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zxm 发表于 2008-8-9 14:14

多年后重又焊机,累就一个字

居然又有些闲睱了,无意之中翻到论坛,又有了重新玩音响的念头。
我的爱好太广泛,没有精力去开板和寻觅元件,在淘宝上乱转,找到了伯良兄的M2套件。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很有特点,而且比较对自己的胃口。买下后才发现原来是论坛上的获奖作品,看来确实是花了功夫的。
很快就收到了套件,是M2配合MA9S2的。东西到手仔细把玩了一番,没有明显的不足,堪称佳作。
1、模块化的设计可玩性较强,很方便更换不同的前级模块,得到不同的风格;MA9S2模块的电路很有特点,以前没有认真研究过,这次正好试试。这种自举电路通常音质比较松,弹跳比较好,设计电流又比较大,应该是属于温暖但不缺力度的表现倾向。当然只是泛泛分析,实际效果还要装出来实听才能知道,毕竟焊机搭配的变数太多。
2、后级板三级达顿,搭配合理。对于这个我想说两句:在功放里大家比较重视末级和推动级,有不少烧友忽视了电压放大级的作用。其实这一级至关重要,它不仅承担功放主要的增益,要提供全部的电压摆幅输出,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电流输出能力。这一级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实际失真也有相当一部分产生于此。特别是对于后面的两级达林顿结构的射极跟随,在大输出时对电压放大级的电流索取是相当厉害的。如果是末级多管并联的机器,情况就更加恶化。个人认为输出超过2对管子并联,电压取到40V以上,就要格外注意电压放大级的负载能力,电流要调到10MA以上才好,末级采用3级达林顿也许是更合理的选择,大大减轻了了电压放大级的负载,声音的力度会得到明显的加强。不过三级达林顿自激的可能性要高一些,线路设计要多下些功夫。

料备好后就开始焊机了。这个对我来说没有难度,主要是个体力活。倒是整个系统的布局,各个要素的尺寸,具体位置,连接方式考虑起来颇费思量,实际操作更加头疼。
我对大机器没有多少兴趣,想尽量把机器做的小一点,紧凑一点。业余条件下五金加工是个难点,要尽量简化设计,不能把问题搞得太复杂。

具体的细节大家若想听,再慢慢谈。真累......








opqgopqg 发表于 2008-8-9 14:24

。。。。

yjx7837 发表于 2008-8-9 14:25

不用牛???用开关电源??????:lol :lol

tbi888 发表于 2008-8-9 14:27

再次见到传说中的开关电源版大功放,真漂亮,顶一下

lbyxiao 发表于 2008-8-9 14:32

用开关电源做的功放,记号一下。

cglvisa 发表于 2008-8-9 14:37

开关电源用的怎么样?:lol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08-8-9 14:38

想起来了,俺也有个正负45V的开关电源:L

中HIFI的毒 发表于 2008-8-9 14:45

:D 钻错了个孔,很郁闷吧;P 散热器很好:43f

欧蒙泰 发表于 2008-8-9 14:52

看得出来楼主是个高手!:victory:

火车头 发表于 2008-8-9 14:58

欢迎重出江湖!:lol

我爱原利 发表于 2008-8-9 15:06

果真开关电源

6623 发表于 2008-8-9 15:06

高手来的..

HIFI1231 发表于 2008-8-9 15:55

开关电源??????

ngzxm 发表于 2008-8-9 15:58

  感谢弟兄们的关心,谢了!高手谈不上,只有瞎玩而已。
  看来大家对于开关电源都比较有兴趣啊。现在手头并不是没有牛用,不过个人比较喜欢开关电源。
  十几年前,大概是93年吧,商品化的音响开关电源刚上市的时候,我就当了一回小白鼠,买了一台回来,到现在它仍然工作的很好,就是图上这一台。从那以后,我就很少用牛了。先后买过3台开关电源,用着都不错。
  开关电源最大的好处是轻便,电压稳,自带保护功能。而且连接上没有那么多麻烦,接地上也可以马虎一些,随你怎么接,你是听不到交流声的哈。当然本地的接地还是很正规的,并没有草率了事。
  至于开关电源的音质,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即使面对很高级的牛+整流+水塘,它也不会示弱的,虽然不能全胜,至少不会大败。速度快,解析力高是它的优势,不过味道淡一些。而传统电源牛+整流+水塘的组合在音色上有很多变化,会多一些校声的手段和乐趣。

阔海无际 发表于 2008-8-9 16:11

洞洞铝板野:o :lol

wjianrsh 发表于 2008-8-9 16:16

用开关电源做功放的电源早有耳闻,就是没看到坛子上DIY族用,今天总算看到了开眼了。:lol

ngzxm 发表于 2008-8-9 16:20

  再上点图,扯点装机过程。
  其实机器是给LP大人做的,她是搞声乐的,需要这个东西,正好我也过把装机的瘾。
  
  套件到手后,对元件进行了核对,发现与电路并非完全相符,阻容数量上也小有出入,不过基本没有大的影响。
  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对所有元件又测量了一遍,并耐心地把双面PCB的线路跑了一遍,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特别是跑线路,可以体会到设计者当初的良苦用心,我自己以前也设计过简单的PCB,知道元件的摆位和走线的排布是一件非常费脑子的事情。
  M2是一块好版子,没有大的睱疵,总体布局很合理,只是具体的走线还有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有些孔大了一点,继电器的孔位精度稍差。而MA9S2前级模块基本无懈可击,相当完善。总体上作为一块商品板,质量是相当不错的。
  装机的原则是尽量利用手头现有的元件,没有用什么补品,都是很大路的东西。我自己的体会是:补品堆不出好机器来,细心的调校才是正道。关键部位上可以用一些补品,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才有效果,滥用补品,就象刀背上包上纯金,刀把上镶满大钻,只能说明自己没能力搞线路,钱多得烧手。





  

honghuansc 发表于 2008-8-9 16:24

高手:2fsfsf :2fsfsf还有个搞声乐的老婆:43f :43f ..幸福:lol :lol

ngzxm 发表于 2008-8-9 16:25

原帖由 阔海无际 于 2008-8-9 16:11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洞洞铝板野:o :lol

别提洞洞的事了,打眼打得我想死的心都有了。纯体力活,最累的就是机壳的五金加工,脑汁都绞干鸟。

ngzxm 发表于 2008-8-9 16:45

  
  当初买M2还有一个考虑,就是这板子是镜像对称的,机器的整体布局和走线上可以搞的比较对称。每声道用了3对1943/5200。
初哥们容易迷信一些补品和一些论调,以为换个场管就一定好声,加大电流就一定好声,多用补品就一定好声,等等等等。其实都要自己试过才知道的。
  十年前我也做过全对称双差分的机器,而且是一路场管。输入级K389/109,后面接K214/J77,末级用K1529/J200。音色非常暖,但是低音软,小电流下声音不行,电流高了整个线路发热厉害,而且场管的所谓负温度系数并非想象的那样,也不是所谓的“很安全”,最后终于烧掉了一对末级管,算是付出了代价,得到了教训。
  M2板子的工作点算了一下,电流比普通稍大一点,但并不离谱,应该是设计者有意而为,由于我的低音是D6,不很好推,电流大些有好处,没有急着改动,试听一段时间再说。
  上点局部图。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多年后重又焊机,累就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