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4

UID
1024676
帖子
427
精华
0
经验
452 点
金钱
395 ¥
注册时间
2023-2-10
发表于 2024-3-17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声威电声 于 2024-3-17 12:53 编辑

目前要说哪个芯片价格最低。甚至是地板下面的水泥价格?那么肯定是三洋的LC7881了。最近制作了SONY对于三洋也就顺路测试一下。对于格式问题第一弹已经做了全部说明。现在制作三洋就简单很多。不用考虑格式问题。故此想都没想直接网上下单10只,因为太便宜了。1.8元每只价格。上面还带了一个蓝色小点。真不知道如果是PCM1704带上一个蓝点的价格会升多少倍。带个白点价格都不一般何况彩色乎?广州老烧友吴先生劝阻。别做这么廉价的芯片。显得你的身份逐渐降低。其实在我看来不管是多少价格都是有人喜欢。况且我的努力是做齐除24位与32位的所有DAC芯片。现在木桶的短板是日系芯片。所以三洋肯定是不可缺少的。他又讲这么便宜的芯片你不做128只并联真浪费了!双声道256只,256*1.8=460.8元。价格低于2只PCM1704价格。256片按照音质来讲那不干翻1704么?实际并联我不太喜欢。之前有测试过并联芯片的波形。非常厚重。所以还是以平衡消噪为主。目前是不考虑并联方案。但是这个芯片的价格不做并联真的有点可惜了。下面展示一下基本方案,还有之前制作的8片TDA1543并联和2片平衡的动态音乐波形对比,注意这是全动态下的截取波形,可能是我没有配对的原因。所以波形非常漂亮。还是老话,等主板到了测试在反馈。这个帖子没有太多坎坷故此应该不会太长。首先感谢大家关注。小板凳可以走起了!
LC002.jpg
8片并联.jpg
2片平衡.jpg
LC003.jpg
LC004.jpg
LC005.jpg
LC006.jpg
LC001.jpg

36

主题

0

好友

350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Silenton Shutupov Speechlesski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38600
帖子
3617
精华
0
经验
3501 点
金钱
3421 ¥
注册时间
2010-9-9
发表于 2024-3-17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CD格式还是主流,对于正常人的听觉器官而言,即便四十年前的芯片都是合格的,支持轮番搞!

28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4

UID
1024676
帖子
427
精华
0
经验
452 点
金钱
395 ¥
注册时间
2023-2-1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7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Bernieniv 发表于 2024-3-17 12:57
CD格式还是主流,对于正常人的听觉器官而言,即便四十年前的芯片都是合格的,支持轮番搞!

赞同。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科技如何进步,不管时光如何流转,这个世界上依然是以人为本。所以2000年前的诸子百家仍然不过时。科技亦然。当年的暖声现在听起来依然闪亮!

43

主题

5

好友

315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89410
帖子
3177
精华
0
经验
3152 点
金钱
3049 ¥
注册时间
2011-9-1
发表于 2024-3-17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JVC K2解码要不要搞一下

23

主题

1

好友

263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2804
帖子
3268
精华
0
经验
2637 点
金钱
2566 ¥
注册时间
2008-9-1
发表于 2024-3-17 16:0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没用过平衡输出的dac,这个据说搞好声音也不太差,关键够便宜,前2年搞的1702已经扑街。

10

主题

0

好友

68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969
帖子
569
精华
0
经验
682 点
金钱
509 ¥
注册时间
2004-10-29
发表于 2024-3-17 16:19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并联后线条是变细不是变粗吧

89

主题

1

好友

139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584589
帖子
1325
精华
0
经验
1393 点
金钱
1219 ¥
注册时间
2013-4-18
发表于 2024-3-17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FD.jpg

供楼主参考。

28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4

UID
1024676
帖子
427
精华
0
经验
452 点
金钱
395 ¥
注册时间
2023-2-1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8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AN6806垂涎三尺,但是芯片太少了。不好获得。SONY已经完成。但是对于1BIT贴片兴趣不大。目前主要以直插90度为主。

28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4

UID
1024676
帖子
427
精华
0
经验
452 点
金钱
395 ¥
注册时间
2023-2-1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8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amp 发表于 2024-3-17 16:19
楼主,并联后线条是变细不是变粗吧

8只芯片并联。一只-3mv,一只-2mv,一只-1mv,一只0mv,一只+1mv,一只+2mv,一只+3mv,一只+4mv,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所有电压全覆盖,动态超级好听。不敢小声。否则七七八八的打架声就接踵而至!应了那首古诗,不敢低声语,恐吓发烧人!

10

主题

0

好友

68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969
帖子
569
精华
0
经验
682 点
金钱
509 ¥
注册时间
2004-10-29
发表于 2024-3-18 11:26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在一起就是固定电压了。而且即使分时并联也不是变粗。你这个像是并自激了

28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4

UID
1024676
帖子
427
精华
0
经验
452 点
金钱
395 ¥
注册时间
2023-2-1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1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耐心漫长的等待(五天五夜),主板终于到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次比预计的时间慢了几天。发货居然还使用的一天的时间。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总之到了就好。晚上可以测试平衡是否可行。现在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关于成本的问题。1.8元的芯片,到底要不要使用一个IC插座来伺候他。眼看着没有焊接过的引脚真的不想伤害它。可是无奈他实在太便宜了。以至于我经常使用的正凌精工的IC座都比他贵2角钱。想想如果是你会怎么想?为了一只1.8元的芯片会不会使用一个2元的IC插座去保护它?是不是所有五菱神车都不需要真皮座椅?更不需要柏林之声的音响呢?不想这么多了。回去先测试可行性。为了他豁出来了。还是决定使用2只IC座去承载他。首先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我的理想。测试之后再来反馈。精彩仍会继续。但是不知道这次会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货,当然我指的是最让我欢喜的意外问题的出现!
LC007.jpg
LC008.jpg

28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4

UID
1024676
帖子
427
精华
0
经验
452 点
金钱
395 ¥
注册时间
2023-2-1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1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1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又到了臭词滥用时间。每每到了词穷的时候总会想起一些激烈的词汇。也不知道此时是否合适。总之是完成了任务。到了大家最期待的开声时刻。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惊喜,因为测试的时候已经体验了一些,对于应该有的声音也感到不陌生。不过这个芯片对于初烧的朋友一定要尝试一下。如果我说比PCM1702好。可能有所夸张。但是我要是说丝毫不逊色此处加个括号(因为一定是平衡消噪才会有干净的音质),相对于PCM1702高频肯定是弱一些,但是中低端绝对比PCM1702饱满。有了SONY的全平衡主板,做这个芯片易如反掌。几乎没有太多悬念。直接开声平衡消噪之后比单端顺滑许多。可能是SONY的格式主板的加持。后悔一件事,就是当时制作格式主板的时候几乎没有把这个芯片放在眼里。所以格式主板标注是FOR SONY。看来下次如果有机会再次制版的时候一定写上FOR SONY&SANYO。这样才对得起这个芯片的效果。奉劝大家千万别小看这枚1.8元的芯片。绝对能有超乎你想想的效果。这个DAC主板最贵的就是那枚开机静音继电器了。芯片屁股底下的座都要高于它2角钱。制作之余想想还是测一下频响最好。索性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在纯NOS情况下仅有3DB落差。这个也不是一般芯片可以出来的效果了。但是不能过多夸耀因为不是所有牛奶都是特仑苏,也不是所有1.8元的作品都是平衡。下面展示一下我的主板和我最喜欢的蓝牙芯片CSR8675。至此封贴。因为已知没有任何悬念。不像之前的第一弹会遇到格式问题。这个格式和SONY完全通用。输出端按照标准操作像一些网友做的“照猫画虎”即可。接下来就是图片时间了。再次感谢所有关注我的朋友。第二弹成功发射!更多精彩还在以后的作品之中。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尝试不同于其他的做法,让论坛的流量更上一层楼!
LC008.jpg
LC009.jpg
LC011.jpg
LC0010.jpg
LC7881.png

41

主题

3

好友

239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75781
帖子
2350
精华
0
经验
2393 点
金钱
2327 ¥
注册时间
2010-12-26
发表于 2024-3-22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90年代初期遇到的三洋CD机,电阻电容都是“无引线”的贴片焊接,看着非常高级,一看就知道是进口货。

28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4

UID
1024676
帖子
427
精华
0
经验
452 点
金钱
395 ¥
注册时间
2023-2-1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声威电声 于 2024-3-22 10:45 编辑
有点想做 发表于 2024-3-22 09:11
90年代初期遇到的三洋CD机,电阻电容都是“无引线”的贴片焊接,看着非常高级,一看就知道是进口货。


这句话说到点上了。非常赞同。
严格来说应该这样讲:“90年代初期遇到的三洋CD机,电阻电容都是“无引线”的贴片焊接,看着非常高级,一看就知道是进口廉价货。”
贴片阻容尽管好看但是工艺实在不敢恭维!就是看着非常好看,实用性却差之千里。直插电阻仍旧采用传统模工艺生产,直插电容也离不开传统模工艺。仔细想想电解电容也是模工艺绕制,注定电子元器件出生的时候就是以模为主。那么贴片你能猜到都是什么工艺么?里面掺杂的东西真的不敢恭维,直插电阻价格再低也会按分计价,可是贴片现在都是毫厘的价格。可见材料的改进只是考虑成本,绝对是不会考虑音质好不好的。既然贴片元件那么声音优美还做模工艺的电容干嘛?现在贴片足可以制作100UF以上的电容了。为什么耦合还仍旧采用模工艺的电容?三洋最先使用那么他也是诸多洪流最先淹没的工厂之一。如果我的作品全部采用贴片那么成本还会降低尺寸还会缩小。可是同时在想想是为了音质还是为了成本?那个格式板有多少人使用54系列陶封。贴片的54系列谁人见过。要知道当年陶封里面是金丝引线,看看TI公司在7X年使用黄金的重量就知道了。我的作品对于贴片不是不能用,不是不敢用。着实不想用。都是为了音质咱就放弃那些廉价的阻容吧。我现在是使用3角左右的直插电阻都能说出这话,使用贴片的朋友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了?这么在乎直插连芯片都别用。哪个多位DAC不是直插的?贴片的除了PCM1702/4和后来的晚辈哪个效果能比之前的多位音质好?电压3.3V,电压1.8V,一节电池的压差音质用大脑过滤一下就知道如何了。动态去哪里了?越贴电压越低,难怪目前做电子管的朋友没有一个使用贴片电阻。按常理来讲贴片电阻的耐压和功率早早超过了电子管的需求。可是大家怎么不去尝试呢?作品是为了眼睛还是为了耳朵?封到机箱里面大概怎么好看也看不到了。只此而已!

43

主题

5

好友

315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89410
帖子
3177
精华
0
经验
3152 点
金钱
3049 ¥
注册时间
2011-9-1
发表于 2024-3-22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现在正在做电子管耳放,用的电阻基本以松下直插电阻为主。
但是随意说贴片电阻电容不如直插的,我还是不同意

100

主题

1

好友

265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9399
帖子
1377
精华
0
经验
2657 点
金钱
2499 ¥
注册时间
2010-8-13
发表于 2024-3-22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cqxl 发表于 2024-3-22 12:29
虽然我现在正在做电子管耳放,用的电阻基本以松下直插电阻为主。
但是随意说贴片电阻电容不如直插的,我还 ...

你是对的,贴片直插各有应用场景和需求,仅此而已。

23

主题

1

好友

263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2804
帖子
3268
精华
0
经验
2637 点
金钱
2566 ¥
注册时间
2008-9-1
发表于 2024-3-22 14:05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cqxl 发表于 2024-3-22 12:29
虽然我现在正在做电子管耳放,用的电阻基本以松下直插电阻为主。
但是随意说贴片电阻电容不如直插的,我还 ...

帖片无脚有高频优势,直插件90度引脚相当于电感线圈,还有低噪音,两种不同金属接触会有热电势,帖片少一重转接就少一重干扰。每种元件都有自己特点,重点是你怎么用它。

46

主题

2

好友

183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9129
帖子
1763
精华
0
经验
1839 点
金钱
1688 ¥
注册时间
2006-5-4
发表于 2024-3-22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7881  精度那么低           不值得搞

直接PCM1702 贴片  

28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4

UID
1024676
帖子
427
精华
0
经验
452 点
金钱
395 ¥
注册时间
2023-2-1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19:15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uikyhuang 发表于 2024-3-22 14:05
帖片无脚有高频优势,直插件90度引脚相当于电感线圈,还有低噪音,两种不同金属接触会有热电势,帖片少一 ...

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难怪AMD卖不过INTEL,面对那么高的频率,人家脚都跑飞了,他还用直插!有空咱给AMD上一节课,把上述观点全盘托出。想必他的销量激增!

10

主题

0

好友

68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969
帖子
569
精华
0
经验
682 点
金钱
509 ¥
注册时间
2004-10-29
发表于 2024-3-22 20:19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材质和工艺的电阻,在不影响频响的情况下,体积越大,噪声越低,音质越好。同样大小材质的贴片晶圆电阻也优于贴片薄膜电阻,还是表面积大。大了噪声就低,频带内失真也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