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关于仿贵族R2.5箱子的实做及一些粗浅的看法

  [复制链接] 查看: 231292|回复: 250

9

主题

0

好友

73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84675
帖子
130
精华
0
经验
73 点
金钱
73 ¥
注册时间
2011-1-20
发表于 2011-2-11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去,让没看到的看看~!
强烈要求铁头发布神器的裸照。

132

主题

2

好友

483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544
帖子
5143
精华
0
经验
4838 点
金钱
4367 ¥
注册时间
2004-12-29
发表于 2011-2-11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原来对M1这个地方加的1欧电阻不知所以然,现在明白了 谢谢

0

主题

8

好友

481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2
精华
0
经验
4811 点
金钱
4703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11-2-1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记

      从最早写这个帖子到现在有半年时间了,这半年我戏称为人和机器的磨合期。所谓磨合也就是继续找毛病,既然这十几年已经走上了不归路,就要一直走下去,总要找到一个自己最满意的玩具。写这个后记就是在 ...
铁头烧友 发表于 2011-2-10 13:58

也感谢您铁头

3

主题

0

好友

31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289348
帖子
26
精华
0
经验
31 点
金钱
31 ¥
注册时间
2011-2-6
发表于 2011-2-11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看到铁头大哥的神器。

0

主题

2

好友

19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94459
帖子
1270
精华
0
经验
197 点
金钱
197 ¥
注册时间
2010-4-22
发表于 2011-2-12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裸照的

1

主题

0

好友

7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285860
帖子
5
精华
0
经验
7 点
金钱
7 ¥
注册时间
2011-1-24
发表于 2011-2-12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箱铁兄用的是什么功放呀

3

主题

0

好友

31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289348
帖子
26
精华
0
经验
31 点
金钱
31 ¥
注册时间
2011-2-6
发表于 2011-2-12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头大哥在吗?

2

主题

0

好友

37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42165
帖子
3590
精华
0
经验
375 点
金钱
383 ¥
注册时间
2009-10-24
发表于 2011-2-12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年前收了一位大哥的仿2.5.整体感觉很好了。就是落地箱太大太重了。不好搬动。我也找了好多这方面的资料。觉8513+8530应是最多大侠仿的单元。以现在的价来说。仿这个性价比还是很高的(缺点是单元较旧。与现在的新单元比。性能有点落后了)。但如用其他的品牌的单元仿。哪么就不能算仿2.5了吧.分频还要另外设计。这个对一般水平较低的烧友来讲(例如-我)这个调分频太难了

42

主题

18

好友

30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083
帖子
3409
精华
4
经验
3060 点
金钱
1412 ¥
注册时间
2006-6-1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款匠心独运的迷宫音箱-Ariel
            Lynn Olsen 原著    李怡南  编译
          原载1997年《实用电子文摘》第五期

       编译者按:本文所介绍的只是一款常见的迷宫哑铃式音箱,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原设计者却能匠心独运,在普通的结构中采用了一些不那么普通的措施,使之具有超越普通的效果。文章写得很有说服力,从原理到方法,甚至某些试验过程,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有许多独到之见。所用的喇叭单元和多数材料在国内都可以买到,或找到代用品。于是想到将原文编译出来,供爱好者共享。

       设计要点
       这款音箱的主要设计目标是以下三点:
       一、它的灵敏度必须高于普通音箱,以便能与输出功率较小的功放很好地配合。例如300B电子管的单臂甲类功放,以声音甜美细腻而著称于世,可惜其输出功率太小,只有8至10瓦。当前的绝大多数High-End音箱在这么小的功率下都难以良好地工作,使300B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这款音箱的首要目标,就是能够用小功率功放推出自然真实的声音和宽阔宏大的声场。音色则希望丰厚温暖,不能象小型监听音箱那样单薄。
       二、结构要尽量简单,爱好者可心方便地更换部件,进行“摩箱”。例如可以更换不同数值或品牌的电容、电感及电阻等元件,体验它们之间的声音差别;设在箱体的底部的迷宫出口的面积是可调的,可以增减低音的量感,适应不同的房间及个人爱好。为了便于更换箱体内部的吸音材料,箱背板上开了一个较大的孔,可以从这里把手伸进箱内进行操作。这个孔平时是用接线端子盒盖起来的。
       三、箱体的结构既要有较好的声学特性,又要便于木工制作。从声学角度来看,方形箱体内的声反射比较严重,是最不好的几何形状。但从木工的角度来看,方盒子却是最容易制作的。权衡的结果,这款音箱的还是采取了方盒子式的外形,为减少驻波,各部尺寸使用了“黄金分割比例(1:1.618)”。测试结果表明: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声反射的不良影响。采用黄金比例后,尽管时域中的反射仍然存在,但由于其空间分布得到改善,所以不会在频域中导致明显的峰谷。在主观听感方面,则表现为声象定位能力和空间感得到改善。
       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款迷宫哑铃式音箱。出于对它的满意和宠爱,我将其命名为“Ariel",这是圣经中大天使长的名字。我决定通过Inter-net网把它公布出去,让全世界的爱好者与我一起共享。

       喇叭单元
       为了使调整工作尽量简化,对喇叭单元的要求就十分严格:它必须易于推动、主观听感良好,而且无须在分频器中使用棘手的均衡电路,能够完全符合这些条件的喇叭单元并不是很多的。
       中-低音单元选用了口径为5.5英寸的Vifa P13WH-00-08,它的声音非常清爽,不会象口径更大的喇叭(例如7寸或8寸)的声音那样混乱和浑浊。这是由于小口径盆体的刚度比较高,能够更好地保持锥盆的活塞运动状态,不会因“盆分裂”而破坏音质。此外,这种喇叭单元在中心磁柱上开了一个通气孔,这是为消除“空腔谐振”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所谓空腔谐振,是指喇叭的防尘帽与中心磁柱之间所形成的一个空腔,它会在某些频点上发生谐振,从而在频响曲线的中频段(1500至4500Hz)造成一个或多个谐振峰。然而,这正是人耳听觉最灵敏的区段,频响曲线的微小变化也会对主观听感造成较大的影响。有了这个通气孔就能有效地抑制这些谐振峰,所以它的中频响应曲线相当平坦,在5kHz处又平滑地转变成12dB/倍频程的衰减曲线。这就意味着分频器可以相当简单,不需要对中频段进行补偿均衡。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特性,当前的大多数高保真喇叭的中频响应曲线都不够平坦,只能在分频器中采取均衡措施,才能使系统获得平坦的响应。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出现了不需要中频均衡的喇叭单元,这款Vifa喇叭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的中音主观听感非常出色,但低音并不很好。要使音箱具有深而有力的低音,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改用较大的喇叭作中-低音单元,例如7寸或8寸的喇叭,就可以使低频下限降至40或50Hz。第二种方法是把这款5.5寸Vifa单元改作中音单元,增加一个装在另外箱体中的10寸或12寸纸盆低音喇叭,低频下限可以降到40Hz。
       然而,加大中-低音单元的口径固然可以增加低音,却会降低中音的质量。大多数6.5寸或8寸喇叭的中音频响曲线都不够平坦,需要在分频器中采取均衡措施,这会造成新的麻烦和额外的费用。而且,即使克服了这些困难。最终的中音质量仍然不如小口径单元好,最困难的问题是既要获得深厚的低音,又要保持优良的中音。
       第二种方案由于是三分频系统,所以需要在200至3000Hz处增加一个中-低音分频器。与分频点为3. 8kHz左右的中-高音分频器相比,它不仅需要大两昂贵的电容器和电感线圈,而且所带来的相移问题也很难解决。此外,多数10寸或12寸聚丙烯盆喇叭的低音效果并不很理想,声音不够细腻,响应也比较迟钝。最后一点是价格问题:一个优良的低音喇叭单元会比中音或高音单元贵得多。
       Ariel没有采取这些常规设计方法,而是用两只5.5英寸的VifaP13WH00-08喇叭作中-低音单元,构成迷宫哑铃式结构。用了双中-低音单元后,音箱的灵敏度将比单只喇叭提高6dB,而迷宫式结构(国外又称为传输线结构,transmis-sion-line)则可以使低频下限伸展到喇叭单元的谐振频率-60Hz。
       Ariel的音质是十分令人满意的:灵敏度很好,整个频段的响应曲线都十分平滑,中音的音质非常之好,低音则潜得较深而且强劲有力。最值得一提是它具有非常迅速的瞬态响应和准确的空间定位能力。
       这款音箱的中-低音单元不能用其它任何型号来代表。诸如防弹布(Kevlar)或碳纤维盆的喇叭单元的频率响应曲线上都有一系列高Q值的尖锐谐振峰,在业余条件下是很难处理的。即使是其它测量曲线较好的喇叭单元也不一定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因为测量值平坦与听感“平坦”并不总是一致的。
       高音单元的选择余地则可以大一些,因为优良的高音单元不象中低音单元那样稀有。据我所知,能够既具有平坦的测量曲线又具有优良主观听感的高音单元有三款:         
       VifaD25AG-35-06铝球顶单元、Dynaudio Esotec D260软球顶单元以及Scan—Speak D2905软球顶单元。
       Vifa D25AG-35-06的辐射角度是这三种高音单元中最宽的,细节表现能力极好,但对功放的要求较高,如果搭配不当,就会出现金属声和“砂石感”,必须在分频器中使用非常优质的电容器才能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善。
       Dynaudio D260的测量数据非常之好,甚至可以超过昂贵的静电式单元。其辐射角度介于Vifa和Scan - Speak之间。
       Scan-Speak D2905/9000是这三种单元中最具音乐性和透明感的单元,所以我为Ariel选用了它。它的频响曲线在1.5kHz处有一个幅度为1.5dB的微小隆起,因此在高音分频器中加了一个由L4、R4和C4组成的削峰滤波器,这样得到的最终的曲线是平坦的。如果想试一试另两款高音单元的效果,那么只需从分频器上去掉这三个元件,无须其它改动。

       传输线的结构
        由于使用了两个中-低音单元,所以传输线的形状被设计成一个不对称的“Y”形。两个中-低音单元位于Y的两个项端,Y的底部连接着一个曲径通道,其作用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器。
       所使用的吸音材料有两种:靠近喇叭单元的Y形通道用毛毡,因为它对中音频的吸收效果比较明显;曲径通道的起始部分则应使用对低音吸收系数较高而对中音吸收较少的材料,例如Fortrel或Acousta—Stuf(编译者按:这是两种国外吸音材料的名称,如果找不到,可以用矿渣棉或玻璃纤维棉等代替)。迷宫的其余部分不要使用任何吸音材料。
       音箱的底部出口到地面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调整的,改变此高度相当于改变迷宫的出口面积,从而改变其空气阻力,低音的量感也会随之增减。通过适当的调节可以获得最满意的高低音平衡。调节是靠四条螺栓完成的,整个音箱正是用这四条螺栓支撑在一个底座上,底座的尺寸要求并不严格,只要好够大和够重,能保持音箱的稳定就可以。一般来说,比音箱底部尺寸大3至4英寸较为合适。
       调节低音量感的方法:播放一个频带较宽的音乐节目,仔细聆听从音箱底部出来的声音,调节底部出口的高度以及吸音材料的数量和密度,使出口处只有低音而不含频率较高的成分。如果有测量仪器,可以在迷宫出口处测量其频率响应曲线,通过上述调节使转折频率处的曲线呈平滑过渡状。

       箱体设计
       高音单元的安装位置不再中央,而是偏向一侧,与左右的距离之比为黄金比例1:1.618。这是为了抑制由于前面板的声反射而形成的驻波。虽然这并不能消除垂直方向的驻波,但总可以消除水平方向的驻波,使总的驻波减少。
       为减少有害反射的影响,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在各部尺寸中大量使用黄金分割比例(1:1.618),所有喇叭单元在前面板上的安装位置都是按照这个比例来确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前面提到的把高音喇叭的安装位置偏向一侧,注意左右两只音箱应该成镜象对称。中音单元安装位置也是不对称的,但它的影响则较高音单元小些。此外,音箱前面的两条垂直边缘做成圆弧状,两侧圆弧的曲率半径是不同的,也为1:1.618。当然,两只音箱应该成镜象对称,否则声象定位也会出现问题。
       这些措施使前面板上的驻波能量大为减少,既表现为主观听感的改善,也是可以测量出来的。测量结果表明:频率响应和脉冲响应均有所改善。

       箱体结构
       音箱的外形尺寸为高48",宽8",深10.5"。
       板材的厚度:上、下、两侧和后板以及内部的各板均为3/4"厚,前面板则由两层3/4"的中密度板叠合而成,总厚度为其余各板的两倍。
       由于板的厚度会有一些误差,各部尺寸需要根据实际厚度作调整,使内腔的尺寸误差不大于1/32"。
       箱体外壁的所有板材均为优质中密度板,内部各板则为桦木多层板。
       内部各板与箱壁的连接不要使用螺钉或木销,而应在箱壁上精确地开出深为1/4"、宽度与板厚一致的槽,涂胶后将板紧密插入固定。为保证各胶结面的密合,应该在正式涂胶前进行一次预装,排除尺寸误差,这样装配出来的箱体才能十分牢固。

       喇叭的安装孔
       中-低音单元的安装孔为4.56"。为使喇叭“卧”进面板中,沿安装孔的边缘还要开出直径为5. 53",深度为0.19"的环形槽,喇叭的凸缘就“卧”在这个环形槽里。高音喇叭的安装孔直径为3.25",凸缘卧槽直径为4.13",深度为0.16"。
       不要用木螺钉或自攻螺钉固定喇叭,拧木螺钉时很难使各螺钉的扭紧力均匀一致,有可能造成喇叭的盆架变形,多次拆装后又极易滑扣。应该使用螺栓,把螺帽预埋在面板的内壁上虽然会增加一些工作量,但可以避免上述各种问题。
       为了防止高低音之间的互相干扰,安装高音单元的小室与中-低音的腔体是完全隔离的,为穿过导线而开的孔必须在穿线后用填充料密封。
       箱体的所有接缝处都必须仔细地用气密性填充剂在加以密封,哪怕是微小的漏气也会使低音的音质出现明显下降。
       后背板上留了一个直径为4.56"的孔(与喇叭安装孔的直径一样,目的是便于加工),箱体封闭后可以从这里把手伸进去,更换内部的吸音材料,以调整音色。平时这个孔要用一块直径为5.53"、厚度为0.25"的透明有机玻璃板封闭起来,喇叭的接线端子就安装在这块有机玻璃板上。为保证气密性,这里也应该用一个软的(如橡胶)密封垫。
01.jpg

       消除箱板的振动
       我们希望青箱工作的时候只有喇叭的振膜在振动,箱体自身则不应有任何振动,否则就会造成有害的“箱声”,使音质遭到破坏。普通音箱与高级Hi-Fi音箱的最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前者有较严重的箱声而后者没有。
       检查有无箱声的办法非常简单:播放一段大音量的管弦乐或合唱之类的节目,把耳朵贴在音箱的侧板或后背板上与喇叭单元相对应的位置上。如果能听到讨厌的嗡嗡声的话,说明有箱声存在。
       为了消除箱声,Ariel音箱内部使用了许多横隔板,这些隔板既是为了形成迷宫通道,也可以增加箱壁的刚度,抑制箱振,为了进一步消除残余的振动,可以在喇叭单元附近的箱壁上贴以1/2"或3/8"厚的吸音材料。其中上、下、左、右各面可以用毛毡,后背板直对着喇叭单元的区域的振动最严重,应该使厢最有效的阻尼材判。Deflcx是一种合适的材料,它不但可以吸收声音的能量,而且可以吸收机械能量。(编译者按:如果找不到Deflex,可以在这些部位涂1厘米厚的沥青,对抑制箱振有明显效果)
       用发泡材料(例如2"厚的发泡聚乙烯)作吸音材料是不好的。虽然它们也能使测量数据有一些改进,但会产生音染,使主观听感变差。

       分频器
       分频器对音质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不能简单地根据理论计算结果进行设计,许多细微的因素必须通过反复试听及仪器测量才能找到最佳参数。设计及试验Ariel的分频器总共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先后制作了15个各种各样的分频器才确定了最终方案。
       试验的起点是一个最简单的分频器:在高音回路中串联了一个2uF的电容器,并在高音单元上并联了一个16欧姆的阻尼电阻,中音回路上则没有分频器。按照时下流行的一种理论:只要喇叭单元的特性足够好,用最简单的分频器就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而且可以避免复杂分频器所造成的相移问题。
       测量结果确实是很好的,这是由于因为我们所选的喇叭单元特性非常平直,而且易于驱动。然而,主观听感却不够理想:高音显得过分突出,极不自然。虽然反复调整电容器和电阻的数值,情况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善。由此可以证明:这种最简单的分频器是不适用的。
       问题在于简单的一阶分频器不能很好地滤除分频点以下的信号,这些频率较低的信号进入高音单元后就会使振膜发生偏移,偏移量将随频率降低而按12dB/倍频程的速度急剧增加,引起严重的失真。要避免这种情况,至少应该使用衰减量为12dB/倍频程的二阶分频器,才能使偏移量保持为一常数而不会随频率的下降继续增加。
       此外,由于中-低音单元的音圈位置比高音单元音圈的位置靠后约1.5",使用一阶分频器时高音单元必须反相连接,才能与中-低音单元保持声学上的同相位。我不喜欢反相接法,因为那将使群延时失真扩散到整个高音频段,而不是象二阶分频器那样只出现在分题点上。
       最终的高音分频电路是一个由C1和L1组成的低Q值二阶网络,与音圈并联的R2起阻尼作用,R3和C3组成一个标准的Zobel电抗补偿回路。
       下一步是解决中音的问题。所有的迷宫哑铃式音箱都存在的一个缺点是中音过分突出,给人以空间定位“前移”的感觉。在开始设计Ariel的时候我就知道会遇到这个问题,而且不大有把握是否能解决它。
       尽管这款Vifa单元的测量数据很好,但仍未能避免这个问题,用粉红噪声及音乐信号试听的时候,中音显得过分突出,听起来很不舒服。我在中-低音单元上串接了一个电感线圈(L5),切断高音单元,单独聆听中-低音单元的声音,并调整线圈的电感量。情况确实有所改善,但还不能令人完全满意。
       在电感线圈后面再增加一个与喇叭音圈并联的电容器,就组成了一个二阶的Bessel分频器。前面提到的中音音染消失了,却在更高的频率上出现了新的音染。改变C/L的比率以改变分频器的Q值并未获得任何改善。最后是在电容器上串联了一个电阻,这一次成功了!曾被认为是迷宫哑铃式音箱无法避免的特殊音染终于完全消失了。通过试听找出的临界电阻值是3欧姆左右,低于这个值的时候就会出现音染,电阻值过大又会使分频器变成一阶特性。最终是用两个6.8欧姆电阻并联起来。
       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所选用的Scan - Speak的D2905/9000高音单元的频响曲线在1.5kHz处有一个幅度为1.5dB的微小隆起。为消除其影响,在高音分频器中增加了一个由L4、R4和C4组成的削峰滤波器。尽管这个滤波器的消除声染色方面的效果几乎完全听不出来,但它将有助于增加高音单元的承受功率。
       经过上述调整后,Ariel显得非常甜美、放松和自然,图五是在两米距离处测得的从100Hz至10kHz的频率响应曲线。在3.8KHz附近,曲线呈平缓地向下凹陷状,这正是经典的“BBC凹陷”。由于人耳的听觉对2至5kHz的频率是最敏感的,所以这一频段的任何微小隆起都会造成令人不快的听感,例如过分强烈的齿音等。使这一曲线稍下降一些可以增加距离感并使声音更加舒适。
       还需要在分频器的入口段加上一个阻抗校正网络。其作用是防止音箱的阻抗随频率增加而过分升高,有利于改善功放的工作状态,如果没有这个校正网络,当频率为2kHz时阻抗将升高到30欧姆左右,加上这个网络后,阻抗的最大值将被限制在8欧姆以下,在100Hz至l0kHz的范围内,阻抗的变化范围仅为3.6至8欧姆,对于任何功放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适合的负载。在200Hz至800Hz的范围内,平均阻抗为4.5欧姆,如果你是用胆机来推动它的话,应该把它接在4欧姆的输出端子上。
02.jpg
03.jpg

       分频器的制作要点
       分频器的元件质量对主观听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其重要性不亚于重新调整分频器的平衡,甚至等于更换不同的喇叭单元所造成的改变。我的经验是:更换一个数值相同但不同牌子的主要部件(电容、电感、甚至电阻),就必须重新调整分频器的平衡,才能使声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必须使用优良的元件才能确保最终性能符合原设计要求。
       推荐使用的电容器牌号是Hovland Music Cap、North Creek Zen、Harmony以及Crescendo。这些电容器都是以聚丙烯为介质的,千万不要使用电解电容器或聚酯电容器。用于高音单元的两只电容器应该配对,误差不应超过1%。电阻器均为10瓦的无感线绕电阻,电感线圈一律为空气芯线圈。
       如果你想体验一下更换不同牌号的电容对音质的影响,那么效果最明显的是串联在高音单元上的4.7uF电容(C1),其次是中低音分频器上的l0uF旁路电容(C6)。一般而言,串联的电容器上要通过全部信号,所以其影响会比并联的旁路电容大一些。
       最好能把分频器安装在箱体外面的一个独立的盒子里,既可以避免元件震动的影响,又可以很方便地更换零件以获得最佳效果。分频器应该远离较大的铁制物体(至少应不小于12英寸),也就是说,不应该把它放在功放或电视机的旁边。
       高、低通滤波器之间的电磁交连也是有害的,应该尽量避免。所以两者的电感线圈之间至少应该相距8英寸,并相互垂直。
       采用双线分音接法(高音与中低音单元分别用独立的电缆与功放连接)有利于提高主观听感。相比之下,单线连接的音质会显得比较平淡,动态感稍差。即使是极其昂贵的高级线,其效果也不如双线分音好。
04.jpg

       分频器的调整
       由于音响系统中的其它部件(功放、声源等)都会对音色产生影响,所以分频器上留有两处可供调节的地方:高音分频器上的分压电阻R1、R2用于调节高音单元的音量,中低音分频器上的电感线圈L5用于调节中音的音量。这款音箱对于分频器元件参数的微小变化是相当敏感的,所以每次调整的变化量不要太大,而且要反复试听,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怎样作。
       Rl的标称值为0.5欧姆(用两只1欧姆10瓦的无感电阻并联),R2的标称值为10欧姆,这是通过长期试听并与多款功放配合试验后找出的最佳值。但是如果系统配置或个人爱好不同,也可以改变它们的值:如果你希望最大限度地提升高音,可以将R1短路(0欧姆),并将R2改为16欧姆。反之,如果希望高音柔和一些,可以使R1为1欧姆,R2为8欧姆。
       改变L5的值可以使800Hz至4KHz的频响曲线上升或下降,改变中音的平衡。其标称值为1.0mH,如果你希望中音更活泼松脆,而且声像定位稍向前突出,那么可以将它减到0.9mH;如果要求中音松弛平滑一些,则可以将其增加到1.1mH,此时声象的透视距离也会拉远。
       改变分流电阻R6的值将改变低通滤波器的Q值,从而使频响曲线上转折区的形状发生改变,而且会改变中轴线以外区域的高低音平衡。增大这个电阻时,分频器的响应曲线将下降,减小这个电阻,曲线会上升。经过反复试听和测试,我将这个电阻的值确定为3.4欧姆,实际电路中是用两个6.8欧姆的电阻相并联,目的是增大承受功率,在没有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建议不要改动它。
       由于这款音箱所选用的喇叭单元频响曲线相当平坦,所以调整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那些响应曲线上具有巨大峰谷的喇叭单元,如Kervlar(谷称“防弹布”)或碳纤维单元,调整起来就会困难得多,而且需要丰富的经验。
       用粉红噪声进行主观听觉测试是一种有用的方法,但调整时不能完全依赖于它。其优点是对谐振所造成的声染色相当敏感,比用音乐信号的灵敏度高,可重复性也更好。但是用于探察频谱中的峰谷就不那么灵光了,对测试动态特性也毫无用处。单纯靠粉红噪声调整出来的声音可能是顺滑而不令人讨厌的,但没有爆发力,也没有音乐感。用粉红噪声调整的目标是消除谐振造成的音染,改变分频器的参数,增减箱体内部的吸音材料,直到声音象真正的瀑布一样。
       用粉红噪声信号进行测试并用音乐信号作主观听音的调整步骤如下:
       1、用计算机优化程序(如LEAP或XOPT)进行测量,或用老式的逐点测量法在两米处测量0度、15度以及30度方向上的逐点数据。
       注意:用仪器测量多路分频的音箱时,一定不要在1米的距离上进行测量。因为在这样近的距离上,两路喇叭的辐射图形还没有很好地重合。测量点至少应该离音箱2米远。如果根据1米处的测量结果进行调整,那么在2米处的复测结果将表明这些调整结果都是错的。所幸在2米、3米及4米距离上的测量结果却相当一致,所以可以认为2米处的测量结果具有代表性。
       2、按0.5dB的增减量进行微调,每次改变后都要用仪器测量并作主观试听,直到对两者的结果都感到满意为止。
       3、记录下每次的测量结果、分频器的电路及元件参数,并将其编号以便查找。
       4、用多款功放及各种音乐节目源进行试听。试听中应该尽量发现试听对象的优点,问问自已:你欣赏所听到的声音吗?它的音乐感好吗?这些音乐使你感动吗?注意力应该集中在总体的氛围上,而不应象多数发烧友那样一味挑剔某些细微末节的缺点。
       5、回到第2步,反复进行调整,直到整个系统达到预定目标为止。不要期望一次循环就能达到完美的程度,也不要指望单纯靠仪器测试或单纯用主观试听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两者并用。

       音箱的摆位与声象定位
       良好的声象定位能力和空间感有赖于音箱的正确摆位。正确的位置应该是使两只音箱与听音者之间呈50至55度角。高音单元应稍微指向内侧,使其瞄准听着前方大约1英寸的地方。
       以高音单元为圆心,假想地画一个半径为1至1.5米的圆球。在这个圆球里面不应该有任何其他物体。音箱附近的杂物越少,它的声音就越好。如果不能给音箱周围保留足够的自由空间,而试图靠吸音材料增加房间阻尼来解决问题,是完全没有用处的。
       如果能在摆位方面满足上述要求,而且音响系统的其它器材也足够好的活,就可以获得一个顺滑稳定的声场,声场不仅出现在两只音箱之间,而且可以扩展到音箱以外2至3英尺的地方,高度可达5至10英尺。假如用一台直热式三极电子管的功放去推它,效果将会更好,可以和最好的音响系统媲美。
       如果摆位不正确,声场就会不正常。两只音箱之间的距离过远或向内扭转不够的时候,声场的中央部分就会显得较弱,当声象在中—左或中—右之间移动的时候,你会觉得这种移动很不平滑,象是在两只音箱之间跳来跳去。反之,两只音箱摆得太近或向内扭转过多,声场就会缩成一团,无法展开,没有空气感,“离箱感”也将消失。

       功放及音质
       功放的输出功率与音箱的灵敏度之间的搭配关系大致是:在家庭环境中,灵敏度为82dB/米的音箱要求功放有200瓦的输出功率;而灵敏度为92dB/米的音箱,20瓦的输出功率就能获得最佳效果;如果灵敏度高达102dB/米(例如Lowthers音箱或大型的影剧院音箱),2瓦的推动功率就足够了。
       测量结果表明:Ariel的灵敏度是相当高的,在音乐频谱的中心段上(200至800Hz)其灵敏度可以达到92dB/米。一台输出功率仅8瓦的三极管胆机就可以让它的声音充满房间,而20至30瓦的功放将满足你的一切要求了。
       然而,正由于Ariel的灵敏度比大多数音箱要高2至5dB,这就意味着那些为较低灵敏度的音箱而设计的功放不一定能工作在最佳功率范围内。所以,有些功放能与之较好地配合,而另一些则不能。
       典型音乐信号的峰值与平均值的比率为20dB,如果把峰值调整到105dB,那么送往音箱的平均功率将只有200毫瓦,也就是说:大部分时间里功放将在低电平状态下工作,对于许多high-end级功放来说,这并非最佳状态。所以,Ariel最适合的是中小功率的胆机,但大部分其它种类的功放(如晶体管功放)也能与之配合得很好。下面是Ariel与两种胆机配合工作的实例。
       Van Alstine Ster070
       这是一款常盛不衰的经典胆机,比现今的许多发烧级产品要好得多。与Ariel配合,音色相当温暖舒适,中音清晰而开放。高音略有点放不开,但总的来说是一种非常令人愉快的声音。
       Reichert Silver 300B
       与这种功故相配合可以获得极为流畅、毫无“机械味”的声音,具有令人惊讶的透明感和巨大的三维声场。声场高度可以达到15英尺,宽度可以超出音箱以外5英尺。如果节目源的录音够水准的话,你会感觉整个声场是一个高15英尺、直径20英尺的半球体。即使使用一些过去认为无法听的低水平CD唱片,用这套系统听起来也是相当不错的。
       优良的录音制品用这套系统听起来是如此宏大和真实,虽然聆听时只是身居斗室,但其深度、宽度和高度感简真就象是在宽银幕电影院里一样。而且,它的声音非常生动,有时好象变得触手可及。
       此后,我又试着用多种功放推动这款音箱,包括:Audionics的CC—2、Kevin Kennedy's的CitationⅡ、Van Alstine的Dyna Stere070、Ian Joel's  的SE EL84、Crown Macro的Refrence、Krell的- 250、Cary的AE-1 kit、Matt Kamna's的PSE SV811、Pass 'Aleph 3、VAC90、Audio Note的Ongaku、AN Kassai、AN Kit One、Reichert Siler300B、RE Labs LNPA-1等等。我用MLSSA法测斌了各种功放与这款音箱配合时的频响,结果没有发现曲线有什么区别。
       然而,不同功放的主观听感的区别却是相当明显的,有些功放的声音比较一般,另一些则表现得相当杰出。我最喜欢的三款是AuclioNote Ongaku、RE Labs LNPA -1(这是一款75瓦的AB类晶体管功放)以及Reichert Silver300B。此外还有Audio Note Kit One,Eico和Dynaco EL34及EL84,与Ariel配合得也不错。

       箱体的详细结构
       箱体的详细结构图见图六。图中所标的尺寸一律为英制,读者可以按1英寸=25.4毫米将其折算为公制单位。
05.jpg

       用MLSSA测量的结果
       请参看图7~9。
06.jpg
08.jpg
07.jpg

36

主题

1

好友

103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58874
帖子
1732
精华
0
经验
1033 点
金钱
985 ¥
注册时间
2008-10-16
发表于 2011-2-1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头兄玩了十几年的音响,能不能把你认为做(或者是仿的)的成功的案例分享出来,让我等菜鸟想DIY音箱少做些弯路,造福DIYER

39

主题

0

好友

126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9634
帖子
1659
精华
0
经验
1269 点
金钱
1181 ¥
注册时间
2008-12-19
发表于 2011-2-18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学习了.

100

主题

1

好友

172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0436
帖子
2168
精华
0
经验
1727 点
金钱
1678 ¥
注册时间
2008-10-27
发表于 2011-3-3 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兄,辛苦了!这文章对我们帮助大大的,谢谢了

20

主题

0

好友

163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7891
帖子
2259
精华
0
经验
1639 点
金钱
1507 ¥
注册时间
2007-1-23
发表于 2011-3-3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

10

主题

0

好友

23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12644
帖子
288
精华
0
经验
237 点
金钱
237 ¥
注册时间
2010-6-19
发表于 2011-3-3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号,备用,谢谢了

20

主题

0

好友

24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50151
帖子
668
精华
0
经验
246 点
金钱
237 ¥
注册时间
2010-10-14
发表于 2011-3-3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y的话要是分屏器是自己做的话应该和原厂的有一定区别,呵呵主要落差在调校上面!不过也想有机会听下DIY的,呵呵。

302

主题

0

好友

49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94101
帖子
1427
精华
0
经验
498 点
金钱
453 ¥
注册时间
2011-2-19
发表于 2011-3-8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学习。

4

主题

1

好友

170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03938
帖子
324
精华
0
经验
170 点
金钱
220 ¥
注册时间
2010-5-22
发表于 2011-3-8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晕

2

主题

0

好友

38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182277
帖子
124
精华
0
经验
38 点
金钱
34 ¥
注册时间
2010-3-17
发表于 2011-3-31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看完了!铁头是一位真正的烧友,经验丰富,对音箱的理解深刻,是值得我们初烧学习的好文章

18

主题

21

好友

9291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孤独的长跑者

Rank: 8Rank: 8

UID
66431
帖子
9868
精华
0
经验
9291 点
金钱
9044 ¥
注册时间
2008-12-2
发表于 2011-3-31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受益!顶你铁头兄

25

主题

0

好友

32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佛山石坚师傅

Rank: 4

UID
125926
帖子
2518
精华
0
经验
329 点
金钱
326 ¥
注册时间
2009-8-19
发表于 2011-3-31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梦想的东西,上次一个深圳的朋友出,手慢没拿到,帮顶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