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感这东西有些主观所以很少提及,在我听来人声和管弦乐都相当优秀,瞬态、动态及声场都没得说(阵列天生 ...
试试皇冠功放推,控制力不错专治低音发散,喇叭震幅绝不会大 请教楼主老兄,成品的灵敏度与单只全频单元比較,有提升多少?谢谢! linsong007 发表于 2015-12-31 23:13
听感这东西有些主观所以很少提及,在我听来人声和管弦乐都相当优秀,瞬态、动态及声场都没得说(阵列天生 ...
恭喜楼主!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声音! 敬请007移驾论坛一次好么? 太阳1950 发表于 2016-1-15 08:20
真心地恼了,铺天盖地在网上捜了三天,就是没找到中意的喇叭!尊重007您的建议给个指点吧!真心想做CBT36!
与用同种喇叭制作的单箱相比,共用箱体的阵列箱低音会变强许多,相对来说就是中高音变弱了,所以在挑选喇叭时,选那种从低音到高音由弱变强的“斜坡式”特性曲线比较合适,“很平直”的频响特性并不算好的选择。但是现成的喇叭从低到中频段有这样的斜坡特性还好找,但直到高频还能保持这样的斜坡角度就不太可能了。当喇叭特性曲线由斜坡过度到平直的时候,作为组成阵列的“集体”特性就开始急剧下降了——这意味着离分频点不远了。这也是我开始就没打算完全用一种全频喇叭来做阵列的原因,尽管喇叭本身是(f0-7k)基本平直特性的,但不到2000hz就开始出现衰减了(结果分频点为1500hz,真没想到这么低,可老外的更低)。看到了吧,其实不必考虑喇叭的高音特性好不好,分频点以上归高音喇叭处理。
尽管不要求低频强,但F0还是低一些好(除非做三分频),我现在用的F0是85hz的,重放40hz以内的低音问题不大,这点与一般的音箱不太一样(理论上说,倒相式的最低频为F0/1.414即60hz)。
总之,若用功率分频器的话,低音组的喇叭要求:1 低音偏弱高音强;2 F0在90以下;3 灵敏度要低于高音喇叭(否则声压衔接不了麻烦可就大了)。高音组喇叭的要求:1 灵敏度高些;2 重放下限最好1000h以下,至少1500h以下;3 中音偏弱高音强是有利的(与低音组要求相似)。
就这些要求看来,低音喇叭并不难找,倒是高音更费心思。要是用电子分频就简单许多了,若是用数字EQ那更好办了(老外就是这样偷懒的),但这样就进不了一般家庭了。
先这样,还有啥问题尽管提,我的见识不一定都对,但绝不保守。 谢々您,愿我成功,随时向您汇报 没有人关心CBT36? linsong007 发表于 2016-1-12 00:12
只要能够达成衰减曲线,单元连接方式可灵活组合。我用的单元是12只8欧的,以此为基础可组合出近似4欧、8 ...
低音散,应该源于衰减网路造成的阻尼不足。如果每组喇叭分别使用一组功放,这样可以增加阻尼,低频变得更有力度,更可以将衰减曲线做的更完美。毕竟现在功放成本也不高,内置了功放是用调整都会更方便些吧。 如果选用2-3寸全频喇叭来做CBT36是否可行?应该用什么单元合适呢?谁有物美价廉的好货提供?
如果选用2-3寸全频喇叭来做CBT36是否可行?应该用什么单元合适呢?谁有物美价廉的好货提供?
给同好们造福! wtj3120 发表于 2016-1-29 16:10
低音散,应该源于衰减网路造成的阻尼不足。如果每组喇叭分别使用一组功放,这样可以增加阻尼,低频变得更 ...
啊!想到一块了,我确实想这么干。用一组D类数字功放板来驱动,做成有源音箱,衰减量可分别精准调整……
只是,为了能修正调整频响,前级还得做个均衡器才行吧,现成的多段均衡器当然可用,但实在不想又多个设备(我恨不得把功放机都请出家庭),看来只能自己做块均衡器板了(装在左右箱体里各一块),而这种均衡器应该是哪种形式的?我经验不足,至今也没啥好办法。请出出主意,这个环节是个关键,一旦解决海阔天空! linsong007 发表于 2016-1-31 17:09
啊!想到一块了,我确实想这么干。用一组D类数字功放板来驱动,做成有源音箱,衰减量可分别精准调整……...
个人觉得您衰减网络的电感也是个隐患,建议去除。
觉得其实也不一定要对每组喇叭都一组功放,采用各种串并方式满足衰减量的比例就可以,因为功放输入衰减量都是可变的。最终的目的就是使用功放,避免所有电阻和电感的出现。这样驱动起来应该更干净些。
数字功放:handshake,我也是这么想的!!!:lol
关于均衡,我是这么想的,尽量不用均衡器。使用htpc,可以使用软件均衡器来修正曲线。如果使用cd播放,可是尝试使用无源rc网络来修正吧,一级不够就多级,接近就好。
曲线大致拉平就行,不是于非要笔直吧,反正是为了耳朵舒服就行。 选用小全频喇叭喇叭应该可以,但至少要注意两点:
1 箱体内部为每个喇叭做单独“隔间”,这样做是因为中到高频段喇叭工作时基本互不干扰,而到了低频段时,所有喇叭通过箱体开始“共同”起作用了,这会使低频变强,整个频响会呈现“低强高弱”斜坡形态,而把喇叭分隔开使其独立工作(封闭式)就可尽量避免这种情况。(但这样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
2 3寸以内的小喇叭的F0往往不低,当把它安装在小型封闭式箱上最低共振频率还会上升,若最低重放频率做不到100hz,那就可能衔接不上低音炮了(100hz分频点)。所以喇叭的F0在100hz以下是有必要的,这对3寸以内的喇叭来说也不容易。
另外想说,只从100hz到13khz就有7个倍程,很难想象喇叭在这么宽的范围里工作会有啥优良的表现(在声压稍大时),我用4寸全频做过直线阵列,但还是不得已增加了高音喇叭。做成两分频的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以300~500hz为分频点,之上归全频喇叭阵列,之下用两只6寸组合,这样喇叭也好选许多。 wtj3120 发表于 2016-1-31 19:45
个人觉得您衰减网络的电感也是个隐患,建议去除。
觉得其实也不一定要对每组喇叭都一组功放,采用各种串 ...
谢谢!有道理,若选合适的喇叭或许并不需要复杂的均衡器修正。具体频响形态还不得而知,等做出来后在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wtj3120 发表于 2016-1-31 19:45
个人觉得您衰减网络的电感也是个隐患,建议去除。
觉得其实也不一定要对每组喇叭都一组功放,采用各种串 ...
谢谢您的建议!我把衰减网络的电感去掉了,鉴于喇叭在1khz处为10欧,把衰减电阻也做了调整(过去是以8欧为基础设置的)。频响测试没有多大变化,但听感上透明了许多,还有些挺难描述的变化,但总的来说更好了一些。 007好,喇叭已备齐,分频点定为350Hz和1500HZ,分频器的设计能否给点建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