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h2001
发表于 2009-9-16 21:26
图文并茂的技术铁,
学习了。
bxy6688
发表于 2009-9-16 21:59
学习了。
威发
发表于 2009-9-16 22:18
学习了
dwq-2008
发表于 2009-9-17 09:23
学习学习
凡曲
发表于 2009-9-18 07:15
强贴 学习
shaoxg
发表于 2009-9-18 07:18
这样的好帖应该顶起来,供大家学习。
寂寞之行
发表于 2009-9-18 08:35
楼主技术共享的精神可嘉!改天试一下:)
hwd6906
发表于 2009-9-18 08:46
多谢楼上各位兄弟的夸奖了:lol有什么问题,拿出来,大家一起研究学习
zqdl003
发表于 2009-9-18 10:23
楼主,两片PCM56的CD想另加两片PCM56,做成两两并联,有具体的方案吗?谢谢!
hwd6906
发表于 2009-9-18 14:45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骑马并联,并把退偶电容适当加大,好点就各自装再并
shaoxg
发表于 2009-9-18 20:07
HWD6906:
有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随便聊聊。记得好久以前,有的音乐电台有个发烧门诊部,说CD机的播放时稳定很重要,要用专用的支脚支在大理石台面上,发烧的声音才能出来。
真有关系吗?还是早期的设备没有缓存,技术条件不行,才有此要求。但觉得说话时计算机已经满街了,不至于不能把CD的数码读出,经过缓存以正确的数流共给解码回路。
另外,目前微电子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了,解码器件可以制作的近乎完美,不同的解码方案之间还存在很大差异吗?如果有差异,落后的市场在哪里啊。还是商家故意创造出着这种噱头。
gycnc9
发表于 2009-9-19 10:15
学习了
ay000816
发表于 2009-9-19 10:20
:)
连环腿
发表于 2009-9-19 12:17
学习,想该我的PD515
popdg
发表于 2009-9-19 13:46
学习了~~留名
dinglin1970
发表于 2009-9-19 17:25
学习了,我的就是PCM56解码,我可以试试的
hwd6906
发表于 2009-9-19 20:10
说CD机的播放时稳定很重要,要用专用的支脚支在大理石台面上,发烧的声音才能出来
----------这个要看你的耳朵和发烧程度。低烧低档器材不必十分在意,但稳定水平无谐振的工作环境一定对cd机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好处(这点对低端机的效果反而更明显)至于对声音的影响,有DX说有,但我早就把我自己的耳朵归到只比木耳稍微好那么一点点的行列里了:lol 但我仍然注意不让我的cd放置的地方震动的太厉害
目前微电子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了,解码器件可以制作的近乎完美,不同的解码方案之间还存在很大差异吗?如果有差异,落后的市场在哪里啊。还是商家故意创造出着这种噱头
------音响与电脑不一样,这就好象电视机,东芝,松下,索尼的显象管原理一样,技术上也没什么多大区别,只是调效的不同,,就造成明显不同的风格,当然,用户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电视机,音响可以说比电视机是更主观更差异化的东西,一万个人可能有9900种要求和喜好,以不太严格的说来,多bit的dac工作原理是一样的,1bit的有些区别,mash和其他的工作方式就不太一样,过去的解码单比特的的确比多比特的低音在质感上要差,后来的就差距不明显了,至于声音风格,没每个厂家的定位不同,观点不同,追求的目的不同,声音自然不同,要是所有的dac声音一样,还怎么会有这么多烧友傻拉吧唧的不停的从口袋里掏钱出去啊,但在音响这里面,个人喜好的不同也造成了许多叫许多不玩这个的人想不通的事情,竟然有人会买10年甚至20年前的老解码芯片,但这很容易明白,在玩音响的朋友里,有相当一部分的甚至是决大部分的兄弟是只认声音不论技术,声音好(或者说自己喜欢),技术落伍也没关系,技术好,声音不好(或不喜欢)白送也不会留在手里
---------只是个人观点
shaoxg
发表于 2009-9-19 21:08
(⊙_⊙)豁然开朗,十分感谢。答疑解惑,高人啊。
我现在听音用一个新科DVD,今天第一次打开上盖,里面全是除了电源板外,全是贴片。在音频输出插口附近发现了4个贴片4558,这些是不是输出放大单元部分?如果改用好些的运放,比如OP275/OPA2134等,效果会有些改善呢。不过要把原来的卸下来估计也不容易。还没有实践过。还没下决心。。
hwd6906
发表于 2009-9-19 22:12
算了,这种类似的dvd不值得打磨的,换了运放不值当
shaoxg
发表于 2009-9-19 22:15
呵呵。我主意已定,搞个DAC,用此机的同轴或光纤,解码后再入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