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单端胆机,各位有何推荐?
向钱版定了FE103E,想按<无线电与电视>2002年3期前后级分离式A类胆放大器的制作中的电路,用宝尔真5W输出牛(100元/对),6N1J+FU-50,不知如何?没有数码相机,不能贴线路图.
输出6W左右
变压器参数:舌宽:32MM
叠厚:48MM
初级:0.27导线,5层10段计3504匝.
次级:0.85导线,4层4段164匝.
变比:3504/164=21.36
8欧负载时阻抗:21.36*21.36*8/0.9 =4070欧。
感谢各位!
看来选择线路是仿制的关键.FWI297兄,您的电路输出功率是多少?输出变压器初级是3.5K,还是5K?
只是将二位的发言“综合”了一下
"老崔"高见!!!
分析的有见地........本想早点睡觉的,功夫茶喝多了.......争鸣有益
通过两位大侠的争论,现在应该很清楚了----输出变压器的漏感,在低内阻的三极管电路中。会对失真度产生影响。
而在高阻抗的系统中,对频率响应的高端影响较为严重。
在设计三极管输出变压器时,不要因为初次极之间的匝比低而掉以轻心。采用尽可能大的铁芯,以及小线径、多绕组、分层、分段等手段,增加耦合系数减少漏感。从而减少失真。
对于高内阻的管子(四极管、五极管、束射管)由于初次极之间的匝比高,耦合系数比低内阻的设计更难控制,所以应更加的注意。
总之,高内阻的管子和低内阻的管子的应用,设计思路是不同的。
像没说一样:(
呵呵!
抬抬杠有时也是为了放松放松,老弟的意思我明白,在下老顽童如有冒犯之处多多包涵,闪了...........另外只是讨论
呵呵,您要是能再看一遍就知道我没有设计高频响应的问题就是漏感和频响的公式不是我们想讨论的问题
但是也要知道世界名厂的输出变压器绕制工艺还是很成熟的,他们是可以保证这一参数的
并不等于烧友仿制的时候一定很好的保持。讨论的只是可能性,不是绝对这样。
呵呵,您这是抬杠了
我没有说做不好,而我说的是也会有难度就是说不应该因为内阻高的管子高频响应处理有难度而有偏见
低内阻的管子失真对漏感还是有要求的,这点书上写着的
我的原文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低内阻胆管示例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5-1/200512223228452.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5-1/200512223228452.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这是一个用据称是世界上最低内阻的胆管:6C33C-B (Ri=80欧姆)做的JJ,在美国销量已超过5000台,如果这台JJ保证不了最低的失真要求,它怎么可以卖到4600美金还那么热销呢?
呵呵
我的原意是漏感造成的频率失真和内阻的关系毕竟这是最低要求,一个电路这点都保证不了后面还谈什么呢
5次谐波失真也不是这样算的
我当然知道5次谐波失真也不是这样算的!我们在讨论漏感还是讨论三次谐波的公式..............呵呵
呵呵, 频响不是这么算的可不是这么算的
比值
变压器的漏感影响,是用LL比值来表征的:LL=L(电感)/L(漏感)
此比值越大越好,只要测量出了算一下,就立马知道了.......
比值
请看下面:呵呵,您误解我的话了
低内阻的电子管由于漏感造成的失真比高内阻的电子管高从《低频变压器设计》中可以有详细参考
阻抗与漏感....
"有时候内阻低未必是好事,内阻低了对变压器漏感要求就高了。"------在下认为,这句话可以商榷,内阻低的管子初次级的匝数比必然也低,这是有利于变压器的耦合的,所谓漏感,就是指初级的磁场变化不能完全耦合到次级的而"漏掉"的那一部分,请看漏感的计算公式:初级漏感(pri-leakage inductance)Ls
Ls=K·Ra- r1/2πfmax
其中:fmax系所要求之最高频率,当允许初级阻抗变化30%时,K=0.8;允许变化10%时,K=0.5。
可以明显的看到Ra是和漏感成正比的,所以阻抗低的输出变压器反而是对漏感的要求低了.
不是因为个人“感情”
项目开始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其它的管子,并没有想到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是觉得,这样的管子用来做甲类单端是简单可行的。
现在想想:又有什么管子不能用来做呢?
虽然该线路的音质没有做到超越XXX的程度。但对该管子潜能的挖掘是有一定深度的。
当然尝试的分量要占的多些。由于一直关注三极管的单端,没有四、五极管制作的经验。
所以,造成认识上的偏激。
感谢 Julien 的提醒!!
您客气了
因为有时候自己花了心血下去做的机器总是有一点感情的并且因为是实做的,数据准确,这点精神就比那些空想电路的人好
同意 JULIEN 的观点
对于功率输出管的选用,我有些偏激。使用四极管或五极管制作甲类单端,变压器的绕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对发烧初哥来说难度太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