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h
发表于 2013-10-25 17:28
怎么确定脉冲周期?
linshan
发表于 2013-11-20 10:54
兄弟,把你手上这本书拿来分享下可否,我对dsd的体系框架比较感兴趣,谢先
sn27
发表于 2013-11-20 11:20
我找一下。
1291650902
发表于 2013-11-20 12:45
网络孤客
发表于 2013-11-20 15:24
cenzhaoshan33 发表于 2013-10-19 20: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键是唱片公司不买帐我们是跟着唱片走的不是跟着技术走的
我是唱片公司我也不买账
PCM格式
优势:录音师,后期合成师只能处理PCM数据,PCM可以直接拿来做各种数字信号处理,比如叠加,FFT,EQ等。 DSD在频域和时域都不能直接处理,得转换成PCM,再进行处理。这一点其实PCM就已经完爆DSD了。有多少SACD是完全直接DSD录音,完全不后期制作就做成SACD发售的。SACD的绝对数量已经是凤毛麟角,而这些SACD当中的真正DSD录音直出的更是凤毛麟角。
adgl
发表于 2013-11-20 22:52
本帖最后由 adgl 于 2013-11-20 22:59 编辑
SACD因为版权专利严格控制不给DSD码流输出,很多带SACD解码的机器就算带同轴光纤输出也是在内部经过了DSD转PCM,纯属忽悠。。。。。。可玩性不高啊。
linshan
发表于 2013-11-29 11:44
sn27 发表于 2013-11-20 1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找一下。
兄弟,能分享否?
chinamo
发表于 2013-11-29 12:20
虽然看得半懂,曾听过同类价格的SONY唱机感觉SACD更接近黑胶味道,只是干净纯净更多!现在DSD录音的不少了,只是SONY的商业策略未足够令SACD更普及!无可否认SACD绝对是好东西!
danielzdh
发表于 2013-11-29 19:05
本帖最后由 danielzdh 于 2013-11-29 19:14 编辑
sn27 发表于 2013-10-20 0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了了解 D S D的编码过程 ,首先知道传统的P C M系统 。如 图 1 ( a ) 所示,输入信号经过高取样率 ...
看不懂,找你这个图,DSD的格式就不用DAC了?很奇怪
然后,都是通过Σ-Δ架构DAC把数字信号转为模拟信号,难道DSD格式的SNR和TDH会比就比PCM格式的好多少么
sn27
发表于 2013-11-29 19:50
http://en.wikipedia.org/wiki/Direct_Stream_Digital
sn27
发表于 2013-11-29 20:16
sn27
发表于 2013-11-29 20:17
天地松音
发表于 2013-11-30 02:28
谢谢!原来是波长780nm和650nm在作怪。
天地松音
发表于 2013-11-30 03:27
网络孤客 发表于 2013-11-20 15: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唱片公司我也不买账
PCM格式
准确的说唱片公司不买的是经济帐,由于唱片公司不买帐结果在消费者中形成了SACD不行的印象。
这也是索尼公司销售策略的失败
sn27
发表于 2013-11-30 11:27
sn27
发表于 2013-11-30 11:28
LRIROG
发表于 2013-11-30 13:18
来来去去还不是SONY的PULSE的技术吗?
motioneye
发表于 2013-11-30 19:30
想问下 刻录的SACD能达到 那种效果吗?
天地松音
发表于 2013-12-3 04:50
sn27 发表于 2013-10-19 10: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Σ-Δ模数转换电路原理框图所示,模拟信号经过一个滤波器之后,以64倍于CD采样率(44.1 kHz)的频 ...
而更重要的是Σ-Δ调变器的“噪音整形”作用。如Σ-Δ调变器的原理框图所示,它是根据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而设计的。其信号处理有点类似于我们所熟知的功放中的负反馈,利用反馈和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输出的结果对于输入信号来说,只是延迟而已,而对编码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则是实施了“整形”。
-----------------------在一开始人们说SACD比CD差的原因应该出在这个所谓“负反馈上。
sn27
发表于 2013-12-3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