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8
- 在线时间
- 10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4-28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344623
- 帖子
- 65
- 精华
- 0
- 经验
- 68 点
- 金钱
- 66 ¥
- 注册时间
- 2011-6-2
|
这个仿Krell KSA-5耳放与原机电路相比略有变化,主放大部分和原机是基本一样的,只是电源部分有所简化,没有采用原机的分体电源做法,而是把电源部分、耳机保护电路和主耳放电路整合在了一块板上,个人认为显得更为简洁和方便制作。电源部分采用和末级相同的大功率管子做稳压和滤波,提供正负25伏左右的纯净电源,这个耳放的线路和我原来制作的STK 3048A+STK6153模块耳放有点类似,都是采用较高的电源电压,并采用了输出端中点电压直流伺服的方式,从而取消了负反馈电容,所以也是一台纯直流耳放。这个耳放最大的特点是电压推动级采用了4对管子并联 的方式,而非常规的一对管子,另外,末级采用了两对大功率管并联,使得声音的饱满度大大提高,泛音异常丰富。网上提供的这套耳放套件相当不错,镀金的板子,美国Dale的电阻,德国Wima的电容等都可以直接用,不过,原配的飞利浦电解电容我嫌声粗给换成了日本Nichicon的 顶级电解KZ系列。另外,套件电源部分大功率管子的散热采用与输出管一样大小的散热片是一个失误,因为它通过的电流是输出管的四倍,所以发热量也是四倍,烫的不得了,我采取的是把它们直接按装在铝制的机壳上来散热,解决了其过热的问题。电源变压器我采用的是80W的Talema环牛,即使比原机也大了起码有一倍。按我的估算,最大输出功率应该在每声道20-30W之间,要比Krell的原机大很多。不过,这个耳放是不能用来做功放的,用来推喇叭箱,输出管的散热器还嫌小了点。
这个耳放对所有元件的要求都比较高,例如,按照网上现成机壳的要求购买的Neutrik的带锁耳机插座,尽管价格很贵,但声音不好,最后还是换成了普通的Neutrik镀金耳机插座,另外,纽扣式的电源拨动开关也是一个问题,国产的根本没有敢用,用了一个在国外买的,貌似很精致的开关,不过还是对声音有些影响,最后只能换成原装的APLS电源开关。其它的用料,如昂贵的德国WBT的RCA插座、古河的镀金电源尾插、范登豪的屏蔽线等都可能超过了原机以及美国发烧友的克隆机的用料,即使像机内线和接线柱这样的细节,用料也非常讲究,我曾经比较过近10种不同的接线柱,发现大部分的接线柱对声音的破坏非常厉害,染色很严重,国产的基本都不能用,只有德国原装的凤凰端子还算可以,不过和不用端子而直接焊接比,还是有些染色和失真。这个耳放中因为要方便连接,所以还是使用了一个凤凰接线端子。
最后谈两点改进之处,原机没有对末级的静态电流提供温度补偿,因此,末级静态电流的波动很大,刚开机冷态时,为50毫安左右,使用一段时间后最高可达近150毫安,最低最高相差近3倍。改进的方法是把提供末级静态电流偏压的三极管从线路板上焊下,装到了耳放输出管的散热器上,以对末级静态电流提供温度补偿作用,采取温度补偿后,刚开机冷态时,调节为100毫安左右,到热机时重新测量,最高时也就120毫安左右,相差只有20%左右,可见温度补偿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过,要注意的是,从线路板到这两个偏压三级管的连接线一定要用质量好的发烧线,因为是有信号流过,采取质量不好的线会对音质有影响,另外,在改进过程中,还发现了这个套件另一个错误的地方,这个仿KSA-5 套件,不管是线路板上,还是提供的元件,在左右声道伺服电路的工作电压是不一样的,一个声道是正负21伏,另一个声道居然高达正负23伏,已经超过了所使用的运放OP07的极限电压正负22伏(推荐工作电压是不超过正负18伏)。据检查,发现一个声道的降压电阻和原机一样是100欧姆,降压后的电压就高,另一个声道的降压电阻似乎是做了改进,是470欧姆,降压后提供给运放的电压就稍低,我把两个100欧姆的电阻也改成470欧姆,这样,两个声道直流伺服电路运放的工作电压都为正负21伏,虽然超过了厂家推荐的正负18伏,但总算是在其极限工作电压正负22伏之下,心里稍微放心一点。
另一个改进是针对机壳的,网上提供的机壳在顶盖开有很多散热孔,而底盖上则没有开孔,结果导致空气无法对流而无法正常散热,聆听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机壳,用手摸末级输出管的散热器非常烫手,改进的方法是在机壳底盖上也开一些散热孔,让空气能从机器下方进入,从机壳上方流出,形成对流。
这个耳放是我听过的推HD800最好的耳放,没有之一,声音特点是大气、饱满,又非常精致、细腻和柔和,声场宽广,结像透明而清晰,栩栩如生,它几乎是所有耳机的杀手,能把每副耳机的所有潜力都压榨出来,我的三副深海的耳机,HD800、650、590在这个耳放上拉开了明显的差距。T1在这台耳放上表现也不错,颇具旗舰和王者的风范,声音饱满大气,三频能量分布也非常均衡,没有了在其它耳放上高音稍稍有些过的感觉。推天龙D5000,低音也有所收敛,没有了往日有点过头的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