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主题

5

好友

102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9516
帖子
1484
精华
0
经验
1026 点
金钱
580 ¥
注册时间
2006-5-20
发表于 2022-9-11 22:43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记号,再学习

71

主题

1

好友

89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289
帖子
657
精华
1
经验
896 点
金钱
503 ¥
注册时间
2005-3-7
发表于 2022-9-12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zhouxugs001 发表于 2022-9-4 10:34
昨天测试完以后,我准备把所有的电位器都换成10k的。于是忍痛买了一个漳州璐歌的双声道分流步进电位器1 ...

我后来查阅,你这个其实不是分流式,而是梯形衰减(这种成本最高)。
步进衰减分三种:1.串联衰减 2.梯形(并联)衰减 3.分流衰减
分流衰减我认为并不好,分流衰减实际上是切换底部电阻分流使分压点变化,这种改进目的是降低成本同时减少触点,但问题是阻抗是变化的。

6

主题

4

好友

283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17615
帖子
2838
精华
0
经验
2838 点
金钱
2818 ¥
注册时间
2016-7-26
发表于 2022-9-1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非常好,楼主的测试和分析对我们发烧友很有帮助,值得称赞。
      从波形看,的确是失真,是上升沿失真;可以肯定,不是电阻电容产生的失真,那就是放大器产生是失真;电位器只影响放大器的输入阻抗。所以,很可能是输入阻抗的变化影响了失真。
     输入阻抗如何影响输入级失真呢?很希望大侠们说说。

33

主题

11

好友

30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71036
帖子
400
精华
0
经验
301 点
金钱
212 ¥
注册时间
2010-2-3
发表于 2022-9-17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并且一直耿耿于怀---10K电位器确实波形好看多了--后来不断对比发现声音并不能用波形去判断高频下跌--现在不纠结了---确实有些时候示波器看到的和实际会不一样---比如我做的PASS MA  20K方波比集成电路难看多了上升角圆了点但是出来的高频质量集成电路功放远不是对手尽管集成电路20K方波工工整整-----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想到缓冲器这个概念了吧---阻抗上高进低出--电位器线材影响降低结果声音变得透明了

71

主题

1

好友

89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289
帖子
657
精华
1
经验
896 点
金钱
503 ¥
注册时间
2005-3-7
发表于 2022-9-18 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ZMH8771140 发表于 2022-9-17 17:41
这个贴非常好,楼主的测试和分析对我们发烧友很有帮助,值得称赞。
      从波形看,的确是失真,是上升沿 ...

其实还真是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电阻电容引起的失真,和放大器根本无关,当然,如果前级驱动力差,低阻抗电位器的确会让前级放大器产生失真。这方面知识没有很神秘,懂外文的多读外国文献,就不用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而且往往自己摸的不对,大多数属于猜测。

71

主题

1

好友

89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289
帖子
657
精华
1
经验
896 点
金钱
503 ¥
注册时间
2005-3-7
发表于 2022-9-18 03:18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jkl 于 2022-9-18 03:25 编辑
jkw789  2022-9-17 23:47
鲢---10Kλκ--ò ...

缓冲做用于一倍缓冲器,但稳定性实际上是不如高倍数放大器的。如果放大器连接的是传输线,也就所谓的信号线材,线材的电容可能导致放大器不稳定,让声音不同,所以有些玩家会误入玩线材的歧途。

28

主题

1

好友

49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787724
帖子
436
精华
0
经验
499 点
金钱
407 ¥
注册时间
2015-3-20
发表于 2022-9-18 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在研究什么……

衰减式电位器或者是输入阻抗稳定,或者是输出阻抗稳定,没有二者兼得的。FM711的输入是NPN晶体管,本身阻抗不是那么高,自然会影响输入阻抗,自然波形会变。

想不变的话,就在电位器输入输出接运放做缓冲器,让输入输出阻抗等于运放的特性。

补充内容 (2022-9-24 01:02):
上劲儿了,越来越轴了。

6

主题

4

好友

283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17615
帖子
2838
精华
0
经验
2838 点
金钱
2818 ¥
注册时间
2016-7-26
发表于 2022-9-1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shjkl 发表于 2022-9-18 03:03
其实还真是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电阻电容引起的失真,和放大器根本无关,当然,如果前级驱动力差,低阻抗电位 ...

可是,还是很难理解:电阻是线性元件,当然电阻产生噪音,也算是失真,并且阻值越大,噪音就越大;电容也会产生失真,可是,从微观看,也应该是对称的。
       我认为很可能是输入阻抗的不对称,引起的失真。输入阻抗与输入电流有关,还与电流放大系数有关。放大系数与信号频率有关。场效应管在低频率时,输入阻抗的确很大。晶体管在低频率时,电流放大系数也很大。可是在高频率,就会变小。

5

主题

1

好友

22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49237
帖子
227
精华
0
经验
227 点
金钱
217 ¥
注册时间
2022-2-15
 楼主| 发表于 2022-9-18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uxugs001 于 2022-9-18 11:13 编辑

对于音量电位器的阻值选择的问题,找了很多理论,其中音量电位器和后面放大器的米勒电容形成了低通等效电路,这种解释认同的人比较多。电子管的栅极和阴极的电容一般在几个PF到几十个pf之间,我搭建了等效电路,在做仿真模拟时,能看到输入高频方波信号时,10k的电位器比100k 的电位器的方波波形要好很多。我这篇帖子前面贴了很多示波器实测波形图,与这个仿真结果高度一致。
我把仿真电路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另外,我把搜到的两篇比较有价值的文章链接附上,供大家学习参考。

密勒效应与频响——关于五极管经典电路不得不说的话 - 百度文库 (baidu.com)
https://wenku.baidu.com/view/7ffb61ed998fcc22bcd10de5.html

【新提醒】HIFIDIY论坛-关于音量电位器的设置与使用 - Powered by Discuz!
http://bbs.hifidiy.net/forum.php ... page%3D1&page=1
音量电位器+米勒电容模拟(100k).jpg
音量电位器+米勒电容模拟(10k).jpg

5

主题

1

好友

22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49237
帖子
227
精华
0
经验
227 点
金钱
217 ¥
注册时间
2022-2-15
 楼主| 发表于 2022-9-18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做过更典型的测试,整个电路不接任何放大器,只有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音量电位器和连接线。输入60k赫兹的方波,从音量电位器输出点测量波形,20k以上的电位器的输出波形毫无意外的出现了方波失真,阻值越大,失真越大。所以,当时我认为是电路中的分布电容导致了这个影响。理论上说,纯电阻分压,不会改变频率特性。事实是大电阻对高频方波的波形影响很大。

5

主题

1

好友

22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49237
帖子
227
精华
0
经验
227 点
金钱
217 ¥
注册时间
2022-2-15
 楼主| 发表于 2022-9-18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uxugs001 于 2022-9-18 17:05 编辑

现在我把不接任何功放,只接音量电位器时,20kHz方波信号的输入输出波形图贴出来给大家参考。
第一张图是我的测试条件,以证明没有其他干扰因素,仅仅是更换不同的阻值。
实际测试结果说明两点:
1、电位器本身的阻值对高频方波信号影响巨大,阻值越大,高频方波信号失真越大。
2、在电位器全开的情况下,电位器阻值对方波信号的影响极小,可以忽略。只有电位器部分打开的情况下,才有明显影响。
我理论功底很浅,无法解释这个现象,信不信、该怎么用这个实验结论,大家自己决定吧。
220k音量电位器半开20kHz方波图(测试照片).jpg
5.6k音量电位器半开20kHz方波图.jpg
68k音量电位器半开20kHz方波图.jpg
220k音量电位器半开20kHz方波图.jpg
5.6k音量电位器全开20kHz方波图.jpg
68k音量电位器全开20kHz方波图.jpg
220k音量电位器全开20kHz方波图.jpg

6

主题

4

好友

283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17615
帖子
2838
精华
0
经验
2838 点
金钱
2818 ¥
注册时间
2016-7-26
发表于 2022-9-18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思议,无法理解。是否可以找两个100KΩ电阻焊接成串联,代替电位器。进一步比较金属膜与碳膜。还要考虑信号在电阻的实际功耗比较。

5

主题

1

好友

22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49237
帖子
227
精华
0
经验
227 点
金钱
217 ¥
注册时间
2022-2-15
 楼主| 发表于 2022-9-18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ZMH8771140 发表于 2022-9-18 17:24
不可思议,无法理解。是否可以找两个100KΩ电阻焊接成串联,代替电位器。进一步比较金属膜与碳膜。还要考虑 ...

这种情况,我也试过,我用几个金属膜电阻焊了一个100k阻值的串联电阻,实际测试结论一样,串联电阻并不比碳膜电位器好多少。
现在我把所有的音量电位器都换成10k的了,实际听感确实要好一些,高频的细节更丰富、更细腻。这个效果比换功放板还明显。

4

主题

1

好友

50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74359
帖子
516
精华
0
经验
509 点
金钱
502 ¥
注册时间
2020-3-23
发表于 2022-9-18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补一下阻容电路的输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基础知识。

18

主题

0

好友

97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1057
帖子
920
精华
0
经验
979 点
金钱
882 ¥
注册时间
2006-7-30
发表于 2022-9-18 19:16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不用电位器了,一直用的瑞士AC的音量变压器控制音量。

6

主题

4

好友

283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17615
帖子
2838
精华
0
经验
2838 点
金钱
2818 ¥
注册时间
2016-7-26
发表于 2022-9-18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zhouxugs001 发表于 2022-9-18 17:48
这种情况,我也试过,我用几个金属膜电阻焊了一个100k阻值的串联电阻,实际测试结论一样,串联电阻并不比 ...

       低阻值电位器确实比高阻值电位器好,特别是高频率细微信号保留比较好。
       我一直认为是细微信号不能通过接触点。阻值越大,信号电流越小,越难通过接触点。实践比较也是焊接电阻固定音量,高频率细微信号好。
       一直认为高阻值,电阻噪音比较大,却很难相信会失真。并且如此严重。

15

主题

0

好友

244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61332
帖子
2487
精华
0
经验
2442 点
金钱
2397 ¥
注册时间
2014-10-10
发表于 2022-9-18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醒一下,一阶RC低通滤波器的转折频率计算公式是

Fc = 1/(2PiRC)

其中RC就是时间常数。

174

主题

5

好友

433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DIY数据党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244
帖子
5175
精华
0
经验
4330 点
金钱
3532 ¥
注册时间
2004-8-18
发表于 2022-9-1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前面的实验,楼主的测试很好,就是结论是错误的,本来想认真回复你原因的,看到41楼时发现周兄的回复,想法和我一样,71楼的实验再次证明是输入电容引起的高频衰减,你在线测试一下这个电容有多大?

35

主题

0

好友

89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14842
帖子
1018
精华
0
经验
890 点
金钱
800 ¥
注册时间
2011-4-6
发表于 2022-9-20 15:18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测试用的线合格了吗?

32

主题

0

好友

65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64975
帖子
625
精华
0
经验
652 点
金钱
588 ¥
注册时间
2022-5-18
发表于 2022-9-2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验没问题,分析和结论是错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