方法我试过,效果没听出来,后来我只是简单的在220的旁边并联了这么一个0.1,效果也没听出来,图个心理安慰先。
三是改小运放部分的放大倍数,来改善S/N,虽然这次我试过没听出来效果,但有机会我还会再试,毕竟对Quad405来说,至少我个人认为,这一步还是很会有效果的才对。
四是C10这个自举电容和C5这个电容,要用狠料,如SPRAGUE、ELNA、RIFA等,这个收集中,嘿嘿。
五是TR8和TR9间加一颗二极管,使开关更“自然”、“舒适”,理论上是会有效果的(其实老外说用仪器测出来失真度有更好的改善),不过我没听出来,但还是保持了一下,至于如何加上这颗二极管,方法不唯一,就看你断哪跟线了。
六是把C8的左腿换到C7的另外一端,我没听效果来,而且我据我对电路的了解,我觉得这根本没啥必要,不换了。
七是把C5、R14、R15、R18、R22的公共点连到R35的另外一端,这个工作蛮费神的,事实上我认为,只要C5发挥点作用,这个公共点还是可以放在这里的,不过从完美的角度讲,这个公共点还的确是应该换到R35的另外一端的,同上,没听出效果来。
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升级方法,如将运放稳压管换成稳压块、功率管换成3773、将电阻换成更好的电阻、其它下更猛的料等等,看官都可一试,只要不连错线,理论上是不会出问题的。
最后,上点正听着的这板图(凑出来的东西,大家将就着看。呵呵)
QUAD 405后级的零件列表:
R1=220K C1=0.68u
R2=2.2 C2=100u/16V (钽电解电容)
R3=22K C3=3.3P
R4=22K C4=0.047u (WIMA)
R5=4.7K C5=100u (电解电容)
R6=330K C6=1000P
R7=3.3K C7=330P
R8=3.3K C8=120P
R9=220 C9=330P
R10=1K C10=47u /40V (ROE)
R11=1.8K C11=330P
R12=3.3K C12=0.1u
R13=22K C13,C14=10000u/63V (电解电容,2个)
R14=560 C15,C16=0.1u
R15=100 C17=10u (无极电解电容)
R16=180 L1,L3=6.9uH (可以20%误差)
R17=3.3K L2 =3uH (准确是关键)
R18=3.3K Fuse 1,2=4A (保险丝)
R19=1.2K D1 , D2 = AEI LR120C
R20=1K (稳压二极管,可以用摩拉15V/1W代)
R21=1K D3,D4,D5,D6=TEXAX INSTRUMENT 15020
R22=270 (用IS920、IN4148代)
R23=1.2K D7 = PM7A20 (用20A高速整流桥代)
R24=22 IC1= LM301A (运放)
R25=22 T1,T5,T6=BC214C (用A721、2SA970代)
R26=75 T3,T4=ZTX504 (用A721、2SA970代)
R27=8.2K T2=ZTX304 (用2SC2240、C1327代)
R28=75 T7,T8=40872 (用2SA940代)
R29=8.2K T9,T10=BDY77 (功放管,用2SD424红字
R30=560 2W 或摩拉MJ15003,MJ15015,MJ15004,
R31=560 2W MJ15024等150W级别管子代,要求是同一批号的管子)
R33=22 变压器:双36V,300-600W方牛 (1个)
R35=0.08(电阻线)
R36=0.08(电阻线) 或用0.1电阻代
R37=22
R38=47
R39=10
R40=2.7K
R41=22
R42=15K
R43=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