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86 发表于 2012-2-25 09:40

很有幸的没经过这个年代。

为胆而欢 发表于 2012-2-25 21:43

刚才给辅助低音配重,可以用神奇来形容,不同的配重低音的效果有天渊之别.好玩!

音生音世 发表于 2012-2-25 22:09

高手喇叭都能自己做

三点一四 发表于 2012-2-25 23:25

河源的帮只弟顶帖

6g2 发表于 2012-2-26 00:31

  喇叭是引子,带出断断续续的历史,我们都会随着历史慢慢沉淀下去,一代人一代历史,沉淀的历史让后人去评说,生于80年代的后辈进来顶一下。

剧院之声 发表于 2012-2-26 02:27

有的东西大家都心知肚明,出于种种原因不能说罢了,只好寄希望于历史了,不然又能怎样呢。
好了,言归正传续侃LZ的同轴。这类喇叭的代表是天朗,在普通动圈式低音喇叭的轴向上再增加个号筒高音,号筒体由磁柱中间的孔和低音纸盆共同组成。
同轴喇叭的优点烧友们都懂的,不多唠叨了。俺这里说说它的缺点,低音喇叭对纸盆的形状和材料有特定的要求,同样号筒高音对号体的形状和材料也有特定的要求,天朗式的同轴的低音盆兼做高音的号体,这样问题就来了,
符合低音要求的纸盆的形状和材料是否符合高音的要求呢?很难。退一步,就算在此问题上通过工程折衷和妥协勉强通过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喇叭在工作时高音是通过同时在放低音的纸盆放出去的,相当于一个复频载波器,
后果就是此种喇叭的染色很严重,声音不真实,某种程度上甚至还不如机械分频的全频喇叭。(重口味的烧友或许就好这一口则另当别论)。
针对上述情形有没有一个两全之策,就是既能保持同轴的优点又能避勉它的显著缺点的方法呢?望同好一起探讨。
以上纯属本菜鸟的菜想法,错误之处请大家纠正。

为胆而欢 发表于 2012-2-26 03:07

现在说说我的想法.纸盆兼做高音的号筒,但低音的纸盆运动严重调制高频,也就是说高音号总是前后运动中,所以天朗并不诱人.但这种情况在大尺寸喇叭中就有很大的改观,15寸喇叭运动1MM,相当与8寸喇叭运动4MM,1MM与4MM比调制的程度要轻很多,所以天朗大喇叭才有精品是有道理的,这个也是我第一次DIY就选15寸的一个理由之一.个人想法,不对的请轻点砸砖.

jxldz 发表于 2012-2-26 18:55

本帖最后由 jxldz 于 2012-2-26 19:00 编辑

楼主的经历怎么和我这么像啊,我也是读大学时星期六-日做维修,也是那个时候读大学,楼主那个学校?
估计楼主在北京读书吧,我在广东读

为胆而欢 发表于 2012-2-26 20:21

本帖最后由 为胆而欢 于 2012-2-26 20:23 编辑

楼主的经历怎么和我这么像啊,我也是读大学时星期六-日做维修,也是那个时候读大学,楼主那个学校?
估计楼 ...
jxldz 发表于 2012-2-26 18:55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handshake BSD的.现在离的那么近,可以串门啊.我常在大朗的

为胆而欢 发表于 2012-2-26 20:36

这次顺便做2个励磁75芯大馒头,2个50芯小馒头,看看图

为胆而欢 发表于 2012-2-26 20:37

这是75芯的音圈

为胆而欢 发表于 2012-2-26 20:38

2寸音圈

为胆而欢 发表于 2012-2-26 20:39

为胆而欢 发表于 2012-2-26 20:42

china-wj 发表于 2012-2-26 21:25

这咋做出来的?用布烘干再刷沥青?

为胆而欢 发表于 2012-2-26 21:45

这咋做出来的?用布烘干再刷沥青?
china-wj 发表于 2012-2-26 21:25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有些东西可以买到的,有些东西可以拆到的,关键是你要会找这个东东的软肋,然后出击,然后超越.
知道我为什么把2寸膜剪那么多洞洞啊?

china-wj 发表于 2012-2-26 22:14

提高粘性?

heiyu3389 发表于 2012-2-26 22:15

89年生人,看前辈的帖子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拆了不少东西,但都是拆了装不上的,前辈拆了还能装上实在是让人佩服。
小学时从书架里翻出来了一本叫《晶体管收音机》的书,看了之后就把收音机拆了,想自己做一个收音机,书上说的是用2AP9的二极管,自己什么都不明白,看形状像结果拿一个电阻去接,最终也没有弄出声音。
现在想想那时的快乐一去不复返了。

剧院之声 发表于 2012-2-27 00:28

本帖最后由 剧院之声 于 2012-2-27 00:37 编辑

回复 287# 为胆而欢
LZ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大同轴还能听听小的就不行了,大概就是这理吧。
俺在想,是不是在轴上做一个独立的高音号,这样载波器效应就根除了。看看有啥缺点吧,原来的方案15吋的低音盆作高音号,高音的低端不劣频率为350Hz,高号独立后为了给低音让出通道号口面积减半为9吋,高音的低端不劣频率升高为680Hz,还是能够接受的,至于对低音辐射的阻挡,俺粗粗推算了下,在分频点为800到1000赫的范围内影响不大,远小于载波效应造成的影响。这样子高低音除了磁路其它就彻底独立,各自都可作最优化设计了。
以上的菜想法供LZ参考,也欢迎同好讨论。

为胆而欢 发表于 2012-2-27 00:38

这个想法是有优点的,也有相关的产品
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查看完整版本: 挑战自我--见证DIY15寸同轴励磁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