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2-10-13 11:08
反入的话,差分换成J109? 有这想法
卡西利亚斯 发表于 2012-10-13 10:5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那是OK但 FET真的不宜供电电压那么高, 很不稳定(需要叠串, 使线路复杂了)
jingship
发表于 2012-10-13 11:08
回复 33# 红山老猫
前輩理解錯了,只是在剛裝好機調整維修連是這樣,确認能工作后再將其拆取的,否則不能一級級安裝,有問題的話維修難度會加大,JBL設汁我覺得是有道理的,因為這樣他在流水線中可以逐級上測試架上測試,有問題亦只限該級的幾个零件,對工人的要求不高,要知道,60年代的原子粒特別是中功率以上的可靠性沒有現在高。這R15亦不是去除,只是在調整時短接,容易調整些,完成后亦會拆除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2-10-13 11:10
为什么大家不给这个线路加个伺服电路, 中点漂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对声音影响少之又少!
jingship
发表于 2012-10-13 11:10
回复 34# 卡西利亚斯
1)我理解錯了,我以為直接輸入
2)晶體管亦可以反相輸入的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2-10-13 11:13
本帖最后由 红山老猫 于 2012-10-13 11:14 编辑
请老猫集众家所长开发几款功放PCB造福一下论坛里的兄弟们
音生音世 发表于 2012-10-13 10:36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俺如果在国内, 必做。
但,身在千里之外, 伤脑筋哦 !
其实我更兴趣搞 NAD3020 , 一旦搞得好, 这个机器的声音,气质, 性能价值可是非常昂贵的 !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2-10-13 11:18
回复红山老猫
前輩理解錯了,只是在剛裝好機調整維修連是這樣,确認能工作后再將其拆取的,否則不能一級級 ...
jingship 发表于 2012-10-13 11:08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我倒认为在这里, 不需这么麻烦, 直接加两个晶体改成电流镜影, 恒流电供给第二差分级, 对性能, 失真控制更有利
音生音世
发表于 2012-10-13 11:19
俺如果在国内, 必做。
但,身在千里之外, 伤脑筋哦 !
其实我更兴趣搞 NAD3020 , 一旦搞 ...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2-10-13 11:13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老猫有这份心论坛里的兄弟们就很开心了:victory: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2-10-13 11:20
我以为你要改正入。负入还有一种方法提升输入阻抗.........
在Q1前加上Q0组成复合管,Q1给个直流偏置 ...
卡西利亚斯 发表于 2012-10-13 11:06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绝对认同 !
jingship
发表于 2012-10-13 11:24
有個問題我一直不明白,以前我還是學生時,用3DG6、3AX31及3DD15.做OCL擴音機時,用+相輸入很易自激,一般老師都會幫我改為反相輸入即好,但現在好似不存在這種情況,現在同以前不同的是原件及排線,以前是用膠板打雞眼的,當時老師是沒講什么接地的,隨便接,不知是否這個原因?不過,早期亦有很多外國機用反相輸入的,如QUAD405等。不過,在運放中,如果低倍放大,我試過,用反相輸入比同相輸入穩定。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2-10-13 11:28
本帖最后由 红山老猫 于 2012-10-13 11:40 编辑
有個問題我一直不明白,以前我還是學生時,用3DG6、3AX31及3DD15.做OCL擴音機時,用+相輸入很易自激,一般老師 ...
jingship 发表于 2012-10-13 11:24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那是因为, 输入级增益没有控制好, 过高再输人到电压放大级进一步放大造成的恶果。
这也是 JBL高明的地方, 输入级就施加本级回馈,不允许增益过高,人类到2,30年后, 才开始广泛采用JBL的这个概念。所以我才认为这个线路在当时真的是超时代的杰作 !
jingship
发表于 2012-10-13 11:44
回复 46# 红山老猫
的确是這樣,不過當時可能原子粒貴,國外不知,70-80年代,25V耐壓的3DG12,50-60元一个,當時1港幣只值人民幣0.3元左右,差不多200港幣,何況60年代
mblyy
发表于 2012-10-13 14:02
本帖最后由 mblyy 于 2012-10-13 14:07 编辑
其实我更兴趣搞 NAD3020 , 一旦搞得好, 这个机器的声音,气质, 性能价值可是非常昂贵的 !-------认可猫版这话。
其实很多烧友只看NAD3020价格而忽略了它的内涵。
高听琴a-x3
发表于 2012-10-13 14:09
俺如果在国内, 必做。
但,身在千里之外, 伤脑筋哦 !
其实我更兴趣搞 NAD3020 , 一旦搞 ...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2-10-13 11:13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支持搞NAD3020,到时我等有福
甲壳虫-77
发表于 2012-10-13 14:44
兄为何认为只有Q3 会影响中点 ? Q3 是全机的电压放大级, (与Q4 形成差分) 听听您的看法
那 ...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2-10-13 11:0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第一级输入Q1和Q2与第二级Q3和Q4与组成互补关系兼电压放大,Q3与Q4组成电压放大的同时,Q3同时起到对的一级的交流反馈作用。观点不一定对,还请老师们给予指点:handshake:$。另外,在不改变原电路的基础上,能不能把第一级的差分,正电源的R3 18K电阻改成恒流源供电?应该对于中点漂移有帮助的。【己言】:$
卡西利亚斯
发表于 2012-10-13 18:40
对于正入可以这样改,但是反入就不一定必须有这个。
发烧求败
发表于 2012-10-13 19:21
如此简单的一个架构 声音真的那么好吗
q1688
发表于 2012-10-13 20:03
回复 43# 红山老猫
第一级改横流源应对信燥比有正面的好处吧,还有动态中点也相对稳定些,这种反馈方式做合并功放的话阻抗匹配应无大外,独立后级还是改改好,还可以保留原中点的微调,反馈电阻大小比例可双向+-调整好玩哦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2-10-13 22:01
如此简单的一个架构 声音真的那么好吗
发烧求败 发表于 2012-10-13 19:2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大哥好!好久不见 :lol
细心想想, 破绽真的不多, 其实结构简单性能出众的放大器, 其实很多! 即使今天的大师, 法国 YBA 厂的厂长 Andrea ,小日的金田明彦 也是简单结构的制作,一流高手啊 !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2-10-13 22:12
原装的JBL600 制作技术还不够高明, 零件素质也不够理想, 所以性能有所限是合理的, 他们只是在学理上, 领先了许多人20-30年 !以 JBL的三级推动看待,Marshall Leach 教授何尝不是在80年代推出名满天下的 Leach 低 TIM, 功放采用了三级推动? , 说到 这个线路的设计概念, 小日金田明彦氏的FET输入, 第二级差分 PNP电压差分放大, 何尝不是以 JBL(颠倒极性) 为基础?只不过是以 FET取代了输入查分罢了 !这些对80年代,晶体机的黄金年代影响如此深入的线路结构, 却在60年代, 晶体机刚萌芽的阶段就出现, 不正是个异数 ?
逸.风
发表于 2012-10-14 01:35
本帖最后由 逸.风 于 2012-10-14 01:38 编辑
看了一下,支持下猫兄,不建议加中点伺服电路,对音质的影响是必然的,之于差分级加恒流会压缩了动态,但换取了稳定性,那就权衡取舍吧,正反馈的失真的确是较大了点,但改负反馈后就变成和剑桥(型号一下记不起了,是84年的原英国产的老款机,当时有抄下原机电路,有空找下,)的电路很接近了,花大心思去修改后仅是变成了某某机的电路是否有意义呢?毕竟是几十年前的东西,在当时是惊世之作,时代是会进步的,,,但从站在论坛的角度,为了让刚入门的兄弟更深入的去理解电路的原理和演变的确是件不好多得的大好事,极力的支持,,,提点个人愚见让大家参考下吧,如差分级不加恒流,则对管的一致性要求高点,画板时将两管放在一起面对面加铜套均热减小点本级的电流应该对中点有帮助,或不贴在一起,在一管集电极电阻上串一热敏电阻作跟随补偿亦行得通…其余的要看着电路图再想了,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半夜拿个烂手机看图有难度,(纯属一时兴起胡言乱语,不中听的还望猫版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