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主题

0

好友

24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75004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248 点
金钱
128 ¥
注册时间
2011-8-3
发表于 2014-4-13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autau 于 2014-4-13 01:47 编辑

在胆区看帖已经近三年了。吸收了大量理论却一直没有怎么付诸实践。
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即是高压的电源。
之前有做过一个CRC滤波的和田茂,但是说实话属于粗制滥造不入流的范畴。

直到前段时间制成一台PASS AM后级,满意之余心里痒痒,想体验一下“声染”的魅力。
JADIS JP200和M7之间选择了后者。JP200的电压太高。而且要吊灯丝,用管又多,不好搞。
最关键者,我希望尽量能用手边现成的物料和工具完成这台新机。
于是选择了M7。

一切从电源开始。
尝试了坛上常用的好几种图,都不甚满意。
具体说来,楼主自己的工作是开关电源开发,所以对电源的大多数测试方便到可以不用站起身来就能完成(工位上设备不少……)。
大约做了4~5种电源线路。从CRC(CLC),并联稳压,猫版的串联稳压,其它串联稳压,电子稳压,光耦隔离稳压,到BOOST升压器(公司有现成的开发工具),Flyback高压输出。各有千秋,其中体现出来的问题也集中向大家汇报。
首先我们先确定一点共识:我们对电源的要求,就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它能保持我们设计的电压,稳定,波动小,不受任何其它影响。此外,还要竟可能低地产生干扰(EMI与RFI)。

1.CRC(CLC),对负载的响应速度奇慢,欠阻尼特性很明显。CLC的欠阻尼特性更严重,而且存在一定的寄生震荡问题,在L与L后面的C之间加入一个合适的二极管后,CLC的滤波效果还是不错(尤其是用来应付甲类石后级)。对于电网波动完全无应对能力,用调压器稍微动一动,示波器上的波形完全跟着走。
2.并联稳压,发热奇大。串联在母线上用来吃电压的电阻很危险,如果实在要用,建议使用铝壳铠装电阻。对电网的波动几乎无应对能力。对负载的动态也是响应很慢。这一点与设计者给出的反馈环参数有关。
3.绝对不是仿真出来的电源纹波越小越好!   。大家喜欢仿真,然后以为做出来就能取得相当的效果。然而实际上,问题多多。比如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噪声。比如电网波动。比如同一个插排上存在的某个低PF值的设备。比如洗衣机电冰箱等等带电机的设备工作。毛病多得数都数不清。  举个实例吧,我们公司的电网质量很搞笑。220V经过一个220-220隔离变压器以后再经过整流,大电容滤波,空载情况下,示波器用交流耦合可以观察到一个幅度可达2Vp-p的1~2Hz纹波。波形很丑很丑而且似乎每天都不一样。做出的几个电源板来说,仅有BOOST升压器,Flyback,以及ARC-PH3的电源电路能够把这个波形干掉。其他的几种,结果真的是令人很失望。
4.用Zener做基准电压不靠谱。大家常用的就是1N5383。然而我做出来的几个板子,这个1N5383是经常背叛我的呀。首先是齐纳噪声,这个请大家百度。然后就是Zener允许的漂移很大(包括温漂、两端压差、流过的电流导致的稳压值漂移),精度较低。用Zener的电路基本上表现不佳。所以如果大家对电源的要求高,我觉得Zener不是正确的选择。
5.Zener表现不佳,精密稳压基准是不错的选择。一系列431基准多如牛毛。又便宜效果又好。更甚者,NS与LT还有一些更加精密的电压基准供大家选用。当然了,前提是你得对你手上的电源电路了如指掌。知道怎么用基准,并使最终输出的误差范围尽可能小。由于胆机需要的电压较高,后者绝对是一个大难点。
6.电阻的温漂!对于带采样电阻类型的电源线路,按照一个既有的图,做出来上电开机,烤机十几二十分钟后,它的输出电压就不是你想要的值啦!比如楼主最后制作的PH3电源,热机以后输出电压与刚开机时能差异能达到10V!所以这次学到的一个重要细节,就是测试电源,以及管子的工作点的时候,一定要热机,稳定后再测试。再做细调。
7.如果您要使用半波整流。请先确定你手上的牛有足够大的容量。比如一台功耗10W的全桥电源,如果改成半波整流的话,它对变压器容量的需求可能会提高2~3倍。其原理请参见百度百科词条  功率因数
8.当某电源线路响应很慢的时候,听感是很肥很懒很臃肿的感觉。而如果响应速度快的话,则会很准确而至给人“数学化”的感觉。所以对电源的精细调整,应该可以说调节它的响应速度会比换线换材料见效更明显。另外很快的电源,听起来总是觉得高频段扎耳。尤其是笛子,葫芦丝,萨克斯(高音),电子乐……会让你想关掉音响。但是据说真实的声音就是如此?

好的,那么最后上我最终选用的ARC-PH3唱放电源电路。请大家只看变压器最上面那个绕组的相关电路。
略微做了修改。原图中的LM329改成了TL431(因为办公室中TL431随手可以捡到),对应的采样电阻参数也经过调节,使输出达到了最终需要的280V。其它基本没变。
另外请大家先暂时忽视主滤波电容上串并联的电感与电阻。我最终发现这些东西是用来减少整流管的反向恢复噪声(产生很强的EMI传导与辐射干扰)所用。并觉得这个处理方法其实很值得学习。

由于实机图片未排,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110 威望 +5 魅力 +18 贡献值 +3 收起 理由
七彩菲林 + 50 + 2 + 8 很给力!
路遥plus + 30 + 3 + 6 + 3 很给力的技术好帖!
twojadupa + 30 + 4 电源就这么多心得,先加分再说!

查看全部评分

3

主题

0

好友

24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75004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248 点
金钱
128 ¥
注册时间
2011-8-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3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nce. 于 2014-4-13 00:39 编辑

先报一下测试用的仪器。
万用表:安捷伦34401台式万用表,测量mV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第四位为估读
示波器:TEK 3012 双踪  带宽300MHz,采样率2.5Gs/s   示波器探头:原装,标称电容量20pF,带宽300M。示波器供电用了一只100VA的隔离变压器做隔离。
电量测量仪:远方....型号忘了,不重要,就是看看输入交流电压,输入电流,功率和PF的
电子负载:Chroma 63313
函数信号发生器与LCR数字电桥,数字式直流毫欧表等都是临时借用,因而品牌与型号都没详细记下。请谅解。
交流调压器:就是那种很大很重的自耦变压器。输入接220V电网,输出0~420V ac可调。
精密直流源:型号忘了。最大输出电压300V。稳压及限流功能。(限流功能绝对是调试必备啊!)


最终这个电源做出来,输出纹波为2.8063mV (AC RMS值)。频率万用表读不出来,也就是说已经不是工频的纹波了。
而且很关键地,我拧动交流调压器来调节输入的电压,它的输出不会有任何变化,很稳定。
此外,我最后一枚电解使用了33uF。测了一下,对于一个20mA的带载阶跃响应,电压下冲约为1mV。没有过阻尼特性(是否欠阻尼或临界阻尼,实在是看不出来了)。
280V后经过一个4.4k欧(好像是这个值)给出265V,然而实测的265V只有262V。关于机器的工作点问题,后面有更详细的测试数据。
262V上面的输出纹波为0.0001mV(…………过了一级RC滤波么……)

另外带上M7后,实测到的整机功率是13W±1W,12.6V交流点灯,功率因数0.845。

60

主题

9

好友

3009

积分

荣誉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64693
帖子
1921
精华
0
经验
3009 点
金钱
1925 ¥
注册时间
2012-1-11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4-4-13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Once. 发表于 2014-4-13 00:35
先报一下测试用的仪器。
万用表:安捷伦34401台式万用表,测量mV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第四位为估读
示 ...

楼主对电源的重视值得学习!
楼主分享的好经验值得借鉴!
楼主一丝不苟测试值得敬佩!
楼主有那么多仪器值得嫉妒!

10

主题

2

好友

28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46396
帖子
285
精华
0
经验
282 点
金钱
260 ¥
注册时间
2013-12-9
发表于 2014-4-13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楼主的胆机~先留名再看~

3

主题

0

好友

24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75004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248 点
金钱
128 ¥
注册时间
2011-8-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3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twojadupa 发表于 2014-4-13 00:42
楼主对电源的重视值得学习!
楼主分享的好经验值得借鉴!
楼主一丝不苟测试值得敬佩!


老猫前辈有职务之便可以搞到正品原厂全新WIMA电容。我这点“职务之便”相比之下就不算福利啦!

25

主题

0

好友

48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1848
帖子
684
精华
0
经验
482 点
金钱
391 ¥
注册时间
2006-8-29
发表于 2014-4-13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的大作,搬小板凳占地前排学习~

3

主题

0

好友

24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75004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248 点
金钱
128 ¥
注册时间
2011-8-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3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nce. 于 2014-4-13 01:04 编辑

P40411-092828_缩小大小.jpg
这个就是完成后的机器了。

P40411-092906_缩小大小.jpg
混乱的工作台.......


至于用料,除了必要的料以外,是手边有什么就用什么的所以都是常规的东西。
最后算下来,总共就买了三只电子管,管座,几个WIMA电容,和一个25VA的变压器,共消费似乎不到200……
搭棚方法是猫版介绍的引脚绞合直连。最后的感想是:被它折腾死了。
心得:第一次做一个线路一台机器,甚至一个新的布局,没有十足的把握,千万别这么干。

3

主题

0

好友

24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75004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248 点
金钱
128 ¥
注册时间
2011-8-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3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nce. 于 2014-4-13 01:30 编辑

另外由于也是第一次做。很多东西估计不足。比如布局。大家能够在上一幅图中看到,输出里夹杂了各种奇怪的波形。50Hz的工频纹波是主要的形状。非常长的竖线是整流桥的反向恢复噪声耦合进了放大电路。以及一些大幅度的粗线,高频噪声不知道从哪儿来的……
以后我想,尽量得把变压器和电源电路板单独放在一个金属腔里吧。
使用木板作为底板也是一个很大的毛病。木板的电磁场隔离性能很弱。我莫名其妙的能用手放在不同的位置,示波器上指示的输出波形都能呈不同形状的变化……
最后发现是电磁干扰作怪。找这个问题废了大约三天的时间(整个清明节……)。
因为用了木板,所以小九脚上的金属管座没有接地时,底噪会增大4个mV。注意这4个mV是AC的RMS值,实际能听到的峰峰值,大约已经达到了10个mV。然而,只是管座接地。似乎用整个铝管套把电子管遮个严严实实并接地,改善却又不大。
所幸最后是处理好了。
电子管的9脚之前没有落地,也是影响了底噪(2~3个mV)。由于用了猫版介绍的分级接地,最终发现这个9脚也在对应的级里接地效果比较好。这样下来底噪至少是比较正弦的工频噪声,而不会是带有大量奇次谐波的“类三角波”工频纹波。(影响这个噪声形状的还有很多,比如我的手放在了木板的哪个位置……你知道我有多愁……)
另外变压器上所有的线都要绞合起来,对于消除那种一些动一动就能改变的底噪很有帮助。

最终还是调得感觉过得去了。现在在用的,底噪是左声道0.8mV,右声道1.1mV。但是依然不满意。如果以后要再做一台的话,应该能够吸取很多教训做得更好了。

3

主题

0

好友

24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75004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248 点
金钱
128 ¥
注册时间
2011-8-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3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nce. 于 2014-4-13 01:56 编辑

突然发现记录了实测工作点的一张图纸还在办公室。那么只好先贴上记得的大致数据吧,详细精确的可能得以后补上了。
如图
所有工作点皆为输入对地短接起来,热机20min以上的静态结果。 m7.jpg

我比较不明白的是,265V本身就是不对的。可第一级的工作点确实对的。那么第二级的工作点不对了,我又没办法去调整(因为料件各自的引脚已经接死啦!拆一下那等于整个儿重做。万恶……)。更何况,所有的阻我都是在开工之前用万用表量过,再用毫欧表确认过的(测试值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
所以我只能理解为:
1:电子管的参数差异。买来的几个管子,卖家给的测试参数上,电流确实有不一样。所以我的数据和原厂机的数据有差异也是必然的。最典型的是,第二只管子,左右声道的电压都不太一样。所以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我到底该尊重设计这给出的工作点去做微调?还是顺应管子呢?
2:热机后电阻的阻值漂离我的测量值了。而且同一个阻值各自工作中的实际值是不一样的。
3:显然以上两点都共同起作用了。

手快……图片中280.01V打成了285.01V,特此纠正……

3

主题

0

好友

24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75004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248 点
金钱
128 ¥
注册时间
2011-8-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3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先到这里。
明天整理一下发上:
各频率的波形图(正弦波、方波)及部分非常小的细节
左右声道均衡度
开机启动时的输出波形
输出带载切换时的电源波形
反映在输出中的整流桥噪声

14

主题

0

好友

54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05766
帖子
874
精华
0
经验
544 点
金钱
467 ¥
注册时间
2011-3-18
发表于 2014-4-13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电源部分的重视值得我等菜鸟学习!
有些不明的地方请楼主解说一下:
1.你的机器的电源部分是按PH3这个电路图来做的?
2.在PH3电源电路图找不着280V的高压输出?
3.这个是技术些的问题,变压器最上面绕组的整流输出的负极,怎么与最下面绕组整流输出的正极直接导通?

39

主题

3

好友

130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73636
帖子
853
精华
0
经验
1300 点
金钱
870 ¥
注册时间
2011-8-1
发表于 2014-4-13 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再次把兄弟们带回到20年前的胆机世界!
前放的电源,包括毎个屏极的B+供电,十分有“玩头”。
去年在下放帖子谈述供电电源,当时在国内找个耗尽型MOSFET 真不容易。近日再回到TB网,代理DN2540的就有好几个商家。连小电流同样高耐压的LN150s也很易找到,它特别合适用做12AX7的屏或阴极CCS。

6

主题

8

好友

350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77536
帖子
317
精华
0
经验
350 点
金钱
307 ¥
注册时间
2012-3-5
发表于 2014-4-13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6.电阻的温漂!对于带采样电阻类型的电源线路,按照一个既有的图,做出来上电开机,烤机十几二十分钟后,它的输出电压就不是你想要的值啦!比如楼主最后制作的PH3电源,热机以后输出电压与刚开机时能差异能达到10V!所以这次学到的一个重要细节,就是测试电源,以及管子的工作点的时候,一定要热机,稳定后再测试。再做细调。"

楼主对电源部分的重视值得我等菜鸟学习!
在电阻的温漂问题上, 你会建议使用铝壳铠装电阻吗?  又或用在 CRC上呢?

41

主题

10

好友

279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92717
帖子
2240
精华
0
经验
2793 点
金钱
2162 ¥
注册时间
2012-4-29
发表于 2014-4-1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Once. 发表于 2014-4-13 01:51
突然发现记录了实测工作点的一张图纸还在办公室。那么只好先贴上记得的大致数据吧,详细精确的可能得以后补 ...

个人意见是顺应管子。

5

主题

0

好友

70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我是叫兽

Rank: 5Rank: 5

UID
19913
帖子
4123
精华
0
经验
708 点
金钱
634 ¥
注册时间
2007-3-10
发表于 2014-4-1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电源的研究深刻,学习下

102

主题

21

好友

122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8191
帖子
2078
精华
0
经验
1227 点
金钱
1050 ¥
注册时间
2008-7-17
发表于 2014-4-13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佩服楼主能写出这么多字,

3

主题

0

好友

24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75004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248 点
金钱
128 ¥
注册时间
2011-8-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nce. 于 2014-4-13 10:39 编辑
爱情欠条 发表于 2014-4-13 02:37
楼主对电源部分的重视值得我等菜鸟学习!
有些不明的地方请楼主解说一下:
1.你的机器的电源部分是按PH3这 ...


你好!
1.是的,从C16右边整个儿都是。因为2枚LM329串联提供的是6.9*2V的基准电压,改成TL431(用这个料纯粹由于容易获得)电路提供的10V基准电压。所以后面的采样电阻R32和R33A//B一同改正。另外运放使用了常见的运放LM2904。
2.按照上面的组合,R32取10K,R33取270K时,可以获得一个冷机时280V的电压。但是热机后这个值就不对喽!所以R33下端我又串入了一个8.2k的电阻,来确保热机后280V准确。这个8.2k是按照测量结果,确定的。
3.兄台这电路就看得不对了。最上面的绕组是供电,第二个绕组是吊起来的灯丝。第三个绕组是产生一个负电压的辅助电路(延时开关),请仔细看7915便知。

具体为什么 要这个延时电路,是胆前级在开机的时候,如果不对输出进行一级延时,会输出一段非常大的直流分量(后面有开机波形可证)。这可能会推动后级进而烧喇叭。

补充内容 (2014-4-13 11:44):
如果兄台想要按照原图去做,那么输出电压计算的方法是:
Vref=6.9*2=13.8
Vout=(Vref/R32) *R33+Vref
所以改变R32与R33,计算一下得到你想要的值即可。

3

主题

0

好友

24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75004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248 点
金钱
128 ¥
注册时间
2011-8-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3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4:55 发表于 2014-4-13 05:00
" 6.电阻的温漂!对于带采样电阻类型的电源线路,按照一个既有的图,做出来上电开机,烤机十几二十分钟后, ...

铠装的话,如果你的电阻功耗实在很大,我想是可以使用的
(当然我也没对比过听感,平时铠装电阻只用来当过假负载)
但是常规的使用,不需要牛刀杀鸡……

如果是单纯的应对电阻温漂。我更认为按照热机的实测值去精调,比单纯地加大电阻散热更靠谱。
因为这次做M7,参考的原厂维护手册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
(DC Volts)are approximate as measured with a VTVM after 30 min warm up
直流工作点是用真空管伏特计,在热机30分钟后测得的大约值。

3

主题

0

好友

24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75004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248 点
金钱
128 ¥
注册时间
2011-8-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3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nce. 于 2014-4-13 11:06 编辑

下面是实际测试的波形。示波器CH1(黄线)为输出,CH2(蓝线)为输入
上左声道,先从正弦开始,
20Hz正弦.png
20Hz正弦
1kHz正弦.png
1kHz正弦
20kHz正弦.png
20kHz正弦

1kHz正弦波,交越点细节.png
1kHz正弦波,交越处的细节。这个测试项目在推挽机中很重要。但是单端甲类的胆前级上,显然交越处是不会出问题的。
然而,有一些机子的上升沿下降沿可能会震荡(就是一边高频震荡一边上升,这是不能容忍的)。所幸也没发现这个现象。
另外,仔细查看细节,也能看看波形中有无更高频率的杂波干扰,方便找出问题。

由于正弦看上去都很好且没什么区别,没有必要一一上全,所以还有一些测到的就不上了。
然后是方波,方波比较能够反映频响中的问题。
20Hz方波.png
20Hz方波,这个输入信号就不怎么样了。输出方面,看来频响曲线在低频段也有些“掉”

1kHz方波.png
1k方波

10kHz方波.png
10k方波


20k方波。图中可以看出,对50kHz以上的频率响应得不好。(越靠近边缘的右侧,信号频率越高。详见傅里叶变换对方波的分解)

10kHz正弦,没有发现其他低频的叠加.png
10kHz正弦波,把横轴打宽。可以看见波形中没有叠加其它低频信号。
1kHz正弦波,交越点.png
20kHz方波.png

3

主题

0

好友

24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75004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248 点
金钱
128 ¥
注册时间
2011-8-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3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nce. 于 2014-4-13 11:28 编辑

右声道的图形大致一样,因此具体波形略去。
以下是左右声道的均衡测试。左右声道的输入短接,示波器CH1为左声道输出,CH2为右声道输出。
1k正弦1.png 1k正弦2,12通道重叠起来.png
两张1k正弦

上升沿细节,可见略有相位差.png
1k正弦的细节


20Hz正弦.png
20Hz正弦。可以看见有明显的相位差。增益也不一样。所以要实际听音,低频段的定位感堪忧啊。

20kHz正弦细节.png
20K正弦的细节。除了相位差以外,请仔细看水平与垂直的标度。这是放大过很多遍以后看到的细节,在放大的过程中也没有看到其他杂波。

1k方波.png
1k方波

20k方波.png
20k方波

100Hz方波.png
100Hz方波。问题比较明显了。看来左右声道在低频段的增益与相位都不是很平衡。

20Hz方波.png
20Hz方波。

低频叠加.png
没有低频叠加

音量打满.png
输入信号1Vp-p,音量电位器打满后,输出10Vp-p,看来整机的增益是10倍,也就是20dB。

仔细分析低频段的增益与相位问题,应该是个别,或好几个耦合电容的差异造成的。此外,电子管的Miller电容应该也有影响。
可惜的是,装机的时候各级耦合电容都没有进行过测量。所以没办法定位问题并解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