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zj1976 发表于 2025-6-23 12:05

有源分频和无源分频

本帖最后由 xzj1976 于 2025-6-23 12:07 编辑

大家好有源分频好还是无源分频好

yyf901 发表于 2025-6-23 15:20

准障板音箱必须用有源分频器,目的是让振膜获得最大的电制动力。
普通音箱用无源分频器,目的是让声音获得最佳的后沿积累量。

yxu2018 发表于 2025-6-23 15:42

无源功率分频在功放与喇叭之间插入电感电容组成的分频网络,信号损失大,还会造成阻尼系数下降,
但是由于无源功率分频结构简单,成本便宜,使用方便,仍然被普遍采用。

电子分频衰减斜率大,互调失真小,最大特点是一个喇叭配一个功放,能充分发挥扬声器的性能。

xiao_d 发表于 2025-6-23 16:26

玩过有源和无源。感觉无源更自然一些。可能是我那个有源的分频太多运放电容之类的吧。技术类我也不是很懂。2分频就要2台功放的成本,做对好点的分频器能剩下不少钱哦。

yxu2018 发表于 2025-6-24 10:58

本帖最后由 yxu2018 于 2025-6-24 11:08 编辑

高保真放大器与音箱制作精选-张维国编著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6-24 11:00

有源分频上限高一些。

yyf901 发表于 2025-6-24 14:25

yxu2018 发表于 2025-6-24 10:58
高保真放大器与音箱制作精选-张维国编著

音响(音箱)类书籍错误的地方非常多,慎重学习。

下图是二个扬声器的Qms值分别是5和1的阶跃曲线:

振膜停止时间分别是20毫秒和4毫秒,意思是猝发信号结束后,振膜停止的时间;当扬声器工作在连续信号状态下,会出现前一个信号驱动的振膜振动还没有停止,后来的信号又对振膜进行了驱动,这种“振动叠加”的工况叫“后沿积累”。
后沿积累量的本质是“混响量”(不解释了)。

功率分频器是以电感的非线性特性和其内阻来控制混响量,让声听上去既不“干”也不“湿”,因此低通电感设计要首先确定电感内阻(R=6.28*L/Qms^2),然后再设计电感尺寸和线径、匝数。

下图帖子已打不开,大概内容是在电感量不变情况下用更粗导线绕制,结果声音相较之前干涩了。。。。。


准障板音箱为了获得更好的低音下潜和量感,不仅要使用大口径、高阻抗喇叭,且所要使用Qms值高达2、30的扬声器。若分频器设计的结果要求电感量时1mH,则R=0.007欧,显然,无法制作这个电感,因此要用电子分频器,同时,音箱线也要用昂贵的那种(比如,手腕那么粗的。。。),以及内阻极低的超大功率功放;使用电子分频、贵线、大功率功放的目的就是控制后沿积累量。
驱动障板音箱的功放阻尼系数=扬声器阻抗/(功放内阻+音箱线内阻)

普通音箱功放阻尼系数=扬声器阻抗/(功放内阻+音箱线内阻+电感内阻)

汽车音响所用喇叭Qms值超过10的不在少数,也属于障板音箱,电子分频器就比较适用。。。。。。

xzj1976 发表于 2025-6-24 14:56

现在的DSP很强大,玩有源分频很方便(比如DSP加3116)就是不知那个好

yxu2018 发表于 2025-6-24 15:13

本帖最后由 yxu2018 于 2025-6-24 15:19 编辑

xzj1976 发表于 2025-6-24 14:56
现在的DSP很强大,玩有源分频很方便(比如DSP加3116)就是不知那个好

推荐miniDSP Flex 8
功放推荐3225

路德常桂咏 发表于 2025-6-24 19:59

xzj1976 发表于 2025-6-24 14:56
现在的DSP很强大,玩有源分频很方便(比如DSP加3116)就是不知那个好

这种低端前级K歌处理器就不要玩分频了。玩分频DSP就要用后级处理器。

路德常桂咏 发表于 2025-6-24 20:10

二十年前,我对DSP分频很感兴趣,主要用在专业会场音响系统上。后来慢慢地感觉声音不一样,还是被动分频鲜活,特别是中高频。现在干活用DSP,自己听歌用被动。DSP干活的长处是精细调试,可控性好,能方便快捷地实现想法。我提供一个思路大家思考:DSP控制的是节目信号,而无源分频器控制的确是功率信号,可以直接控制喇叭的信号,离喇叭最近的是无源分频板。当一个喇叭或者音箱有某些缺陷时,我们却拿前级节目信号开刀,这些是不是两种分频方式音色不同的原因呢?

yxu2018 发表于 2025-6-25 08:31

路德常桂咏 发表于 2025-6-24 20:10
二十年前,我对DSP分频很感兴趣,主要用在专业会场音响系统上。后来慢慢地感觉声音不一样,还是被动分频鲜 ...

不管是前级分频还是功率分频,都是对信号进行修改啊。
功率分频是处理大信号,因此互调失真大,插入损耗大。
前级分频处理小信号,失真小,斜率大,信噪比要求高。
严格来说,分频是分频,声学处理是声学处理,
喇叭有缺陷,拿分频器来掩饰,只是无奈之举,并不是上策。

路德常桂咏 发表于 2025-6-25 09:24

yxu2018 发表于 2025-6-25 08:31
不管是前级分频还是功率分频,都是对信号进行修改啊。
功率分频是处理大信号,因此互调失真大,插入损耗 ...

大家讨论一下:大信号(功率信号)是直接控制喇叭线圈的,而前级信号是接触不到线圈的。

yxu2018 发表于 2025-6-25 10:51

路德常桂咏 发表于 2025-6-25 09:24
大家讨论一下:大信号(功率信号)是直接控制喇叭线圈的,而前级信号是接触不到线圈的。

如果一个喇叭能完美重放全频,根本就不需要分频器的,
因此喇叭作为功放的负载,本来就应该直接到功放输出的。
在功放和喇叭之间插入分频器,反而让功放不能直接控制喇叭。

hjy427 发表于 2025-6-25 12:02

照理說, DSP分頻應該是很理想的方案, 但在實際家用系統的建立上似乎又存在一定的門檻, 在數字訊號端做分頻或頻段補償衰減處理, 似乎比較少人用數字訊號源整合的方式討論系統設置方式----解碼如何處理? 還記得多年前USB DAC開始風行時, 大家談很多的數字訊號問題, 如時基誤差 (Jitter)等問題. 認真面對這些後, 其實是有一定複雜度的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6-25 12:47

hjy427 发表于 2025-6-25 12:02
照理說, DSP分頻應該是很理想的方案, 但在實際家用系統的建立上似乎又存在一定的門檻, 在數字訊號端做分頻 ...

DSP分频已经没啥门槛,属于当代消费音响系统的主流架构了。
DSP处理天生适合处理数字音源,所以大量的蓝牙音箱、流媒体音箱都带DSP。
漫步者这样的中低端品牌也在音箱产品里大量使用DSP分频。
这说明对于一般人的需求,使用DSP才是性价比最高的。
只有真正到了极高端,追求极致和个性时,DSP才会拖后腿。

为胆而欢 发表于 2025-6-26 17:03

电分和功率分频各有所长,如果是4分频系统,上面3路采用功率分频我觉得也不错,低音部分采用电分

ZZMXQSM 发表于 2025-6-26 17:41

hjy427 发表于 2025-6-25 12:02
照理說, DSP分頻應該是很理想的方案, 但在實際家用系統的建立上似乎又存在一定的門檻, 在數字訊號端做分頻 ...

DSP分频后的解码可用USB多路DAC解码器,譬如
Okto DAC8PRO
Topping DM7
Motu UltraLite mk5
Motu 16A
.....
由于一台解码器共用一个时钟,所以解码器厂家已经处理好時基誤差 (Jitter)等問題。

流氓医生 发表于 2025-6-27 16:09

yyf901 发表于 2025-6-24 14:25
音响(音箱)类书籍错误的地方非常多,慎重学习。

下图是二个扬声器的Qms值分别是5和1的阶跃曲线:


“功率分频器是以电感的非线性特性和其内阻来控制混响量,让声听上去既不“干”也不“湿”,因此低通电感设计要首先确定电感内阻(R=6.28*L/Qms^2),然后再设计电感尺寸和线径、匝数”,终于知道逆向分频器时有些名箱电感内阻究竟为啥做的那么大了。

xzj1976 发表于 2025-7-2 10:22

yyf901 发表于 2025-6-24 14:25
音响(音箱)类书籍错误的地方非常多,慎重学习。

下图是二个扬声器的Qms值分别是5和1的阶跃曲线:


低通电感设计要首先确定电感内阻(R=6.28*L/Qms^2) 公式中的L是音箱的容积吗 QMS是扬声器的还是音箱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有源分频和无源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