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1
- 在线时间
- 22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8-15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660954
- 帖子
- 202
- 精华
- 0
- 经验
- 251 点
- 金钱
- 154 ¥
- 注册时间
- 2014-2-1
|
首先说下我的连接,电脑--解码器--功放--音箱。
电脑是通过台式机箱背后SPDFI数字输出接口通过同轴线至解码器,对线材的打磨从这条同轴线开始。
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对这条线有了一些认识。
实践如下;莲花插头用秋叶原,用2根1.5平方熊猫牌电线直径1.38mm直接连接莲花头,用2根1.5平方7股双胶线连接莲花头。用2对双胶5类网线连接莲花头,用75欧姆电视同轴线连接莲花头,
以上连接方法和解码器送的同轴线进行AB对比,结论如下,双绞线技术抗干扰能力很强,我很是欣赏,单股线和多股线音质有区别,单股直径不同,音质也不同,5类网线单根直径是0.5mm用2根一组,用2组对绞连接莲花头高音部份有略提升,电视同轴线音质最差,但噪声最小,双绞线音质不错,噪声小但有低噪,单股电线噪声最大,滋滋滋,噼噼啪啪,几乎无法听,可见电脑机箱后背,乱七八糟的电磁干扰很多,
电视同轴线用的是秋叶原2267高清数字最好的线。196镀锡铜编织4层蔽屏,中心线直径1mm无氧铜,且标准75欧姆特性。音质最差,我想不通,想了两天,试过蔽频两端接地,单端接地,都改变不了音质,为何这根线比不过很细且没蔽屏层的网线音质来的好听,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这根同轴线的回路是用镀锡铜编织当回路的,铜镀过锡后会改变音质吗,其次,编织铜是否无氧铜不清楚,据说是无氧铜,不管了,立马实验,用这根2267单独只连接莲花头正极,负极用一组对绞网线连接,试听,震惊,音质超过所有的连接方式,(同样超过秋叶原10mm粗161型号音频同轴线,我买了该线做AB对比),只是有点噪声,我知道这是负极网线没有蔽屏的缘故,于是开始蔽频研究,买了铝箔胶带,把接负极的网线包裹一下,效果惊人,噪音小了很多。通过再学习,现在对蔽频很感兴趣,为何超六类网线性能大大超过五类网线,除了导线粗了0.07mm外,就是加了十字架和外蔽频层,
总结心得;镀锡铜不适合做负极回路,双绞方式抗干扰能力很强,导线的物理性不同效果不同,大凡市面上的同轴线只注重对正极导线的蔽频,忽略回路负极,有的同轴线既是负极回路又充当蔽频,屏蔽层数概念不清,每层间没有绝缘层,看上去四层蔽频,其实是一层,效果是不一样的,可恶的莲花插头结构,莲花插头结构造就了蔽频和负极回路共用同一根跑道。
抗干扰不仅是抗外界干扰,正负两路导体间也要抗互相干扰,这才是HIFI追求所致,
现在困扰我的几个问题
1,蔽频层无论是两端接地还是单端接地,用莲花头接,就造成蔽频层中吸收的杂七杂八的电磁,流入负极回路,这对音质会造成什么影响,负极回路进入机箱接地是信号地,如果信号地是悬浮的,那这杂七杂八的电磁不就在线路里没法排泄出去吗,这让我很是困扰,我觉得蔽频层应该单独和机箱连接,机箱接大地,也就是直接接大地,蔽频层和负极回路隔绝。
2.莲花头的设计是有芯和外壳组成,这个外壳和芯的负极连接在一起。外壳冲当蔽频层,外壳吸收的电磁波都通过这外壳进入负极流向机箱,同轴线两端各一个莲花插头,造就了两端都有电磁杂波进入线的两端负极回路,这样导线蔽频层两端接地还是单端接地又有何意义。
我目前用秋叶原2267型号电视同轴线连接莲花头正极,蔽频层两端悬空不接,负极用秋叶原六类网线中一组双绞线,外包铝箔,再包铜箔,中间用热缩管隔离,外面再包热缩管,两层铝箔两端悬空不接,这根负线以缠绕方式绕在2267这根同轴线上,外面再包一次铝箔和铜箔,再用热缩管封好,这两层铝箔和铜箔直接把莲花头的外壳也包满,包的时候要注意用热缩管隔绝莲花头和外面的铝箔,正真做到整条线全蔽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最外蔽频层直接和机箱连接,创造负极回路干干净净单独一路,蔽频是两端连还是单端连还是全部悬空我还要再试验,不过我已试过全部悬空音量开到12没一点噪声,全开足有一点点噪声,已经可以使用。
秋叶原2267高清数字同轴线8元一米,六类网线2.5元一米,秋叶原910莲花头8元一个,铝箔5元一卷,铜箔10元50mm宽2米。花这点小钱试试是很值得的。有人说数字传输听不出区别,那你就试试后再下结论,很多听不出区别是同轴线性质及莲花头本身性质大致相同,且物理制作方法基本相同,所以区别特小,理论上不同物质,不同的物理制作,效果绝对不同。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希望能给朋友点参考,你如果有好的试验方案请回复告诉我,让我更好提高,谢谢阅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