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2:29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2:29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2:54
似乎有点失望------转盘内部的电路结构中,左端的环形电源变压器并不粗壮,顶多25VA而已。arny001 发表于 2012-5-2 13:15
赶上直播了,边看边等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3:22
不知何故,中国的音响发烧友对于英国器材中的电源牛品质总是毫不置疑而充满认同感的。;P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3:24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3:28
有意思,电源板上明明已设计好4只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但空缺未用。因此由环形电源变压器过来的AC电源先到主板经4只很小的二极管整流桥整流后,再回到电源板由两只4700uF的电解完成滤波........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3:30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3:33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3:36
日本的红宝石电解电容很早就广泛用于英国的音响器材之中。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3:40
继电器控制板上采用了7805三端稳压与时基电路NE555.......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3:46
不过,转盘的盘架制作还是很精致的,所采用的四支弹簧作悬浮拉伸式支撑手法值得称道。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4:02
CPU中央处理器被ROKSAN标志遮挡而看不见芯片型号。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4:06
时钟控制电路板上的晶振个头并不大,反观现在不少国产CD机里头的晶振个头反而强大的多,有些看上去就像是巧克力糖块。;P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4:08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4:26
转盘的掀盖装置设计的很讲究,粗看上去像是气囊式,又像是液压式,吃不准,总之颇有些名堂.......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4:35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5-2 14:43 编辑以单边支撑连杆完成掀盖联锁动作,这显然要比二战时期的坦克顶盖需人工操作还是先进了一步。;P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4:36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4:50
受年代的限制,那个时候的电路板还没有采用双面敷铜技术。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2 14:54
整机设置了同轴、光纤数字信号输出各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