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制作] 实验LspCAD设计电子分频版ProAC R2.5

[复制链接] 查看: 43491|回复: 90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只菜鸟 于 2009-4-10 23:33 发表
至今没搞懂,我用LSPCAD设计电子分频,高音就是不能正常衰减灵敏度。。。



可以试一下高频输出加一缓冲级调整增益,比如衰减3db, 然后相应的在LspCAD里把高音单元的灵敏度减低3db。相信这样模拟的结果应该很接近。其实一般电子分频都会带增益调节,只是我买的洞洞板装不下,而且不加增益的模拟也还算平衡,所以就没装上。

20

主题

0

好友

925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922
帖子
1519
精华
0
经验
925 点
金钱
623 ¥
注册时间
2005-2-5
发表于 2009-4-11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精华。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备调整

听了一星期,准备进入调整阶段。现在简单总结听感作为以后参考。

我听的主要是古典,钢琴,管弦,室内各占三分一,偶尔也会拿出TAS或者别的人声发烧碟过过瘾。顺便提提我的看法,我觉得谈听感就一定要说明音乐类型,即使作大概的分类,钢琴,管弦,室内,歌剧,流行,摇滚,爵士,等等对音色和音响的要求是大不相同的。“中音饱满”对钢琴和蔡琴来说完全是两回事。另外,虽然谈听感不可避免的会带主观色彩而显得有点玄,我尽量提供多点细节增加”可验证性“。

好,先说改装电子分频以前。

我主要用Marantz PM17-SA推,放在厅里听室内和人声还算不错。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就是“音乐性”强,“hifi 性”弱。音乐性强是说声音比较放松,自然的让人专注于音乐,而不会在乎细节。

”音乐性“强主要表现在小编制的室内乐,特别是大提琴,比如王建的大提琴专辑"梦幻(Reverie)”,还有Maisky和Argerich现场录的多张大提琴奏鸣曲,在音色上都有很好的表现。四重奏比如Emerson弦乐四重奏这几年录的 Bach "The Art of Fugue" 和 ”Bach Fugues“,还有Walter 50,60年代录的Mozart ”小夜曲“ 和 Brahms 第二,三交响曲,都不错。另外就是人声,听TAS每年一集的精选或者别的发烧录音,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都特别有磁性。共同之处是这些录音以弦乐和人声的音色为主,不需要太大的动态和很强的分析力就可以表现的很好。作为背景音乐或者纯粹为了放松,我甚至觉得这方面它要超过我的另外两对价位高得多音箱。补充说明一下,我提到的几张Walter的唱片录音与别的管弦乐录音有很大的不同,简单地说就是很突出弦乐组的质感,而忽略分析力和定位,因此与我的仿R2.5气味相投。我的猜测是录音师的音色倾向与众不同或者采用了特别的录音设备,因为即使Walter同时代别的的录音,比如 Bruckner 第九交响曲,录音就很现代,细节和空间感都很好。

“hifi 性”弱是说分析力差和细节缺失。比如说钢琴,在真的钢琴上,即使是两三万的家用琴,每次击键都能听到琴键撞击琴身发出的木头撞击声,键锤敲击钢弦瞬间的高亮,以及琴弦振动和琴身内部共鸣产生的音色连续变化。所有这些音色变化在好的音箱上都应该能听出来。比如我用Symphonic Line RG14Ed推Dynaudio C1,或者用声雅CS-3/PSM-300推仿Avalon,即使播放Giles70年代录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更新的录音细节就更多了),这些音色的微妙变化都能很好的重现。不过我的仿ProAC R2.5就比较困难了。原装的R2.5细节会好一些,但我觉得这毕竟不是它的强项,跟好的音箱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hifi 性”弱的另一方面是音场。仿R2.5的音场很宽像放大了一样,但比较扁平而缺少深度,而且声音比较散而缺乏凝聚力,每个乐器都像被加了柔光镜然后放大投影到一个平面上一样,分辨不出原来的形体。好处是让人觉得很放松,不会老是在想每个乐器到底在哪里。用更好的功放推会有一些改善,但作用不大。我多次听过原装的ProAC R2.5完全不是这样的,应该是仿的箱体和分频设计的问题。

总体来说,作为DIY的第一对音箱,我对R2.5还是很满意的。只是由于不够全面,我没有把它当作主力音箱,很长时间里都把它放在房间,作为睡觉前或者想换换口味的时候用。由此还要提到这对箱的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小音量时表现已经很好,不像另外两对音箱,音量越大,效果就越好。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 收起 理由
okk + 5 期待继续

查看全部评分

0

主题

0

好友

60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62592
帖子
112
精华
0
经验
60 点
金钱
60 ¥
注册时间
2008-11-10
发表于 2009-4-12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早以前做个无相位失真电子分频。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说现在的电子分频版听感。

先说优点。

改用电子分频后最大的变化是音场的重现能力,这令我非常惊讶,用脱胎换骨形容是一点都不过分的。无论是钢琴,室内乐,还是交响,一个有深度的音场被”投射“在音箱的后面。我不知道用“投射”这个词能否表达我的感受。首先确定的是用音箱重现的音场和现场是肯定不一样的,音箱能做到的最多就是产生一个音场的“幻觉”,这个可以参考Linkwitz的演讲 (http://www.linkwitzlab.com/publications.htm#23, 有ppt 和 演讲的音频)。

对于音场表现,几乎所有音箱(哪怕几十几百块的)都能听出乐器在左边右边,很多音箱也听出有些乐器靠前而有些靠后,只要摆位没有大问题,很多也能让音箱消失而营造出一个连续的音场。但是我只知道少数几个音箱能营造出一个整体的幻觉,就像通过一个特殊的装置把整个乐团搬过来了一样。这种感觉很难描述,有点像看三维立体图,当两个眼睛平行于画面并聚焦到画面后面,一个虚幻的三维景象就会出现。你的感觉告诉你那是真实的(甚至是超现实的),但是你的理性告诉你那是假的。关键的差别在于整体性。在一般的音箱上,感觉告诉你音场是假的,你需要理性去说服自己把它想象成真的。而对于能投射出整体幻觉的音箱,是纯粹的感觉告诉你音场是真的,虽然经过了时空的变换甚至频响的变异;而你的理性会说这是假的,但又找不到为什么。这种幻觉让我第一次试听Dynaudio C1是就选择了它,而放弃了Harbeth M30和 B&W 805S,虽然他们的音色音场表现也都很好。这个有点玄了,收住,千万不要当真哦!


(下面继续)

3

主题

0

好友

54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4274
帖子
660
精华
0
经验
540 点
金钱
542 ¥
注册时间
2009-2-28
发表于 2009-4-13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切期待楼朱的听感文章

140

主题

4

好友

4680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古典音乐爱好者

Rank: 3Rank: 3

UID
124
帖子
8361
精华
1
经验
4680 点
金钱
4213 ¥
注册时间
2004-3-24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9-4-13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jian 于 2009-4-12 12:44 发表
继续说现在的电子分频版听感。

先说优点。

改用电子分频后最大的变化是音场的重现能力,这令我非常惊讶,用脱胎换骨形容是一点都不过分的。无论是钢琴,室内乐,还是交响,一个有深度的音场被”投射“在音 ...

这个我早就感受到了,至少有现场的感觉。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发表于 2009-4-13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电子分频同样大有玩头。

请问,您的测试结果都是#1楼照片里的环境测试的吗?房间是多大的?里面家具多吗?
这台PROAC是DIY产品呢还是原装?

3

主题

0

好友

7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3280
帖子
233
精华
0
经验
78 点
金钱
76 ¥
注册时间
2009-4-2
发表于 2009-4-1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作品太强大了·

3

主题

0

好友

7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3280
帖子
233
精华
0
经验
78 点
金钱
76 ¥
注册时间
2009-4-2
发表于 2009-4-13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3

主题

0

好友

54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4274
帖子
660
精华
0
经验
540 点
金钱
542 ¥
注册时间
2009-2-28
发表于 2009-4-13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gj 于 2009-4-13 09:56 发表

这个我早就感受到了,至少有现场的感觉。

现场也许并不是很好听哈?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kk 于 2009-4-13 10:41 发表
看来电子分频同样大有玩头。

请问,您的测试结果都是#1楼照片里的环境测试的吗?房间是多大的?里面家具多吗?
这台PROAC是DIY产品呢还是原装?


改装的当然是DIY的啦,买的是套件!原装的在老家,效果本来就不错,不舍得改,而且名义上也不是我的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kk 于 2009-4-13 10:41 发表
看来电子分频同样大有玩头。

请问,您的测试结果都是#1楼照片里的环境测试的吗?房间是多大的?里面家具多吗?
这台PROAC是DIY产品呢还是原装?


测试结果就是在照片里的环境测试的,房间大概22平方吧,家具一般就是一般厅里的摆设,没有做特别处理。当然,平时音箱的位置不是这样的,只是以前为了拍照方便搬到一起。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izhen 于 2009-4-13 12:14 发表

现场也许并不是很好听哈?



其实跟现场很不一样

我觉得录音的技术和家用立体声决定了不可能完全重现现场的效果(还是参考Linkwitz的报告,我很信服)。而且大多数录音会为了在一般家里播放做优化,提高听感和“现场感”。要知道现场的效果和“现场感”是两回事。不过我知道这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就此打住。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说听感(25楼也修改了),本来想先完成听感再调整分频的,昨天没忍住,直接调了,现在听感长话短说。

补一个优点,就是能放好的音乐比改前更全面了。现在弦乐和人声还是强项,不过钢琴和中小编制的交响乐(比如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交响曲)也都起码能过得去了。

缺点:
1. 声音不够鲜活,细节和动态跟C1和仿盟主还有相当差距,听钢琴和交响最明显。

2. 低频下潜和量感都有了,但是很虚,缺乏力量感。更要命的是有点收不住,听低音多的钢琴和管弦时有轻微轰鸣。

3. 放到房间里小音量的时候弦乐的质感没以前那么容易出来了,声音稍微有点闷。

(待续,下集说调整)

174

主题

5

好友

430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DIY数据党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244
帖子
5149
精华
0
经验
4304 点
金钱
3506 ¥
注册时间
2004-8-18
发表于 2009-4-14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缺点和LM3886有关吧,换分立元件的功放试试。

140

主题

4

好友

4680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古典音乐爱好者

Rank: 3Rank: 3

UID
124
帖子
8361
精华
1
经验
4680 点
金钱
4213 ¥
注册时间
2004-3-24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9-4-1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人对于电子分频的看法几乎都是出于自己的主观臆断,根本就没有认真实践过。买我板的有100多个,感到震惊的只有3,4个朋友而已。

0

主题

0

好友

80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在线

Rank: 3Rank: 3

UID
58175
帖子
172
精华
0
经验
80 点
金钱
60 ¥
注册时间
2008-10-12
发表于 2009-4-14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专业~

0

主题

0

好友

31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0172
帖子
387
精华
0
经验
315 点
金钱
315 ¥
注册时间
2008-10-25
发表于 2009-4-14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介绍一下你那三兄弟分别是什么特点啊?相对喜欢那对箱啊?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8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说调整。调整的关键在于对症下药,先看看缺点:

1. 声音不够鲜活,细节和动态跟C1和仿盟主还有相当差距,听钢琴和交响最明显。

2. 低频下潜和量感都有了,但是很虚,缺乏力量感。更要命的是有点收不住,听低音多的钢琴和管弦时有轻微轰鸣。

3. 放到房间里小音量的时候弦乐的质感没以前那么容易出来了,声音稍微有点闷。

第一点可能是单元特性,特别是细节和动态,原装的R2.5在这方面也不是强项。但也可能是功放控制力不足,毕竟只是LM3886。但是验证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家里功放倒是有几个,但都是两声道,要试就要一对,成本太高。所以这点先放着。

第二点也是一样,可能是功放的问题,也可能是分频的问题,后来想起,也可能是箱体和倒相管设计的问题。但起码可以先调整分频试试。

第三点可能不一定是缺点,原来功率分频高频往上翘,一个正面的副作用就是小音量的时候就像加了等响度均衡,听上去比较鲜活。

也就是能从分频入手的只有第二点。

可能你已经注意到,上面用了很多“可能”。确实是这样,调整的时候,特别是到后期频响已经大概调平,即使有测量加模拟,要得到想要的声音就只能靠大胆猜测小心求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